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竹瑤 韋小嵐 趙書琪 王巍衡
[ 摘要] 桂林,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人文特征鮮明且人文資源極為豐富。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它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深入的挖掘。漆藝,作為中國的傳統技藝,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以漆為材料,以刀為工具,運用多樣的美術技巧塑造出千變萬化的形態。文章深入探討了桂林地區獨特文化與漆藝的融合可能及其具體操作方式,旨在將其融入當代工藝品的創作中,以此推動傳統技藝的創新與發展。最終,通過巧妙結合桂林的地方特色和漆藝技藝,期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 關鍵詞] 工藝美術;漆藝創新;地域設計
[ 項目名稱] 2023 年桂林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桂林地域特色文化在漆藝工藝品中的研發與推廣”(項目編號:202310596649)。
一、引言
桂林,風景如畫,山水相映,石景瑰麗,因而被譽為“天下之冠”。此外,這座城市還是多民族交融的縮影,壯族、回族、苗族、瑤族、侗族等眾多民族在此和諧共生。廣西,作為多民族聚居的大省,歷經千年滄桑,積淀了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孕育出獨樹一幟的旅游文化和璀璨的歷史傳統,更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瑰寶。桂林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擁有桂北地區獨有的民俗風情和多元的人文特色,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一條別具一格的旅游資源鏈。
漆藝,這門古老而深遠的技藝,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藝,使漆器既具藝術韻味又具實用價值。文創產品,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將傳統漆藝語言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能夠展現出雙重文化魅力。對此進行系統的整理與總結,無疑能為當今文創產品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本項目以桂林獨特的人文與藝術為契合點,探索二者融合的新可能。通過現代設計與傳統漆藝的交融,期望為傳統漆藝注入更多現代氣息,并通過創新的產品設計,賦予現代漆器更高的附加值和獨特魅力,從而在此基礎上傳承與弘揚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二、研究背景
“漆藝”這一概念通常源于“漆”的理解,原本主要指代漆器。然而,隨著工藝的不斷發展,漆藝的范疇已逐漸拓寬,涵蓋了漆畫、漆裝飾及其他漆制工藝品。其獨特魅力在于采用多層次的漆料進行精心制作,并通過精湛的技藝使作品呈現出絢麗多彩、質感細膩及紋理豐富的特點。在制作漆藝術品的過程中,藝術家需要遵循一套嚴謹的工藝流程,包括選擇適宜的載體材料、進行上底處理、精細雕刻與繪畫、上色、磨光及最后的裝飾等環節。不同類型的漆藝產品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獨特的制作方法,使得所制成的漆器兼具高度的裝飾性和實用性,可廣泛應用于家具、器皿及各類工藝品等領域。
漆藝的歷史深厚且豐富,與傳統文化、神話故事等緊密相連,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它在東亞地區擁有深遠的傳統和廣泛的影響力,同時也在國際藝術界中備受關注和贊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古老而充滿魅力的藝術形式,漆藝不僅堅守著傳統的特征和精神內核,更在不斷與時俱進,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展現出多姿多彩的發展面貌。
三、現代漆藝的現狀分析
漆藝在現今的美術領域中依然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并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然而,其實際狀況會隨著時代變遷、地域差異及個人見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總體而言,當前漆藝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首先,技藝的繼承與創新。漆藝術,這一古老的民族傳統,應當在傳承與革新之間尋求平衡。在保留其原有的精致美感和自然色彩的同時,更應融入現代元素和創造力,從而打造出全新的藝術品。傳承與革新的核心在于實現“藝術美”與“實用性”的和諧統一。我國古代漆藝文化的傳承與革新,不僅體現在漆藝創作中精湛技法的運用,更展現在對工藝和材料的不斷創新上。總之,漆藝創作既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對現代藝術語言的勇敢探索與創新實踐。
其次,創新過程和原材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漆藝也在積極探索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提升漆料的質量和推動創新。部分藝術家巧妙地將先進的繪畫技巧與3D 打印技術相結合,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創造力。此外,藝術形式的日益多元化也為漆藝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20 世紀,漆畫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并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一些藝術家嘗試運用金屬、玻璃、陶瓷等材質來演繹漆畫,而另一些藝術家則采用了新穎的材料和技術[1]。
最后,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如今,國內漆藝界已高度重視與全球藝術家、策展人及收藏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展覽、論壇、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努力將漆藝術推向世界舞臺。同時,中國漆藝業界也在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和領域,通過舉辦多樣化的展覽和研討會等活動,向國際社會展現中國漆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價值。
四、現代漆藝的發展瓶頸
當代漆器雖然在各領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還面臨著諸多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為:
盡管當代漆器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發展,然而,它仍面臨著諸多阻礙其更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材質上的局限性。由于傳統漆料中含有的某些物質對環境和人體具有危害性,因此尋找安全且環保的替代材料已成為當代漆藝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特別是需要在不損害傳統漆藝獨特特征的基礎上,探尋更為綠色的材料。同時,目前的漆藝制作仍然相當煩瑣,對技術要求極高。在生產工藝中,某些步驟會出現“瓶頸”,從而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產品質量的保證。
其次,市場認可度較低。盡管漆器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然而目前在市場上,真正熱衷于收藏漆器的人數仍然相對較少。許多人對漆器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對其的認可度并不高。在他們眼中,漆器僅僅是具有某種藝術價值的普通物件。這種情況導致了漆器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較低,其市場份額也受到了相應的限制。
最后,文化傳承與創新。部分傳統漆藝技藝正面臨著傳承乏力的困境,隨著優秀漆藝師傅數量的日漸減少,這些珍貴技藝有可能受到沖擊甚至失傳。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傳承和培育漆藝的傳統技藝,已成為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在設計層面,現代漆器必須不斷創新,以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目光。探索將傳統漆器與現代審美趨勢相融合的途徑,創作出既符合時代潮流又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是漆藝領域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突破的重要課題[2]。
五、桂林地區特有的民族文化與漆藝藝術審美因素的剖析與總結
(一)淺談漆藝中的美學因素
色彩圖案:在中國傳統五色觀中,青色、白色、紅色、黑色和黃色被尊為正色。將這些富有文化底蘊的色彩融入現代創新設計中,能夠引發更加廣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鳴。不同的色彩能觸發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運用色彩心理學的原理,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靈感與啟示。此外,將幾何、動物、植物等圖案元素巧妙地融入現代創意產品中,通過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構圖手法進行再創作,必將呈現出令人贊嘆的藝術效果。
自然材料:漆藝在文創產品中的生命力得以延續,關鍵在于不斷創新。漆藝所展現的頑強生命力、穩定性及光澤亮麗的特性,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內在品質。研究表明,天然涂料具備一定的殺菌消毒功能,這使得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餐具、茶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二)對桂林地域特色的分析與概括
廣西桂林有著獨特的區域特色和豐厚的文化遺產。其獨特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民間藝術等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系,顯示出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山水文化:桂林的山水是桂林文化的載體,展現出桂林人對自然的崇敬與熱愛之情。桂林山水文化與桂林旅游文化具有緊密聯系,既是一種自然景觀,又是一種人文景觀。因此,二者結合就形成了獨特的桂林山水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桂林旅游業的發展。
民族文化:桂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壯族、瑤族和漢族,還有一些其他民族,如布依族、侗族、苗族等,在這塊土地上,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互相融合,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歷史文化:“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在桂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桂林有一處地方是看得到“遠方”的,那就是西街。西街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地方,在這里有許多的小店、小酒館和酒吧,人們都穿著漢服在這里逛街、喝酒、聽音樂。
民間藝術:桂林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如壯族的傳統風景畫、建筑的竹制品及漢族的剪紙和繡花等。這是桂林人民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集中反映。桂林也擁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彩印、桂林團扇、桂林漆藝等,這些都是桂林特有的、帶有濃厚地域特征的文化產物[3]。
六、當代漆制品中桂林地方特有文化再生與整合的研究
(一)順應時代的文化價值
桂林以其獨特的山水風光聞名于世,這種壯美的自然景觀可以作為漆藝工藝品的題材之一。通過漆藝技術,可以將桂林的山水景色文化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且桂林地區多民族聚居,壯族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壯族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作為漆藝工藝品的設計元素,從而增加工藝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二)延續文脈的歷史價值
桂林的著名景點有象鼻山、蘆笛巖、伏波山和疊彩山等,這些都是桂林的標志性文化景觀。通過漆藝,可以再現桂林古鎮及其他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遺產,并為其注入特殊的文化內涵。
(三)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
在桂林,不僅有壯族傳統的山水、竹子和漢族的剪紙、繡花等民俗文化,而且還有著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將民族藝術與漆藝結合起來,豐富其形式和圖案。
七、現代漆藝的發展策略
當前“十四五”時期,我國的漆藝術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仍顯得步履蹣跚。漆藝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技術的多樣性,將不同的技術語言與現代創意相融合,是實現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關鍵。唯有正確把握“現代化”與“傳統”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國諸如漆藝等珍貴傳統工藝才能在當代藝術舞臺上熠熠生輝[4]。筆者認為,要推動現代漆藝術的繁榮發展,應從以下三個維度著手實施。
第一,理順技術的脈絡,奠定技術的基礎。在提高漆藝傳承和發展方面,應加強對工作室和工藝坊的扶持,推動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我們的傳統漆藝術在發展的進程中,圍繞著技法、材料、紋飾、色彩和功能展開,如若傳統元素的視覺吸引與文化創意相融合,再加上一定的體驗性,或許能夠在消費者與產品之間建立情感的連接,加強產品的交互屬性,促進消費者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消費,并提出新需求。
第二,堅持最初的方向,做好新產品研發。要避免盲目模仿,不能拘泥于形式,不能過于藝術化,不能濫用主題,追求滿工化,不能過分煩瑣。材料選擇與現代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從古至今,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從來沒有變過,因此,這些體現在漆器藝術中的審美理念,也可以運用到現代的設計之中。以瑞士品牌江詩丹頓為例,它結合了傳統與精致,將傳統材質、款式、顏色及圖案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創造優良受眾群,鑄就漆藝之輝煌。要為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在當代,一些人并不熱衷欣賞這種藝術,究其原因,人們對其沒有完整和深刻的了解。為此,中小學應開設“民間工藝鑒賞”“工藝品制作”等相關課程,讓兒童從小就領略“工藝”的魅力。此外,我國的政府、大小企業也要撥出一筆專款,對民間藝人進行扶持。我們的大眾傳媒等也要大力宣傳這種傳統工藝,以便讓現代人們能夠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這種傳統工藝,為其傳承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5]。
八、結論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引導大眾積極參與漆藝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再創造體驗,關鍵在于以漆藝為媒介,提煉傳統漆藝的精髓并巧妙融入現代藝術中。
通過深入分析漆藝文創產品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幫助大眾對傳統漆藝產生新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引發消費觀念的轉變,推動漆藝的創新發展。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強大動力,我們可以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其長遠發展。從長遠角度看,文創產品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瑰寶,與傳統漆藝的結合將孕育出無窮潛力,深刻展現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蘊。通過對桂北民間藝術的深入研究,我們發現桂林地區的特色文化與傳統漆藝緊密相連。然而,在推廣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許多人對傳統漆工藝和地方文化的了解并不充分。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展現當地獨特的藝術和文化價值,還能起到宣傳漆藝的作用,讓更多人領略到漆藝和地方文化的魅力。在面對傳統漆藝工藝層面的不足時,我們應保持客觀態度,同時高度重視并深入探索傳統漆藝向現代化轉型的技巧。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現代化漆藝工藝,讓我國的傳統漆藝在21 世紀繼續綻放璀璨光芒。
【參考文獻】
[1] 于洋.傳統漆藝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3(23):154-156.
[2] 董航.傳統漆藝在我國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傳承研究[D].南昌大學,2023.
[3] 吳思冬.漆藝術在產品設計領域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生漆,2023,42(03):35-37.
[4] 趙東慧.談現代漆藝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5(04):80.
[5] 田亞洲,閆雪珂.談傳統漆藝與現代藝術的融合表達[J].藝術市場,2022(0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