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融合創新是當今藝術界發展的重要話題。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影視文化的影響力,并且能夠使藝術家獲得較為豐富的創作資源。當代藝術家能夠依托各種媒體及技術進行創新創作,通過影視文化中較為豐富的符號及意義對自身的觀點與情感進行傳達。基于上述角度,對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創新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影視文化;當代藝術;融合創新
影視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已成為當代藝術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現象。這兩個領域交織在一起,產生了許多創造性的可能性和文化交流。除了創作潛力外,電影與現代藝術的融合還反映出深刻的社會和文化變革。藝術品不僅是審美體驗,還是反映社會觀念、文化多樣性、身份政治的一面鏡子。電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互動,使人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和動態性。
一、影視文化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一)作為藝術靈感的視覺故事
影視文化對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將視覺故事因素融入藝術創作。電影制片人運用廣泛的視覺技術傳達敘事、情感和氣氛。藝術家們越來越多地從這些技術中獲得靈感,以加強他們自己的視覺故事。例如,大衛·霍克尼和愛德華·霍珀等藝術家利用電影的框架和構圖,在他們的畫中創造了引人注目的敘事。光影的并置、特寫、廣角鏡頭的使用、空間深度的探索,都進入了現代藝術家的工具箱。此外,影視文化還為藝術家引入了敘事序列的概念。就像電影通過一系列場景或場景展開故事一樣,現代藝術家也在他們的作品中探索順序。小說、漫畫藝術,甚至多媒體裝置常常采用讓人想起電影故事的技術,為觀眾創造臨場感的體驗。
(二)視覺要素和聽覺要素的再利用
影視文化對當代藝術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影響是電影制作中視覺和聽覺因素的挪用和再利用。藝術家們常常借用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標志性圖像、符號,甚至整個場景,賦予其新的意義和背景。這種挪用過程通常是對原創素材的評論,邀請觀眾重新評價其與流行文化的關系。例如,流行歌手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就是其影響的象征。他著名的瑪麗蓮·夢露和坎貝爾濃湯罐的絲網版畫,挪用并轉化了大眾傳媒熟知的圖像,成為藝術探索和社會評論的主題。同樣,芭芭拉·克魯格和辛迪·舍曼等現代藝術家也利用影視文化元素挑戰性別、身份和消費主義的傳統思維方式。
(三)打造現代藝術風格
影視文化在塑造當代藝術風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電影視覺美學影響了新藝術運動的發展,包括色彩、構圖和電影攝影。例如,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波普藝術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包括廣告和電影海報在內的流行文化圖像。此外,電影對數字藝術和新媒體發展的影響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數字時代促進了各種藝術形式的融合,使藝術家可以嘗試動畫、虛擬現實和交互設備。
(四)文化與社會主題探析
影視文化也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社會主題來源。藝術家經常用電影敘事或人物來評論更廣泛的問題,比如身份、政治和社會正義。這些參考文獻成為藝術與流行文化的橋梁,使藝術更容易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和理解。例如,藝術家在作品中使用電影和電視角色,可以作為對社會中的人種和性別動態的評論。這些藝術家利用觀眾對電影偶像的熟悉,以令人不安的真實面對觀眾,挑戰普遍的刻板印象。
二、當代藝術家與影視文化的互動
(一)符號圖像的轉用和重新解釋
當代藝術家與影視文化之間突出的互動模式是對電影作品中符號圖像的挪用和重新詮釋。藝術家們經常對影視節目中著名的圖片、人物和場景進行重用,賦予其新的意義和背景。這種做法使藝術家能夠以批評和創造性的方式參與流行文化。例如,美國藝術家辛迪·舍曼以拍攝自畫像而聞名,她在自畫像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和人物,其中很多都是從電影原型中獲得靈感。舍曼的作品挑戰了電影和流行文化中對女性的傳統表現,突出了身份的表演性。
(二)敘事與體裁的詮釋
現代藝術家往往通過解構敘事結構和類型慣例來參與電影和電視文化。他們嘗試用講故事的技巧模糊事實與虛構、線性與非線性敘事的界限,甚至模糊現實與幻想的概念。這種敘事結構往往是對現代生活復雜性和矛盾性的回應。
(三)大眾傳媒與消費主義批評
現代藝術家與影視文化的互動,也擴展到了對大眾傳媒和消費主義的批評。藝術家們仔細研究大眾傳媒如何塑造公眾認知和消費者行為,解決文化商品化和廣告影響的相關問題。美國藝術家克魯格標志性的文本藝術作品往往包含讓人想起廣告語言的大膽聲明和口號。她的作品促使觀眾提出有關權力、身份和消費文化的問題,反思大眾傳媒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普遍影響。
(四)協作和交叉投票
除了挪用和批評,現代藝術家還通過合作和“異花授粉”參與電影和電視文化。許多藝術家與電影制片人、演員合作,創作跨學科的藝術品,填補電影與美術之間的差距。這種合作能給觀眾帶來創新和身臨其境的體驗。例如,藝術家兼電影制片人朱利安·施納貝爾在他的作品中探索了電影與繪畫的交叉點。他的電影《巴斯奎特》(1996年)描寫了著名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生活,模糊了紀錄片和虛構的界限。
三、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融合創新的原則
(一)超越以往的界限
影視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創新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超越傳統藝術境界。這一原則強調打破繪畫、雕塑、電影、表演等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障礙。藝術家可以不局限于單一的媒體,而是自由探索多種學科的可能性來傳播思想和敘事。
(二)跨學科實驗
第二個原則是以跨學科實驗為中心,藝術家們從各種來源和技術中吸取靈感,包括電影和電視文化領域的靈感。這一原則鼓勵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融入電影元素,如電影拍攝、剪輯、聲音設計和視覺效果。通過這種方式,藝術家可以創作復雜的敘事,引起超出任何單一媒介限制的情感反應。例如,《夢游者》(2007年)是使用多個屏幕在畫廊環境中創造電影體驗的沉浸型多媒體裝置。通過融合電影、建筑和視覺藝術元素,創作者道格·艾特肯挑戰了講故事的傳統局限,創造了使觀眾成為故事積極參與者的環境。
(三)與大眾文化的對話
第三個原則是與大眾文化持續對話。融合電影、電視文化和現代藝術的藝術家們認識到電影和電視敘事在塑造社會集體想象力方面的重要性。他們經常引用流行電影和電視節目作為聯系和評論現代問題的手段,邀請觀眾重新評價他們與大眾媒體的關系。例如,中國藝術家曹斐的作品,探討了技術和媒體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她的項目《人民城寨》(2007年)是從反映數字時代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的游戲和科幻電影中得到靈感,在游戲《第二人生》的網絡世界中制作的虛擬大都市。
(四)社會文化的反思與批判
第四個也是最后一個原則是利用影視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作為社會文化反思與批判的平臺。藝術家們經常通過他們的作品解決緊迫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利用電影元素的情感和敘事力量有效地傳遞他們的信息。例如,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的動畫電影。《流亡中的菲利克斯》(1994年)探討了種族隔離、記憶、和解的主題。該作品融合了動漫和真人鏡頭的元素,傳達了一種深入探索歷史和身份的強有力敘事。
四、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融合創新面臨的問題
(一)商業化與商品化
影視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商業化和商品化的風險。隨著流行文化因素越來越融入藝術世界,商業藝術市場對藝術完整性可能會有好處。這可能會使批評和創造性的聲音變得單薄,因為藝術家可能對創作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而不是挑戰社會規范感到壓力。例如,在藝術中使用著名的電影人物或符號圖像可能被視為一種營銷策略,而不是對藝術表現的真正探索。藝術家們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既要忠于自己的愿景,又要回應消費者青睞的商業藝術市場的需求。
(二)知識產權與著作權問題
另一個重大課題涉及知識產權和版權問題。如果藝術家將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元素融入作品,他們必須考慮復雜的法律和倫理。未經許可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可能會導致法律糾紛,導致藝術品的審查和清除。藝術家必須在他們的創作自由和尊重電影和電視行業內容創作者的權利之間取得平衡。侵權訴訟可能扼殺藝術創新,給藝術家帶來經濟負擔,因此謹慎處理這些復雜的法律問題至關重要。
(三)保護和可訪問性
保護和可訪問性是影視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的挑戰。這種類型的許多創新作品融合了數字媒體、交互技術和多媒體設備。這些藝術品可能依賴于特定的軟件、硬件或技術來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和變化可能會使某些藝術品過時或難以獲得,給保護數字和多媒體藝術品帶來了獨特的挑戰,使子孫后代體驗和欣賞這些作品需要持續的努力。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平等地接觸到依賴先進技術的藝術品,這可能會排除不同的視角。
五、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創新策略
(一)對深度情感及社會評論進行分析
對深度情感及社會評論進行分析對當代藝術以及影視文化的融合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藝術家能夠進一步以影視作品所具有的故事情節以及強烈情感,對個人的經歷、文化現象以及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行綜合性的表達。此類情感共鳴能夠進一步獲得觀眾的認可,引發觀眾的反思,同時使觀眾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舉例說明,在國外某影視作品中,將影視文化中的符號及形象作為重要的基礎,對于涉及歷史及性別等諸多問題的作品進行創作,通過黑色剪影來對復雜的社會議題進行呈現,以此觸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反思過去與當前現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二)對實驗性媒介以及新技術進行有效應用
對實驗性媒介以及新技術進行有效應用,能夠確保影視文化以及當代藝術進行有效融合創新。當代藝術家能夠積極地探索虛擬現實數字媒體等諸多技術,并且通過相應的前沿技術對更具驚嘆性的多媒體作品進行創作。而相應的新媒介能夠使藝術創作獲得新的工具語言,也能夠使觀眾獲得較為豐富的體驗。舉例說明,部分藝術家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各種藝術作品進行創作,使觀眾通過虛擬設備參與其中,以頭戴設備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相應的體驗是傳統藝術展覽所無法提供的。
(三)強調對話與互動性
強調的對話與互動性,能夠使影視文化以及當代藝術進行有效融合及創新,實現有效的跨界交流合作,創作出較為獨特的創意作品。舉例說明,電影藝術家可以與音樂家進行合作,創作出更加多元化的電影作品。同時,也可將電影與繪畫元素進行融合,打破傳統藝術與電影的邊界,形成較為獨特的情感藝術體驗。
(四)對文化融合以及多元視角進行分析
影視文化以及當代藝術的有效融合,能夠進一步使文化融合及多元化視角表達得到有效優化。藝術家能夠將不同的歷史文化以及傳統進行有效結合,創作出更具廣泛視野的作品。此類跨文化的融合能夠使藝術表達得以豐富,并且能夠進一步加深觀眾對不同文化的尊重以及理解。比如,宮崎駿的動畫創作受到各國觀眾喜愛,其作品融入日本傳統文化元素,并且對環保等全球共同的主題進行融合,以此吸引全球觀眾。
綜上所述,影視文化與當代藝術進行有效的融合創新,在當前藝術領域屬于極為重要的基礎,其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同領域的藝術進行有效的交匯,進一步對藝術的力量進行展現。此外,融合創新需要進行有效的完善,使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能夠進行深入性的分析,并且創作出新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羅潤琪.信息化時代影視大眾文化發展方法研究:評《當代傳媒藝術發展研究》[J].人民長江,2023(4):255.
[2]趙鵬宇,李肖.立足當代主流文化提煉影視創新經驗:評《影視敘事與藝術創新研究》[J].傳媒,2021(16):98.
[3]紀楠.“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中馬影視文化交流[J].電影文學,2022(1):52-55.
[4]李淼.構建瀾湄影視文化共同體的路徑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22(2):140-148.
[5]李海.影視文化產業法律制度分析[J].法制博覽,2021(8):131-132.
[6]吳湘.影視文化行業商譽減值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21(20):41-43.
作者簡介:
門庭,山東航空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情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