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邏輯*

2024-06-11 04:10:28楊彬彬孫浩
觀察與思考 2024年4期
關鍵詞:時代思想建設

楊彬彬 孫浩

提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著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問題和鮮活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實踐中凝結升華為內涵豐富、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從理論邏輯來看,這一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從歷史邏輯來看,這一思想既與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融匯新時代文化建設經驗的必然結晶。從實踐邏輯來看,這一思想致力于回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引領方向、謀篇布局,擘畫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邏輯,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深刻感悟其理論光輝與實踐偉力。

2023 年10 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概念。這一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宏偉征程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把脈定向和謀篇布局所形成的重要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深刻的歷史運思和科學的實踐指引,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深度剖析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縝密明晰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是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深入學習研究、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思想,不斷深化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規律性認識以更好指導實踐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新時代課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如何理解、把握和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系統回答,充分確立起中華文化的主體性,是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跉v時性與共時性相統一的融合視角,明晰習近平文化思想內蘊的深刻理論邏輯既體現為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也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的邏輯構成。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秉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守正創新精神,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當代中國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主要從以下三個維度得以展現。

第一,堅持理解文化價值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強調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認識文化的地位。一方面,社會經濟形態起到基礎的決定性作用,思想的歷史確證了“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20 頁。,即文化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受到經濟基礎的決定和制約;另一方面,文化不是簡單的經濟附屬現象,文化會作為活動機理、價值、規范、內驅力等對社會的經濟、政治、生活等一切領域發揮著深層次的作用,進而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發展方向、人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文化與社會歷史發展軌跡相融合,“文化不僅僅是上層建筑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而且作為內在的文化機理和文化動力存在于作為上層建筑重要組成部分的政治運行之中,滲透到物質生產、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②胡長栓等:《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年版,第270 頁。。從以人的依賴關系為主的社會形態到以物的依賴關系為主的社會形態,再到向個人全面發展為主的社會形態的歷史進步中,體現生產力發展趨勢、反映進步生產關系的先進文化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引領力量會愈發凸顯和增強;反之,反映落后社會關系的腐朽文化如果不被徹底清除,就會阻礙社會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毫無疑問,文化對于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恩格斯曾言:“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875 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中的重要內容,并從更高程度上充分肯定了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拔幕孕?,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深切認同、自覺追求和積極踐行,是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雹軞W陽雪梅主編:《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重慶:重慶出版社,2022 年版,第14 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雹佟读暯疥P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年版,第24 頁。這一系列重要論斷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思維和戰略思維,從中華民族5000 多年的文明發展、從中華文化發展的主體性訴求、從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角度來看待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文化穩定的基礎支撐性,文化影響時空的廣闊性和久遠性、文化影響程度的深刻性,說明文化自信是保持中華民族精神獨立性的深厚基石,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前進動力。以堅定文化自信作為文化建設的前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之一在于,將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注重文化建設對于國家發展、人民需要、民族文明建設的重大價值和意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立足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勞動實踐,將文化首先詮釋為“現實的人”的創造性的對象化活動,也就是人類實踐活動本身以及這種活動方式及其成果的總和。人類通過勞動實踐,按照自我意識和自我需求能動地改造世界,其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和精神資料都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認為,文化具有實踐性本質,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表現出創造文化的能力,作為對象性活動產物的文化又能反過來塑造人本身。也就是說,脫離人民實踐而自發生成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人是文化生產和發展的原因、動力和目的,文化是“屬人”的。

作為社會有機體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其本質和價值旨歸在于為人民服務。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人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立場,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保障人民根本文化權益,堅持文化為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協同推進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明確的人民觀為基石,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緊密結合中國文化發展現實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需求,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呈現。

第三,彰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時代性和開放性。馬克思主義作為不斷發展、開放的理論體系,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不斷進步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②《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年版,第425 頁。。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深刻指出,世界文化發展的多樣性趨勢,強調不同民族文化發展的共同性和平等性。先進文化必須是植根于其文化國情土壤,最大限度克服自身局限、發揮自身作用,按照時代要求和文化發展規律,不斷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現代文化。因此,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必須在時代發展中不斷豐富其理論內涵,在世界文化發展中兼收并蓄,與時俱進地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解放至高目標的文化之問。

習近平文化思想因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訴求而生,“時”與“勢”的歷史交點不斷豐富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時代產物和理論形態。作為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秉承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時代性和開放性,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基本要求,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礎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態度,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促進各種文明交融交匯,并轉化為契合中國文化現實的文明因子,同時立足未來文化建設展望拓寬思想視域,聚焦文化維度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就其理論價值而言,這一思想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戰略視野,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客觀規律,不斷創新和發展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擔負新時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提供強大思想武器,逐漸形成引領新時代新征程社會進步與思想升華的精神向導,必將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豐富發展,接續開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的真理道路。

(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豐富、論述深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的邏輯構成。在二者的關系中,隨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促進和引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和發展,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出,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立足錨定問題本質的總體性視域,運用戰略思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中分析習近平文化思想,才能實現透徹的理論把握和深刻的精神領會。

第一,將新時代文化建設置于時代主題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整體視域中來把握其實踐指向和理論內涵。從根本上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思路方法、目標任務、實踐路徑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點,就是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并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 頁。。這一歷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的變化,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決定著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和新思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基于客觀的時代依據和現實形勢的認知,習近平文化思想統籌“全局”和“一域”發展,確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包括“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12 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年版,第533 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④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 頁。,以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落腳點,解決文化領域內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第二,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組成,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八膫€全面”是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落實,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戰略布局,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體現統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全面性。習近平總書記從環環相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邏輯出發,一方面,闡明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提出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的戰略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09-310、8 頁。。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化具備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強調文化自信自強,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文化強國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其價值指向在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條件”②《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年版,第94-95 頁。。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文化的特殊價值,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邏輯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雹邸读暯秸勚螄碚罚ǖ谒木恚?,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09-310、8 頁。歷史邏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宣傳思想文化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之所以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國共產黨偉大歷史實踐和新時代實踐,即在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理論賡續中不斷創新發展,并總結和提煉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經驗,在中國實踐中總結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規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一)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的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文化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不斷探索符合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實際的文化發展道路,在不同歷史階段探索中形成了歷久彌堅、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文化建設思想。歷史脈絡的延伸升華,不僅展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主動以及與生俱來的文化自覺、自省、自信、自強,而且極大地回應了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精神文化需要,促使中國共產黨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的價值追求,構筑并實施不同文化建設戰略的思維形塑。

拉開中國近代歷史發展演變的幕布,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圖卷徐徐展開。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上海這座深蘊東西方文化交匯、交融特質,匯聚各類文化與各種思潮的城市,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解放潮流與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啟蒙下,踏上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道路,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由此,以民族文化發展的覺悟與覺醒,實現勞動人民“文化翻身”的文化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化建設探索。以毛澤東思想為科學指引,中國共產黨人將政治、經濟與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整體,強調“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①《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110 頁。,鮮明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倡導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這種新文化與舊民主主義文化區別的關鍵,在于堅持無產階級領導,堅持以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體系即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為指導。在黨的文化建設思想的指引下,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極大地推進了人們思想和精神上的覺醒和解放,以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凝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從而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大支撐和有力保證。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②《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9 頁。。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和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認為與政治、經濟過渡相匹配,我國也應當經過一個文化層面的過渡時期,即通過破舊與立新,掃除舊思想與舊文化,倡導新思想與新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觀的指導地位,繼承和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旨在實現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完全確立。隨著“三大改造”的初步實現,提出要加強文化工作的思想領導,對一切文化事業和文化企業“切實地實行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加強管理,并逐行逐業進行進一步的利用和改造”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十九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271 頁。。立足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基于尊重科學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對文化建設進行創新性發展、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時期的現實研判,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引起很大反響,在隨后的貫徹落實中“雙百”方針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長期的根本遵循。可以說,“雙百”方針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繁榮,以“雙百”方針為標志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十分重視文化建設,以黨的中心工作為核心,圍繞“破”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腐朽思想影響、“立”黨風和社會風氣,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思想保證的文化使命,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戰略方針,將二者共同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旨歸,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設與科學文化建設,強調:“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④《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67 頁。“兩手抓”戰略在長期的貫徹落實中有效地將共產主義理想追求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人民根本利益相結合,實現了歷史轉折后新時期多元化社會思潮與一元化指導思想之間的有機統一。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推進,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愈發多層次、多樣化,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建設有了新的認知。在1991 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 周年的講話中,江澤民與時俱進地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的概念,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①《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32、17-18 頁。。黨的十五大之后,黨的文化發展戰略發生了很大變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所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②《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32、17-18 頁。。此后,我們黨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賦予黨的文化建設創新內容,以嶄新的姿態將文化建設推向21 世紀。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融入全球發展的浪潮,思想文化領域受到一定的外來沖擊,各種思潮涌動、交鋒和滲透。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文化體制改革勢在必行,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專論“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首次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調“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③《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年版,第32 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④《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年版,第660 頁。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將文化建設提升至綜合國力競爭的高度加以重視,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長期戰略目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把握,彰顯高度的文化自覺與理論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黨的文化建設思想。

回顧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領導文化建設上高瞻遠矚、奮進銳氣,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共同繪就文化發展藍圖。其中蘊含著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根本方向始終不變、堅持黨對文化建設領導的根本保障始終不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始終不變、以實事求是為原則的根本方法始終不變的歷史經驗,這些已然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內在本質的規律性認識。正是基于這樣的使命自覺和科學思維方式積淀,習近平文化思想才能夠把握歷史主動,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在承擔歷史使命的過程中不斷續寫新輝煌。

(二)新時代文化建設經驗的總結與升華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一切劃時代的理論的誕生都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544 頁。。與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同向而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回答實踐問題、總結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凝練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思想精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將文化建設有機融入治國理政實踐,部署之廣、舉措之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這一蓬勃奮進、生動實踐的理論總結與思想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建設工作實踐中勇立潮頭、舉旗定向,壓茬推進文化領域改革發展的各項重要任務,形成了對從基層到地方、從地方到中央不同層面的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研判世界文化相互激蕩的復雜態勢,以及我國社會轉型發展中思想文化觀念深刻變遷的趨勢,立足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總體布局,先后多次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等會議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周密部署。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統籌謀劃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改革發展的規劃,針對各項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在實踐指向上,黨堅持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致力于解決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文化產品結構不合理等文化發展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出了明確要求,提出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具體措施。在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中,我們黨錨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既理順文化管理體制,又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從而釋放出文化改革的強大活力,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均衡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化建設成果顯著,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以及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可以說,“新時代以來黨和人民的文化奮斗,推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①沈壯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理論結晶與思想引領》,《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27 日。。正是在這一實踐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態勢,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演進規律,就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從這一維度來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檢驗,融匯了歷史和現實的實踐經驗,沉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也將繼續引領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文化建設,進一步激活中華文明的內在生命力。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邏輯

立足科學的實踐觀,任何偉大思想背后都蘊藏著理論精神與實踐功能的雙重思維邏輯,這是把握任何一個科學理論內在問題意識、戰略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品格,這里的“體”與“用”即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并且用創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既著力于研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又致力于破解長期以來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些難題,從多個維度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工作原則、方針和舉措,不僅深刻關照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也發揮著指導新時代新征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強大功能,具有明晰的現實指向性。

(一)堅持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方向問題和道路問題是直接關涉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首要問題、核心問題,一旦方向出現問題,就很可能會引發顛覆性錯誤。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9 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關系國家安全,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

從思想文化角度來看,一方面,意識形態決定著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思想文化對于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可或缺。為校準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要求的根本在于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同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教育人民、武裝全黨。立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百余年歷史經驗,把握中華文明的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②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 頁。。“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獨創性貢獻,深刻詮釋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法指引。從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維度出發,“兩個結合”深刻體現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皟蓚€結合”為我們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打開未來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空間。“兩個結合”為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文化形態提供了方法論,這種新的文化形態鞏固了文化主體性,“這種文化形態既蘊含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既符合中國國情、時代特征,又順應人民的文化訴求”③陳金龍、何希賢:《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17 日。,共同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梢哉f,“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揭示了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們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道路的制勝法寶。

(二)強調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原則遵循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332 頁。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統一性,體現了對黨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規律的科學把握和深遠思考。

第一,堅持文化建設的根本性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根本性原則指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本質和目標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14 頁。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局勢變化,文化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一思想要求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方向,確保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同時,要求我們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責任和政治責任,完善陣地建設和管理制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切實維護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由此可見,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體現著鮮明的黨性原則和立場,深刻闡明了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的極端重要性,明確了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堅持的政治保證。

第二,堅持文化建設的導向性原則,即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導向性原則明確了目標制定的價值性,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所指。習近平文化思想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主線,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要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同時,這一重要思想堅持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文化創造主體,一以貫之地強調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刻回答了“文化為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彰顯了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

(三)錨定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時代使命

展開中華民族5000 多年文化發展的生動畫卷,薪火相傳、傳承賡續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追求貫穿于其中,推動著植根于中華大地之上的古老文明從過去走到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時指出:“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497 頁。中國共產黨向來是一個具有高度歷史主動和文化自覺的使命型政黨,在黨的百余年奮斗史中始終擔負著重要而又艱巨的文化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擔當。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步入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②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 頁。。這一明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使命的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新的文化使命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價值和意義。

理解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文化使命,需要認識到這個使命貫穿著繼續推動文化發展繁榮的中心環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文化戰略任務,以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明確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確立為新時代文化使命的重要內容。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凝聚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磅礴力量,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③陳金龍、何希賢:《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17 日。。從世界觀和方法論高度出發,習近平文化思想所部署的文化使命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深刻詮釋了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行動邏輯,為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發出總動員令。

(四)明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雹佟读暯秸勚螄碚罚ǖ谒木恚?,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1 頁。從實踐意義來講,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內在表達著思想理論形態上的創新與發展,又表現為指導分析研判文化建設戰略問題,并賦能于文化建設實踐的系統工程而這一系列文化工程都需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下切實貫徹、實施。遵循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圍繞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科學謀劃、系統推進,明確回答了“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重大問題,逐步形成了目標明確、任務精準、特色鮮明的文化發展戰略。具體來說,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聚焦“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即“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②《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 年10 月9 日。?!捌邆€著力”環環緊扣,相互聯系、內在統一,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命的戰略重點。

循大道,至萬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系統理念,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方法,統籌整體與局部,在要求注重抓好新時代文化建設全面性的同時,特別強調新時代文化建設要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這一思想以“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③顏曉峰:《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紅旗文稿》,2024 年第1 期。為統領,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旨在解決好文化建設的方向問題。同時,把握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這一關鍵任務,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評價準則,對如何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四力”、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如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都作出了戰略部署。由此可見,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宣傳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都具有科學指引作用。堅定不移地堅持以先進思想引領我國文化建設偉大歷程,強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遵循,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猜你喜歡
時代思想建設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丝袜|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αv毛片|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综合在线网| 亚洲第七页| 91福利片|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a级片| 中文字幕伦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亚洲网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国产免费| 国产视频a|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网| a国产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看|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日韩在线网址| 久久综合婷婷|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国产久草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