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幸 北京工商大學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型農業主體經營的主力軍,其關系到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核心力量。如今,培養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已經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更是鄉村人力資源儲備的現實需要,在現代鄉村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進入新時期,我國的社會矛盾已經轉變為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與現實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嘗試滿足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美好生活需要以經濟基礎為前提,需要由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引領農民共同富裕[1]。如今,城鄉經濟發展存在失衡的現象,諸多優秀人才紛紛進入城市,導致鄉村地區人才缺失,“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政府制定諸多政策,用于鼓勵鄉村經濟發展,但人才匱乏導致鄉村發展進程緩慢,迫切需要鄉村地區培養一批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讓該部分群體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引領者,愿意扎根于農村,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隨著我國農業科技力量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有著本質上的差異,農村生產組織與生產方式已經發生變化,只有充分發展現代農業,才能真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我國部分農村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遭遇了瓶頸。諸多農民以中老年人為主,在接受新知識、新技術上需要漫長的適應過程,導致農業現代化推廣進程緩慢,亟待培養一批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由該部分群體率先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知識、生產技術,利用自身的模范榜樣作用,掃清現代農業發展障礙,并利用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與農民之間的密切關系,更好地完成現代化農業推廣,讓廣大農民群眾認可現代化農業,愿意加入現代化農業生產之列,既為自身獲取豐厚的經濟收益,也帶動農業經濟高速增長[2]。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相對落后,不僅體現為基礎設施薄弱、科學技術落后,還體現為人力資源儲備不足。即便完善了基礎設施和現代技術,人力資源不足依然會導致設備操作不熟練。為此,需要將人力資源儲備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因素,先引入優秀的農業人才,再結合人才的需求完善配套的設施與技術。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無疑是人力資源補充的重要渠道。發揮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示范和輻射作用,將充分調動其他農民的積極性,轉變廣大農民陳舊的思維觀念,讓廣大農民意識到學習現代知識、接受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農村地區人力資源水平得以提升,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要求。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善于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并且能夠將知識兌換成經濟收益。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往往善于對現有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3]。同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往往積累了豐富的創業就業經驗,這些經驗也將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成為一種資源。他們能夠看清現代化農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做出更為精準的形勢研判。這種發展眼光也是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寶貴特質,對于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投身于市場經濟多年,思維觀念及行為發生都已經發生改變,能看透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在投身于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時刻保持市場競爭意識,使諸多農業生產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并隨時根據市場信息反饋調整農業生產內容,從而確保農業生產符合市場需求。比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不僅從事農產品生產,而且將生產延伸至深加工領域,更符合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從而獲取豐厚利潤[4]。同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普遍具有創新精神,不甘于僅獲取初級經濟收益,而是不斷嘗試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也意識到農產品品牌的重要性,愿意緊跟市場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將創新視為農業生產的核心動力,積極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不僅要具備文化素養、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能夠扎根于農村地區,持續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普遍出身于農村,對于家鄉具有濃厚的情懷,愿意承擔起促進家鄉經濟發展的重任,這種濃厚的鄉土情結是其他優秀青年所不具備的品質。相比城市而言,農村地區普遍經濟發展落后、生活水平與生活環境較差,即便引入優秀的青年,也往往無法留住,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有所不同,其本就出生于農村,對于家鄉有著深厚的情感,往往不會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同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出身于農村,與家鄉其他人民具有緊密的關系。在日常農村生產或創業就業中,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更具有說服力、號召力,更容易調動其他農民的積極性[5]。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由于資金、師資等資源限制,不僅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人數有限,培養質量也有著一定的折扣。當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資金主要源自政府財政,但諸多農村地區政府資金有限,配套經費保障嚴重不足,甚至存在拖欠等現象,結果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無法順利開展,培養計劃難以得到落實。同時,部分農村地區培養模式為政府與學員共擔,學員自身也受到經濟條件限制,導致學員參與積極性不強,也影響了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效。除了資金問題之外,鄉村地區的場地條件相對有限,諸多培訓僅利用村委會等場地,不僅場地人數限制嚴重,且不具備現代化的培訓設備,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產生負面影響[6]。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最終目的是實現鄉村振興,幫助鄉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在培養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過程中,需要讓其具備更扎實的現代農業技術、現代農業營銷,從而帶動其他農民實現共同富裕。而現代農業市場變化多樣,部分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仍以傳統農業培訓為主,并沒有結合最新的政策文件、產業發展、先進技術,導致培訓內容與實踐需求不符,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欠缺種植養殖技術、農業網絡營銷等能力,無法起到帶頭作用。同時,部分農村地區充分尊重農村青年的個人意愿,培養的方向已經偏離農業,雖然有助于農村青年個人創業,但并不能夠帶領其他農民增收,這也與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的初衷相悖。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培養出的青年致富帶頭人需要長期扎根于農村,才能帶動農村群眾共同致富。目前,青年致富帶頭人扎根農村主要源自故鄉情懷,發自內心愿意為故鄉的發展服務,但此種動機并不一定能夠長久維持。要想確保青年致富帶頭人扎根于鄉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并沒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即便部分鄉村存在激勵機制,也是以精神獎勵為主,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并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來鼓勵青年致富帶頭人扎根于鄉村,更多的是希望青年致富帶頭人能夠自主完成創業,并服務于鄉村地區。在此種情況下,部分青年致富帶頭人一旦尋求到其他地區的發展機會,往往會選擇遷出企業,從而無法持續回饋鄉村,也就導致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失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需要以資金投入為前提,只有培養資金充足,能夠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創造良好的培養環境,才能保證培養質量與培養效率。地方政府需要意識到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的重要性,制定傾斜性人才培養政策,利用政策吸引外部青年回流鄉村,結合農村青年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專業,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最大限度激發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潛質[7]。同時,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育的資金投入,做好人才培養的財政預算支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還需要尋求社會資金的幫助,尤其是部分龍頭企業,要積極與該部分企業達成合作,由企業出資進行人才培養,以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實現鄉村與企業之間的雙贏。
如今,我國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事業,諸多涉農產業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外部青年的回流趨勢更為明顯,就需要從中遴選適合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鑒于鄉村地區人才培養的資金條件有限,倘若能夠篩選出優秀的農村青年,不僅有利于降低培養成本,也能夠提升培養效率,更好地達成鄉村振興目標。帶頭人遴選需要從農村青年的學歷、工作經歷、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并建立“筆試+面試”的遴選機制,確保帶頭人遴選公平合理,從而真正篩選出優秀的人才。同時,地方政府要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提供創新創業平臺,結合鄉村現有的企業、現代農業項目,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工作,確保培養后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利用地方政府搭建的創業平臺,帶動其他鄉村群眾共同致富[8]。此外,地方政府也要為剛剛創業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尋求有力的合作伙伴,要在現有鄉村龍頭企業中選擇適合的合作對象,為初創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扶持初創企業茁壯成長。
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需要以配套的激勵機制為輔助,要給予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相應的榮譽稱號,讓其在鄉村地區具有一定的聲望和影響力,既能夠通過聲望形成激勵作用,也能夠利用其聲望開展廣泛宣傳,從而吸引更多青年參與致富帶頭人培養。地方政府還需要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利用政策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指引方向,比如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使用優惠政策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區域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提供的優惠條件,而這些優惠在其他地區難以獲取,也就解決了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容易流失的問題。地方政府還可以每年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進行評選,并根據評選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在評選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企業的獲利能力、納稅能力,還要考慮到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企業薪酬福利待遇,綜合評價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需要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創辦的企業進行監督,為企業發展提供指導,及時糾正企業存在的問題,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系數,確保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經營。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才保障,以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面臨鄉村資源投入相對有限、鄉村市場導向尚不準確、鄉村激勵機制尚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與效率不高,需要通過制定傾向性人才培養政策,加大財政資源投入;建立健全帶頭人遴選機制,搭建創新創業平臺;落實多元激勵措施,完善監督評價機制等措施,及時克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困境,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奠定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