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院校作為我國培養技能型人才育人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思政課程建設關乎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尤其是衛生職業院校,該專業學生將來面對的是各類求醫人員,這就對其思想道德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就衛生職業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特色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衛職院校建設特色思政課程的必要性,而后就當下衛生職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發展狀況進行了簡述,其后分析了衛職院校發展特色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研究旨在為衛職院校特色思政教育發展提供有效意見,促進衛生職業院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衛生職業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特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2-0067-04
隨著思政教育重要性的凸顯,在衛生職業院校建設特色思政教育課程已是重點課題。基于國家對醫護人員的培養要求,不僅要傳授其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高尚的品德。衛生職業院校在思政教育開展中應當結合醫學專業課特點,發揮顯性與隱性教育功能,給予學生科學指導,進一步促進其思想道德素養的發展。因此,衛生職業院校可從自身實際出發建設特色思政課程,立足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制訂與正確道德觀相符合的教學課題及教育方案,完善思政課程體系,推動衛生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進步與發展。
一、衛生職業院校建設特色思政課程的必要性
衛生職業院校是我國培養優秀醫護人才的重地,建設特色思政課程是確保醫護專業學生在具備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及品德,這是實現培養優秀醫護人才的有效舉措。從職業院校角度出發,該類院校肩負著促進學生職業化發展的重任,特別是衛生職業院校,其不僅僅看重學生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職業素養的考核也十分重視,擁有端正的醫德品行是醫護人員的基本素養。
因此,衛生職業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載體,有必要開展特色化思政課程,給予學生正確引導,使學生明白自身的職責與義務,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養成良好職業習慣。
對于衛生職業院校而言,其辦學宗旨就要體現出醫德醫風的建設,這對于學生發展發揮著有效的指導性作用,即在建設特色思政課程期間,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言行,不斷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1]
從另一個層面說,很多職業院校對于思政教育都存有一定的誤區,他們認為開展思政課程就是灌輸相應的思政理論知識即可,加上職業院校更加傾向專業課程,最終導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實際上,思政教育的初衷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思想政治內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和職業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指出,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加強思政課程的建設與改進。基于此,衛生職業院校應當遵循國家培養要求及時代發展需求,合理設計思政課程及相關內容,將思政教育資源有效整合,讓師生積極參與到思政教育改革和建設之中,發展特色思政教育。
二、目前衛生職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發展狀況簡述
(一)思政教育職業化發展
職業院校主要培養學生朝著職業化發展,正因此職業院校擔負起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其在思政課程建設中就以職業化發展作為目標,將教學內容與職業、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將醫護管理、服務等內容有效滲透,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醫德醫風,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專業教學中突出職業素養,在思政教學職工突出職業性,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也強調學生道德素養和品德方面的發展,持續強化思政教學的時效性。[2]
(二)思政教育與專業融合
在職業院校中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結合已是發展趨勢,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為特色思政課程建設探尋出了一條新路徑。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其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二次利用,即在思政課程建設的同時,教師對各專業學生進行了考查,了解他們的課程安排情況,在此基礎上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融合。具體而言,該校結合不同專業及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和用人要求,對教材和課程內容進行甄別,將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在其中穿插思政教育內容。[3]如在護理專業中,將學生個人職業理想與信仰相結合,將思政中的奉獻精神與學生專業工作態度相結合。總的來說,目前部分衛生職業院校在特色思政課程建設中認識到了將學生個人發展與成長結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進行教材改革,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程的實用性及有效性。
三、衛生職業院校發展特色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特色,教學針對性不足
從實際出發,衛生職業院校的思政課程應當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標,結合實際學情和發展需要確立思政教學方法和內容,只有從實際情況出發才能確保思政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但是,目前在衛生職業院校的思政課程建設中依然存在針對性不足的問題,且思政教育較淺顯,不能幫助學生有效吸收思政的相關內涵及意義。對于衛職院校而言,其思政教育應當貼合實際,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建設課程內容,然而“一鍋煮”教學仍存在于大部分職業院校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遏制了思政教育的特色化發展。
(二)教育理念有偏差,育人效能不明顯
思政課程涉及國家相關制度、精神與理念,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一般難以把握,將思政教育與國家制度混為一談,導致教育方向偏離,嚴重傾斜政治層面,而弱化了思政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衛生職業院校將專業技能放在第一位,相對疏忽了思政教育,因此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將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講解,久而久之形成了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即通常都是對相關政策、精神及理念的宣讀與傳播。總之,這樣的思政教學并未真正凸顯出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利于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有效發展。
(三)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機會
與普通高校相比,職業院校更加側重技能實踐,但是由于思政教學的特殊性,這一課程在教學中難以進行實踐,因此很多衛職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通常都是對理論知識的講述,沒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4]這種偏于“灌輸式”的思政教育,不僅無法有效發揮出育人效能,同時還會制約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導致整體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實踐性嚴重喪失。總之,這種單一按照教材授課的教學方式,加之沒有實踐平臺,很難使學生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不利于思政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衛生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特色發展策略
(一)有效整合資源,推進特色建設
衛職院校應當對自身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特色思政教育課程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應全員參加特色思政教育課程建設,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從施教者到后勤人員都參與到思政教育之中,確保思政教育全面開展。對于教師而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對于學校而言,結合自身辦學文化和當地特色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將其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為特色思政課程建設不斷提供新鮮血液;對于后勤人員而言,其自身要具有較強的思政意識和素養,端正言行,為學生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總的來說,學校應將各個環節、各個層面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全面推進特色思政教育發展。
(二)頂層設計,強調育人功能
在新時代,衛職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上要注重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培養其正確“三觀”和品德為根本,關注他們身心的發展,將其與專業技能培養視為同等重要的任務。學校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教育方面提出的重要指示,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學校文化,致力為特色化思政課程的建設探尋出一條合適的道路。[5]具體來說,衛職院校在思政課程建設上,應從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入手,推進頂層設計,將思政教育納入人才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從宏觀角度出發,衛職院校應明確自身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與任務,開展頂層設計工作,即學校應當從政治角度出發研究思政課程及育人方案,從培育應用型人才大局上統一部署思政課程建設工作。換而言之,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直接影響著思政課程的建設方向及其實施效果,因此衛職院校在傳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合理滲透思政教育。
衛職院校在特色思政教育建設中,應當在每個環節都滲透人才培養,將學生專業發展和道德素養發展協同推進,即在思政教育中增加一定的人文素質內容,幫助醫護學生更好地認識和體驗醫護專業及職業。在思政課程建設中多設置一些人文類課程,并可定期開展一些以文史哲為主題的人文講座活動,以此體現思政教育的人文性,讓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思考、感悟積累人生經驗,從而提高道德素養和職業意識。
在思政課程特色發展的進程中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以此確定思政教育開展的有效性,即在每個教育階段確立明晰的思政考核標準和制度。身為思政教育施教者,應當全面了解思政課程內容及培養人才目標,并將其視為基本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換句話說,教師不僅要熟悉理論知識和政治內涵,還應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完善思政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合理、有針對性的指導。
另外,在思政課程建設中,學校黨委應定期開展議題會議,根據實際特色思政建設工作,調整建設目標,分析思政建設工作實際落實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部署下一個階段的方案和任務。讓衛職院校實時明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并根據實際需求調整育人方向及課程內容,設計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動,達到頂層設計目標,促使思政課程建設符合衛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需求,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優秀醫護人才。
(三)轉變理念,豐富教學內容
從衛職院校角度出發,其需要轉變傳統的育人理念,不僅關注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還應強化其道德素養和思想品德,即在保證醫護人才具備過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品格。傳統的思政教育并未得到職業院校的重視,通常以灌輸理論知識、宣傳國家政策、理念為主,鮮少發揮育人效能。正因此,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也沒有看重思政課程,多是敷衍了事,并沒有做到認真聽講和深刻理解。因此教師要從深化思政課程內涵及教育任務入手,轉變以往的教育方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到特色思政課程建設的出路,將人才培養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對于衛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其掌握專業知識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可在思政課程中滲透相關的專業知識,以此調動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既能提高其主觀能動性,也能糾正學生以往不正確的認知與觀念。[6]在思政課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設計方式,找到其與專業課程的契合點,并將其嵌入到思政課程之中,借助專業知識發揮思政教育功能。這樣的方式對于思政課程而言,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內涵,還能使其更深入了解醫護職業的職業要求和人文方面的內容。如在兒科護理專業中,教師在思政課程中就可將白求恩如何運用專業知識治病救人的案例穿插其中,這既能讓學生向先輩學習,強化他們的職業責任意識,也能使其正確認識生命而認真對待每一個患者。另外,教師也可借助一些信息化技術發展特色思政課程,即打破以往僅局限于課本的局面,借助網絡資源、素材開展思政教育,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強化教育實踐性,增加實訓機會
就衛生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實踐機會缺失的問題,學校應當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重視,并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其提供實訓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從課堂真正走向社會,提高實踐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組織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學生社團活動、公益活動、生產勞動等,并與學生的專業緊密聯合,全面促進思政教育特色化發展。學生則可自由選擇實踐活動,同時實際操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他們不斷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對相關思政內容進行思考,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衛生職業院校應當重視思政教育的開展,并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專業打造特色化思政課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品格、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這對學生日后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衛職院校作為向社會培養醫護人才的重地,應當注重醫德醫風建設,開展高效的思政教育,構建完善化的思政教育體系,提高師生的思政素養水平。因此,在思政課程建設特色過程中,學校應當聯合人才培養機制將其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充分彰顯學校的育人價值,立足立德樹人理念,創新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養成端正品性,成為一名有血有肉的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 奈良毅. 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2(33):153-156.
[2] 黎雪梅,謝孝紅,王景. 新時代衛生類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為例[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6):5.
[3] 曾淑萍,陳慶佳,蘇妙玲,等. 衛生類高職院校美育融入思政實踐路徑探究[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5):74-76.
[4] 姚燁,李梁. 醫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構想——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衛生統計學”課程為例[J]. 甘肅高師學報,2021,26(02):112-116.
[5] 郭瑾莉,王天澤. 地方行業特色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52-54.
[6] 王林強. 新時代院校思政專業課程建設優化路徑探析——評《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2021(08):114.
(薦稿人:陳靜,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