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兆周
中午,我在教室值班,有學生跑來報告:“老師,不好啦!軼凡和灝睿被校領導逮住了,在種植園旁罰站呢!”我的心往下一沉。上午,我們學完《讀不完的大書》,課文以兒童視角描寫了鄉村繽紛多彩的事物,融入豐富的想象,展現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大自然圖畫。課后有一道思考題:在大自然這本“讀不完的大書”中,你都讀到了什么?仿照課文寫一寫,和同學交流。這道題讓我犯了難。春天觀百草,夏天望星空,秋天賞落葉,冬天觀雪花,自然教育可以豐盈孩子的童年,來自大自然無言的啟示、熏陶,會形成兒童的知識、智慧,也會沉淀他們的性格,使其樂觀、堅強、豁達、灑脫??墒牵裉斓膬和爝^著“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風花雪月,草木蟲魚,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隨著城市化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兒童親近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的教育也沒能為兒童閱讀大自然這本“讀不完的大書”提供必要條件?;诖?,我建議學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我們學校是“花園式學校”,樹木蔥蘢,竹影婆娑;花壇、綠色長廊、種植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應有盡有。雖然已是初冬季節,但菊花開得色彩斑斕,金燦燦的銀杏樹葉在風中搖曳,狗尾草沉甸甸、毛茸茸的果實壓彎了纖細的腰肢,只要用手輕輕一捋,種子就會灑下大地……讓我擔心的是,花壇里大大小小的警示牌,可能會讓學生望而卻步,為避瓜田李下之嫌,他們不敢與花草樹木有親密的接觸。
就在這時,軼凡和灝睿耷拉著腦袋走進教室。他倆告訴我,他們在種植園里觀察姿態優雅的狗尾草,不料學校值班領導硬說他倆違反了校規校紀,責令他們寫保證書,還要扣班級考核分。我笑著安慰他倆:“沒關系,待會兒我去說明情況。保證書就不要寫了,好事多磨,我期待你倆能出色地完成我布置的特殊作業喲!”
軼凡和灝睿如釋重負地走下講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經常反思:為什么一個有著生動的想象力、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世界各種現象都能產生敏銳反應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兩三年后,卻怎么也寫不出一篇語句優美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作文?平時,我喜歡和學生聊天,總是為他們蒼白無趣的語言而憂心忡忡。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與精神生活是嚴重脫節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記憶之所以敏銳,之所以記得牢,是因為他們的記憶中流淌著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感知和概念的清澈溪流。兒童經常以出人意料且具有哲理性的問題讓我們大吃一驚,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受到了這條小溪生機勃勃的源頭的滋潤。防止學校的大門將孩子們的意識和周圍世界隔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自然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兒童能夠對自然形成安全的依戀。“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薄皟和弊咦伏S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薄皟和W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薄巴瘜O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薄瓋和侵袊诺湓娫~中常見的主題。在偉大的詩人筆下,兒童天真爛漫、生動可愛,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中嬉戲、玩耍。這樣的童年,怎能不令人神往?今天,我們的學生只能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讀到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而無法效仿古詩中的兒童。做老師的,一邊總是認為孩子們在草地上瘋跑,在花叢中追逐,是虛度年華、浪費時間,一邊又經常懷想自己像野花一樣生長的童年?!跋硎芡?,這樣就不會喪失大自然賦予兒童的任何東西?!边@是盧梭用他浪漫的兒童觀,對我們急功近利的教育發出的嚴肅忠告。
寫到這兒,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在我心目中,這一回是最好的自然教育范本。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種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閨中更興這個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這一回的“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都是《紅樓夢》中的經典畫面,作者用唐朝的楊貴妃來形容寶釵,用漢朝的趙飛燕來形容黛玉?;蛟S是因為這兩個場景的描寫太精彩了,讀者往往忽略了上述動感十足、充滿青春活力的文字。
芒種在今天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卻是重要的節日。農歷書上說:“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說,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谷類作物。在南方,芒種節氣正是種植水稻的時節;在北方,芒種節氣是播種小麥的時節。稻谷和麥穗上都有“芒”。芒種節氣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了芒種,再種植糧食作物,就過了時效。因而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
芒種節也是古代閨中少女的一件盛事。這天,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歡聚在一起,為花神餞行。這就是古代所謂的“送花神”儀式。大觀園里的女孩子們有的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有的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
幢……干,就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形狀各異:旄是一種在旗桿頂端綴上牦牛尾的旗子,旌是一種在旗桿頂上用彩色羽毛做裝飾的旗子,幢就是圓筒狀的旗子。女孩子們把這些精致漂亮的手工藝品,全都用彩線系在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組成一支流光溢彩的儀仗隊。于是,花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鶯歌燕語。
古人相信有專門的神祇“花神”管理人間百花?!都t樓夢》第七十八回,晴雯抱屈含冤離世,寶玉就認定她做了芙蓉花神,“生儕蘭蕙,死轄芙蓉”。民間傳說中花神在春天來到人間安排百花開放,過了芒種以后,“人間四月芳菲盡”,夏天來臨,天氣越來越熱,不適合花兒開放,花神就在芒種節這一天回天庭復命。老百姓在這一天與花神餞別,以感謝花神對人間的眷顧,期待明年風調雨順,花神為人間帶來又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顯然,大觀園里芒種前后的勞作和儀式,不僅是一堂自然教育課,也是一堂情趣盎然的生命教育課。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對人間萬物的感恩,像春風化雨,潤澤生命。
我們小時候對芒種節氣同樣印象深刻。芒種到了,忙假就到了。到了這個時節,學校要放十來天“忙假”?!帮L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芒種”仿佛一粒飽滿的麥子,又似一顆金黃的稻種,在田間呼喚,呼喚人們收麥、插秧、搶收搶種?!懊⒎N芒種,樣樣要種。一樣不種,秋后囤空?!睆V闊的田野是我們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田間地頭活躍著我們大大小小的身影,撿麥穗、割豬草、釣黃鱔……不僅農務活,就連家務活也都落到我們稚嫩的肩上。我們樂此不疲,絲毫不覺得勞累。芒種是收獲,也是耕耘;是結束,也是新生。一收一種之間,我們得以窺見歲月的恒常不變,也在大自然慷慨的饋贈中感覺人世的寬厚綿長。當然,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花神”那樣可以直接影響大自然和人的魔力,只有當人認識自然,自然才能成為教育強有力的源泉。
重要的教育發生在教室之外,自然和社會都是“讀不完的大書”。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課堂上必須掌握的真理和抽象性的知識越多,這類腦力勞動就越緊張,學生就更應該時常求教于知識的直接來源——大自然,周圍世界的形象和畫面也會在學生的意識中刻畫得越鮮明。只有這樣,才能恢復學生的好奇與純真,讓他們精神明亮、目光清澈,他們才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麗與神奇。
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二十四節氣歌》的教學內容,教師用書中有詳盡的教學建議:學生簡單了解“節氣”;借助拼音,把《二十四節氣歌》讀正確、讀通順;讓學生簡單了解二十四節氣與《二十四節氣歌》的對應情況,激發學生的興趣;背誦《二十四節氣歌》;引導學生課外翻翻日歷,進一步了解二十四節氣。這樣的語文教育,早已沒有了自然的山光水色,只剩下知識和記憶。愛默生在《論自然》中寫道:“實際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數人不會仔細地觀察太陽,至多他們只是一掠而過。太陽只會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會通過眼睛照進孩子的心靈。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外感覺都協調一致的人,是那種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痹诠髁x教育甚囂塵上的今天,兒童與大自然漸行漸遠,缺少了自然的浸潤,他們的童年在縮短,在褪色,變得世故,變得早熟,童心過早地泯滅?,F在的孩子缺乏情感素養,缺乏個性,缺乏愛的能力,這和他們與大自然的疏離有關。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自然。自然和兒童的關系就像母與子的關系,自然是兒童精神成長的基點。天地之間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當兒童走進自然的懷抱,我們要告訴他,自然界到處閃爍著愛的光輝——一粒種子在土壤、空氣、雨水的愛撫下破土而出,長成了一棵樹,開出艷麗的花。小昆蟲們飛來了,品嘗甜美花粉的同時,也在幫助這棵樹傳花授粉,這樣,這棵樹才能結出果實。樹的果實成熟了,又會被小動物們吃掉,然后,動物們又把樹的種子帶到遠方,讓它繁殖壯大,再長成一棵棵樹。樹和動物們互相幫助,相互成全,彼此相愛,形成了真正的“命運共同體”。一個兒童,他從小生活在有花、有草、有樹、有動物的地方,每天善待花草樹木、鳥魚蟲獸,長大后就一定會愛這個美好的世界,愛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命,一定會具備與他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相互成全的能力。學校教育必須崇尚的是“重要的教育發生在教室之外”,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中學,還要在自然中學,在社會中學,在生活中學,因為兒童是大自然的孩子,是大社會的孩子。讓自然成為孩子的教育者之一,我們才有可能培養出完整、和諧的人。
當然,我這里所說的自然教育,是遵循兒童自然發展觀的教育,是讓兒童回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認知、學習、體悟、成長。兒童是自然之子,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放飛心靈、張揚個性。我們反對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樸雅以至高尚的生命“素質”的培養從來都是以對“個性”的認可為前提的。素質教育是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個性化教育,是對人的健全生命的成全,是對人的生命的盎然生機聚焦于其上的人的個性的成全。
說到自然與個性的關系,我自然聯想到“寶釵撲蝶”。
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上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邊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寶釵也無心撲了……
暮春落花時節,草地上蝴蝶紛飛。這一對蝴蝶很漂亮,玉色的,大如團扇。在《紅樓夢》中,寶釵是理性的,比較早熟,比較端莊,比較含蓄??墒?,自然界里的美景和風物具有神奇的魔力,讓平日里不茍言笑的寶釵恢復了活潑、淘氣的本性?!皩氣O撲蝶”絕對是精美絕妙的舞蹈,表面上寫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上下翻飛,實際上是寫寶釵的動作優美。此時此刻,寶釵的內心世界是愉悅的,展現出一個小女孩率真可愛的個性。
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引述過一位畫家朋友的話:“冬天,我就上列寧格勒那邊的芬蘭灣去,您知道嗎,那兒有全俄國最好看的霜……”19世紀的一個黎明,在巴黎鄉下一棟亮燈的木屋里,福樓拜正在給好友寫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來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像現在這樣)。我工作到深夜,窗戶敞開,不穿外衣,在寂靜的書房
里……”“最好看的霜”“按時看日出”,我從這些文字中讀到了孩子般的好奇與純真,看到了一種人類童年的美、靈魂的美!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一夜北風緊,萬樹梨花開。打開手機,家長群里真熱鬧,大家都在曬孩子們玩雪的照片。我又看到了軼凡和灝睿,他們在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啦!他們的爸爸媽媽也不甘落后,仿佛也回到了淘氣頑皮的孩提時代,在雪地里追逐嬉戲……
(作者單位:安徽當涂縣團結街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