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4)
隨著經濟社會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類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各行業都在進行數據化改革,企業內部審計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快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他強調“要深化審計制度改革,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審計理念,及時揭示和反映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審計署“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我國將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強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大數據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是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的現代審計綜合模式,大數據環境為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促進企業內部審計實現轉型發展。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價值密度低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分為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大數據審計的首要任務就是獲取廣泛的數據,對企業各項業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找到各項業務數據之間的潛在關系,并構建“綜合分析、發現問題、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審計模式。大數據審計將存儲于不同業務系統的海量數據結合結構化處理存儲到相關的大數據平臺中,并制定審計規則,由系統根據審計規則做出相應的深度挖掘分析,將分散的數據聚集起來,建立關聯聯系,并進行相互印證,快速查找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漏洞,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常規的企業內部審計受審計人力資源、時間成本和技術手段的限制,在審計查證方式上,大部分內部審計人員仍采用小樣本抽樣審計模式,未能做到“應審盡審”,難以消除內部審計對企業經濟監督中的盲區和審計風險。大數據給內部審計工作創新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創新環境,大數據海量化、多樣化和快速化的特點與企業內部審計經濟監督相結合,能夠使內部審計快速鎖定目標、分析過去、預測未來、量化評估,使審計結果能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模式由抽樣審計模式向全覆蓋審計模式轉變,從根本上彌補審計資源的不足,提升審計能力和質量,強化審計廣度和深度,找出隱藏在數據背后易被忽視卻影響重大的事項和問題,進而規避審計風險。
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以財務憑證和賬表為主要對象開展現場審計,重點審查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是否符合國家及企業規定,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真實、完整。而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以各類生產經營信息系統數據為基礎,開展內部審計項目,通過對系統數據的分析驗證查找審計線索,審計結果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需要。此外,大數據技術能夠為企業內部審計提供豐富、便捷的信息資源,以及整合度較高的信息共享平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利用信息共享平臺,獲取審計信息的渠道更加通暢,開展審計項目時不再受辦公距離、工作時間等條件限制,從傳統的現場就地審計向非現場遠程網絡審計與現場核查相結合的審計方式轉變,能夠縮短現場審計時間,化解審計資源有限的困境,降低審計成本。
在大數據審計模式下,為完成既定的審計目標,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可以結合以往審計經驗,在審計工作平臺中構建智能化審計模型,對跨部門、跨地區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關聯分析,從而節約人力并擴大審計范圍,實現對各項業務的實時監控,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推動“事后型審計”向“預防型審計”轉變,從事后查錯糾弊向事前事中預警轉變,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增強審計結果的時效性和決策的相關性,有效規避審計風險,促進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有效發揮經濟監督作用。
企業內部審計項目的實施,往往需要收集涉及財務、物資、招投標、合同、工程項目等業務領域的經營管理數據,審計人員需要對各項數據進行全面整合并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得出審計結論。在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大部分審計問題的發現是通過被審計單位提供數據、審計人員進行分析復核的方式取得的,整個審計工作耗費時間長,工作效率難以達到預期,并且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F階段,企業未建立廣泛的審計數據分析平臺,內部審計人員獲取審計數據的渠道受到限制。
數據安全與企業安全緊密相關,大數據時代,內部審計在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潛在安全風險。企業經營管理數據在實現開放共享的同時,也擴大了數據的訪問范圍,企業經營管理數據流轉過程中被各方采集、傳輸或存儲到本地,存在數據共享責任不明確、數據超范圍共享、擴大數據暴露面等安全風險和隱患,增加了數據泄露風險,進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大數據時代,制約企業內部審計深刻轉型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這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除了要掌握專業化審計知識、積累豐富的審計經驗外,還要具備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和大數據審計思維,從海量的數據信息中分析篩選出所需要的審計線索?,F階段,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往往僅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大數據分析能力及網絡技術的運用仍比較欠缺。而計算機技術人員雖然熟悉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但又缺乏財務和審計方面的知識,無法利用計算機技術提取的數據開展審計工作。因此,企業急需一批既掌握審計知識又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數據挖掘與分析是大數據審計的核心,企業內部審計要從內部審計工作目標任務出發,整合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業務數據,構建智能化審計信息平臺,以解決企業內部審計“無數據可用”問題,并建立解決審計采集獲取數據、分級授權使用、動態迭代更新的常態化管理機制,為審計高效利用生產經營數據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企業需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以審計信息平臺為依托,增強數字模型構建能力,開發數據整理、查詢、分析和挖掘等數據處理工具,提供大數據技術的多樣化應用路徑,通過應用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為企業的相關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大數據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需要不斷加強數據管控制度建設,明確各部門數據管理和共享的權利和義務,形成數據治理長效機制。一是制定數據采集制度規范,從制度層面規范審計與被審計單位的工作流程,規范數據獲取的內容和周期等;二是明確取證規則,在審計查證過程中,明確取證程序以確保電子審計證據的客觀性、準確性;三是規范審計數據管理,審計采集的數據涉及多方信息應參照檔案管理要求,同時制定使用及保管有關制度,明確與內部審計相關的信息共享平臺的系統訪問權限,并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數據安全意識,有效地保障系統信息的安全。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要高度重視對復合型審計人才的培養,一是轉變內部審計人員固有觀念,從思維出發,逐步改變傳統的審計管理模式,不斷更新審計理念、提升對大數據審計的認識,主動融入大數據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業務發展。二是加強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力度,打造高素質審計人才隊伍,通過開展內外部經驗交流和學習活動,幫助內部審計人員積累、擴充審計信息化建設經驗、增強數據分析能力。三是進行人才結構調整,引入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充實內部審計工作隊伍,審計人員與信息專業人員應協同作戰、互動交流,提高隊伍整體審計信息化水平,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復合性。此外,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組織大數據審計學習及應用方面的競賽和評比活動,對獲獎人員進行表彰,提高審計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措并舉建設高素質審計人才隊伍。
大數據時代為企業內部審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創新發展,而內部審計工作的創新又有利于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新時期,企業內部審計應積極迎接機遇和應對挑戰,及時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穩步前行。在大數據發展的進程中,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認真分析工作現狀,有效判斷風險和挑戰,這樣才能充分把握發展趨勢,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企業內部審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