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劍 李斌 周桂林 宋志剛
【摘要】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正式進入構筑發展性學生資助的新時期,但高校的發展性資助存在片面化、單一化、資助成果不明顯、資助特色不鮮明等問題。本文立足學院資助品牌,打造“點對點”五維一體幫扶模式,以“師長制”的方式,探求學生資助新模式和新路徑,為高職院校發展性資助體系構建與完善提出些許方案。
【關鍵詞】發展性資助|點對點|師長制
資助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一直以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構建了“獎、貸、助、補、減”的資助體系,并逐步發展成為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社會助學金、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政策體系[1]。隨著各級政府對助學資金的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資助在認定、發放、公示等流程上逐漸規范,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家庭和自身情況復雜,資助政策宣傳力度不足、資助形式機械單一、缺乏人文關懷[2]。如何將資助由“輸血”變為“造血”,積極高效引導他們成長成才,提高自己素養和能力,讓發展性資助真正發揮育人功效一直是專家教育學者討論的問題。
一、高校發展性資助的基本特征
(一)數字精準化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蓬勃發展,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在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數字教育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迭代升級,教育模式隨數字空間的發展推動范式轉變。將數字技術與資助育人工作有機結合,實現資助數據多方位、全流程的深度融合。通過精準分析學生數據,助力發揮資助育人效能,為智慧資助創造良好平臺。
(二)多元混合化
高等教育的屬性存在多樣性和復雜性,在培養學生技能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學生價值觀體系的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心理狀態、思想認識、專業技能等方面都發生著變化。對于資助工作來講,學校的資助力量是有限的,將更多社會的愛心力量滲入到資助工作中,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個人多維度統籌協調的育人機制,擴展形式、豐富內涵、創新體系,幫助學生啟智增技、育人鑄魂、成長成才。
(三)科學規范化
科學化的管理可以優化資助資源,提高現代資助的質量和水平,資助過程要求管理制度、實施途徑、資助程序、信息管理、隊伍建設的規范化,明確學生資助標準化建設路徑,細化時間節點,制定驗收辦法,確保學校標準化資助工作真正落實到位,做好典型經驗總結推廣學習,與時俱進,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提高工作實效,促進資助工作科學規范發展。
(四)持續發展化
發展性資助要順應高等教育改革,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性資助更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斷更新資助理念和政策,發揮育人功效,對于提高他們的職業發展能力和社會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提升學生個人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培育更多的人才,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五)人文暖心化
資助育人工程是一個陽光工程,學生是工程的主體,逐步探索建立從“助學”到“助心”的創新發展機制,育人先育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制定活動的過程中關心學生的心理訴求,個人需求和個性差異,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認同感。讓其在資助政策中感受到“家”文化的氛圍。
二、“點對點”五維一體發展性資助育人體系構建
在“點對點”五維一體體系構建之前要建立發展性資助為導向的數據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下,將學業情況、能力情況、心理狀況、思想情況、職業規劃情況納入數據庫中,建立一人一檔電子檔案,依托數字技術打破信息交流壁壘,搭建數字雙向橋梁,使資助工作有目標、有方向、有依據。利用數字技術對學生資助各項信息進行整合,繪制家庭經濟學生數據畫像,助力資助可視化。同時優化綠色資助通道,助學金及工作服務流程,實現“一件事辦一次”,讓學生“只跑一趟”。有利于發展性資助工作對學生多維度,全方位的了解。
“點對點”資助幫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點與點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中心化的結構?!包c對點”資助幫扶提供給學生平等、去中心化的新模式。由“受助”變成“互助”,精準探尋并解決他們在校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的滿足學生需求,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在“互助”的影響下,提高自我競爭、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源,彼此通過分享,交流從而共同進步和成長。
相對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有一種同齡人相同交流方式和主題,由老師安排“學長”與同專業的“學弟”結成“點對點”“幫帶”關系,并創設“五維空間”,五維空間依托學生數字信息庫,通過設立獨立學習室,配備專業教師以及同專業資助“學長”,以學校、企業、校友等方面的資金來源為保障,通過“師長制”、“點對點”的運作方式,構建以“學習”“實踐”“思想”“心理”“職規”為核心的五維空間,形成1+1大于2的合力,幫助每一位資助學生快速提升綜合能力,準確找到角色定位,化“互助“為“自助”,優化資助學生的成長路徑,為學生的成長賦能增效,充分發揮發展性資助工作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育人功效和杠桿作用。
一維空間是學習小屋。為提升幫帶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拓展知識儲備,豐富精神世界,依托學?,F有空間,打造智慧小屋,營造受資助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劃分閱讀提升區、分享交流區、成果展示區三個功能區域,定期開展“專業解惑分享會”、“英語角”、“讀書分享會”、“線上討論會”等學習活動,充分發揮不同年級學生“幫學”、“互學”的良好氛圍,讓學習從云端步入線下,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求知、在分享中提升、在互助中愉悅。
二維空間是活動小屋。以培養學生的活動創新實踐能力為重要突破口,聯合志愿者隊伍、學校體育專業隊、社團等組織,打造實踐活動平臺。定期在“點對點”幫帶基礎上,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如助學實踐、敬老養老公益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體育項目,如球類活動、陽光長跑、棋類比賽等;娛樂項目,如歌唱比賽、表演大賽、配音大賽等;競賽項目,創新創業大賽、學科技能競賽、英語競賽等。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受資助學生環境適應、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維空間是紅色小屋。開展各類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塑造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搭建黨建宣傳、黨史學習、黨員教育、為一體“紅色蓄能”專題小屋。組建“師長宣講團”,充分發揮理論政策宣講的榜樣力量,定期開展以愛國、誠信、感恩、勤儉等為主題的專題宣講、以防災減災、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反詐宣傳為主題的海報征集活動、“循跡溯源實地學”研學活動,提升幫帶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自我防范意識、自救自護能力。
四維空間是心理小屋。以心理活動室為載體,依托學校心理咨詢師專業隊伍,建立陽光心理小屋。設立沙盤區、放松區、咨詢區等功能區,在學校心理咨詢專職老師的幫助下,組織幫帶學生擺放沙盤的方式放松心情,心理老師做出相應的引導幫助。開通線上心理樹洞,評估學生心理狀況,通過能力導航、策略導航、人際導航、情緒導航,化解身心失調、校園生活適應不良、學業壓力、社交障礙等問題。
五維空間是規劃小屋。為引導幫帶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依托就業指導中心,設“成長”和“就業”兩個賽道,設立“規劃啟航”小屋。職業規劃教師指導幫帶學生研習職業生涯規劃經典理論模型,通過自我評估、環境分析、職業目標設定、職業生涯路線確定等方面,有針對性提供創業就業指導。同時,提供創業就業場地,積極開展免費的職業技能專題培訓、職業規劃參賽作品打磨、生涯闖關指引等系列活動,激發幫帶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升求職信心,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學長通過收集就業困惑,以自身經歷答疑解惑,闡述新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內在機遇,通過案例展示說明就業簡歷的重要性,激勵低年級學生刻苦學習、多方面發展,以所獲的優秀成果打開就業大門。
將五維空間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幫帶學生可以在五維空間的工作平臺上完成第二課堂任務,每月幫帶學生要合力完成活動總結,通過項目活動完成度給予適當的學分,以學分擂臺賽的形式,給予表現突出的幫帶學生證書等獎勵作為鼓勵,強化榜樣力量,通過學校網站、官方公眾號、視頻號、廣播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優秀受助學生典型。堅持“現有空間升級打造+全新空間開發利用”雙線并進的思路。
三、結語
“點對點”五維一體新模式發展性資助作為一種介于抽象理論和具體實踐之間的中間形態,是一種結構化、多層次化、精準化的架構范型,具備具體性和可操作性。要落實“三全育人”理念,深化育人體系,將助困育人相結合,在“點對點”精準資助模式下,將受助-互助-自助有機融合,提升育人工作實效,搭建“五維”特色資助平臺,以全面發展的視角探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五育并舉,切實推動高校高質量資助育人工作,培養新時代筑夢青年。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周鈺濤,駱毅.基于全過程的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22):97-100.
[2]吳紫苑.新時代“三扶五助”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實踐研究——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4(01):58-6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與思政校級一般研究課題,《“點對點”五維一體發展性資助育人體系構建研究》(編號:2023DJSZ37)】
(作者簡介:張利劍,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李斌,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周桂林,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宋志剛,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單位:湖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