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凌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當今社會顯著的時代特征。在數字化技術影響下,衍生出諸如企業盈利模式改變、直播打賞、數據爆發式增長等新的經濟社會現象,給我國經濟社會統計帶來新挑戰,亟需創新原有的理論、統計方法和統計制度。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盈利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企業開始著手于免費服務群眾或者低價服務群眾的方式來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以微信為例,社會公眾可以在平臺上免費下載APP,企業也會免費為群眾提供服務,在免費為群眾服務的同時吸引數字化時代的消費者,然后就產生了相關費用,如廣告費用、渠道服務費用等等,在另一方面補償了微信這種免費服務群眾的企業。因企業運營手段發生了改變,利潤結構發生變化,傳統以產品銷售收入為主的利潤結構,變成了將免費服務或者低價服務隱藏在企業利潤結構中,傳統的生產統計無法充分體現,產生的結果就會被過低估計和看輕。所以,應當根據數字化的基本形式,創建統計理論框架,從而更好地應對因企業利潤模式變動對經濟社會統計理論產生的挑戰。建議運用虛擬計算法進行統計,數據來源可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社會媒介以及視頻網站進行,把不需要產生費用的實物形式呈現到消費者面前。相較于公眾而言,如果從平臺中購買了免費商品,也應當運用虛擬計算方式進行統計。
戈登·摩爾(GordonMoore)提出來的摩爾定律揭露了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數字化發展呈快速、持續的發展階段,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生產出新的產品,產品的品質也在逐漸提升,其價格則沒有因為質量高而相應調整,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逐漸趨于低廉。因此,物價學研究中數字化技術進步會影響物價指數品質的調整。如果質量不過關,物價就會產生浮動,物價指數就會提升,那么GDP增長緩慢,有時還會保持不動。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建議運用特征價格指數的形式對不同的產品進行試驗。另外,還可以根據手機支付時產生的數據對產品進行品質轉變,當時機成熟,將該產品的價格納入官方價格指數,由此反映經濟社會行為的實際情況。
知識產權也是資產的一種,我國文化遺產協會將藝術品、文學以及娛樂納入知識產權中。因數字化發展迅速,藝術品、文學、娛樂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藝術品的流通性和流轉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目前,我國尚未把美術、文學和娛樂當做原始投資項目納入到固定資產中,也就不能產生收益記錄,導致了固定資本規模總量的低估。
因數字化轉型的原因,我國地區很多政府以及企業都開始自己投資進行軟件的研發,在這一領域投入的資金和精力較大,可是自主研發的軟件產生的銷售量不會在第一時間反映企業軟件的使用情況以及實際生產情況。《知識產權產品測度手冊》中闡述了商品流量法中交易型軟件固定資本組成的形式,因為國家并沒有相對應的軟件統計數據,因此,就需要對統計數據軟件進行不斷地完善與更新。想要促進數字化投資統計工作,幫助和實現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無縫銜接與對應,在不同層面體現投資規模、結構類型、效益情況等,國家統計局制定了《數字化投資統計調查制度》,該制度主要是以地方政府統計調查和全國社會經濟調查為基礎制定的。《數字化投資統計調查制度》根據《國民經濟行業代碼》、地方經濟社會數據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頒布與實施、信息采集等要求,創建了地方統計調研和全國社會經濟調查。
因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游戲設計師、算法分析師以及程序員等新型職業開始出現。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行業內,現在該行業的就業人員工資會比其他行業的就業人員的工資高。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行業的就業人員薪資水平也不一樣,即便是相同行業的就業人員薪資水平也參差不齊。現如今,人們收入統計資料基本上以家庭調查為主要對象。我國高收入家庭的調查中代表性比較低,會被過低估計。因此,需要通過了解居民的稅收申報記錄,通過信用卡消費或者銀行儲蓄的方式,更加準確和可觀地知曉居民真實收入情況,同時對家庭調查的結果進行改正。
為了了解不同商品的具體價格,物價部門會不定期地對商品價格進行調查,然后將其匯總,這就是價格統計調查。價格統計調查的目的是對商品價格進行調整與控制,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市場商品的供應和需求的情況,從而為宏觀決策提供幫助,保證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因為數字化發展較快,產品更新速度以及市場競爭也逐漸白熱化。且由于網購的特性,網絡中的產品物美價廉,網絡商品慢慢地取代傳統商品購買方式。現在,居民大多也會進行手機購物,例如,線上購物、線下購物、衣食住行、教育娛樂等都通過手機進行支付。因為手機支付的原因,定價指標、定價方法中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手機支付時代下產生的弊端也愈來愈多,所以,應當對手機支付的價格進行整理并針對性研究。
數字技術下,生產效率和數據管理得到了明顯改善,促使數據資料成為了生產要素,給統計應用工作帶來新的難題。一方面,目前統計部門仍采取不定期或抽樣的形式對產品進行調查,并采用行政檔案等數據統計調查制度。而很多行業大數據已經可以代替傳統調查形式,數據更為真實客觀、全面完整。另一方面,目前統計調查系統對數據處理的形式為直接審核、匯總、處理、推算和放大樣品數據,數據容易產生偏差,應當選擇更為科學穩妥的形式進行數據異常檢測、數據結構轉換、數據清洗和數據質量評估。
對統計指標體系進行數字化轉型,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信息數據和統計業務流程問題。及時了解核心技術攻關強度,提升重點領域統計指標標準化建設。提升技術設施建設,搭建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開展數字化建設指標等領域的研究,創建經濟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先是創建綜合統計指標體系,然后完善和更新計算法框架和方式,根據數字經濟發展創建統計指標體系。
創新是第一動力。經濟社會統計需要不斷更新與完善,合理運用相關技術軟件提升產品和服務中產生的技術設施建設能力以及產品軟件研發能力。運用人工智能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創建各種智能平臺并定期地進行更新,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創建數字化產業平臺,構建健全的數字經濟發展檢測體系。
人才是第一資源。數字技術、數字轉型發展迅速,應用深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需要,在統計人才配備上迫切需要高素質復合型信息化的統計人才隊伍,及早形成一支懂網絡、懂應用、懂業務的專業技能水平較強的統計數字化隊伍。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招錄環節,優先選拔聘用專業化的數字型統計人才,以滿足統計工作創新需要。另一方面,對現有統計人才進行數字化培養,推動經濟社會統計工作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