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寒
摘 要:廣西地域文化以其豐富的民族特色、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聞名,將其應用在影視藝術創作中,能夠為藝術創作提供珍貴的地域特色,升華作品的文化精神。從選擇合適的題材和塑造特點鮮明的角色、布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場景和安排音樂、升華作品主體情感三個方面,對影視藝術創作中廣西地域文化的運用進行詳細的介紹。從加強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影視藝術創作的質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三個方面,對廣西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運用的重要性做出相應的闡述。
關鍵詞:廣西地域文化;影視藝術創作;運用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再加上互聯網的出現,人們能夠足不出戶就了解自身感興趣的文化。其中,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我國廣西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多民族聚居的人文環境,為影視作品創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影視藝術創作貢獻了一份強大的力量。
一、廣西地域文化特點
(一)民族文化豐富
廣西地域文化豐富多樣,為影視藝術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首先,廣西當地聚居著很多少數民族,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12個世居民族,以及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等其他44個民族成分[1]。當地的民族文化非常包容,不同民族在本民族節日時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將民族文化特色延續下去。
其次,當地的語言體系非常豐富。除了常見的漢語以外,當地很多百姓還會說壯語、瑤語、苗語、侗語等。這些語言文字都是少數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最后,廣西各民族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也非常適合被用于影視作品的創作取材,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盤王節、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族大歌等。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涵蓋領域非常廣泛,而且各有歷史特色。而壯族的剪紙、繡球,瑤族的織錦,苗族的蠟染等民俗文化也是我國其他地區不常見的珍貴手工藝,不僅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創作能力,還表達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自然景觀獨特
廣西的自然景觀不僅僅是一種風景,還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每一處山水、每一片森林都與當地的歷史、傳說和風俗緊密相連。例如,桂林的山水不僅以甲天下的美景吸引了無數游客,還因為與當地的壯鄉文化融合而更具有特色。這里的山峰、湖泊都融入了壯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形成了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景觀。在游覽時,游客不僅可以欣賞山水之美,還可以了解到壯族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傳統節日,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等。
再比如,廣西的龍脊梯田,這一壯觀的農耕文化景觀也是地域文化的獨特體現。龍脊梯田是壯族人民世代耕耘的結果,他們利用自然的山坡地,開墾出層層疊疊的田地,形成了獨特的農耕文化和建筑風格。在這里,游客可以親身體驗壯族的傳統農耕方式,了解他們的耕種文化、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2]。
(三)歷史底蘊深厚
廣西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多民族融合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這里,壯、漢、苗、瑤、侗等多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為廣西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濃厚的色彩。廣西的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觀。例如,桂林的壯鄉風情、柳州的三江侗族村寨、南寧的民族大道等,都是各民族歷史文化交融的產物。游客可以在這些地方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建筑風格和藝術特色,領略多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廣西的歷史文化還表現在古跡遺址和傳統工藝上。廣西有世界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巖畫,以及壯族的歌圩、苗族的苗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廣西的工藝品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如壯錦、瑤繡、苗繡等,都是各民族傳統工藝的代表。總而言之,廣西的歷史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晶,這里既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觀,又有珍貴的歷史遺跡和傳統工藝品。在廣西旅游時,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感受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獨特魅力。同時,通過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二、影視藝術創作中廣西地域文化的運用
(一)題材選擇和角色塑造
廣西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從幫助影視作品進行題材選擇方面來分析,首先,廣西當地的民族文化是影視作品創作的一大亮點。比如,當下各個年齡層都耳熟能詳的《劉三姐》就是源于廣西當地壯族歌謠文化的創作,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壯族人民積極向上、勇敢堅強的民族精神。其次,在自然景觀方面做好題材的挑選。比如,電影《漓江漁歌》的取景就定在廣西漓江,影片中漓江的水質清澈通透,青山碧水呈現出了廣西山水風光的特色,讓人過目不忘。最后,以歷史事件與人物為出發點進行取材。廣西當地的歷史文化豐富,能夠為歷史劇創作者提供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可供考察的史實資料,保證作品的飽滿度和還原度。比如,太平天國運動就是曾經發生在廣西當地的真實事件,吸引了很多觀眾主動探索那個時代的真實歷史。
從角色形象塑造方面展開分析,第一,廣西當地百姓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積極向上、不畏艱難,在進行影視作品創作時,可以將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和廣西當地百姓的性格進行有效融合,使人物角色在觀眾眼里更加有血有肉[3]。《湘江1934·向死而生》中主人公的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的精神和人物性格就是參考了廣西人的特點。第二,角色和民族文化融合。廣西融水導演梁志珍的微電影《芒篙》中的芒篙傳說是廣西融水苗族崇尚的山神,能夠帶來吉祥幸福,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芒篙越來越以一種娛樂的形式存在,它承載的精神力量被逐漸淡化。電影講述的是苗族芒篙制作傳承人狗年遇上艱難創業的曼麗,兩個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物質與精神的碰撞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展現了苗族服飾的特點和民族文化,引導人們加深對苗族的認知。
(二)場景布置和音樂創作
廣西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場景布置和音樂創作中起到了為作品安插記憶點的作用。從場景布置來分析,廣西的自然景觀豐富多樣,桂林山水、北海銀灘等地都經常出現在我國多種類型的影視作品中,作為背景不僅能夠烘托主題,豐富視覺體驗,還能夠讓整個作品的質感得到提升。同時,苗族的吊腳樓等廣西地域獨特的建筑也讓人耳目一新,吸引人們主動了解廣西地區和自身生活地區的建筑差異。隨著影視作品數量的不斷增多,作品中很多相似的情節內容讓觀眾覺得俗套,但適當融入民俗活動有助于吸引人們的注意,提升收視率,比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苗族的苗年等,能夠加深觀眾記憶點,也能普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從音樂創作方面分析,壯族的山歌、苗族的飛歌等都是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作品,除了能夠點明影視作品的主題思想,還能讓觀眾實現二次創作,更好地學習民族文化特色。在音樂作品創作時,創作者會用廣西特有的樂器,如天琴、馬骨胡等,提升歌曲的辨識度,強化人們對地域文化的認知和學習,使人們充分地感受廣西地域的生活氣息和人文魅力。
(三)升華影視作品的情感
第一,結合使用現代技術呈現民族文化。以廣西地域文化為例,電影版《花千骨》曾在廣西崇左取景,將花山巖畫、黑水河、圣泉谷等景觀直觀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廣西文化的獨特魅力。電影中對廣西崇左自然景觀的技術處理能夠讓廣西民族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投身于民族文化的創作,進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影視作品。
第二,將熱門話題和廣西地域文化結合。《老友一家親》是一部將熱門話題與廣西地域文化完美結合的電視劇。該劇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了廣西當地的生活氣息和風土人情,同時也深入探討了社會熱點話題。首先,該劇選取了廣西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作為背景,為故事增色。從美麗的桂林山水到繁華的南寧都市,從壯族的民族節慶到瑤族的傳統習俗,這些元素不僅豐富了劇情,還讓觀眾領略到了廣西的獨特魅力。其次,該劇巧妙地將社會熱門話題融入劇情。例如,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社區和諧等話題,都與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后,該劇還注重展現廣西的地域文化。從服飾、飲食到節慶活動,都融入了廣西的特色元素。這樣的細節處理不僅讓劇情更加生動有趣,還讓觀眾更加了解和認同廣西的文化。
三、影視藝術創作中運用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一)促進地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將廣西地域文化運用在影視藝術創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促進地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廣西壯族的民俗文化、瑤族的歌舞、苗族的銀飾等內容,都是讓觀眾接觸廣西地域文化的載體。在大型文化紀錄片《歌海傳奇劉三姐》中,觀眾能夠通過音樂、舞蹈、日常生活方式了解壯族的歌圩文化,并根據自身的認知實現后續的學習和探討,促進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此外,還可以通過傳統與現代文化元素的融合碰撞,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電影版《花千骨》將花山巖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的科技手段相結合,融合到電影的劇情中,成功地讓觀眾眼前一亮,使其既了解了廣西文化,又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在文化碰撞中實現融合[4]。
(二)提高影視藝術創作質量
廣西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第一,在影視作品創作的過程中,結合廣西當地的地域文化,能夠讓作品的獨特性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紀錄片《漓江》中漓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讓觀眾心馳神往,除了主動探討作品情節以外,其還會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廣西地域文化特色,讓作品的藝術價值更上一層樓。第二,以角色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影響,提高作品的質量。《劉三姐傳奇》中,勇敢、臨危不亂、充滿智慧的劉三姐吸引了眾多觀眾。第三,注重細節與情感表達。影視作品中的細節和情感是創作質量的重要體現,能夠完善不同情節之間的轉折,還能夠讓作品的情感更加細膩。廣西本土電影《洄聲》中,講述了廣西的風土人情和兩個面對人生有不同態度的留守兒童同行成長的故事,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廣西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作品更加貼近生活,給了很多有相似境遇的觀眾帶來靈魂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引導。
(三)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將廣西地域文化運用在影視藝術創作中能夠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一,大力宣傳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將桂林山水等自然風光融入影視藝術創作,通過影視作品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廣西的美,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第二,打造獨特的廣西地域品牌形象。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品牌效應,當地需要打造有知名度的景點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比如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等,能夠讓游客對當地產生記憶點。第三,為當地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帶動餐飲、住宿、工藝品等行業的發展。2023年底廣西的“科目三”舞蹈,廣西勇闖哈爾濱的“小砂糖橘”和東北的“小凍梨”在社交媒體大火,為地域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隨著這些視頻在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廣西和哈爾濱的旅游業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游客感興趣于“科目三”舞蹈、感動于哈爾濱和廣西互動,紛紛前往當地旅游,帶動了餐飲、住宿和交通等行業的發展。這種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有助于人們了解和欣賞彼此的文化,從而打破地域偏見,增強文化包容性,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簡而言之,廣西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還為廣西培養了一批行業內的高質量人才,無形之中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與認同。同時,也為影視作品的藝術品質提升增添助力,在我國影視行業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情況下,以廣西地域文化為背景的優秀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多,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廣西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劉杰.地域文化在影視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探究[J].戲劇之家,2023(36):166-168.
[2]呂布.新時代影視藝術創作中的地域文化表達[J].藝術大觀,2023(17):82-84.
[3]符愛萍,谷淮穎.淺析方言運用于影視藝術中的現象[J].明日風尚,2023(1):5-8.
[4]范志琪.社會學元素在影視藝術中的滲入研究[J].戲劇之家,2021(12):147-148.
作者單位:
廣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