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華
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教學實踐中無法繞開的課題。筆者設計“以情牽線”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寫作素養,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快速提升。“以情牽線”,是以寫作興趣、寫作意志培養為主的寫作教學模式,其理論基礎來自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中的洞見:“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以情牽線”活動實現了讓學生想寫、敢寫、樂寫的教學目標。
一、“三讀”:激發“想寫”的樂趣
(一)詩意朗讀類活動
朗讀,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為簡單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筆者在班級組織多項常規的朗讀活動。如“晨讀時光”,學生自由朗讀課外美文,或組建小組,每天一人輪流朗讀一篇美文。又如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班級朗讀之聲”:教師每天錄制音頻作品,發到班級微信群,學生放學后聽老師的朗讀并參與朗讀。家長反饋:有了老師的“陪讀”,學生回家開口讀書積極多了。
(二)大量閱讀類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的要求是不少于100萬字。課外閱讀課程化、課外閱讀活動化,是完成閱讀目標的保障。學校在每個班級配置圖書柜、在樓層設置閱讀小書吧,每年開展師生閱讀節、書海揚帆、“閱讀存折”“閱讀考級”等校級、班級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大量地閱讀。筆者還利用學生在校的各種時間段,設計大量閱讀空間和時間,如上學、放學等候區的“晨昏閱讀時光”、午間飯后半小時的“午間閱讀時光”等。
(三)精細品讀類活動
在注重量的積累的同時,筆者開發“走進書里去”深度閱讀活動,探索小學生“四環四度式”深度閱讀交流模式,設計四個環節突破四個維度——角色重現考查記憶度、情節再現考查深入度、品詞讀句體會新鮮度、隔空對話鍛煉思考度,讓閱讀的量與質并舉。深度閱讀活動的形式,除了整本書閱讀,還有主題式、整合式、對比式閱讀活動等。只有當閱讀量的積累、言語表達能力訓練與思維訓練合為一體,閱讀才能真正獲得成效。
通過“陪你朗讀”“快樂閱讀吧”等實踐活動,學生對文字的親切感、熟悉感與日俱增,閱讀成為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情動而辭發,在孩子們的閱讀與朗讀活動中,文字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于是,“老師,我也準備寫小說”“老師,你看,我昨晚寫了個童話”等寫作實踐也在學生群體中不斷涌現。學生寫作素養的“情線”在“三讀”活動中得到融合發展。
二、“兩解放”:營造“敢寫”的氛圍
(一)原生記錄類活動:解放雙手,動手即贏
筆者開展“動手即贏——抄書活動”:專設抄寫本,抄錄美文,只要肯抄,就有獎勵;書寫格式、字體、標點符號等正確規范,就有獎勵;多抄多獎,美觀多獎。學生隨時動手抄,老師集中每周一批閱。學生在抄寫中獲得語感的積累,習得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積累詞匯,訓練表達技巧尤其是布局謀篇的技巧。抄美文就如人之練字,學生在千百次的觀察、模仿中,不斷內化,為后期的創作打好童子功。
(二)靈動思考類活動:解放思想,我手寫我心
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寫作欲望,不以一文、一段、一句、一詞定性學生的作品,更不能以一文、一段、一句、一詞定性學生的人品。小學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萌芽、形成的階段,他們會因為家庭成員、社會輿論、同伴影響等因素,對一些事情、一些人物有一些非主流的觀點。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并秉持寬容、理解的態度,呵護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評價是過程的指揮棒,教師要解放學生寫作的顧慮,在評價上做到“三多三少”:多肯定少批評,多具體少定性,多范例少定級。
三、多元交流,奏響“樂寫”的歡歌
為學生的作品尋找讀者,引導學生建立讀者意識,是讓學生愛上寫作的重要途徑。為此,筆者在學校開展“寫讀貼發、動靜結合”讀者意識類活動。“寫讀貼發、動靜結合”的特點是“一程雙展”,“一程”是指學生寫作有基本的流程化操作,“雙展”是指策劃好學生作品的靜態和動態展示。“一寫二讀三貼四發”是筆者帶班的寫作活動一般流程,通過動靜結合的展示,讓學生愛上寫作。具體操作如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之下獨立完成習作。
2.小組成員(四人小組)之間讀賞本組作品,點評作品。具體要求包括對好詞佳句的點評(劃波浪線),對有問題的表述的修改建議(劃直線,加標注),篇末兩句話簡評(一優點一改進點)。此環節熟練以后,學生只需15分鐘就可以完成對三篇組員文章的讀賞。每次小組讀賞,還可以輪換組間讀本,讓每一個學生一學期能讀賞到全班同學的習作。
3.習作點評完畢后,學生閱讀點評意見,進行二次習作,以片段修改為主。此環節視當次習作的整體質量而定時間,在熟悉以后,20分鐘可以完成。然后學生利用下課時間,把成品(有同伴點評和自己修改痕跡的作品)張貼到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框(利用班級教室內墻面,劃分出每個學生固定的展示區,每次習作展示兩天),教師完成巡查批改,鼓勵先進,表揚進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瀏覽學習。
4.教師指導家長和學生使用“訊飛語記”等語音輸入工具,提供格式模板,把作品轉為電子版文稿。家委會宣傳員配合教師,收集學生電子作品,集中發送給語文教師。教師進行二次瀏覽批改后,擇優在班級宣讀并推薦向報刊投稿。家委會宣傳員做好收集整理,為期末統一編印班級作文集積累素材。
“以情牽線”活動有力地提升了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度和關注度,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完善活動流程,以更豐富更有效的讀賞活動和寫作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作者單位:廣東江門市陳白沙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