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波 朱明華 范 杰 趙 韻
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服務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2023 年,閔行區貫徹落實市鄉村振興辦《2023 年上海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行動任務清單》要求,結合實際,開展“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閔行區鄉村振興辦統籌推進農村地區“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工作,明確建設任務,分解下達至各街鎮。各街鎮農業農村部門統籌謀劃“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自留地改革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品質。
1.星級戶創建標準。一星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庭院內及宅前屋后環境整潔有序;無群租和違規出租現象;安全用電、用氣,電線、網線架設規范;踐行生活垃圾分類。二星戶:滿足一星戶創建標準;庭院環境布局具有一定的設計美感,與周邊景致協調一致。區級示范戶:滿足二星戶創建標準;農戶宅基無違法占地情形、無違章建筑;庭院環境布局特色鮮明,植物類別搭配合理;黨員戶亮身份,示范帶動周邊村民參與村組共治共建。
2.小三園建設要求。“小三園”建設基于美麗庭院創建,在農村自留地、宅邊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具體要求包括:明確土地性質和權屬;合理劃分種植區域、有序耕種時令果蔬、花木,布設圍欄、通道;杜絕旱廁、小糞缸、亂搭棚等行為。
區鄉村振興辦牽頭統籌推進農村地區“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工作;區文明辦、區婦聯、團區委結合相關建設工作,積極發動,配合宣傳;區三農綜合服務中心負責建設指導、抽查復核;各街鎮農業農村部門謀劃落實。由村、街鎮農業農村部門、區鄉村振興辦依次評出一星戶、二星戶和區級示范戶,并對區級示范戶進行授牌。
各村遴選出本村開展“美麗庭院”創建的農戶和“小三園”實施區域,對基礎條件較好的農戶庭院和自留地加以提升改造。各街鎮將其與農村人居環境督查考核、積分制管理工作有效銜接,將美麗庭院創建設置成積分制考評項,獎勵積分納入年底總積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例如,立民村的美麗庭院一星、二星、示范戶,分別加3/5/10 分,革新村的美麗庭院二星戶、示范戶加10 分。
區農業農村委專技人員根據庭院現狀,提出布局規劃和種植品種建議,指導日常養護。如在鏤空圍墻邊種植爬藤月季,與矮灌木交相呼應;用廢舊的青磚、石板、竹木等物品修筑造型各異的圍欄;用廢舊輪胎刷上顏色變成別具特色的綠植花盆;用農具、瓦罐填充肥泥沃土,融入農耕文化,布置景觀小品。
1.獎勵推優。成功創建“美麗庭院”區級示范戶,待創建成效持續鞏固一年后,經區級復驗合格,給予2000 元/戶的一次性獎勵資金,并擇優報送參與閔行區“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等遴選工作。
2.降星摘牌。街鎮、村做好星級戶信息留檔、更新與復驗工作,區農業農村委對已創建星級戶開展抽查評估,對在復驗、評估中發現的不符合星級戶評選標準的農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未完成整改的,作出降星或摘牌處理,同時降低或取消年度獎勵。
2023 年,閔行區建成2600 戶“美麗庭院(小三園)”、第五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匯東村)以及2023 年美麗鄉村示范村“美麗庭院(小三園)”實現應建盡建。各街鎮發揮村兩委班子、黨員、村民代表、婦女干部等中堅力量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美麗庭院(小三園)工作推進,吸引村民廣泛參與,建立了“宣傳動員、示范帶動、分類推進、表彰激勵、動態管理”工作機制,培育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建成了一批亮點突出的示范點位。
華漕鎮王泥浜村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花草綠植,爬山虎、凌霄攀上圍欄裝點著墻院。有的人家大門上掛著牌匾,院中鋪設了木地板,假山周圍種植了羅漢松、鐵樹等大型植物,亭子魚池相映成趣。從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到青墻黛瓦,墻內墻外的美景,點綴著宅前院落。王泥浜村委組建了一支美麗庭院志愿服務隊,手把手幫助村民扮靚個性化庭院。此外,村委還通過掛牌展示黨員身份、美麗庭院星級戶,促動黨員率先垂范,把原來的“家務事”擺到了臺面上,通過“比著干”,激發村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向往。
浦江鎮匯東村引入特色葫蘆種植產業,全力打造“葫蘆村”,利用自留地擴大葫蘆種植基地,利用庭前屋后院內零散土地種植葫蘆,與企業簽訂葫蘆回收協議。同時,匯東村對閑置自留地資源,進行重整盤活,打造共享菜園。把產業培育當作“美麗庭院”創建的動力源,有效解決村美和民富的關系,促進“美麗庭院”創建的可持續發展。
浦錦街道丁連村利用村集體零星閑置土地打造成“愛心菜園”和“科普菜園”。“愛心菜園”劃分為若干塊小菜地,分別以節氣命名,公開招募愛心人士和志愿者,收獲的蔬菜一半歸愛心人士,一半贈送給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科普菜園”種植上海本地蔬菜品種,并樹立科普介紹牌,介紹蔬菜的名稱、種植方法等,通過“校村聯建”,讓孩子們更直觀的了解日常蔬菜的生長過程,動手體驗勞動的快樂。
浦江鎮先進村開創了“共享田地”的管理模式。村民可自主選擇“有償退出”、“有償租賃”等方式行使自留地使用權。將剩余自留地租賃給他人,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增量收入,讓更多的人共享這片“田地”。先進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加強自留地環境整治,清除雜樹、拆除窩棚、平整地面、鋪設便道、建設圍欄(墻),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
當前,農村老年人口、外來人口較多,存在亂堆亂放現象,建設內容及形式單一,缺乏“大顏值”景觀;創建主動性不足、長效機制缺乏。進一步優化創建工作,以美麗庭院(小三園)的“小景觀”提升鄉村的“大顏值”,為建成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夯實基礎。
一是在普及美麗庭院創建上下功夫,通過多途徑宣傳,層層動員農戶參與到美麗庭院創建中來,村委組織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協助老年農戶整理庭院。二是進一步發揮村兩委班子、黨員、婦女干部等中堅力量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示范點位,供村民參考。三是積極引入專業力量進行指導和培訓,打造樣板化庭院,以專業力量為普通庭院注入特色和亮點。
一是建立督查考核常態化機制,對已經成功創建的星級戶定期開展入戶檢查,并將考核結果與獎懲機制掛鉤。二是美麗庭院創建繼續與人居環境督查和積分制考評掛鉤,提高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的考核比重。三是開展評比活動,互相借鑒和學習,不斷深化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同時充分調動各街鎮村創建美麗庭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