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公布以來,民事訴訟法學者對此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大都研究其基本原則、具體制度、整體框架上。筆者通過分析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的說明,了解到“執行難”是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必要因素,但一部法律的制定必然是綜合考慮各方因素的結果,執行難不應該成為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包括授予國家機關民事執行權、保障民事權利、保證執行高效、快速、持續進行。筆者認為,有必要從目的解釋的角度出發,探究《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目的,有利于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度建構,便于具體制度的調整,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要求。
[關鍵詞]目的解釋方法;民事強制執行法;執行難;債務人異議之訴
[中圖分類號]DF72?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10
一、問題的提出
2022年6月,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這表明我國第一部《民事強制執行法》進入了立法審議階段。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具有重大深遠意義。[1]
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頒布之后,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學者們分別從各個方面對草案進行了分析。目前,有些學者認為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目的在于解決執行難的問題,這就給民事強制執行法制度建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一部法律的制定從原則、制度、程序構建的多個方面,有宏觀和微觀的多個目的。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已經非常清晰,而且起草者在草案的制定過程中也一定考慮了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目的,但是從已提交審議的草案來看,起草者并沒有細致的分析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目的。因此,在《民事強制執行法》審議之際,有必要從目的解釋的角度出發,探究《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目的,有利于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度建構,便于具體制度的調整,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要求。有助于更全面妥當地認識民事執行法,為其基本框架和具體制度的建構提供方向性指引、通過民事強制執行法目的解析,為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實施提供解釋依據和指南、為其后續的修訂和完善提供引導。[2]
二、民事強制執行法制定目的與民事執行難的關系
張衛平教授認為解決或化解執行難問題雖然是法院執行工作的主線和重心,但解決執行難問題并不能作為民事執行法的目的,因為作為調整執行中社會關系的基本法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協調平衡各種關系以達成其規范的功能和作用。[3]目前,執行難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從政策到各地方司法實踐,都傳達出必須要解決執行難這一問題,因此,最高法院在立法的過程中,即使并沒有明確表明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是解決執行難問題,[4]從對草案的說明和草案內容中原則、具體制度的規定都呈現出以解決執行難為目的的傾向。因此有必要明確民事強制執行與民事執行難之間的關系。
(一)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概述
從法的制定目的來看,首先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是為了確立民事強制執行權,民事強制執行權有六項權能,分別是執行保全查封財產權、執行司法審查權、執行命令權、執行措施實施權、執行裁判權、執行統一管理權,以上體現了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即給國家機關授權。其次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也是為了保障民事權利,包括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共有的權利、申請執行人獨有的權利、被執行人獨有的權利、執行程序中涉案人的權利,權利是權力的來源,因此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也是通過確定權利從而規范權力。再次,民事執行有其獨特性,《民事訴訟法》中對民事執行的規定無法有效區分審判和執行,給執行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提高執行效率、保證執行權威,需要單獨制定一部民事強制執行法。最后,各地方法院出現了分割執行權的亂象,法院執行局依法獨立行使執行權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這也成為民事強制執行法制定目的之一。[5]
(二)民事執行難的形成原因和解決對策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就有學者認識到了執行難這一問題。[6]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不斷取代傳統經濟體系,在更多的利益沖突之下,糾紛增多,許多糾紛通過法律途徑得到解決,但不是所有的債務人都能自覺履行生效的給付裁決,即便通過強制執行也依然不能解決,“執行難”問題便是從這個時候成為一個法律問題。[7]目前,執行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申請執行人的民事權利難以實現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認同,然而執行難問題的存在并不是我國的民事執行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其原因來自各個方面。包括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相關機構執行不力等。[8]
首先,公眾將“執行不能”和“執行難”混為一談,公眾認為申請執行的民事權利沒有得到實現就是執行難,然而法院認為的執行難比公眾眼中執行難的標準高,比如法院將被執行人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稱為執行難,這些具體的規定一般很難被公眾知悉,因此,應該加大法律宣傳,不僅法院內部知道什么是執行難,社會公眾也應該知悉,改變目前公眾對“執行難”的認知。[9][10]在一定程度上,使執行難并不當然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也就不會成為重大的政治問題,在民事執行制度的建構過程中,才不會陷入如何解決執行難這種狹隘的立法目的之中,才能更多的平衡各種立法目的,發揮其確立民事執行權、保護民事權利的目的。
其次,法院被認為是執行難問題上負主要責任的角色,盡管執行難的原因來自各個方面,但法院作為國家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重要職能,[11]法院要解決執行難并不是在簡單的解決法律問題,而是處理國家的政治問題,目前,法院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比如,已經建立的“失信人懲戒制度”。[12]
三、民事強制執行目的分析
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證依法執行,保證執行的程序正義。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保證,強調依法執行不僅是在保護申請執行人的權利也是在保護被申請執行人的權利,避免為了實現申請執行人的利益損害被申請執行人的利益,或者損害第三人的利益。這一理念與“法無授權即禁止”相契合,一方面立法是給公權力機關授權,一方面為了保證權利的實現,立法也是對公權力的限制。即公權力的這種“合法侵害性”強調“侵害性”更強調“合法”,一切只有在合法的條件下才能成立。只有依法執行,才能保證執行過程中始終以生效法律文書為執行依據,才能依法去執行被申請人的財產。
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之一是維持被申請執行人的基本生活,前述表明民事強制執行法目的是及時高效連續的實現債權人的債權,而且保證執行過程合法也是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之一,除此之外保證被申請執行人的基本生活也是民事強制執行法的目的之一,體現了現代化國家治理中以人為本、保障人權的要求,民事執行應該兼顧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被申請執行人正常生活的生存權、人格權、受教育權等基本人權。[13]
四、民事強制執行法目的視角下制度建構
前述我們明確了民事強制執行法和民事執行難的關系,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并不是主要為了解決執行難,執行難的問題也并非僅靠一部法律就能解決的。即便社會普遍認為執行難,但執行難這個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原最高法院院長在對草案的說明中,用一大段闡明了“執行難”與“民事強制執行法”,筆者認為這也并不能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將“執行難”貫徹到草案的始終。在明確這種關系后,探究了民事強制執行法本來的目的,具體來說有三大目的。在這種目的解釋的法律方法指引下,筆者接下來探究民事強制執行法目的視角下的制度建構。
將民事強制執行目的理解為實現權利或保障合法權利的綜合性上,而不是圍繞解決執行難這一社會問題,就能在正確的目的指引下發現我國執行救濟體系中,當下最需要設立的是債務人異議之訴。[13]民事強制執行的執行根據是法院作出的民事調解書、裁判文書,債務人未能誠信履行生效裁判文書中的義務,債權人可以依法申請法院對債務人強制執行,但是債務人不履行的原因是認為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調解書中,認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與實際中的權利義務關系不一致,此時需要考慮如何保障債務人的權利。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情形,卻缺乏相應的救濟制度。[14]債務人異議之訴是債務人認為原生效法律文書認定的權利義務關系錯誤的情況下,提起訴訟以此來確認執行依據的效力,不反對執行依據的執行力。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債務人異議之訴與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在主體、客體上不同,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涉及的是實體上的問題,無法滿足執行程序上的需要。張衛平教授認為“請求異議之訴長時期沒有得以設立,顯然與我們對民事執行法的目的認識有關”[15]因為之前過多關注執行難,而且債務人異議之訴與執行難之間有沖突,因此,債務人異議之訴的救濟機制一直沒有建立起來,如今,我們已經厘清了民事強制執行法與民事執行難之間的關系,在全新的視角下,認識到要想發揮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功能,應該在綜合考慮實現權利、保障合法執行上構建民事強制執行制度。
參考文獻:
[1]周強.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的說明[EB/OL].最高人民法院網站,2023-6-21.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63381.html
[2]張衛平.民事執行法的目的與民事執行法的制度建構[J].理論探索,2023(3):5-13.
[3]張衛平.民事執行難的目的與民事執行法的制度建構[J].理論探索,2023(3):8.
[4]《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第1條(立法目的與依據)規定:為了保障民事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規范民事強制執行行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5]葛行軍.論制定一部民事強制執行法之必要[A]“強制執行的理論與制度創新”—“中國執行論壇”優秀論文集[C]//中國行為法學會執行行為研究會,2017(2):14-24.
[6]宋亞飛.關于執行難問題的法律思考[J].法學評論,1989(3):74-76.
[7]張衛平.論民事執行體制現代化轉型[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3(2):33-45.
[8]尹華.暴力抗拒:執行途中“攔路虎”[N].人民法院報,2006-8-16(7).
[9]任重.民事訴訟法教義學視角下的“執行難”:成因與出路—以夫妻共同財產的執行為中心[J],當代法學,2019(3):38-47.
[10]張衛平.民事執行法的目的與民事執行法的制度建構[J].理論探索,2023(3):5-13
[11]鄭濤.中國民事執行難問題的再解讀—法院權能的視角[J].南大法學,2021(1):30-48.
[12]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13]譚秋桂.論民事執行法的原則體系[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3(2):46-61.
[14]張衛平.民事執行法的目的與民事執行法的制度建構[J].理論探索,2023(3):5-13
[15]吳俊.債務人異議之訴的實體基礎與程序構造[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3(2):160-172.
作者簡介:李麗(1996.11-),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