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疫精神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文章基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視角,闡述了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四個困境,進而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分別從加強宣傳、營造環境、健全制度、創新活動四個方面,探討抗疫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抗疫精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2-0140-04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1]弘揚抗疫精神,除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外,還須占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務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提升抗疫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精準化,推進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個人層面上有助于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砥礪使命擔當;在學校層面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在社會層面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社會心態;在國家層面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賡續精神血脈。
(一)有助于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砥礪使命擔當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戰中,無數醫護人員英勇向“疫”而行,廣大基層工作者堅守崗位,加班加點保障充足防疫物資,“90后”“00后”沖在抗疫一線……這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是中國人民對家庭、社會、祖國的深厚感情,是新時代家國情懷和與國家前途共命運的使命擔當。正是因為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愛,不計其數的醫護工作者、科學家、軍人武警乃至普通百姓,共同演繹出勠力同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偉大抗疫故事。也正是因為他們勇敢地肩負責任和使命擔當,才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學思踐悟這些感人至深的抗疫英雄故事和典型事跡,有助于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砥礪使命擔當。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將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豐富教育內容,有助于大學生從中汲取時代精神養分,鑄牢精神信仰,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抗疫精神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素材和生動案例,以我國各抗疫戰線中涌現出的抗疫英雄和感人故事為內容,以圖像、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為載體,體現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二是大學生是這場抗疫的親歷者、參與者,對抗疫精神有切身體會。將抗疫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講好抗疫故事,極大增強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有助于引領大學生形成積極社會心態
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不僅存在于外在的公共衛生領域,更存在于內隱的意識形態領域。在全球化發展迅猛的今天,意識形態的滲透無孔不入,網絡輿論傳播紛至沓來。西方媒體對我國抗疫的抨擊言論,會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我國抗疫政策和舉措產生認知偏差。高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注重價值引領,能夠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弘揚抗疫精神,引領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社會心態。
(四)有利于大學生弘揚中國精神,賡續精神血脈
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3]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偉大精神,是一種鮮明的新時代中國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是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講好抗疫英雄故事,引領廣大學生深刻感受英雄力量,凝聚發展動力、砥礪責任擔當。當代大學生要把自己對于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體驗轉化為中國精神的內在強大力量,通過深入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弘揚中國精神、賡續精神血脈。
二、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部分大學生對抗疫精神的認知不夠深入
雖然當代大學生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親歷者,對抗疫關注度高,但是對于抗疫精神的認知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充分認識到抗疫精神的內涵和價值。抗疫精神是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疫中孕育而生的偉大精神,但部分學生只重視專業知識學習,認為學習抗疫精神對自身專業技能提升沒有幫助。二是對抗疫英雄故事認知途徑單一,學生主要通過網絡途徑了解抗疫英雄的故事,缺乏抗疫一線醫護工作人員現身說法和感同身受的體驗,使他們難以產生情感共鳴。因此,要大力弘揚抗疫精神,注重將其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加大宣傳力度,拓寬認知途徑,加強大學生對于抗疫精神內涵的認知。
(二)校園文化對抗疫精神主題凸顯不足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具有育人價值的特定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宣傳抗疫精神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校園文化宣傳方式較單一,吸引力不強。如采用主題宣講、知識競賽、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單向宣傳方式,這類宣傳沒有符合學生互動式接受信息的特點,號召力稍顯不足。二是舉辦的抗疫精神主題的社團活動較少,學生社團活動中以學生興趣小組為主,但是關于抗疫精神等思想理論的活動很少。這不利于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保?]當前高校雖然都已意識到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部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一是網絡載體較為傳統,僅停留在機械使用QQ、微信等平臺發布信息層面;二是運用網絡媒體技術的能力不足,如微信公眾號運營技巧、視頻制作、直播等。
(四)大學生抗疫精神相關實踐環節薄弱
實踐是內在價值觀念外化于行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抗疫實踐的活動,但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抗疫精神主題的校外實踐開展得較少,由于疫情防控事關師生安全,為規避風險一般不開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二是校內抗疫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此類活動多為聽報告、開班會等形式,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本研究以德育中“知情意行”理念為向度,構建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提供相關研究的新視角。
(一)認知是基礎:宣傳抗疫精神,講好抗疫故事
弘揚抗疫精神,提升學生對抗疫的認知是首要任務。為了廣泛宣傳抗疫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宣傳:
一是成立抗疫精神宣講團。由院團委負責輔導員擔任指導老師,為對弘揚抗疫精神感興趣的學生骨干提供平臺,組織他們對宣講內容進行挖掘。宣講團成員深入主題黨(團)日活動、社團活動、智慧大講堂等進行宣講,通過班級、宿舍、學院多層級的宣傳模式,形成全院認真學習抗疫典型事跡、貫徹疫情防控要求的機制,使學生深入理解抗疫精神、感悟抗疫英雄的崇高和偉大,激發大學生時代責任與使命擔當。
二是占領網絡宣傳陣地。立足當代大學生碎片化、快餐式、互動式接受信息的特點,創新網絡新媒體宣傳方式。如利用“兩微一端”、直播、問卷星等方式,結合短視頻、表情包、音樂相冊等圖文并茂、豐富生動的形式進行抗疫精神宣傳。“兩微一端”可以發揮媒體宣傳的作用;輔導員可通過直播或邀請嘉賓方式與學生互動,進行抗疫故事宣講;借助問卷星可以開展抗疫精神相關問卷調查。在利用這些新媒體時,要注意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充分滿足“00后”互動式參與的特點,提升宣傳抗疫精神的實效。
三是組織學生觀看抗疫題材電影或舞臺情景劇,如《中國醫生》,或學生自編自導抗疫英雄事跡舞臺情景劇將抗疫精神的宣傳貫穿于學生的個人休閑和日常娛樂活動中,實現抗疫精神全員、全程、全方位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二)情感是動力:營造抗疫環境,增強情感體驗
情感是基于一定環境,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內心感受。這要求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善于營造良好校園環境,讓校園實現處處有教育。將抗疫精神融入校園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將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內涵用橫幅標語展示出來;二是深入挖掘和整理典型抗疫人物事件,制作宣傳展板、電子視頻等,在圖書館、教學樓、宿舍樓等學生生活區域展覽播放;三是邀請參與抗疫一線的歷屆畢業生或在校師生進行宣講,結合校訓和校園精神文化等可融合內容,制作展板、視頻等展覽于校史館或檔案館中。
(三)意志是保證:組建領導小組,健全制度規范
意志是人們通過主動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自身行動而戰勝困難,以達成目標的一種心理過程。[4]為弘揚抗疫精神,可組建領導小組和健全制度規范,保證抗疫精神活動、長期有效的開展。
組建領導小組。如筆者所在學院建立了由學院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分管學生副書記擔任副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從組織上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組長和副組長居于領導者角度,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制定目標、分解任務;輔導員作為執行層面的組員,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運用適宜的形式,策劃、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山⒁咔榉揽厝谌氚嗉壢粘9芾碇贫纫约耙咔榉揽刂黝}黨(團)日制度、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制度、學習交流制度、知識競賽活動制度、評優評先制度等,保證各項活動有計劃、有實施、有反饋、有效果,努力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的相關活動中,潛移默化將抗疫精神融入疫情防控有關的每一次會議、每一次學習、每一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行為是關鍵:創新實踐活動,精神外化于行
實踐行為是基于充分認知、情感認同,意志強化后的關鍵過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了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其中實踐育人是指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5]實踐在育人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社團、黨團、“一院一品”、志愿實踐等各類活動途徑,將抗疫精神外化于行。[6]
第一,可通過創新開展“開發”“宣講”“表演”“實踐”等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感悟抗疫精神,并在實踐中自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7]“搜集”就是成立專門挖掘抗疫事跡的學生團隊,通過學院各班級開展征文活動或挖掘網絡資源,分類整理、梳理抗疫感人故事;“宣講”即開展抗疫精神、抗疫故事宣講及講座,擴大受眾人群,通過主題班會宣講等活動做到全員覆蓋;“表演”是將抗疫典型人物故事通過藝術化處理,以情景劇表演形式呈現在主題黨(團)日活動、心理健康活動中,或以唱歌、話劇、微電影、短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加工演繹;“實踐”指在“三下鄉”、社區、養老院等志愿服務中,通過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志愿掃碼等服務,讓學生深刻感悟抗疫精神并自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8-9]
第二,打造融合抗疫精神的校園品牌活動。校園品牌活動是指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包裝加工、宣傳推廣、積累沉淀等形式,已獲得廣大師生認可的文化活動。校園品牌活動具有育人化人,帶動示范、價值導向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應在校園品牌活動中融入偉大抗疫精神。學院歷來注重“電腦文化節”品牌活動,可以挖掘科技相關的抗疫人物事跡,如大數據天才馬曉東發明健康碼和行程碼并無償貢獻的故事、算法專家顧斐引用AI算法實現核酸檢測自動化的故事等,經過藝術加工將這些故事搬上舞臺,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國抗疫大考中尊重科學的精神,引導廣大學生提升科技素養,注重科技創新,為培養創新型創業型實踐型優秀人才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10-11]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過去,但因其所產生的偉大抗疫精神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挂呔裾故玖松鐣髁x核心價值觀,激發了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只有不斷宣傳和弘揚抗疫精神,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對于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0-09-09(02).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10).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4] 蘭涵旗,余斌. 從“知情意行”維度加強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探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25-2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N]. 人民日報,2017-12-07(01).
[6] 范曉光. 論高校品牌性校園文化活動的隱性育人功能[J]. 中國成人教育,2014(15):78-79.
[7] 蔣常香,郭杰忠. 以“三封信”創建新生入學教育品牌活動的實踐探索——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為例[J]. 教育評論,2014(10):88-90.
[8] 韓曉娟,應婉娟. 抗疫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路徑探析[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42(01):54-62.
[9] 張耀元. 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維度探索[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0(04):8-13.
[10] 陶嫻靜. 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 高校后勤研究,2021(08):52-54+67.
[11] 劉歡. 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2.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2022年度課題“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ZZX2 2033)。
作者簡介:嚴霞(1984—),女,碩士,江西中醫藥大學計算機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李歡(1995—),女,碩士,江西中醫藥大學計算機學院團委副書記,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鐘文彬(1985—),男,碩士,江西中醫藥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生黨總支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