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23年菲律賓研究發展報告

2024-06-09 15:13:48楊超
東南亞縱橫 2024年3期
關鍵詞:研究教育

楊超

[摘要] 2023年,學界對菲律賓研究重點和熱點聚焦于國際關系中的安全和戰略研究,研究成果較為豐碩。學者們對中美博弈中的菲美同盟因素,菲律賓安全政策及南海政策,菲律賓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和中菲關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在對菲律賓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角色作用、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歷史梳理、菲律賓最新國家安全政策分析、家族政治、網絡民粹主義、菲律賓經濟、華僑華人、職業教育、華文教育、中菲關系、中菲雙邊貿易及產業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項成果。下一步可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或開展專題研究,同時積極進行理論創新。此外,在歷史、社會、文化及中菲關系研究等多個領域仍有很多可挖掘之處。由于學科設置的歷史原因,目前對菲律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關系、教育學和華僑華人等學科領域,其他學科對菲律賓研究的成果較分散且數量不多。菲律賓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方向過于集中和研究力量不均衡的問題亟需得到有效改善。未來的菲律賓研究需要依托區域國別學的建設,需要歷史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國家安全學、經濟學、法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各學科之間的有機融通結合,使得菲律賓研究不斷深入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關鍵詞] 2023年;菲律賓研究;區域國別學;中菲關系

[中圖分類號] D731.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4)03-028-09

2023年菲律賓經濟發展表現良好,與中國在經貿等領域合作加深。與此同時,在外交和安全領域,菲律賓與美國、日本等域外國家加強軍事合作,在南海問題上的動向引人關注。2023年,中國的菲律賓研究積極進取,在多個領域如國際關系,安全和戰略,菲律賓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以及中菲關系等方面對菲律賓展開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一、中美博弈中的菲美同盟因素研究

由于菲律賓對美國“印太戰略”的實質性協助和追隨,并對美開放本國基地,成為美國在南海保持前沿存在的后盾,對菲律賓及菲美同盟在中美博弈中的作用研究較多。學者們的研究多把菲美同盟置于中美博弈戰略大框架下進行分析,研究菲律賓在美國“印太戰略”和南海政策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鄭先武等人認為,拜登政府以南海作為“塑造中國周邊戰略環境”的重要抓手,南海已成為美國實施對華“一體化威懾”的戰略前沿,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美國更加重視借重盟友和合作伙伴聯手對華施壓。美菲同盟成為拜登政府構建印太區域安全機制和提升區域掌控能力,應對中國挑戰及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1。唐小松等人認為在南海權力有限轉移階段,“菲律賓或越南成為制華責任承擔者的意愿”是美國南海政策對華制衡強度變化的關鍵影響因素2。蘇曉暉認為,拜登政府將東南亞作為實施“印太戰略”的重心,為遏制中國等競爭對手,加緊推進地區戰略部署,通過強化美菲軍事安全合作并拉日澳積極參與等系列措施,著力拼湊各種小多邊安全機制;利用“離岸平衡”策略打造多層式、網絡化遏華盟伴體系,有意裹挾地區盟友共同進行軍事干預1。成漢平認為,美國提出“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IPMDA)這一海上安全新倡議的目的是利用與其他參與國的合作,分擔美國的壓力,形成多方異地聯動的互動格局,從而在海上形成共同應對中國的合力。目前菲律賓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考慮加入這一倡議2。

菲美關系尤其是菲美安全關系也是菲律賓研究的重點領域。張行以菲律賓國內局勢發展和美國的地區及國別政策變化為線索,研究了1962—1972年菲律賓與美國的特殊關系的源起、發展和終結3。何維保對《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范圍進行了再分析,認為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國在《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是否適用于南海的問題上刻意保持模糊性,同時拒絕將菲律賓提出主權要求的南海爭議島礁納入該條約的適用范圍。但是,特朗普上任后美國的對華戰略和南海政策發生重大改變,特朗普政府不僅明確宣布《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地區,而且試圖把中國的兩個島礁美濟礁和仁愛礁也變相納入《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范圍4。王傳龍等人對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進展、動因及影響進行了研究,認為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美菲安全合作加速,菲方為談判增添軍事籌碼的行為極大破壞了平等的協商環境,菲方片面追求安全利益將降低南海問題相關方的戰略互信5。常欣等人以菲律賓為具體案例,分析美國海外軍事基地與駐在國國內政治暴力發生概率的關系。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存在將顯著影響菲律賓國內次級地區及其周邊地區政治暴力沖突的發生概率,美軍基地對菲律賓國內的安全威脅可能比其保護作用更大6。巨威莉對美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反恐合作進行研究,認為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反恐合作主要通過全球、區域和國家三個層面展開,以多邊合作、小多邊合作和雙邊合作為主要合作形式,以共同簽署反恐宣言與決議、舉行反恐聯合軍演、共建反恐機構與情報共享中心和反恐援助等構成合作的多重途徑。然而,由于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反恐目標與能力方面的不對稱性、合作機制的低制度化以及美國參與的間接性等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仍影響了合作的深化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安全秩序7。

雖然在南海問題上倚靠重點盟國及組建多條聯合戰線是美國的既定戰略,但這并不意味著菲律賓作為盟國在所有涉華政治領域的諸多議題上都會完全追隨美國。凌勝利等人認為美國亞太盟國如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對美戰略追隨并非鐵板一塊,而是呈現多重分化現象,因此中國對于美國亞太盟國有必要精準施策8。陳相秒等人認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采取“聯合戰略”即以中國為假想目標,按照依議題建立合作的思路,借助雙邊和區域多邊機制及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國作用建立了多個聯合陣線,但此戰略面臨與東盟國家的大國平衡戰略沖突、域外國家安全與海洋戰略側重區域局限、戰略實施效果與合作方期望相悖等多方面的挑戰9。曹筱陽認為美菲同盟的強化是小馬科斯政府對杜特爾特時期外交政策的“再平衡”,也是美菲雙方戰略利益契合的結果,但雙方在國家利益上的差異、中菲關系的發展和美國戰略資源的投入等因素會制約同盟的發展1。

在菲美關系之外,學者對美日菲三方安全合作的關注和研究也在加深。孫文竹認為在“航行自由”“自由開放的印太”等所謂“共同價值觀”的引領下,美日菲三方加強安全合作,加快構建各層級安全對話機制,推動常態化軍事聯合演習,提升聯合海上警戒監視能力,并探索把合作拓展到經濟、科技等領域,但短期內三方還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2。顧全認為美日菲三國從海上聯合執法演訓起步逐步深化合作,美國重塑“島鏈遏制”的地緣戰略沖動是美日菲三邊安全機制形成的最主要動能,但該機制目前尚處發展初期3。李春霞等人認為,在拜登政府實施“印太戰略”的背景下,美日菲三邊防務合作正朝著機制化、實質化的方向發展。美日菲防務的“小多邊”化合作不僅擠壓了中國的戰略空間、刺激和加劇了大國博弈,而且使區域安全呈現“陣營化”趨勢4。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美博弈中的菲美同盟因素研究,學者們認為美國在與中國博弈過程中重視借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力量聯手對華施壓,菲美同盟成為美國實現其“印太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菲律賓在某種程度上也扮演了配合美國的角色。菲美特殊關系歷經發展至今,菲美安全合作加速,但《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是否適用于南海仍未完全明確,由于雙方國家利益上的差異,菲律賓并非美國的完全追隨者。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近年也積極地參與和促進美日菲三方安全合作。雖然短期內美日菲三方還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但在美國實施“印太戰略”的背景下,美日菲三邊防務合作正朝著機制化、實質化的方向發展。

二、菲律賓安全政策及南海政策研究

南海問題是中菲關系間的重大問題,其與菲律賓安全政策和立場密不可分,對菲律賓歷史和現實的南海政策和安全政策的研究也有不少。郭淵對1950年菲律賓對西沙、南沙群島的覬覦與中國的應對進行了研究,認為當時的菲律賓政府開始編造所謂法理依據(托管地、地理鄰近說),為其覬覦行為尋找借口,但由于中國政府的警告和反對,菲自身意見不統一、海軍實力薄弱等原因,菲律賓暫時放棄了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的野心5。束榮華分析了冷戰初期海峽兩岸對菲律賓覬覦中國南沙的應對以及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6。薛亮對菲律賓2023年8月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政策進行了分析,認為菲新版政策將安全重心從內部轉向外部,通過倚重西方聯盟與伙伴,融入美國主導的威懾體系以及借助外力強化自身國家建設和推進國防現代化7。李濤研究了菲律賓國會對南海問題的影響,認為菲國會在南海問題的政策立場和利益訴求表達上比菲律賓政府更為堅定、強硬和激進。菲國會與政府在南海政策決策過程的角色雖有差異,甚至有沖突與對立的一面,但在持續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國際化”,以及維護其所謂南海“主權”及海洋利益的根本目的上卻有較高的共識度8。王雄發以歷史記憶和大國支持為自變量,構建了一個小國升級與周邊大國領土爭端決策行為的雙變量解釋框架,通過定性實證方法,對2009—2020年的中菲南海爭端進行案例分析,認為在負面歷史記憶減弱的情況下,雖然菲律賓仍然持續獲得可靠性大國支持,但其與中國繼續對抗的動力下降1。

學者們對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歷史梳理表明菲律賓對中國西沙、南沙群島的覬覦由來已久并一直遭到中國政府的堅決反對。對菲律賓最新國家安全政策的研究則揭示了菲律賓倚重美國及西方聯盟與伙伴,企圖在南海爭斗中獲得支持。通過對菲律賓南海政策決策過程的研究發現,菲律賓國會與政府的角色雖有差異甚至對立,但在維護其所謂南海“主權”及海洋利益的根本目的上卻較為一致。這些研究都深化了對菲律賓南海政策的內部因素的認識。

三、菲律賓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研究

菲律賓政治制度雖然仿效美國,但由于不同的國情發展歷史和民族文化,其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具有自身特點。菲律賓華人也是菲律賓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

在對菲律賓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研究方面,馬宇晨和吳杰偉對菲律賓2022年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狀況進行了回顧與展望2。張宇權在《菲律賓發展報告》中總結并分析了2021—2022年菲律賓的政治、安全、經濟、外交等方面發展態勢和戰略調整3。廣西社會科學院編撰的《中國—東盟年鑒(2022)》對菲律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了分析,同時對菲律賓總體發展情況進行了年度回顧和展望。民粹主義研究成為菲律賓國內政治研究的重要主題。學者們認為菲律賓政治家族在網絡時代的動員力量和優勢仍在延續,菲律賓的民主仍然充滿政治家族、世襲以及民粹特色。陳鈺瑤認為,懷舊式民粹主義政治動員是小馬科斯在2022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高票當選的關鍵因素,懷舊式民粹主義實現了家族式庇護主義的回歸,菲律賓的政治生活仍然由政治家族主導4。霍然認為,由于社交網絡的廣泛使用,選民結構呈年輕化趨勢,網絡政治動員開始影響菲律賓政治并在大選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網絡政治動員根植于菲律賓的政治文化語境,著眼打造網絡民粹話語和人氣政治5。

在菲律賓經濟研究方面,Maragtas SV AMANTE分析了馬科斯政府的經濟政策內容與趨勢,以及其任期內(2023—2028年)菲律賓經濟的前景和挑戰。AMANTE認為,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賓發展計劃》描繪了未來6年菲律賓的發展路線圖,其中包含了歷任菲律賓政府經濟戰略中的關鍵要素,如貿易自由化、放松管制等,并保持了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菲律賓還存在著農業衰退、制造業停滯不前以及服務業比重過大等結構性弱點,同時面臨著通貨膨脹、貧困、就業,以及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問題和挑戰6。馬宇晨和吳杰偉認為菲律賓2022年宏觀經濟回暖但同時承受壓力,糧食安全和能源問題仍有待解決7。陳繼平認為,菲律賓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電價高企,未來在清潔能源領域大有可為8。郭騫對菲律賓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開發流程、商業模式分析及主要挑戰進行了研究9。江東等人對菲律賓海上風能資源利用效率進行了評估分析1。

在對菲律賓華人群體的研究方面,陳衍德從菲律賓華社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面對菲律賓華人社會進行了橫向的全面分析,包括華社變遷中傳統與現代的變奏,華人知識化新移民的特點,華商經濟及華人企業文化及東西信仰融合等2。楊琴和宋玉營探討華人群體如何借助社會網絡實現在菲律賓的生存與商業起步,如何通過多重網絡節點整合資源,實現商業互惠,最終構建“互信—互惠—互通”價值共同體3。

此外,高峰和陳菲對菲律賓智庫在國家治理和區域治理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認為菲律賓智庫對國家治理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為政府社會治理提供信息和政策建議、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擴大政治民主化與完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參與政府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以維護菲律賓國家利益4個方面。智庫也對區域治理如區域安全穩定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4。向憶秋等人以《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為中心對菲律賓華文文學研究進行了述評,認為2010年之后,學界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成果數量及質量不如之前,菲律賓華文文學研究整體狀況不容樂觀5。

綜上所述,學者對年度菲律賓政治、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進行了研究與展望。國內政治方面,家族政治仍然主導菲律賓的政治生活。而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政治動員開始影響菲律賓政治及大選,網絡民粹主義的影響不可小視。菲律賓2022年的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但仍存在著農業衰退等結構性弱點,同時面臨著通貨膨脹、貧困和就業等挑戰。由于菲律賓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未來菲律賓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仍有較大發展潛力。菲律賓華人社會在變遷中經歷了傳統與現代的變奏。華商群體借助社會網絡通過多重網絡節點整合資源,從而實現了在菲律賓的生存與商業發展。

四、菲律賓教育研究

菲律賓教育由于受美國影響較深,打下了較為鮮明的美式和西方烙印。菲律賓也在不斷地推行教育改革,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同時,菲律賓在職業教育方面也有較悠久的歷史和較完善的制度。華文教育在菲律賓教育體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學者對菲律賓教育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李軍對菲律賓教育的社會文化基礎、歷史發展、基本制度、政策,以及菲律賓各級各類教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6。楊素萍等人對菲律賓《卓越教師教育法案》進行了解讀,認為此次教師教育改革體現出治理體系現代化、成長路徑可視化、激勵機制靈活化等特點,但其實施成效仍需實踐檢驗7。趙婉等人認為,21世紀以來,菲律賓政府積極推動教師教育在職前、入職以及在職教育三個階段的改革。未來菲律賓教師教育可能的路向是融合科技發展的潮流,培養面向未來時代的師資;加強專業發展,培養高質量的卓越教師;融入東盟戰略,培養具有本土特色的師資8。

在職業教育研究方面,代帆和祝一鳴認為,菲律賓政府在該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始終扮演引導者和保護者的角色。在引導者角色方面,菲律賓政府給予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對職業教育不斷改革完善,鼓勵職業培訓市場發展。同時,菲律賓政府積極引導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從國家層面為其牽線搭橋、積極開拓海外就業市場。在保護者角色方面,菲律賓政府一方面設立專門部門獨立領導和規劃職業教育,保護職業教育的有序發展,另一方面采取外交和立法方式保護海外勞工的安全和權益1。張曦煜等人認為,菲律賓《全國技術教育和技能發展計劃(2018—2022)》的發布標志著菲律賓技術和職業教育4.0時代的到來。其政策調整體現出四點新變化:決策主體從統一部署到多方協同治理、目標策略從訓練基本技能到提升質量效益、惠及對象從單一就業人員到多元社會群體、實施路徑從整體布局到點面鋪展2。侯佳和王忠昌對菲律賓職業教育國際化政策進行分析,認為國際化是菲律賓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菲律賓政府比較重視國際合作的規制性、國際合作的多元性、國際合作的主動性和國際合作的競爭性,這對當前中國完善職業教育國際化也具有重要啟示。此外,隨著菲律賓職業技術教育外部發展日漸受阻、內部體系日漸完善以及國際合作日漸拓寬,菲律賓政府建立了菲律賓國家資格框架3。

在華文教育方面,賴林冬和江連鑫對菲律賓華文教育轉型升級路徑進行了研究,認為推動華文教育轉型升級,促進華文教育向標準化、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是海外華文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4。姜興山和張存文認為,應優化傳播模式與路徑,協助中文教育融入菲律賓教育體系,發掘中文教育的文化資源賦能,增進中菲兩國民心相通、政治互信5。

此外,靳世迎對美統時期菲律賓教育政策進行研究,認為這一時期殖民教育的特點是全面開展職業教育,注重開展體育活動,其實質是傳播西方文明,按照美國的標準塑造學生,使菲律賓人接受美國的殖民統治。這個殖民教育體系在減輕不平等的同時延續了不平等6。徐佳蓉等人對菲律賓科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內容和特點進行了研究,認為菲律賓于2011年頒布的《菲律賓科學教師教育框架》從專業知識、專業實踐和專業屬性三個維度明確了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7。

總體而言,學者們認為菲律賓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發展得較為完善,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完善,對當前中國完善職業教育國際化也具有重要啟示。菲律賓華文教育需要轉型升級,向標準化、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中文教育需要融入菲律賓教育體系,增進中菲兩國互信與民心相通。

五、中菲關系研究

中菲歷史關系悠久,在中菲關系歷史研究方面,李晨光從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親自審定的給大明皇帝國書切入,還原西班牙王室首個訪華使團的歷史背景、準備過程和失敗原因,考證中西之間關系的歷史根基8。陳思瑜和李月琴對菲律賓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形象進行了研究,認為在古代中國對外交往方面,菲律賓教科書主要關注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商業和外交關系,以及中國與日韓在文化上的互動與交往1。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菲雙邊關系不斷深入發展并提升到新的高度,中菲兩國在貿易、投資、金融和人文交往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楊巧燕研究了菲律賓官方話語主體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變化,認為菲律賓的認知分為3個階段,表現出立足東盟、堅持主權和國內話語主體認知差異大的特征2。

在對中菲關系的年度研究方面,馬宇晨和吳杰偉對2022年中菲總體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中菲在基建合作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3。張宇權在《菲律賓發展報告》中就2021—2022年中國與菲律賓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4。廣西社會科學院編撰的《中國—東盟年鑒(2022)》對中菲年度的交往與合作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在中菲經貿合作關系研究方面,李江分析了中國對菲律賓商品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認為中菲雙邊貿易關系的發展趨勢是穩步的,雙方都在努力推動雙邊貿易的發展。中菲各種國際貿易品種中,SITC7類(機器及運輸工具)和SITC8類(雜項成品)的國際貿易互補性較強,競爭能力較弱;而其他類別的品種則大多傾向于企業間國際貿易,競爭能力較強,互補性較弱5。張兵對中國向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及出口貿易潛力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中國對東盟貿易出口呈逐年增長態勢,雙邊貿易產業互補性大于產業競爭性。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貿易潛力較大6。趙立斌等認為,東盟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較高。數字化可以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品創新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式影響產業轉移,促進東盟增加對中間需求和出口需求驅動型產業轉移的承接7。陳燕和等人對中國與菲律賓金融合作發展進行了研究,認為中菲兩國經濟金融存在差異、貨幣合作基礎不牢固、RCEP通行規則與實際存在差距、跨境金融監管協作不足等因素影響中菲雙方的金融合作進程,同時建議從加強雙邊貨幣結算與合作、強化金融市場開放與對接、推動金融機構互設和合作、強化跨境金融監管與協調等方面促進中菲金融合作8。

此外,高道明和王丹對中菲漁業合作進行了研究,認為中菲漁業合作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資源稟賦、技術和市場優勢,也要與現階段兩國漁業治理理念和政策導向契合,為此應將合作重點放在水產養殖技術與產業化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合作、漁業貿易便利化等方面9。

在對中菲關系的年度發展狀況堅持進行持續的跟蹤研究的同時,學者們對中菲交往歷史的研究揭示了中菲友好交往與相互了解的歷史源遠流長。菲律賓對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很關注和重視。就中菲經貿合作關系而言,學者們認為中菲雙邊貿易關系的發展趨勢是穩步向上的,雙邊貿易產業互補性大于產業競爭性,仍有較大發展潛力。中國與菲律賓在金融、數字化和漁業等方面的合作大有可為。

六、研究總結與研究展望

2023年,菲律賓研究總體數量較多,但重點和熱點仍是聚焦于國際關系中的安全和戰略研究,包括中美博弈、南海問題、安全合作等方面。此外,在華僑華人和教育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成果。國際關系研究方面,學者們認為菲律賓是美國“印太戰略”和南海政策中的具體抓手和關鍵一環,菲律賓在相當程度上也扮演了配合美國的角色。由于雙方國家利益上的差異,菲律賓并非美國的完全追隨者。美日菲三方雖然短期內還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但三邊防務合作正朝著機制化的方向發展。對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歷史梳理表明菲律賓對中國西沙、南沙群島的覬覦由來已久并一直遭到中國政府的堅決反對。對菲律賓最新國家安全政策的研究則揭示了菲律賓倚重美國及西方聯盟與伙伴,企圖在南海爭斗中占據優勢。國內政治方面,家族政治仍然主導菲律賓的政治生活,但網絡民粹主義的興起和影響不可小視。菲律賓經濟發展勢頭不錯,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但同時也面臨著通貨膨脹、貧困和就業等問題與挑戰。菲律賓華人社會在變遷中經歷了傳統與現代的變奏。華商群體借助社會網絡通過多重網絡節點整合資源,從而實現了在菲律賓的生存與商業發展。菲律賓職業教育對當前中國完善職業教育國際化具有重要啟示。菲律賓華文教育則面臨著轉型升級。中菲交往歷史源遠流長,菲律賓對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很關注和重視。中菲雙邊貿易關系的發展趨勢穩步向上,雙邊貿易產業互補性大于產業競爭性,仍有較大發展潛力。中國與菲律賓在金融、數字化和漁業等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

在研究后備力量上,2023年,以菲律賓為主題的博士學位論文2篇,碩士論文30多篇,內容包括國際關系、歷史、國內政治、華文教育、對外漢語教育等。論文作者所屬院校包括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僑大學、貴州大學、云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可以看到,從事菲律賓相關研究的主要院校除了北京的高校,其他的基本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高校。從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數量來看,菲律賓研究仍有相當的后備力量,但現存的問題是,對菲律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國際關系、戰略學、國內政治、華文教育和華僑華人等幾個方面。北京的高校專注研究戰略與安全,師范大學是菲律賓教育以及華文教育研究的主力軍,對菲律賓華僑華人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有傳統研究歷史的南方幾所大學如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等,研究力量的分布仍需多元和均衡。

展望未來,對菲律賓在安全和戰略方面的研究,除了傳統的歷史分析、政策分析及戰略分析,從地區層面和國家層面出發進行的理論創新及實證研究仍可望得到進一步充實。要更好地研究南海問題,對菲律賓南海政策的國內因素研究也必不可少。在菲律賓國內政治研究方面,在政治制度及發展,社會群體如貧困人群、少數民族和宗教群體等方面的研究還可加強。除了傳統的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和華商研究,還要注重對新移民和菲華新生代的研究。對菲律賓國內經濟研究可對細分經濟部門或領域進行研究。對菲律賓參與區域經貿合作的研究也是可嘗試的方向。對菲律賓教育的研究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或專題研究,尤其是在華文教育方面,以取得更多更深入的成果。在中菲合作研究方面,除了對中菲經貿合作進行研究,還應擴展到更廣的領域,如中國對菲投資、“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等研究。這有利于既從局部上,也能從總體上把握中菲關系。另外,在歷史研究方面,無論是菲律賓古代或近現代史都有很多可挖掘之處,尤其與中菲交往史、亞洲區域發展史及考古學等相結合,仍可做不少的交叉學科研究。文化藝術研究方面,菲華文學研究需要得到傳承,新時代的中菲文化交流合作也是可以開拓的研究領域。

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和進行學科建設,是時代賦予學者對菲律賓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研究的使命。由于學科設置的歷史原因,對菲律賓的研究目前主要分布在國際關系、教育學和華僑華人等幾個學科方向,其他學科對菲律賓的研究較分散且數量不多。菲律賓研究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力量不均衡的問題需要得到有效改善。未來的菲律賓研究需要依托區域國別學的建設,需要歷史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國家安全學、經濟學、法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各學科之間的有機融通結合。各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論各有千秋,區域國別研究要集中在值得研究的真問題上,運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相信在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日益受到重視,逐步成熟的基礎上,菲律賓研究也將不斷深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ilippines Studies (2023)

Abstract: In 2023, the research outcome of the social science community has been fruitful in the Philippines studies with the focus and hotspot on security and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Scholars studied the Philippine-U.S. alliance factors in the China-U.S. game, Philippine security policy and South China Sea policy, Philippine domestic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education and China-Philippine relations, etc.,and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ir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Philippines in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South China Sea policy of the Philippines, the analysis of the latest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of the Philippines, family politics, network populism, the Philippine economy, overseas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hina-Philippines relations, bilateral trade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etc. The next step is to conduct or further deepen themat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existing, and actively engage i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still much to be explor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history, society, culture and China-Philippine relations. Due to the prior discipline setting, the current Philippine stud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overseas Chinese and so on whil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on the Philippines are scattered and limited. 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 imbalance of research efforts in Philippine studies need to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The future Philippine studies need to re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d country studies, and requi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such as history, polit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ics, law,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so that the Philippines studies can continue to be deepened with more and better results.

Keywords: 2023; the Philippines studies; regional and country studies; China-Philippine relations

猜你喜歡
研究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在线国产|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色婷婷|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精品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 99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看国产一级毛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视频二区欧美|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毛片免费在线|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九九视频免费看| 久久先锋资源|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网站|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AV网站中文|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亚洲成人精品| 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永久色|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婷婷五月在线| 综合色在线|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综合色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