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承擔著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招商引資則是開發區實現職能的重要方式,開發區利用產業招商能夠幫助當地政府和企業吸引更多的外來優質企業以及穩定資金,將其用于區域經濟建設,提高區域經濟實力和水平。同時,開發區通過產業鏈招商引資,能夠轉變當前經濟發展的疲軟局面,解決當地經濟發展的矛盾和沖突。在產業鏈指導下,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活動,實現了對區域經濟的宏觀把控,為開發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提供了優化途徑。
[關鍵詞]產業鏈;開發區;招商引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10-0052-03
產業鏈招商引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傾向性,產業鏈招商的關鍵在于以上下游主導產業為核心,通過產業鏈將特色產業相關聯,轉變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開發區充分利用產業鏈,將強勢部分與薄弱部分相關聯,借助強勢部分反哺于薄弱部分,完成產業集群的培育。這種帶著目的性的招商投資能夠通過產業鏈充分發揮地方產業優勢,對接產業集群中的不同部分。隨著經濟的增長,以產業鏈為主導的產業集群能夠在開發區內形成規模經濟,展現與眾不同的產業集群面貌[ 1 ]。
產業鏈將區域內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連接,共同參與大型項目建設。另外,以產業鏈為主導的招商引資優勢更強,招商、協作及生產的互聯互通,能夠在產業推廣中更具優勢。
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能夠重新協助開發區進行資源整合,提升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減少重復投資的情況,推動當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開發區內部經濟發展優勢。
(一)有利于資源配置
產業鏈招商引資模式的成功,在開發區內部將會形成聚集性區域,很多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都將聚集在區域內部,共享土地資源、產業鏈主導的產業集群不僅提升了區域內的產業密度,而且降低了單位面積的企業用地成本。很多企業在區域中,能夠共享信息、數據等資源,與橫向鏈上企業合作,交互企業合作信息和產品數據,如市場變動趨勢、個性化需求及政府要求等,可促進資源在區域內的有效流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源節約模式[ 2 ]。
產業鏈招商對于區域內的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可以實現對企業的篩選,尋求有資歷、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確保資源能夠在有實力的企業之間流轉。在發展過程中,得益于各項政策的扶持,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可利用資源優勢,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二)發揮企業競爭優勢
在穩固的產業鏈形成后,產業鏈上的企業就形成了一個共同體,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能夠就同一產品銷售進行利益共享。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受產業集群的影響,不同企業還可能推出不同的服務模式和銷售模式,確保產品銷售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研發機構的增多,企業聚集優勢能夠有效抵御市場發展風險,以產業園區抵抗市場變動。如果產業集群一直能夠平穩地處于市場中,產業鏈上的企業將會逐漸形成一個共同的標識,形成區域內的品牌效應,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當一家企業出名后,產業鏈上的企業也會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實現提升影響力的目標,逐漸成為產業園區內的領頭企業[ 3 ]。
(三)減少重復投資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產業鏈招商引資模式能夠確保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的投資規模相對均衡,確保產業鏈投資環節環環相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將企業集合起來,通過設置不同節點邀請企業入駐產業鏈,由龍頭企業帶領,完善各個投資環節和投資規模。
為了避免投資不均衡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開發區將充分發揮集聚效應,通過資源共享、互補,建立完善的產業鏈,產生經濟發展的規模效益,帶動區域內投資資金的運轉和流動,確保投資的規范性和精準性,達成區域內企業的協同合作。
(四)推動經濟協調發展
以產業鏈為主導的招商引資能夠展現區域特色,重新規劃整合園區內資源。在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以產業鏈為基礎,按照產業鏈上的企業特點和發展需要規劃招商引資方案,以吸引更多投資。產業鏈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將會發揮主導作用,利用招商引資方式,加快區域內產業結合、企業合作,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凸顯區域經濟發展優勢。
同時,在規劃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能夠共同配合政府對區域發展規劃的調控,以全新的發展模式應對政府變動和市場波動,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一)投資自由化受阻
世界經濟建設速度不斷提升,各國之間經濟交流和往來日益密切,為了推動區域發展,實現風險共擔,各國都積極執行以產業鏈為主導的招商引資政策,但是也有部分國家出于安全考慮,出現了逆全球化思潮,嚴重影響了區域的招商引資進程。例如,許多跨國公司調整戰略布局,實施產業鏈短平化政策,導致招商引資充滿不確定性,許多跨國企業為了尋求利益最大化,將產業鏈中的“卡脖子”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其他企業引入外資也無法改變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
(二)開發區優勢弱化
我國在1984年建設首個開發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數量逐年增多,2000—2010年,經濟開發區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至2010年,我國經濟開發區數量已經突破了150個;2015年,經濟開發區數量突破219個;2022年底,經濟開發區數量上漲至230個[ 4 ]。就我國開發區的發展態勢來看,在過去的10年間,正處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以后,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在此過程中區域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我國開發區經濟優勢逐漸縮小,利用開發區已經無法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三)開發區競爭激烈
隨著我國開發區數量的增多,開發區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在工業、科技的投入在全國中的占比達10%,由此可知,開發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已經逐漸占據重要地位。近些年,我國致力于調整開發區規劃布局,凝聚開發區核心產業,以提升開發區的核心競爭力,如我國聚集了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電子信息及數字經濟、新材料和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通過聚集產業資源,進行招商引資[5]。除了推動五大主導產業外,國家還致力于打造各地的支柱產業,聚焦于高精尖產業,可以說各個開發區要想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取得優勢極為困難。
(四)開發區系統性不足
招商引資規劃缺乏系統性,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由開發區管理者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大多時候會將招商引資交由一個部門負責,但部門權力有限,無法真正達到招商引資的效果,其中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的部分將難以落實。就招商引資的過程來看,單個部門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很容易出現盲目性,如果缺乏部門之間的配合,很多工作難以開展,招商引資效率降低。
(五)精準化招商引資力度不足
在利用產業鏈招商的過程中,開發區要從多個層次分析產業鏈招商的生態鏈,如產品、人才、資源、文化等,每個結構層次都能為產業鏈招商提供全新視角,實現精準的招商引資。但是實際上,開發區管理者對招商引資的認知極為有限,在招商過程中,僅立足于產品角度,將產業鏈看作一條單一的產業鏈,致使招商引資視角受到局限。而且在以產業鏈為主導的招商引資中,開發區本應該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和“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鮮明導向,與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合作,以扶持重點項目為主,但由于開發區缺乏對園區建設的認識,導致招商項目儲備清單不清,招商引資項目無法精確到具體工作。
(一)提升招商引資自由度
在具體實施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的過程中,為最大程度上減少其過程阻礙,應以提高招商引資自由度為核心,招商企業和相關部門要結合地方發展實際及具體情況,系統梳理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配套、市場空間、要素成本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獨特優勢,通過對招商引資制度體系的創新,為外來資本與企業進入當地投資提供必要支持,以完善的產業準入、落實制度體系,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一方面,對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發現企業有擴大生產等需求,可通過減少或免除稅收的方式,減輕其經濟壓力,結合其他政策,為其解決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融資對接、人才需求、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提供幫助。
另一方面,在制度完善方面,應以市場實際情況和企業現實需求為基礎,明確其管理規定與制度措施,定期更新投資指南、招商推介材料,吸引更多企業進入當地招募員工、興建工廠。
(二)突出地區資源載體優勢
突出地區資源載體的優勢,可以使開發區以產業鏈為主導的招商引資具體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圍繞招商引資的具體工作實施,對接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與客觀規律,針對傳統經濟體系中的問題,創新產業鏈條,構建完善的優勢產業體系,推動各項招商引資舉措逐步落實,注重地方產業基礎的提升,在一片大好的經濟發展形勢背景下,凸顯產業基礎優勢,對地區資源載體優勢展開深度挖掘,探索適合地方特色的產業鏈發展道路。在構建地區產業鏈的過程中,應注重其發展方式的完善性與成熟度,避免在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對某一個或某一類產業存在過多依賴,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產業鏈擴展與延伸,增強產業發展能力。
(三)引入龍頭企業和項目
針對產業鏈中缺失環節,地方政府在開展產業鏈招商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切實保障招商的精準性,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壓實其招商引資行業主體責任,從自動化改造、特色品牌創建、產業集群培育等不同角度引入更多新興產業與科技創新企業,以商招商的方式提高項目建設質量。
為順利推動產業循環經濟發展,還可不斷加快基礎制造業的發展速度,提高地區基礎產業的綜合制造水平,促進現代化產業鏈建設質量不斷提升,使得高端產業集群更加完善,推動更多企業與項目的發展。為建設更多優質企業與項目,在引入龍頭企業與項目的工作中,還要以部分高成長性的企業與項目為重點,在其滿足產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良好、擁有核心技術等條件時,可推動其不斷延伸產業鏈的廣度與深度,進而帶動周邊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四)確保招商引資的系統性
首先,開發區各個部門應明確其在產業鏈上的定位,立足于產業視角,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開發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鏈上細化職責,形成合力,推動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
其次,完善產業鏈招商引資機制,各個區域具有自身的發展優勢,各個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梳理區域內資源,基于區域內產業發展需要,制訂招商引資計劃,關聯招商引資企業和項目。例如,加強外資項目策劃、引進與服務,創新外企外資合作模式,加強與國際大型咨詢中介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境外招商活動,拓展外資引進渠道。
最后,由五大主導產業落實招商引資主體責任,樹立“管行業就是管產業”的理念,抓牢抓實本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做好招商引資一體化銜接。
(五)提高招商引資服務水平
招商引資要具有相應的服務配套設施,應加大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產業鏈招商引資營造健康的環境。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推動產業鏈上關鍵企業落戶,如電子信息制造及數字經濟產業鏈招商引資,為其提供配套服務設施,提高區域服務水平。
以產業鏈為主導進行招商引資,能夠有效推動區域內產業聚集,使產業鏈上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發揮區域經濟優勢,引導不同產業布局,瞄準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電子信息及數字經濟、新材料和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實現產業強區建設目標,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1]周金亮.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3(10):245-247+250.
[2]律高峰.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6):137-139.
[3]胡師福.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現代企業,2022(01):32-33.
[4]吳捷捷.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財富生活,2021(22):11-12.
[5]申作福.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