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育 牛銀亭 鞠 樂 陰志剛 周曉靜 申堅定 強學杰
(南陽市農業科學院 河南 南陽 473038)
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又稱蜀黍、桃黍、名禾,是重要的糧食、釀造和飼料作物,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重要的禾谷類作物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五大谷類作物之一[1~2]。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老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識逐步增強,綠色保健飲食逐步替代了過去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成為了人民追求的主流。食用高粱一般單寧的含量較低,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多種氨基酸和纖維素等營養成分,高粱米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3~6]。與其它高粱一樣,食用高粱具有耐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等特性,適應范圍廣,在南陽地區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此,南陽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出了高產、適口性好、優質的食用高粱新品種宛粱10 號。
宛粱10 號是以高產耐旱品種宛089 為母本,以宛236 為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連續加代繁育和系圃選擇,結合室內考種、品質檢測,2013 年進行株行比較試驗,2014 年在繼續進行優系提純、優系繁殖的同時,多點次進行品系比較試驗,2015 ~2016 年參加品種鑒定試驗,結果表現突出,產量高、品質好、耐旱、抗倒。
2.1 植物學和生物學特性。宛粱10 號平均生育期110 d。株高172.0 cm,穗長28.9 cm,穗粒重86.7 g,千粒重25.9 g,棒形穗,松緊度中等,葉色濃綠,紅褐色粒,籽粒卵圓形。
2.2 抗性及品質。經田間和室內鑒定:宛粱10 號抗絲黑穗病,中抗蚜蟲、螟蟲,抗倒伏。經第三方檢測:宛粱10 號粗蛋白含量8.6%,粗淀粉含量78.3%,單寧含量1.08%,賴氨酸0.2%。
2.3 產量表現。經過2 點品種鑒定試驗,2015 年宛粱10 號畝產量486.5 kg,對照豫粱9 號474.2 kg,增產2.6%;2016 年宛粱10 號畝產量512.0 kg,對照豫粱9 號496.1kg,增產3.2%。
3.1 選地、整地。種植食用高粱優先選擇地勢平坦、耕作層肥沃、土層深厚、有便利灌溉條件的地塊。耕作層內一般要求含有效磷42 mg/kg、有效鉀180 mg/kg、全氮8.4 g/kg、堿解氮120 mg/kg、有機質16.6 g/kg 以上。小麥收獲后,播前隨整地畝施復合肥50 kg 左右,拔節期畝追施尿素20 ~25 kg。
3.2 種子處理。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可以有效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為保證發芽率,避免高溫傷到胚芽,選擇晴暖天晾曬2 ~3 d,不要直接晾曬在水泥地上。晾曬后的種子用50%辛硫磷乳油100 ~165 ml,兌水5 ~7.5 kg,拌麥種50 kg。足墑播種,確保一次性苗全、苗壯、苗齊,避免補播。
3.3 適期播種。宛粱10 號在河南南部地區的適宜播期為5 月下旬~到6 月上旬。適時搶墑播種,要淺播,播深3 ~4 cm,人工點播,每穴下種4 ~6 粒,畝播種量1.5 kg,畝種植7 000 ~8 000 株,播種后及時進行覆土壓實,防止跑墑。
3.4 田間管理。高粱出苗后及時調查出苗情況,如有缺苗要及時進行補苗或補種。在3 ~4 葉期進行間苗、定苗。高粱整個生育期可進行2 次追肥。第1次追肥一般在10 ~12 片葉時進行,追施尿素300 kg/hm2,第2 次追肥在16 ~17 片葉時進行,追施尿素150 kg/hm2。
3.5 病蟲草害防治
3.5.1 高粱炭疽病。可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防治,種衣劑可選用50%福美雙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孕穗期發病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
3.5.2 高粱細菌性褐條病。在發病初期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72.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 倍液噴霧防治。
3.5.3 桃蛀螟。可在產卵盛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5%氟鈴脲乳油2 000 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500 倍液,間隔7 ~10 d 噴1 次,連噴2 次。
3.5.4 雜草。高粱田可在播后苗前選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750 ml/hm2+ 50%撲滅津可濕性粉劑1.5 kg/hm2進行土壤表面噴霧,兌水量450 ~675 kg/hm2,對高粱主要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均具有較好的防效,對高粱安全、增產作用顯著[7];高粱苗后除草在4 ~6 葉期進行,可選用50%二氯喹啉酸1 ~1.2 kg、90%莠去津750 ~900 g,兌水450 ~675 kg/hm2進行防治。
3.6 適時收獲。高粱收獲一般在蠟熟末期。此時期籽粒中營養物質積累結束,籽粒達到最大體積,收獲后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晾曬脫粒。高粱米適于低溫密閉保管,含水量≤12.5%時,可選擇通風防潮、密閉的倉庫進行保存,可有效防止霉變、蟲蛀及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