李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評價改革、教育教學改革、育人方式改革、中考命題改革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建立考試命題評估制度等要求。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倡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發展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推進育人方式轉變,黑龍江省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五四”學制初中學生和2023年秋季入學的“六三”學制初中學生開始啟動實施中考綜合改革,2026年參加中考的學生將按照中考綜合改革政策執行。因此,進一步探索核心素養立意的課堂教學、作業與命題模式,從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評價內容體系出發,研究中考命題改革的趨勢,提升教師的命題素養便成為學校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從教研部門、學校與教師三個層面開辟教師命題素養提升的途徑:
從外部推力層面:教研部門應開展效果顯著的分類分層命題專項能力提升培訓。依據黑龍江省教育廳出臺的《黑龍江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工作方案(試行)》指導精神,一方面建立健全命題人員遴選制度,及時發現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人員吸收到命題教師專業庫中,逐步建立一支素質高、實力強、后備力量充足的命題教師隊伍。同時,要動態把握命題人員層次與結構,多渠道探索組建學科命題專家庫,采取結合講座、沙龍等多樣化的培訓形式,提升命題人員的命題能力。另一方面,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在省學業水平調研測試的基礎上,依據市、區學科質量監測結果,定期且階段性地通過命題、說題及評題等方式,及時向學校的各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等進行專題培訓,在其輻射作用下,使各學校教師充分認識到目前自身在命題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從中間鏈接層面:基于本校實際,開展不斷完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命題經驗的循證研究。在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在分析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學校應開展以提升教師命題素養為主題的循證研究。首先,分析中考命題趨勢,調整命題考核思路,建立基于素養立意的命題思路。組建各學科的研究團隊,研究中考命題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目前作業、命題設計與中考改革要求的差距,定期邀請相關專家開展針對提升教師命題素養的專題培訓。其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命題素養研究的關鍵領域,將學科教師在命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領域,使命題素養研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重要環節,綜合分析各個環節的關聯性,形成實證鏈條效應,從而進一步分析教師命題能力的變化。最后,確立教師命題研究的基本依據與流程。通過備課組研修確定命題性質,確立命題目標;梳理命題范圍、檢測內容以及命題具體要求。根據命題要求,制定雙向細目表,并建立評分標準;針對學生學情預估測試期望值,以便控制命題的難度。分類分層開發試題,進行試卷的編制。對學生測試后的答卷反饋以及相關診斷信息進行分析研究。
從內生動力層面:教師應積極探索基于問題導向、深度思維的教育教學與個性化作業模式。從思想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理解中考改革及省級統一命題的意義與價值,充分落實“五育”并舉的培養要求,秉持素養立意命題思想,摒棄原有不合時宜的命題考核思路,找到自身在命題能力方面的短板,從考知識向考素養方向轉變,使學科命題致力于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品格形成的核心素養。從行動上,走出“經驗主義”與“拿來主義”的舒適區,審視教學目標與學生個性化學習之間的差距,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采取跨學科作業、調研報告、課題研究、實地調查等多樣化的作業形式,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以適應中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