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少小學中高段學生而言,做到說話有邏輯、表達內容準確、傳遞信息清楚,實屬不易。這些問題在小學階段可能看似無關緊要,但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先生曾說:“一個人的成功,15%靠技術知識,85%靠口才藝術。”在當今社會,口才好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不僅與人交流溝通更順暢,而且能提高辦事效率。語文學科是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語言能力是教學的重要著力點,所以每當開家長會或與家長交流時我都會格外強調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然而,不少家長對此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孩子年齡大了,自然而然就會說話了。孩子說話沒有邏輯,我們做大人的聽得懂就行。”諸如此類的認知,其實很容易對孩子的口語發展形成阻礙,甚至影響他們交際與溝通能力的發展,等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可能為時已晚。
說母語很簡單,如何說好母語卻是一門藝術。對于不少小學中高段的學生而言,做到說話有邏輯、表達內容不跑題、傳遞信息清楚,實屬不易。這些問題在小學階段可能看似無關緊要,但卻會對孩子未來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特別設置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如此,語文教學內容的方方面面只要多加運用與關注,都能成為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優質資源。我們讓孩子學習語文,不僅要讓孩子“會考試”,更要把語文教學內容付諸實踐,讓教學內容真正助推實踐能力的發展。
語言表達不是興趣,而是能力
有一次與家長溝通,我向家長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需要家長多加重視。”家長聽完我的意見后十分詫異:“老師,我們家孩子可是個小話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怎么會不好呢?他性格特別外向,簡直把說話當成了愛好!”其實,這是很多家長存在的認識誤區,以為孩子話多,語言表達能力便一定好。其實是否愛說話是由孩子的興趣與性格決定的,但話多并不能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好畫等號,因為語言表達不是興趣,而是能力。
在帶班過程中,我發現語言表達能力弱對于中高年級的孩子而言是一個普遍性問題。以課堂教學為例,老師提問時,班級中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往往只有固定的十幾個人,這些孩子恨不能對每個問題都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班級中絕大多數孩子都習慣于“沉默寡言”,老師不點名一定不會主動舉手,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知道答案但不愿意回答,有的卻是不會回答。
在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中,又存在著新的問題——有的學生很積極,但是每次回答問題不是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就是磕磕巴巴,還有的學生明明知道正確答案,但語言基礎不足使其無法將正確答案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導致站起來只能干著急,說了很多卻無法精準傳達自己的想法。
除此以外,語言表達能力弱也給學生的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阻礙。在一次小組合作時,一位學生想到了一個創意但是不知道怎么說,站起來手舞足蹈、詞不達意,其他組員聽得也是云里霧里甚至覺得莫名其妙。等下一輪組內發言時,其他組員都讓他“別說了”,他感覺很傷心也很沮喪。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更是思維的結果,語言能力與思維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表達并非只是孩子的興趣,更是推動孩子成長的關鍵能力。家長要緊緊抓住小學這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黃金期”,讓孩子不僅敢表達,更要會表達、喜表達、善表達。
讓生活成為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大課堂
在教育教學中,我發現很多不善表達的孩子,家長都給孩子報了“主持人訓練營”“口語表達培訓班”“高情商養成計劃”等興趣課程,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其實,小學階段的孩子根本無需運用多么“高大上”的語言,準確性、簡練性、清晰性與實踐性才是口語表達訓練的目標。基于此,家長可以結合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挖掘口語表達的訓練機會,讓生活成為鍛煉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大課堂。
首先,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時詢問相同的問題:“今天在學校過得開心嗎?有什么事情想和爸爸媽媽分享?”這些簡單的提問給了孩子口語表達的機會,且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相關聯。孩子的校園生活很少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多是平凡的小事。孩子在和父母講述的過程中,需要梳理思路,說清事情始末,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聆聽,孩子表達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多發問,引導孩子表述清晰,顛三倒四的地方要及時提醒,提高孩子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孩子講完一日校園生活后,家長還可以追問:“你怎么看今天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以此來引導孩子在語言表達的同時進行理性論述,并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其次,家長可以給孩子設計一些能夠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例如,針對低學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繪本,引導孩子根據繪本畫面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繪本故事。這樣有助于提高孩子語言表達的清晰度與邏輯性,也落實了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家長帶孩子在小區公共活動區玩耍,孩子想要使用一個體育器械,但是器械上有其他孩子。這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上前與之商量,由孩子們自己協商使用規則;全家一起外出旅游,家長可以讓孩子結合景區游覽線路,做全家的“小導游”。
最后,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拓展孩子的閱讀量,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孩子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畢竟,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要讓孩子說對說準,更要讓孩子“說得精彩”“說得巧妙”。
總之,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應從小抓起,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或性格內向就忽視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并不難,家長要做的是用好生活大課堂,結合學生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多給孩子創設口語表達的鍛煉機會。
(作者系福建省壽寧縣第二實驗小學教師)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