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張潮駿 金曉興
(天津市寧河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天津 寧河 301500)
近年來,我國外來入侵病蟲害危害程度加重,成為全球最為嚴重的外來入侵病蟲害國家之一,極大地危害到我國農業生產安全。目前,我國常見的外來入侵病蟲害有草地貪夜蛾、煙粉虱、蘋果蠹蛾、福壽螺、松材線蟲等。為了對外來入侵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確保農業安全生產和保持生態多樣性,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并制定了相應的對策予以防控。
寧河區位于天津市的東部,是天津市的重要農業基地,農業生產占寧河區經濟總量的比重很大。近年來,寧河區的外來入侵病蟲害已經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一大威脅。本文分析了寧河區外來入侵病蟲害的調查現狀,總結了防治措施,以期為寧河區的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參考。
1.1 調查時間。結合《加強天津市外來病蟲害入侵防控工作措施》要求,2022 年4 ~12 月天津市寧河區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開展了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生物發生情況的調查,為科學防控農業外來入侵病蟲害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2 調查內容。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天津市農委制發的《外來入侵病蟲害參考清單》中列舉35 種外來入侵病蟲害,對寧河區外來入侵生物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掌握,更好地為外來入侵病蟲害的防控提供基礎指導。
1.3 調查結果。通過此次調查,《外來入侵病蟲害參考清單》中35 種外來入侵病蟲害在寧河已發生的外來入侵病蟲害有5 種,分別是:草地貪夜蛾、煙粉虱、稻水象甲、桔小實蠅和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其中,草地貪夜蛾是入侵我國的新病蟲害,并具有適生性廣、遷飛速度快、繁殖能力強、防控難度大的特點,尤其對玉米危害較大。寧河區從2019 年開始進行監測,每年8 ~10 月份監測到草地貪夜蛾成蟲遷飛到寧河區范圍內,但由于氣候原因,對流空氣加強,草地貪夜蛾成蟲逐漸向北遷移,而且時間提前。此外,稻水象甲也是危害較大的害蟲,成蟲和幼蟲都可為害水稻,成蟲取食葉肉,對葉片造成損傷;幼蟲蛀食稻根,使植株生長緩慢、造成嚴重減產。其他外來入侵病蟲害發生較輕,但也對寧河區的農業生產造成損害,防控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2.1 開展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寧河區對當地農民進行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使農民能夠更好地掌握病蟲害防治的技術,從而更好地防治外來入侵病蟲害。技術人員通過辦培訓班、建微信群、發明白紙、技術指導等形式發布外來病蟲害識別與防控技術信息。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鎮、村莊、田間地頭或通過科技趕大集現場向農民群眾宣傳草地貪夜蛾、稻水象甲等特征特性、危害情況和防除知識,讓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外來入侵病蟲害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做到群防群治。
2.2 進行病蟲害監測。寧河區監測當地病蟲害,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據工作要求,在寧河區共建立病蟲草害測報點10 個,覆蓋寧河區主要農作病蟲害區域,測報人員主要包括技術人員、防治組織、承包大戶、農資經營戶四類人群,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強化測報人員的責任心,規定用統一的調查表來規范測報工作,確保準確性、時效性。技術人員根據測報數據及時向各鎮發布病蟲草情報,指導農戶及時防治。
2.3 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學習。寧河區對防治技術加強學習,并尋找更有效的防治技術,從而更好地防治外來入侵病蟲害。例如在2019 年和2021 年組織寧河區測報人員到薊州實地考察蘋果蠧蛾、草地貪夜蛾幼蟲的危害情況,學習薊州區在防治外來有害生物工作中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的監測、識別和防治能力。
除了上述已采取的措施以外,結合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下列措施建議,對減輕外來入侵病蟲害危害,保障天津市農業安全生產做出貢獻。
3.1 建立部門溝通交流機制,實現信息共享。外侵生物分布區域廣,防控工作涉及多個部門,應建立部門溝通交流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應該充分認識開展外來入侵病蟲害普查工作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擔當意識,壓實工作責任,配齊普查力量,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合力推進,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普查各項任務,持續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
3.2 建立長期資金投入機制。寧河區由于財政資金有限,在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控上面臨經費不足等問題。因此有必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外來入侵生物防治費用納入當地年度財政預算,并在資金投入上建立長期投資機制,從多方面籌集資金。
3.3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外來入侵病蟲害進行防控,需要全體民眾的參與,要加強宣傳教育,但目前存在開展相關的科普宣傳起步晚、普及方式單一等問題、人們對于生物入侵就會缺乏應有認識。加大對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性的宣傳力度,需要采取多渠道,利用社會媒體和其他媒體渠道,向公眾宣傳外來生物調查的重要性,以增加公眾對外來生物調查的支持。
寧河區的外來入侵病蟲害已經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一大威脅,寧河區應加強對外來入侵病蟲害的防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為寧河區的農業生產提供有效的措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