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如何運用具體策略,創造出富有創造力、活力和效力的教學設計,實現樂學高效的課堂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筆者以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為例,簡要闡述教學策略。
1.創設適切的課堂情境
適切的情境指的是搭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施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受孩子喜愛的形象來開展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明白道理、獲得啟示。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爭當小諸葛,答疑又解惑”的單元整體情境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開課之初,筆者引導學生化身“小諸葛”幫助課文中的主人公答疑解惑。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跟本單元的人文要素思維方法相關聯。在探究活動中,筆者錄制了種葫蘆人的幾次畫外音,不斷出現的小諸葛的羽毛激勵學生一直處在答疑解惑之旅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單元學習通過分享、提問、討論的形式進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思維活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引導學生思辨地思考
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思維,進行思辨性地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比較、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做到能負責任、有中心、重證據地表達。在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筆者拋出了一個問題“種葫蘆人為什么一個葫蘆也沒得到”,筆者引導學生們在“小諸葛”答疑解惑任務中,通過課本提供的線索,運用“把線索一句一句地讀找全”“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找準”這兩種方法找到答案。筆者引導學生學會在答疑解惑的實踐活動中反思,了解自己是如何通過課本小故事明白道理的。學生在辨析線索時,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在實踐中重復使用,不斷運用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3.引領學生進行語言實踐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增加語言表達環節,踐行語言實踐理念。本課中,學生有大量語言表達的機會。開課之初,筆者通過復習詞語,對照圖片,讓學生整體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筆者將圖片與文字進行關聯,同時通過語言進行輸出,涉及聯想、歸納等認知表現。在整個探究活動中,筆者安排了自學、小組討論、組際間的生生互動分享交流的環節,讓學生能夠自己主動針對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孩子們切切實實學習,扎扎實實討論,認認真真分享,最終營造出一個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敢于打開自己的心靈,分享自己的想法,激活自己的思維。
總之,要想實現課堂樂學高效,教師要通過用正確的育人觀念、寬松的育人環境、開闊的育人視野、豐富的育人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成長土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編輯 _ 曹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