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莉
摘要:農業生產水平對社會經濟發展質量有重要影響,很多地區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選擇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以保證農作物擁有良好的生產條件,進而達到增產增收及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施工單位應增強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意識,維持區域生態平衡。本文圍繞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給環境帶來的主要影響進行了討論,并總結了保護環境及防范環境污染的有效對策,旨在強化對區域環境的保護,減少施工作業給環境帶來的破壞,規避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創設和諧穩定的農業生產環境,為農業經濟發展與社會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水土保持
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各地區十分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而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通過建設此類工程能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灌溉條件,還能減少泄洪等給農作物及周圍居民帶來的不利作用。但是,施工單位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十分必要,需重點分析可能帶來的相關問題,掌握防范措施。
1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帶來的環境影響
1.1 工程施工可能破壞區域內的植被與草木
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作業的過程中,占用的農田土地面積較大,避免不了會破壞施工現場范圍內的林地、草地和其他植被,還容易給水域帶來負面影響,引發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問題。一旦出現大范圍的生態環境破壞,必然會影響區域生態平衡,例如,施工人員會在施工作業中針對部分區域進行開挖施工,產生的廢棄土容易掩埋部分植被和草地等,還會影響周圍樹木的正常生長,導致破壞植被建設及區域生態環境。
1.2 工程施工可能產生大量粉塵及有害氣體
因為多數農田水利工程都在室外露天環境中建設,道路施工是重要環節,受到施工材料及施工機械設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容易產生大量粉塵,對施工區域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混凝土攪拌與地基開挖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大量粉塵,施工人員進行鋼筋焊接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污染氣體,給環境質量帶來不良影響,粉塵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威脅周圍居民健康,可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應重視粉塵及有害氣體帶來的危害[1]。
1.3 工程施工可能會對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施工單位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作業時,通常施工地址位于農村,部分工程施工區域臨近水田,會給水田實際使用面積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同時,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環節,施工人員需嚴格控制水流量和工程跨越區域,如果缺少對相關問題的重視,則容易影響水流的自由流動,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同時,施工過程中,容易降低水環境中的含氧量,導致水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增多,且會溶解大量的污染物。此外,因為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給施工區域內的水環境帶來不良影響,水污染嚴重的情況下,不利于生物生存,所以,難以保證生物多樣性,無法維持區域生態平衡。
2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污染防范策略
2.1 明確環保目標與建立環境保護體系
施工單位應認真分析與農田水利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落實自身工作,加大施工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盡量在施工中維持環境原貌,減少給區域內植物和植被等帶來的破壞,不僅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還能強化對區域環境的有效保護。同時,施工單位應在邊坡開挖治理中重視防控水流沖刷問題,有助于減少因施工作業造成的水土流失,此外,施工人員需嚴格控制施工區域內的灰塵和噪聲,減少施工廢水的排放,避免對施工區域內的水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為環境保護體系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施工單位需選擇專門的項目負責人,并合理配置管理部門的人力資源,細化各崗位職能與責任,構建健全的環境保護體系,工程管理部門應認真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結合實際情況編制完善的環境保護方案,做好環保教育宣傳工作,增強施工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使其能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有助于構建健全的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體系[2]。
2.2 重視加強生態工程設計,有效保護環境
設計人員應綜合考慮農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點,根據工程生態性能等進行設計,并重點考量施工區域的環境條件,加大不同元素的融合力度,有助于強化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完善性,進而提升生態化建設水平。同時,與普通的水利工程項目相比,設計人員進行生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應保證考慮后期工程建設的綜合性,為此,設計人員應加強對建筑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利用,結合生態學與工程學等學科知識,通過與自身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在提高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強化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2.3 合理選擇環境保護措施
2.3.1 重視與居民的溝通與環境保護
施工單位在正式進行施工作業前,應制定科學的環境保護計劃,并針對施工現場的生活區與施工區調整施工方案,目的是減少給施工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施工單位應重點考慮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如果施工中會產生較大的噪聲或灰塵,應做好事先通知,并取得居民同意后開工,實時進行施工進度的公示,讓居民能隨時了解施工作業帶來的影響。此外,施工人員應針對容易產生噪聲或灰塵的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盡量減少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的困擾。尤其在容易產生固體廢物或廢水的施工環節,施工單位應安排專門的施工人員第一時間清理此類污染物,避免影響周圍環境。
2.3.2 保護施工區域空氣質量
施工人員在進行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減少給周圍居民帶來的干擾,還應重點加強對空氣質量的保護,可優先選擇鑿裂法進行施工,一般可依靠挖掘機械進行表層土開挖,還可以利用此類機械開挖砂卵石覆蓋層,結合鑿裂法與鉆爆法,可有效減少產生的灰塵。施工人員需提高對鉆孔環節與爆破環節的重視程度,為施工中使用的鉆機配置專門的除塵設備,以減少施工中產生的粉塵,還可以考慮采用光面爆破、預裂爆破等技術,主要因為此類技術的實際應用中不會產生大量粉塵[3]。同時,施工人員應選擇濕法作業,有助于減少產生的粉塵。對于粉煤灰和水泥的使用,要做好運輸與裝卸環節的嚴格監管,確保所有包裝均處于良好的密封狀態,為水泥與粉煤灰儲存罐安裝專門的警報器,定期組織進行儲存罐的檢修,能及時發現泄漏問題,減少因此產生的粉塵污染空氣。此外,施工人員應重點做好混凝土拌和等環節的防塵工作,加強機械設備監管,以防出現排氣不暢等問題,有助于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2.3.3 保護施工區域內的水質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應重視進行水質保護,由于砂石料加工系統運行中容易產生廢水,所以,應進行生產廢水的沉淀,安排專門的施工人員利用相關機械設備將粗顆粒物清理干凈,保證進入反應池的水無粗顆粒物。同時,施工單位應引進廢水回收處理技術,構建專門的廢水回收循環系統,通過對廢水的反復利用,能有效節約水資源,并通過利用水資源利用率節約施工成本與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施工單位應嚴禁施工中的機修含油廢水等直接排入河流或農田中,確保經過專業處理后進行排放,并定期將施工機械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集中清洗,以免造成水體污染。此外,施工單位應重點檢測施工中排放的污水,在滿足環保規定要求后進行排放。
2.3.4 控制施工區域內的噪聲
施工單位應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噪聲控制,從施工前的機械設備采購環節入手,按照工程實際要求選擇施工機具,優先采購低噪聲設備,并利用專門的混凝土振搗棒和打樁機等機械設備做好噪聲監測工作,一旦在施工中發現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機械設備,需第一時間進行更換或淘汰,以免帶來嚴重的噪聲污染,還能規避阻礙施工進度的問題。同時,施工單位應增強交通噪聲控制與管理意識,針對運輸車輛的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嚴禁在居民休息期間使用高音喇叭,避免對敏感區造成嚴重的噪聲污染[4]。此外,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設計要求及施工區域面積等,進行隔音降噪設計,如果施工中無法做到完全封閉作業,可選擇專門的隔聲間或設置隔聲屏障,并利用減振機座減少振動大的設備帶來的噪聲,以達到有效保護環境的目的。
2.3.5 做好施工區域內的固體廢棄物處理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會產生很多生活垃圾和施工廢渣,施工單位應重點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相關的內容,在施工前做好棄渣場的選址工作,加大綜合治理力度,避免出現渣場內棄渣流失或者邊坡失穩等問題。施工人員在堆渣之前,應將施工區域內的表土剝離,并做好堆存工作,可有效減少因泄洪等帶來的棄渣大量流失,容易給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同時,施工單位應在進入施工后期時,重點組織施工人員整改渣場頂面和坡面,為后續的覆蓋綠化和復耕提供便利。此外,施工人員應重視處理生活區和施工區的環境衛生,減少固體垃圾,尤其要重視處理含有有害成分的廢渣,如含有病原體、汞和鉛等有害物質,有助于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5]。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如圖1所示。
圖1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固體廢物
2.3.6 做好施工區域內的水土保持
現階段的各地區發展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會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施工單位應提高對水土保持的重視程度,嚴禁出現因施工材料堆放或臨時建筑違規占用土地資源的情況,并在施工作業中重點保留表面土壤,待完成臨時施工作業任務后,應將原有的地表覆土和面貌恢復。同時,施工人員在組織進行各類施工活動的過程中,應依據實際情況設置排水系統,并針對施工區域內的排水溝等設施進行完善,有助于減少水土流失情況,還能減少對環境資源造成的破壞。施工單位應加大樹木資源監督力度,按照規定要求清理施工區域的表土,規避濫伐樹木的問題,通過對草木、植被的保護提升水土保持水平。此外,施工人員需認真研究工程設計要求與施工作業方案,積極采用生物防護措施和地質保護措施,減少因施工作業帶來的坍塌或者邊坡失穩問題,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還能提升施工單位的安全施工作業水平。
2.3.7 保護施工區域內的生態環境
施工單位應增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首先,針對施工隊伍進行嚴格規定,嚴禁在施工中隨意砍伐樹木,并在施工人員上崗前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培訓,使其能在施工中做到重視與保護野生動植物,了解到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珍貴,進而減少給野生動植物帶來的破壞,有助于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其次,施工人員應避免隨意撈捕水生動物,如果在施工區域內發現樹木上的鳥巢,應重點做好保護,并第一時間與動物保護部門進行溝通,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保護;最后,施工單位在完成施工作業任務后,竣工驗收時應重點關注需要進行保留的設施,避免因隨意拆除破壞原始自然生態,在此基礎上,安排專門的施工人員進行生態環境的恢復。
2.3.8 保護施工區域內的文物
部分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區域內會存在重要文物,因此,施工單位嚴禁因施工作業出現破壞文物的情況,只有做好文物保護相關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才能讓施工人員意識到文物的重要性,即文物為國家重要財產,無論是地上文物還是地下文物,均應受到良好的保護,嚴禁出現個人或單位將其占為己有的情況。同時,如果施工單位發現重要文物或疑似文物,應第一時間聯系文物主管部門,對文物進行驗證和保護,以免出現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相關部門應加大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可從源頭出發規避破壞文物的問題。此外,施工單位應重視工程組織設計與工程造價環節,重點考慮環境保護必要性與常用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為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3 結語
農田水利工程對各地區農業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發揮著灌溉農田的作用,且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農田水利功能還能發揮一定的抗洪排澇作用,為當地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提供保障,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區域發展環境。施工單位通過明確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能減少給生態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保護草木和植被能減少水土流失,構建健康的生態發展體系。
參考文獻
[1] 沈軍生.淺論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工程技術,2022(5):77-80.
[2] 趙旭輝.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策略[J].農家參謀,2022(12):162-164.
[3] 佐合熱古麗·熱合曼.農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水電水利,2022,6(3):89-91.
[4] 苗雪梅.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0):1505-1506.
[5] 曹丹丹.淺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22,5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