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以歷史唯物主義為觀照闡述“兩個必然”理論,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表達,也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行動指南。時至今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世界東方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著人類思想進程發生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探索出的一項偉大創舉,是對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的創新發展。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與近年來逐漸動蕩不安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鮮明對比,這也進一步證明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是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統一,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時代價值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采用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的辦法暫時緩和了階級矛盾,資本主義國家本身沒有明顯顯現出走向滅亡亦或是轉向社會主義的趨勢,以致于人們不禁開始懷疑當下是否還處于馬克思所預測的“兩個必然”理論終將實現的時代。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1]。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我們更加需要堅定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更需要結合當代語境重溫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增強理論自覺與自信,為在新時代走社會主義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兩個必然”理論對把握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的意義
縱觀世界發展史,任何一個社會形態的更替都經歷了悠長的歲月,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為例,從推翻封建帝制到資本主義萌芽再到興起成為西方普遍化社會形態,期間大約經過了五六百年的時間。這幾百年間,通過對社會福利的改善、對醫療衛生制度的完善和保障勞動者的終身就業等一系列舉措,資產階級持續地進行自我調整、緩解社會矛盾,努力確保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下,充分發揮出先進生產力的活力,進而保證發達國家在國際綜合實力的第一方陣中的領先地位。直到現在,世界經濟發展雖然呈現西升東降的態勢,但東強西弱的格局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仍然居于世界前列,表現出一定的的生命力。那么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中提到的社會主義徹底取代資本主義的時代到底什么時候才會來臨呢?這一點,馬克思早就做出回答: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舊的社會形態會向新的社會形態進行轉變。換句話說,即使資本主義社會還保持一定的發展態勢,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命力已經受到了限制,無論如何自我調節都不足以抵消其內在基本矛盾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危害。隨著資本主義的每一次進步,無產階級的力量也會相應壯大,離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的實現之日也就更進一步。“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但道路是曲折的。”[2]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共產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最高形態也必將實現。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該清楚地明白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任何社會形態的更替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經歷長期的歷史的實踐的考驗,科學、平和、客觀地認識到資本主義沒有發展至滅亡,不代表不會滅亡;共產主義社會暫時還沒有到來,不代表不會到來。
二、“兩個必然”理論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意義
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相互交流和自我解放的實現創造了條件。但由于資本主義的逐利本質及其霸權擴張意識,同時又物化和異化了人類的生存狀態,使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難以為繼。為此,馬克思從廣大無產階級的角度出發,科學、理性地闡釋了人類現代化的前進發展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人類文明現代化發展的新維度必將是踏上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并對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這一社會發展動力問題作出解答,進而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批判和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比之下,其發展方式更為高級、更具文明形態。體現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一般規律和具有新時代中國發展特殊表征的現代化,是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的歷史的時代的產物,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與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的理論體系,馬克思本人都表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3]”。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邏輯為我們提供了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遵循,結合各國的國情和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具體實踐中,逐步走出一條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相一致的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4]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秉行人民至上理念,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在新時代條件下,黨的帶領下我們排除萬難順利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所有的成就都向全世界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證實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實現國家復興、保障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呈現出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描繪的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前景。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提出和推進,不僅是對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超越,也是對資本主義現代化是注重物質財富或是主體價值的單一化發展模式的揚棄,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勞動正義思想的科學認知和真正踐行。
三、“兩個必然”理論對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意義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之所以至今仍充滿理論張力,就在于馬克思主義自身理論的開放性,以及歷代馬克思主義者在不同歷史方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理論內涵與時代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如何建設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的時代背景之下成為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以國際形勢為視域,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將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的中國實際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升華,成功破題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保護主義抬頭、英國脫歐、俄烏戰爭、巴以沖突持續爆發等逆全球化趨勢下,中國迎來了建黨以來的發展黃金時期。因此,面對這樣新的國際形勢,社會主義該如何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還得看中國[5]。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堅持、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成功撥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動蕩而造成的陰霾,為逆全球化趨勢的破解提供了中國力量,為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發展理念引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新時代的偉大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科學性、有效性。
四、結語
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是暫時的,必將會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取代,“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6]。如今卻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將逐步走向滅亡的歷史必然。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形成于十九世紀中葉,其價值意蘊卻是超時空的。他關于人類社會到達自由王國的彼岸世界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途徑的深刻論述,為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理論遵循和信仰支撐。新時代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系統考察馬克思“兩個必然”理論,價值意蘊厚重,時代意義突出。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3.
[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5(2).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2.
(作者簡介:周穎,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