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文創的研發運營既符合法治中國建設使命和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又符合出版單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企業責任。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以及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視,法律文創的潛力和價值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掘。在此背景下,出版單位應持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通過“出版+法律文創”的模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關? 鍵? 詞】出版;法律文創;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傳承
【作者單位】張宇東,法律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7.004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豐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對促進法治中國建設和培育民眾法律信仰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激發起蓬勃生機。”新時代,法律出版人應集中精力和資源,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精華,從中汲取營養,擇善而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為此,本文從“出版+法律文創”的角度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
一、“出版+法律文創”的發展前景
法律文創,即以創意和藝術手法將法律知識、法律文化、法律理念等法律元素以新穎、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和詮釋給公眾,使人們通過多種角度和方式解讀法律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可以說,法律文創是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深厚底蘊和獨特價值的重要途徑。“出版+法律文創”將出版和法律文創相結合,這種新的跨界融合模式不僅豐富了出版業的業務形態,也為法律文創產業注入了新活力。
1.法律文創產業現狀
在國家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和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法律文創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法律文創的呈現形式日益多樣化,涵蓋多個創意領域。例如:視覺藝術領域,法律漫畫、法治主題藝術作品等;影視領域,法治微電影、短視頻等;互動體驗領域,數字媒體等;法律文創產品,法律元素紀念品、生活用品等。豐富的呈現形式使得法律文創作品更為個性化和特色化。
從業界視角來看,法律類和設計類的專業人員在法律文創的發展和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法治單位和法律從業人員憑借其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法律文創產業提供有力支持,豐富法律文創產品的內容和形式,進而提升文創產品的質量和影響力。文創設計單位和設計從業人員則是創意設計和視覺表達的主力軍,他們通過獨特的視覺設計和創新表達展現法律文化的深層內涵,創作出既具法律特色又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因此,法律類與設計類專業人員的緊密協作是法律文創領域發展的重要保障[1]。
雖然目前法律文創行業的發展勢頭良好,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例如:在資源整合和產業鏈協同方面缺乏完善機制,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服務;在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方面,許多法律文創單位仍存在短板;法律與文創設計之間存在脫節現象,部分法律文創設計只停留在表面,無法準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導致與受眾產生文化隔閡。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法律類和設計類從業人員在專業背景上的差異,以及對彼此領域知識認識的不足。
2.“出版+法律文創”的價值
出版與文創的融合發展是近年來出版社轉型升級的新范式,法律文創的引入不僅使出版社的產品線更加豐富立體,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是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播范圍。通過廣泛的傳播渠道和成熟的發行網絡,出版社能夠將法律文創產品迅速推向市場,擴大其影響力。有效的市場推廣和宣傳能夠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和購買法律文創產品,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播和普及。二是實現出版價值最大化。出版社基于已有的中華法律類出版物推出衍生品或二次開發優質內容資源,能夠實現出版資源效率最大化、出版價值最大化,更好地服務受眾和市場需求。三是提升法律文創產品的品質。出版社在內容審核、編輯加工、裝幀設計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水準,能夠為法律文創產品提供有力支持,使法律文創產品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得到專業提升。
3.法律出版社參與法律文創產品研發的優勢
相較于綜合出版社或其他專業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參與法律文創產品研發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品牌優勢。由于長期在法律出版領域耕耘和積累,法律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成為法律文化的專業性與權威性代表。這種品牌影響力為法律文創產品的推廣和營銷提供了有力支持,有益于提升文創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普法優勢。作為專業的法律出版機構,法律出版社在普法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法律出版社以精耕細作的品質圖書為媒介,為廣大讀者提供學習法律知識的渠道;另一方面,法律出版社不斷推出多元立體的文創產品,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普法宣傳的有效性,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三是資源優勢。法律出版社擁有豐富的法律文化資源,擅長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進行內容策劃和資源整合。在創意設計資源方面,法律出版社的設計人員能夠借助資源優勢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創作出更具深度和廣度的法律文創作品。此外,法律出版社也可以與高校、研究機構、設計機構等建立廣泛聯系與合作,共同研發法律文創產品,開展各項實踐活動,推動法律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四是傳播優勢。法律出版社對市場需求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能夠準確把握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和傳播方式,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從而在推廣文創產品時精準定位目標受眾,提高傳播效果。
二、“出版+法律文創”的研發實踐
目前,法律出版社已在“出版+法律文創”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法律文創產品的獨特性決定了其核心競爭力,其研發需通過強化出版主業、系統整合各類資源等方式,以開放思維提升核心競爭力。
1.法律文化資源的系統整合
第一,機構優化。構建高效、靈活且富有創新精神的法律文創機構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資源整合的重要途徑,即出版社通過專業的研發能力、市場調研、完善的生產和供應鏈體系以及持續的創新和學習能力,為文創產品的研發提供有力支持。法律出版社可以充分發揮法律美育優勢,專門設立文創中心,以“為法律賦予美感”為己任,將出版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拓“內容+視覺”的法治文化產品。
法律文創在形態、審美設計和工藝技術上需要呈現新特點,因此文創中心也要在理念、流程、傳播、管理和團隊等方面進行全面變革。除了保留圖書裝幀設計職能,文創中心還要以創新為驅動,持續提升各類資源整合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價值。例如:實施人才整合,將優秀的法律作者、創意策劃人員、設計師、營銷人員等跨領域人才匯聚到文創中心進行合作;推動出版資源整合,特別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理,確保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斷挖掘亮點,為創意產品提供內容支持;開展有效調研,細分產品市場并明確目標定位,為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2]。
第二,做好出版。做文創,首先要做好出版。堅持“內容為王”是出版事業的生命線,文創產品需要依托優質的內容資源,倘若出版社缺乏核心內容,文創產品研發將面臨困境。因此,出版社在尋求轉型升級和資源開發的同時,也要在創新理念和優質選題上下功夫,要結合當代社會的熱點需求,找準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交叉點和契合點,策劃推出精品出版物。例如,法律出版社進軍法律文創業,通過文創中心整合優秀法律文化資源,專攻“圖書+”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優質的“圖書+”產品,如近年來出版的文創日歷書《法韻中華》。該日歷書通過精美的圖片、通俗的解讀和專業的設計闡釋法制文物,其編排打破了傳統的時間順序,以法律文化的價值理念為綱,按月細分為12個專題,附有500張精美圖片,包含國寶重器、民間細故等,串聯起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脈絡。至今,該系列產品連續三年出版,成為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也讓法制文物成為人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三,綜合升級。在法律文化資源內容開發方面,法律出版社充分利用新形態、新模式和新技術,實現了以內容資源建設為核心到以終端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專業知識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轉變,實現了法律知識服務領域的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平臺升級和品牌升級。以法律出版社開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博物館”小程序為例,該程序集法治文化傳播、法律業務展示和法律文化創意轉化于一體,體現了文化整理、文化體驗、文化轉化三大功能,并通過兩個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法律美育功能。一是法律美學,法律出版社充分挖掘中國古代美學因子,通過小程序的獨特設計和布局,讓包括法律人在內的廣大受眾感受法治美學。二是文化結晶,法律出版社的專業編審團隊對文創產品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校和篩選,杜絕低質量、重復性的內容,并以多種形式呈現法律文化精粹。該程序將法治資源內容IP化、創意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資源的作用,實現了法律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轉化。
2.法律文創的創新表達
研發法律文創,創新表達是關鍵。唯有在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進行現代化演繹,才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法律文創產品。法律文創產品可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提升產品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和互動性。在如何融合創意元素與法律文化元素的問題上,筆者以法律文化創意產品和法治文化展陳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闡述。
打造法律文化創意產品的關鍵在于,在堅持傳統法律文化定位的基礎上探索現代化表達方式,從而實現創意的多元呈現。一是顛覆傳統設計模式,探索獨特新穎的設計語言表達。例如,提煉蘊含法律文化、具有辨識度的元素或符號,如將古代司法神獸——獬豸形象融入法律文創產品的設計。二是善用跨文化元素的融合,將法律文化與地方文化、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如通過剪紙藝術呈現法律圖案,或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主題作品。三是注重實用性和功能性,使法律文化創意產品既具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如設計載有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家名諺的筆記本、以傳統法文化理念為契合點的馬克杯,或借鑒傳統法律符號“規矩”研發黃銅律尺等。
法治文化展陳作為法律文化創新表達的高級形式,融合了法律、文化、藝術與科技手法,通過多維立體的方式構筑了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美學空間。在策劃法治文化展陳過程中,謀篇布局至關重要。策劃者需對整個展示的主題性質和風格定位有全局性、整體性的認知,從而策劃出內涵深刻、充滿創意和吸引力的法治展陳,為公眾奉上視覺與心靈的法治盛宴。例如,國內首座專題展示民族法制文化的陳列館——中國法院民族法制文化陳列館,采取實物、文字、圖片、聲光電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法制文化,通過藝術手法突出“民族”“法制”等紋飾圖案,將地域特色與法制文化相結合,使文物煥發生機,向觀者傳遞出民族法制文化與現代法治文明相融合的理念。
三、“出版+法律文創”的傳播路徑
目前,法律文創在文創市場中仍屬于相對小眾的領域。為推動法律文創的傳播,出版社應審時度勢、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傳播格局,采用新的傳播路徑和推廣模式,使法律文創走近公眾,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并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1.整合線下渠道
出版社可與全國范圍內的實體書店建立合作關系,將法律文創產品引入書店銷售,利用書店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受眾。出版社也可借用作者影響力帶動產品銷售,舉辦各類線下活動,如法律文創產品發布會、法律文化講座、展覽等,與受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出版社還可參與書展、文化節等線下活動,設置法律文創產品專區,通過現場展示和互動體驗增強受眾對產品的認知和興趣。
2.發力線上渠道
出版社可從多方面著手利用互聯網平臺,如官方網站、在線書店等,發布法律文創產品的介紹、設計理念和背后故事等內容,吸引目標受眾的關注。出版社也可充分利用新媒體(微博、微信、抖音、淘寶等)的主渠道作用,廣泛宣傳和推廣法律文創產品,展示法律文創產品的魅力,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播效果[3]。
3.建立法律文創聯盟
法律文創聯盟旨在以法律文創為媒介,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深度利用和公益性傳播貢獻力量。聯盟成員可包括出版、研究機構、媒體平臺、文創設計、律所企業等在各自領域具有專業優勢、較強社會影響力的機構。法律文創聯盟有益于促進成員間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以及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視,法律文創的潛力和價值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掘。在此背景下,相關出版社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使命。出版社應持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揚,胡琦. 淺析“出版+文創”的邏輯路徑及策略[J]. 出版發行研究,2019(7):23-28.
[2]金強. 創新驅動與模式探索:傳統出版融合文創產業思路探尋[J]. 編輯之友,2021(1):60-65.
[3]李剛,宮景政. 從“小出版”邁向“大文化”:地方出版社文創產品的開發路徑[J]. 出版廣角,202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