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南亞是非常重要的沿線地區之一,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我國與南亞多國交界,有頻繁的經貿往來,保持著良好的鄰邦關系,但目前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面對諸多問題。我國要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必須依靠語言鋪路搭橋,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非通用語種教育,增強國家對外交流能力,因此大力發展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事業必要且緊迫。
[關鍵詞]南亞語言;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15?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35
眾所周知,包含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是“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實現的目標,要實現“五通”目標就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南亞語言隨著南亞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與調整,語言教育的發展要以語言發展特點與趨勢為導向,南亞的語言發展特點與趨勢對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1]。本文將分析南亞語言的發展特點,基于南亞語言的特征探索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的路徑。
一、南亞語言發展的特點
(一)民族語言強化民族意識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語言所能產生的重大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是語言能夠促使民族意識不斷增強,二是語言能夠不斷提升民族的凝聚力[2]。此外,語言也是各民族相互之間進行區分的一個重要標志,一個國家的語言發展會受到其所在地區語言民族主義的影響。所謂語言民族主義就是指將語言作為一種工具的民族主義政治活動和信仰,語言民族主義具有兩大功能,也就是兩面性[3-4],一方面是整合建構,將民族語言的統一作為一種手段,以此來實現民族發展;另一方面是分裂解構,主要體現在多民族國家,主要是以語言為手段達到民族自治的目的。因此,我國在進行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中要充分尊重與認識南亞語言發展趨勢與特征,考慮南亞各國語言民族主義盛行的特點,結合這一語言背景開展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
(二)實行多語模式
南亞各國大都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共存的社會,由于經濟、民族、文化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地理位置、歷史等原因,各國語言發展呈現出多語模式的特點[5]。南亞的很多國家實行多語模式,如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等,多語模式的盛行啟示我國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中開設豐富的語種課程,增加非通用語種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性。
二、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面臨的問題
南亞各國語言發展的獨特性也對我國南亞非通用語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較于其他語種,南亞非通用語種在我國的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首先是教育資源匱乏。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主要表現在教材、師資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由于缺乏各個院校間統一的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自行編寫講義,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影響了教學質量,加大了各個院校間學生學術水平的差距。
其次是課程設置不合理。我國高校南亞非通用語種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單一,主要以語言學習為主[6],缺乏對對象國人文背景的深入探討。這種課程設置難以培養具備跨學科的綜合素質人才,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會對學生學習語言造成阻礙。除此之外,因為南亞各國的民族語言往往不只有一種,例如斯里蘭卡就將僧伽羅語和泰米爾語同時作為官方語言,多民族語言之間的影響使得一種語言中也會出現其他語言的文化。在目前的教學中,往往只關注一種語言,忽視了該國其他民族語言的影響,對使學生全面了解對象國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再次是就業前景堪憂。南亞各國所使用的民族語言眾多,為了溝通多使用英語作為鏈接語,這進一步的減少了南亞非通用語種人才的需求。面對就業壓力,很多南亞非通用語種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不得不放棄本專業,轉而從事與所學知識無關的工作[7]。
最后是社會認知度較低。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其地位遠不如西班牙語等熱門外語,許多人對南亞非通用語種的了解有限,甚至存在誤解和偏見[8],這種社會認知度較低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的發展。
以上問題制約了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的發展,我們必須立足現狀,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解決問題。
三、南亞語言發展下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的發展策略
(一)做好南亞非通用語種專業開設規劃
語言互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教育是實現語言互通的基本路徑,我國必須加強對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的科學規劃,做好專業開設與課程建設。
首先,要在戰略高度做好語種選擇、專業開設、課程實施的規劃。各地高校尤其是外國語大學在南亞非通用語種課程建設方面要做到應開盡開,擴大南亞語言覆蓋面,特別是像印地語、孟加拉語、尼泊爾語等官方語言以及南亞各國重要的民族語言如印度的馬拉提語、巴基斯坦的旁遮普語等;還應積極推進南亞非通用語種調研與評估工作,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規劃。
其次,避免盲目重復的語種建設。各地高校在開設南亞非通用語種專業課程時,要做好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的工作,三個維度對應的分別是語種布局論證工作、區域分布研判工作、校本資源評估工作[9],更需要考慮到我國與南亞國際關系、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地區經貿往來、人文交流、外語師資、人才需求、大學生就業等因素。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在國家層面,政府部門應將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專業建設、課程研發、教材編寫等工作。其次,在地方層面,各級政府要制定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南亞非通用語種課程,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最后,在社會層面,鼓勵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通過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等形式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三)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中組合運用多方面優勢資源
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中,要做好優勢資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的價值;要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選擇恰當的教材,又要組織好課堂教學過程;還要不斷提高師資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總之,要將各種有利資源整合一起,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組合運用多方面優勢資源還需要做到兩方面:一是對南亞各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語言特色要有一定的了解,并開展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我國高校與南亞地區高校的合作,及時了解對象國家主流的價值動態;二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對新型教學手段加以設計與整合,如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開通網絡教學平臺,由此在加強中國大學生和對象國大學聯系的同時,也使大學生獲得了鍛煉外語交際能力的機會。
(四)加強對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我國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中往往更重視語法和詞匯教學,忽視口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南亞非通用語種專業缺乏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10]。可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中國現代社會對南亞非通用語種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方法創新中,要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任務型 教學、情景教學、文化導入教學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踐能力。
(五)在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中突出體現專業特色
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課程體系的構建。南亞非通用語種有自身的特色和風格,要充分了解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從而體現出差異性。在課程設置與教學中要突出專業性、特色化,并做到專業與特色的融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通過實踐學習提升對南亞非通用語種的認知水平、運用能力。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我們不僅可以培養出具備跨學科素養的高素質人才,還能為我國在南亞地區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重視南亞非通用語種語言人才培養
優秀的外語人才是我國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對南亞非通用語種語言人才的科學培養,增加人才儲備,提升人才質量,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價值與作用。
1.突出特色化、實用化
在培養人才方面,應分門類、分層次,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專門型、定向型、復合型人才,對于專門型人才來說,就業方向主要為語言教師、語言翻譯等;對于定向型人才來說,就業方向為智庫、研究院等;而對于復合型人才來說,就業方向主要為產品創新推廣員、工程技術人員等。
2.開發教學資源要做到自編與引進結合
教材是提升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應大力引進國外最新教材,加大中外合作開發編寫教程;同時借助互聯網開發線上課程,加大互動交流。
3.加強對人才培育模式的創新,加大扶持力度
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學體系的構建要以基本國情為基礎,并基于現實狀況,積極開發與我國大學生學習模式相貼合的混合型外語教學方法;同時加大與南亞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吸取他們先進的研究成果;此外,為了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還可以采用雙外語/復合型教學制來培養南亞非通用語種語言人才,這樣能夠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保障。
四、結語
南亞地區是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框架有序推進的重要區域,培養高素質的非通用語種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探討南亞語言發展與特征,不僅可以促進雙邊語言相通,還可為我國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錨定方向,為我國制定和實施南亞非通用語種教育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束定芳.關于我國外語教育規劃與布局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45(3):426-435.
[2]陸儉明.“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語言鋪路搭橋[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6,1(2):31-35.
[3]周慶生.印度語言政策與語言文化[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6):102-111.
[4]余波.從單語制到多語制:斯里蘭卡語言規劃與政策的歷史演變[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7(3):79-85+110.
[5]韋紅萍.我國培養東南亞語種人才的發展道路[J].東南亞縱橫,2008(5):62-66.
[6]陳安瀾,何楊,洪亦桓,等.南亞語種學人對話——中國南亞語種學會2022年會研討綜述[J].南亞學,2023(2):207-229+240.
[7]李寶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南亞語種本科人才培養芻議——以烏爾都語為例[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2,5(3):18-24+90.
[8]董勇艷.東南亞、南亞語種教學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103-104.
[9]張惟祎.云南高校第五屆東南亞語種演講比賽舉行[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17(5):49.
[10]張衛國,胡瑞.“非通用語+英語”雙外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東南亞、南亞語種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47):142-143.
作者簡介:楊晟江(2002.9-),男,漢族,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僧伽羅語語言及南亞區域國別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