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濤 胡少華
(1 商丘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研究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2 柘城縣畜牧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柘城 476200)
雞發生熱應激,會損害雞的機體健康,甚至造成雞只死亡,尤其在夏季,雞熱應激發生的概率大大升高,養殖者應及時進行防控。
能夠造成肉雞發生熱應激的因素很多,其中較為常見的因素有:第一,外部環境溫度太高。對于肉雞來說,其適宜飼養環境溫度為15 ℃~21 ℃。如果周圍環境溫度高達28 ℃時,肉雞則會出現熱應激的典型癥狀,如張嘴喘氣、飲用水量突增;當周圍環境溫度高達30 ℃及以上時,肉雞體溫會迅速增加,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第二,肉雞生理特點。肉雞機體沒有汗腺,而且肉雞的羽毛特別多,使得機體自身散熱功能較差,肉雞與其他品種雞相比更容易發生熱應激。第三,養殖密度過大、通風不良、光照強度過大等也會造成肉雞發生熱應激病,使得肉雞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上升。
肉雞熱應激病的臨床癥狀非常典型,在患病初期,機體溫度上升,出現絕食,且開始大量飲水,糞便呈水樣。肉雞張嘴喘氣,且呼吸較為急促,伏臥地面不起來,兩翅膀呈外展張開狀態。在患病后期,可觀察到肉雞精神比較沉郁,呼吸變緩,昏迷直到死亡。剛死的肉雞體溫特別高觸摸會覺得燙手。對于出現熱應激的肉雞如果沒有馬上治療,最終會導致肉雞出現多器官衰竭死亡。
3.1 控制雞舍內溫度。由于肉雞沒有汗腺,周身羽毛又稠又密,所以雞自身的散熱功能較差。當肉雞周圍環境溫度長時間較高時,非常容易造成熱應激,從而造成肉雞死亡。養殖者應該合理控制雞舍內的溫度,防止熱應激反應的發生,方法如下:第一,養殖者可在養殖場2 ~3 m 范圍內種植一些常綠品種的樹木,防止雞舍長時間被陽光直曬,起到一定的庇蔭作用。可對雞舍的舍頂、南面墻壁進行改造,刷涂石灰乳液,濃度控制在10%~20%,起到反射太陽光、減少輻射熱。第二,增加雞舍內的通風設施,如增加排風扇,使得雞舍內的風速在水平方向上可達1 ~1.2 m/s,可以使肉雞的散熱速度變快。如在雞舍的前門設置進風口,后門設置排風口,并在排風口處增加排風扇數量,加強雞舍內空氣流動,使雞舍內的溫度得到有效降低。第三,在進風口位置增設濕簾,濕簾可以有效降低進入雞舍內空氣的溫度。
3.2 合理設置養殖密度。養殖者對雞群密度進行合理控制,當雞群養殖密度遠超合理范圍時,會影響肉雞正常的散熱能力,導致肉雞發生熱應激反應。1 ~2 周齡的肉雞,合理的養殖密度為25 ~30 只/m3, 3 ~4周齡的肉雞,合理的養殖密度為15 ~25 只/m3,對于7 周及以上的肉雞,養殖密度應降低為10 ~15 只/m3。有條件的養殖者,可將雞群分隔飼養,不僅可以使日常管理更加容易便捷,還能有效改善雞舍內空氣流通情況。
3.3 科學飼喂。在夏季,隨著溫度升高,肉雞食欲會受到影響而出現采食量下降的現象,養殖者為保證肉雞生產性能,應對肉雞飼料中的營養成分進行調整。飼喂的飼料可調整為全價飼料,提高營養成分的含量,滿足肉雞生長需求。同時,飼料應新鮮,貯存位置應恰當,以防飼料發生霉變等,盡可能飼喂顆粒狀飼料,增加肉雞的采食量。在環境氣溫大于27 ℃時,肉雞的采食量跟溫度呈現出反比現象。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肉雞養殖者要保障飼料質量及充足的料槽。除此之外,養殖者應科學調整飼喂時間,可調整為每天的20:00 至次日6:00,此階段環境溫度較低。在夜晚喂食階段,可對雞舍內光照強度進行調整,讓肉雞興奮,有效提高肉雞食欲使采食量達到最佳效果。
對于飼料的成分進行調整時,可適量增添以下成分:①可在飼料中增添油脂,用量為1%~3%,用以提高飼料能量水平。與碳水化合物進行比較,肉雞在進行油脂代謝時熱耗較少,所以增添油脂既緩解代謝應激的問題。②通過臨床試驗發現,皮質酮能夠減輕熱應激反應,而鉀鹽能夠有效控制血清中皮質酮的濃度。不過,鉀鹽的攝入量不能過量,防止肉雞機體發生酸堿失衡。通常情況下,飼料中鉀含量在0.6%最適宜,此外,養殖者還應適當增添微量元素如銅、硒等,以滿足肉雞生長需求。③維生素C 有抗應激作用,當肉雞處于熱應激狀態時,會產生更多的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造成淋巴細胞正常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維生素C 能夠使糖皮質激素維持在正常濃度,提升免疫球蛋白含量水平,使得肉雞調節體溫的能力得以加強。④熱應激反應會使肉雞出現低血鉀癥或者呼吸性堿中毒,適當增添電解質可使肉雞維持機體電解質平衡,如添加1%氯化銨、0.3%氯化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