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康養居住產業不僅為傳統村落賦予了生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關中傳統村落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獨特的建筑造型、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和諧的人與自然共處氛圍,能夠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對康養居住的個性化與多元化要求。然而,當前關中地區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尚不成熟,模式較為固化,阻礙了康養居住體系的發展。據此,文章對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的康養居住模式進行研究,以期為其他區域傳統村落康養居住體系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康養居住產業是基于大健康理念、大文化體系、大旅游產業集成化耦合所衍生的新型業態,也是康養居住和鄉村文化旅游實現跨界融合的載體,旨在以休閑娛樂為形態、以傳統村落為依托實現康體養生。康養文旅產業以康養居住為核心理念,將當地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和諧的氛圍等作為優勢資源規劃文旅活動,是傳統村落“慢生活”的完美呈現。傳統村落是以血緣為紐帶,依賴自然環境進行生產生活,且始終保持著農耕文明基本特色的社會聚落,是維持中華文明的根源,是寄托人們思鄉之情的重要載體,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在當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傳統村落引進康養居住理念與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始終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堅持整體規劃,以活態傳承維護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將推進康養居住環境改善與優化工作貫穿始終。據此,文章簡要概述了關中傳統村落的空間特征,詳細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的康養居住環境與模式,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康養居住革新建議。
關中傳統村落空間特征
從整體上看,陜西傳統村落空間分布較為分散,在局部地區則呈現出空間集聚的特征。基于尺度量化縮小可知,多數傳統村落集中在渭南等地區,少數集中在西安等地區。其中,關中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具有顯著的集聚性特征,且集聚度非常高;但空間分布的均衡性較差,這主要是由地形因素、交通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共同造成的。關中傳統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復雜的黃土高原與秦嶺山區,受制于地形因素,呈現出與世隔絕之態,很少受到外界打擾,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俗文化。由于當地交通不便,村民與外界交流極少,經濟發展緩慢,鮮有人為開發,因此傳統村落的地貌、建筑、民俗文化等得以完整保存。
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的康養居住環境
自然聚落形態
關中傳統村落多為歷史文化名村,生態環境優美,且緊緊圍繞黃河水系,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地理格局,是文旅康養居住環境形成的絕佳之地。同時,文旅融合模式的發展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以此推進當地經濟和生態共同發展。傳統村落景觀主要由地理環境、傳統建筑、民俗文化等共同構成,在長期的歷史沿革中形成了飽含文化記憶的村落格局與住宅形態,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合理的空間布局
關中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十分獨特。就整體環境而言,關中地區四周為山巒、河川,縱橫起伏的山巒既能作為天然屏障阻擋冬季冷風,又可供居住者心靈棲息;蜿蜒曲回的黃河則滋養了廣袤無垠的關中土地。關中地區北面與黃土高原密切相接,地勢較高,平坦開闊,是得天獨厚的農耕場。就局部環境而言,關中地區傳統村落多分布于平原地帶,地形起伏較小,水土條件優越;而在山地、臺塬地帶,受地形影響,傳統村落分布呈現出帶狀的分散特征。
濃郁的人文環境
傳統村落的文化氛圍、社會制度體系、生產生活活動,與其物質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息息相關。關中地區是歷史文化扎根之地,也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民居建筑風格受到當地地形、地貌、氣候、建筑材料、歷史沿革、民俗文化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呈現出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傳統村落民居與景觀在客觀層面上充分反映了村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上至村落格局,下至民居布局,既彰顯了關中地區傳統村落布局的文化內涵,又充分反映了當地村民的審美追求與民族特色。
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的康養居住模式
休閑度假康養居住模式
在生活品質日益提升的趨勢下,很多旅游者開始傾向于選擇舒適且安逸的休閑度假康養居住模式。休閑度假作為康養居住的主要形態,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休閑環境修身養性。關中傳統村落作為人文氣息濃郁且文化底蘊深厚的康養居住地,傳統民居建筑與自然山水景觀緊密銜接,風景別具一格,建筑獨樹一幟,是休閑度假和康養旅游的絕佳之地。例如,黨家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建村約670年,交通便利,人文資源豐富。黨家村以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樣的高大門樓、考究的上馬石、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閣、神秘的避塵珠、華麗的節孝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等為游覽特色,成為旅游康養居住的傳統村落之一。
文化研學康養居住模式
康智是康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文化研學群體來說,游覽傳統村落是其感受與體驗歷史文化的途徑之一。關中傳統村落集地質教育、生物教育、民俗文化教育與旅游功能于一體,實現了文化研學與康養居住的深度融合。旅游產業以關中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為載體,通過設置研學項目、完善課程體系吸引更多旅游者,在充分凸顯當地文化資源優勢的同時推進當地文旅經濟發展。
運動探險康養居住模式
康體同樣是康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體育旅游產業的盛行,關中地區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資源優勢,越來越成為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在此基礎上,關中地區形成了涵蓋攀巖、徒步、露營、越野等多種戶外運動項目的旅游產業,打造了當地專屬品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資源,成為關中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關中傳統村落也由此演變成了戶外旅游愛好者熱衷的旅游康養居住地。
村居體驗康養居住模式
傳統村落本質上是村民的棲息之地、避世之所。關中傳統村落具有豐富的活態化遺產和原始的生存環境,吸引了眾多文化旅游愛好者前來感受和體驗。其中部分村落通過傳承和發展農耕文明,打造傳統農耕文化景區,讓旅游者能夠親身體驗類型繁多的窯洞康養居住環境。關中傳統村落鄉土氣息濃郁,成為外地旅游者領略農耕文化,旅游康養居住的絕佳場所。
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康養居住的原則
傳統村落康養居住的環境設計既要合理開發生態資源,又要保護優秀傳統文化;既應確保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又要使旅游者深受文化熏陶,從而提升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康養居住的根本原則在于療愈性,有利于旅游者恢復良好情緒,提高認知意識,增強行動力與創造力,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等。
傳統村落旅游與康養居住環境建設應側重于回歸田園與自然,堅持以生態為基、綠色為底的原則。通過有機結合山水林田等自然景觀與民居建筑等人文景觀,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健康居住生態環境。其一,產業造血。在原生態的傳統村落田園中發展現代化農業、旅游業與文創產業,并使其契合村落保護與傳承、鄉村振興的目標,實現傳統村落田園再塑造。其二,形態為體。原生態村落肌理、傳統風貌建筑均是承載鄉村生活與民俗風情的重要媒介,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與呈現、傳承與創新是進一步實現回歸田園康養居住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其三,文化為本。應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風土民情、民族節日等,通過將其與文化旅游、娛樂演藝活動相融合,打造獨具活力與個性的康養生活。其四,人文為根。人情味是康養居住生活環境的靈魂所在,只有擁有生活氣息,才能真正打動并吸引旅游者。因此,培育主客共享的生活氛圍,呈現返璞歸真的生活境界,是傳統村落旅游與康養居住環境建設的關鍵。
文旅融合背景下關中傳統村落的康養居住革新建議
合理規劃設計
傳統村落作為陜西關中旅游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始終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現階段關中地區政府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切實推進“旅游+康養”融合模式發展,催生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延伸產業鏈,形成旅游產業新體系。2018年,陜西省著力打造四大旅游高地,即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和黃河旅游帶,分別凸顯了關中絲綢之路文化,基于秦嶺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綜合性休閑度假旅游業態,以革命圣地為中心,串聯多個革命舊址、遺跡的紅色旅游模式,以黃河沿岸風景廊道為線路的多元產業融合特色。在此基礎上,關中地區可將傳統村落旅游與康養居住發展融入全域旅游規劃體系中,與文化產業、康養產業形成穩定堅固的聯動機制,開發文旅康養居住體驗產品,完善關中傳統村落旅游與康養居住體系,提高關中旅游的整體品質。
保留建筑特色
傳統村落民宿不同于城市酒店,屬于非標準住宿設施,是傳統村落旅游過程中旅游者體驗鄉土人情的一種途徑。關中地區傳統村落民居建筑作為當地鄉土文化的集中呈現,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因此,對傳統村落民居建筑進行活態化保護與傳承至關重要。有關部門可以在保留關中地區傳統村落建筑特色的基礎上,以保障居住空間的安全性、居住者的舒適性為原則,根據現代化生活方式,汲取現代化設計理念改造傳統村落民居居住環境,將傳統風格與現代特色有機結合,促使傳統村落民居建筑實現可持續發展。
吸引多元投資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陜西省關中傳統村落充分釋放旅游能量的重要前提,但部分地區政府存在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對此,有關部門可通過轉變招商理念,創新招商渠道,持續提升招商引資實效,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可將政府扶持資金用于公共設施建設;引導社區通過入股等方式與企業達成合作,共同研發文化旅游體驗產品;鼓勵農戶提升農家樂經營品質,以轉讓經營權的方式激發企業參與康養居住旅游模式建構的積極性;通過網絡眾籌平臺籌集資金等。
保留生態氣息
關中傳統村落以其優越的自然景觀和宜居的氣候條件,成為人們期望的生態化康養生活環境。研究認為,傳統村落在無形中會影響旅游者的情緒和情感。例如,空間組織、元素搭配、流線關系會影響旅游者的意識與行為;而健康的傳統村落景觀環境能夠促使旅游者產生情感共鳴。其一,文化認同。傳統村落景觀設計應將傳統文化形式與群眾審美需求有機結合,既有利于提升旅游者的文化認同,又有利于傳承傳統文化。其二,情感認同。關中地區具備特殊的地域魅力與歷史文化脈絡,傳統村落景觀設計應耦合地域特色與傳統文化內涵,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凸顯人文關懷,以提高旅游者的情感認同。
大力宣傳推廣
大力宣傳推廣有利于關中地區傳統村落康養居住體系樹立良好口碑,以此帶動消費。各傳統村落可以依據自身優勢制訂宣傳推廣方案,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大力宣傳康養居住理念,推行并創新康養居住模式,從而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者。
總而言之,康養旅游產業屬于文旅融合視域下的新興產業,盡管起步較晚,但其市場發展前景良好。我國陜西省關中地區傳統村落擁有優越的生態康養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耦合旅游、住宿、養生、醫療等多元化產業集群,進而形成品牌化的康養居住文旅模式,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村落文化,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