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芳 宋 佳
2021 年,上海啟動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創建工作,這是都市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是指運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配套裝備、管理理念和綠色發展模式開展農業生產,并定位于綠色食品儲備基地的規模化種植或養殖區域。
一是以鎮為創建主體,開展全域創建。這是目前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基地較為普遍的創建方式,也是最可推廣的做法,各區都有采用。以鎮為創建主體,在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上占有絕對優勢,可形成合力、有利于全域推進。具體表現在生產布局、投入品管理、監測評估和污染防治上可以做到最大的統一協調,同時能形成較為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實操性較強。
二是聚焦優勢重點,分類有序推進。這種創建方式在創建初期采用較普遍,代表性創建有松江區糧食綠色生產基地的全域創建。主要是在創建初期,大家對綠色生產基地的認識還不夠,不同主體創建基礎及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個別領域條件還不夠成熟,而這一做法能實現地產農產品綠色化、優質化的目標,以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基地為重點,應用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健康養殖等技術在短時間內達到創建的基本要求,并獲得通過。同時積累了寶貴的創建經驗示范引領其他領域創建。
三是示范引領創建,輻射帶動。這一方式在創建初期先行先試中主要采用。以生態循環基地建設為依托,將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的基本要求與其融合,在市郊各區均取得較好進展,全市共有8800 多畝種植業基地、1300 多畝水產養殖業和3 家畜禽養殖企業完成創建。創建主體有合作社及村兩種形式,很好地整合了標準園、示范基地、示范村建設,為綠色生產基地創建的全域推進做好樣板。
至2023 年底12 個創建主體已完成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創建11.67 萬畝,其中種植業覆蓋率47.8%,水產養殖業覆蓋率40.5%(以上海農業數字農業云平臺生產用地面積23.97 萬畝統計)。
一是因地制宜, 穩步推進綠色生產基地創建。2020 年依托生態循環基地先行先試,以示范為主,分別推進示范村和示范企業各一個,創建面積4223畝;從2021 年起以鎮為創建主體,全域推進,在2021 年以各類標準園、綠色食品企業為主,創建總面積72964.36 畝,其中,綠色食品71059.22 畝,非綠面積7190.14 畝;2022 年,以非綠企業、示范鎮為主,創建面積26262.36 畝;2023 年推進家庭農場、種養業散戶參與創建,創建面積17520.42 畝。
二是建立工作機制,確保基地創建有序推進。結合青浦區實際,制定了《青浦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和《青浦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長效管理工作方案》,區級層面建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協調管理、穩步有序地推進創建工作,同時,依托區、鎮、村三級農產品安全監管隊伍的日常巡查對歷年已通過驗收的創建單元定期抽查和現場指導,進一步把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充分發揮綠色生產基地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做好培訓宣傳,提高生產主體認知度。以創建主體為第一宣講人,向轄區內各創建單元宣講綠色生產基地創建的積極意義,提高全域創建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技術培訓、標準宣貫將綠色生產基地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制度宣傳到位,提升生產單元的認知度,從而為創建的推進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是落實監測評估, 確保基地綠色安全。發揮區、鎮兩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優勢,對基地開展規定頻次的產地環境監測和產品監測,同時加大種養殖廢棄物監管,確保創建基地環境條件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排放廢水符合相關等級水質要求。
一是各級對創建工作要求認識不深、 組織領導力較弱。在創建工作中流于形式,未對下一級的創建單元開展相關培訓。在監測評估方面缺少長期監測計劃和方案,且不規范。在材料收集方面,匯總不夠齊全。比如在自查發現問題后無整改方案、整改落實情況、總結評價報告等。
二是創建主體基地生產管理不夠規范。 部分單元的部分產品未按生產操作規程實施生產,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投入品使用不規范,還存在超范圍、超劑量用藥,有機肥用量不足的情況;農業廢棄物處理措施不到位,部分單元場容場貌和基礎設施較差。
三是歷年創建基地的長效管理機制薄弱。 缺少動態化清單,種植和水產養殖業生產面積與全市數字農業云平臺不一致,同時常態化管理未能及時跟進,導致已創建基地信息變更不及時,無法準確統計創建成效。同時對散戶管理松散不規范,在培訓、監管、指導上還未落實到位,散戶產品抽檢較少,不利于創建工作的全域推進。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有序推進創建進程。 區、鎮兩級領導小組進一步細化職責,并形成聯動機制,明確專人負責、協調管理、有序推進創建工作,確保創建各項技術指標落到實處。在年初制定創建方案的基礎上,區級工作機構每季度以工作提示下發至各主體,做到當年創建每月有進度,材料收集上報及時。同時自我加壓,挖掘、培固散戶和水產養殖業創建單元,為60%創建的最終目標續能。
二是健全創建機制,促進基地生產管理規范化。明確街鎮為創建主體,區級層面由委農業監管科牽頭,農安中心組織實施,專業條線深度參與,采用分級培訓、全覆蓋宣傳等方式,將綠色生產理念根植于所有生產主體。一是在生產技術規程制定和培訓管理上給予支撐,加大綠色生產技術培訓,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和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提升創建單元標準化和綠色化生產水平,并增加質量體系管理規范化培訓,確保從產地到產品產出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二是各街鎮定期開展監測評估和污染防治,所有單元全覆蓋,同時做好評價,對生產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排放的污水進行監測,確保農業生產綠色環保。
三是強化歷年基地的長效管理機制, 鞏固創建成效。根據《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規范》和其他區的經驗,通過“日常巡查+自查自糾+區級抽查”等方式對已建基地開展長效管理,夯實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基礎。對在各類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各主體、各單元及時分析原因加以整改落實并舉一反三,確保創建成果長效。
四是加強總結交流,提升基地創建整體水平。創建的同時注重材料匯總,區級層面細化創建材料清單,各創建主體按照創建驗收的材料要求收集匯總并形成創建總結報告,有序組織開展推進會、交流會和總結會,推動轄區內各街鎮的協同創建,也為各創建主體及時了解全區乃至全市的創建情況和先進經驗提供機會,從而提升全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的創建和長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