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2006 年9 月,我從河北師大附屬中學調整到河北師大實驗中學任校長。河北師大實驗中學作為一所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12 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人數超過3000 人。然而,學校占地面積僅為27 畝,辦學空間嚴重不足。由于學段廣,教師緊缺,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
崗位的調整、角色的轉變,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責任。為更好地履行新職責,我對自己過去數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反思與梳理,特別是針對之前一些偏激的想法和做法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以確保不再犯類似錯誤。現在回想起來,輪崗交流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助力,若非如此,我或許難以有機會進行如此深入的自我反思。
在經過深入調研和自我反思后,我明確了辦學思路和工作方法。
一是注重團隊建設,秉持團結協作的原則。當時,學校班子成員共有四人,其中三位年長于我。在日常工作中,我發自內心關心并尊重他們。他們對我這位年輕的后輩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愛與支持,幫助我順利過渡并開展工作。我們的團結、坦誠與默契,避免了內部消耗,實現了高效管理。
二是充分信任中層干部,激發他們的工作活力。任職之初,我沒有馬上調整中層干部,而是充分信任他們,給予他們更大的自主權,充分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僅靠班子幾個人是不行的。學校決策的事情,需要通過中層管理人員貫徹執行與有效落實。
三是搭建平臺,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發展的基石。盡管面臨資金緊張的困難,但在教師培訓和專家引進方面,學校始終毫不吝嗇,全力支持教師的發展和成長,幫助教師成名成家。
四是明確學校發展的突破口,持續發力。立足學校辦學實際,認真研判學校辦學的優勢和不足,明確目標,確立義務教育階段以質量提升為重點,高中階段以特色發展為重心,辦學成績取得明顯成效,學校社會聲譽逐年提升。
五是提升文化品位,辦“有味道的學校”。物理空間有限,育人空間無限。充分利用有限的場地,創新性地打造了“空中花園”和“空中菜園”,全方位展現學校文化育人的功能。這些園地不僅為師生提供了愉悅身心和勞動育人的場所,也成為了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是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在多方支持下,學校的新教學樓建起來了,教室、實驗室、功能教室配置達到省內一流,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望在這里11 年的奮斗歲月,我與學校團隊共同朝著辦好學校的目標而努力,使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成為了區域內備受矚目的焦點學校。我為大家的努力和學校的發展感到自豪,更為自己取得的成績喜不自勝。
只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接連參加了國家級和省級的校長高級培訓班,通過深入學習,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這點成績著實微不足道,發現自己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校長角色定位的認知還存在許多不足,這促使我開始思考如何從“辦學校”走向“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