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婷 李志甜 馬早明
摘? ?要:基礎教育教材管理對于教材的質量以及整體教育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為我國的特區,香港對于基礎教育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監察等進行了專門的制度設計,在基礎教育教材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且獨特的經驗。在教材編寫方面,各出版社根據香港教育局發布的《優質課本基本原則》、課程及評估指引等指南,組織專業人員編寫教材。在教材評審方面,香港教育局于內部設立由局內和局外評審員共同組成的課本委員會,負責評審接受送審科目的教科書。在教材選用方面,香港學校和教師享有較大的自主權,可根據教學專業判斷遴選適用的教材。就教材監察而言,出版社所出版的教科書由香港教育局進行監督,而校本教材設計則屬于學校的職權范圍,由學校管理層主要負責。總的來看,在自由市場機制下,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管理徘徊于控制與自由之間,出版社和學校具有主體地位,教育局處于主導地位。為構建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制度仍需不斷進行提升與完善。
關鍵詞:香港;基礎教育;課本;教材管理;教材制度
中圖分類號:G5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4.05.003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人才培養首要的、基本的文化資源和精神食糧,代表著合法的知識、系統的知識。教材建設與管理涉及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監察等環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是體現國家意志、落實國家事權、服務國家戰略、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途徑[1]。加強教材建設,提高教材質量,是黨和國家從事業發展需求和未來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所構筑的基礎工程和戰略工程[2]。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將教材建設與管理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環節。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與管理的要求,我國國家教材委員會于2024年1月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就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開展系列行動,強調要進一步強化教材編寫修訂,提升中小學教材編修質量,落實部門、地方、學校、出版單位職責分工,加強教材隊伍建設和教材研究工作,凸顯了我國政府對教材建設的高度重視。香港作為我國的特區,在基礎教育教材建設與管理方面既積累了豐富且獨特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于完善我國教材建設與管理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目前關于香港教材的研究多關注知識內容,而對于香港教材建設與管理制度的研究還比較少。為此,本文詳細分析了香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材制度,包括教材編寫、評審、選用和監察的主體、程序、依據與標準,以期助力進一步完善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制度、構建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制度,并為內地的基礎教育教材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一、香港對教材的概念界定
在香港,有三個與教材有關的常用概念,即課本、教材與學材。香港教育局談及學校采納的教學用書時,多稱為“課本”,并且清楚說明“課本”與“教科書”為共通詞[3]。根據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的定義,課本是一種學習工具,是體現課程精神的重要學習媒介,與課程密切相關,應該涵蓋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科目核心內容和學習元素。香港歷次課程改革都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并非是課本的接受者,教師使用課本時應扮演輔導者角色而非照本宣科的權威,并不倡導師生依賴課本,主張教學資源多元化,因此香港中小學大量采用課本之外的教材與學材。在香港,教材與學材是配合課本使用的教學資源,教材一般指課本教師用書、教案、非公開的網上教學補充資源、教學光盤、掛圖等教師使用的材料,學材一般指作業、工作紙、溫習冊、補充練習、網上學習資源庫、暑假作業等學生使用的材料。為方便行文,本文以內地常用的“教材”一詞涵括香港的“課本、教材與學材”。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的編寫
(一)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編寫的主體
香港教科書屬于教育范疇的產品,深受香港自由市場的影響[4]。在教科書的編寫方面,香港一直采用由民間出版社組織編寫的制度,教育局扮演指引、監督、協調的角色,并不直接參與編寫和出版教科書,也不會對教科書出版社進行政策傾斜或資助。出版社之間的競爭促使教科書編寫質量不斷提高。目前,香港教育局認可的教科書出版社共有47間,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教科書出版社包括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名創教育、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于1960年創立,為港澳地區有名的教科書出版社,為學生及教師提供多元化及全面的學前、小學及中學優質教材及教學支援。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所出版的教科書高達五十科五百多種,還出版幼兒班、幼兒園、小學、中學以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等教材配套。名創教育旗下有新亞洲出版社及文達出版,均是香港具規模的教材出版機構。新亞洲出版社主要出版小學教材,而文達出版則專門提供中學中文、英文、數學、人文、科學、科技等學習領域內18個不同學科的教學資源。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機構,專門負責出版教科書、教材及教育類圖書。
除了教科書之外,香港中小學的教師還常使用校本教材以豐富教學,照顧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校本教材是指教師為了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通過專業自主以不同方式組織和調適教學內容而成的教學材料。由于香港教育局倡導采用多元學習資源,校本教材在香港中小學的使用程度較高。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2022年的調查,約90%的小學會自行編制教材,更有約50%的小學采用了校本版教科書[5]。校本教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包括由科主任領導編寫的校本版教科書,也包括科任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工作紙、講義等。在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教師按課程的宗旨和目標以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進行編訂,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少數校本教材由教師自行設計,大多則由教師從報紙、出版社或互聯網中取材,再經過調適,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據調查,大多數教師是兼用校本教材和出版社教材,極少因有校本教材便放棄使用出版社教材的學校,出版社教材是校本教材的基礎材料或參考對象[6]。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編寫的依據與標準
為協助出版社編寫教科書,香港教育局編訂了各學科的《課本編纂指引》,同時發布《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各學習領域或科目的課程指引/課程及評估指引,供出版社參考。《課本編纂指引》為分學科、分階段的指引,就各科課本的內容、課程組織、學習活動、學習評估、學與教資源、行文用語、編印設計等方面提出了編纂原則,還闡明了課程宗旨和目標。《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則是各科目共通的指引,就課本的內容、學與教、組織編排、行文用語、編印設計等方面說明優質課本的特質,并就這五方面提出具體的指標和具體建議,是教科書出版社實用的編撰設計原則。《優質課本基本原則》提出,“優質的課本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全面及能夠獨立使用,并提供整全和有組織的學習單元,可作為學生的學習材料,亦可協助教師制定學與教計劃,以達至課程目標”[7]。此外,香港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議會清楚說明教科書必須涵蓋“配合課程指引/課程綱要所訂的宗旨/學習目標/重點/基本原則”[8]。根據這些指引,出版商組織專業編寫團隊將學習內容系統地組織編排成教科書,以達到國家課程目標。除了指引外,出版社還應參照《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等文件。
為幫助出版社更好地編寫教科書,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在編制課程指引的過程中還會邀請教科書編輯出席課程咨詢會,并加強向教科書出版社傳遞課程發展的信息。同時,香港教育局會特別為教科書編輯舉行課程簡介會及問答會,幫助他們了解課程的最新發展[9]。在課程指引定稿后,教材出版社一般有12至14個月的時間編寫課本。
三、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的評審
(一)香港基礎教育教材評審的主體
香港教育局在評審課本階段發揮核心作用,由教育局首長級官員帶領課程發展處相關組別的總課程發展主任,負責制定課本評審的政策、程序及規則。香港教育局于內部設立課本委員會,負責評審接受送審科目的教科書。課本委員會下設科目評審小組,小組由局內和局外評審員組成。局內評審員來自香港教育局相關專科組,局外評審員則由專科組推薦的校長、教師、學者及其他熟悉該學科內容的專業人士組成。局外評審員任期一般為2年,自愿輪流義務擔任課本評審工作。根據香港特區立法會文件顯示,在2019至2021學年,共約1400名局外評審員被委任在32個評審小組[10]。每本送審的教科書最少會由5名評審員(至少2名局外評審員)進行微觀審查,并由課本委員會副主席和主席負責宏觀檢定。在與出版社的交流方面,課本委員會與出版社協會定期通過會議溝通,以不斷改善課本送審的行政安排、處理與課本相關的緊急事宜及互相交流對課本評審制度的意見。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評審的范圍
香港課本委員會只接受按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課程文件編寫的課本送審。根據香港教育局規定,新編課本、改版課本、重印兼訂正課本均需接受評審,重印但無訂正的課本則無需送審。科目方面,除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等核心科目外,課本委員會也接受普通話、常識、體育、地理、宗教教育、音樂、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等科目的課本送審,但不接受部分選修科目送審(如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等)。由于同時以中文、英文作為教學語言,課本委員會也同時接受中文版課本、英文版課本以及電子課本的送審。此外,香港教育局還要求出版社須以整個學習階段(如小一至小三、小三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的形式送審新課本,以確保課本的連貫性、品質及其涵蓋的范疇能符合課程要求。部分指定科目/修訂課程可接受分批送審,但評審結果仍會依據整個學習階段,也就是全套課本的整體評審而定。如果送審課本曾兩次被評為“不會列入《適用書目表》”,課本委員會有權拒絕對相關課本進行評審。
(三)香港基礎教育教材評審的程序與標準
香港基礎教育教材評審以《優質課本基本原則》為主要標準,兼顧各學段課程指引、個別學習領域和科目的課本編纂指引及《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等準則,評審具體指標包括教科書內容的涵蓋范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及設計、行文用語、編印質量、設計等。科目評審小組會根據指引檢視課本是否符合課程的宗旨和目標、教學及評核的需要以及優質課本的編印要求,綜合考慮是否將其列入《適用書目表》。評審過程采取雙盲制度,送審課本不可附有出版社、編寫者、顧問等相關材料,所有與課本送審的相關文件皆由教育局秘書處轉交課本評審小組,出版社不應接觸局外評審員[11],出版社、評審人員和教育局均需遵守保密原則。課本評審一般會在課本送審后約三至四個月完成。評審結束后,小組評審報告會交予出版商參考,以便修訂完善課本內容。評審報告中的修改建議綜合各評審員的意見而成,分為兩種:一是必須修改的,多為概念、資料、表述上的錯誤之處,有嚴重歧視性的或政治敏感用語等;二是建議修改的,這類建議不牽涉嚴重問題,出版社可自行決定是否修改[12]。若送審的教科書達到要求,會被評級為“可列入《適用書目表》”,若不達標會被評級為“不會列入《適用書目表》”。通過評審的教科書,出版社可在印行本封底或封面加上“已列入適用書目表”的印章,但仍須根據課本評審報告所提出的意見修訂必須更正部分,并向課本委員會提交印行本供再次復查。如出版社并未按照課本評審報告的意見作出修訂,或未經秘書處批準于印行本中作出課本評審報告意見以外的修訂,香港教育局有權將該課本從《適用書目表》中刪除。
目前,香港中小學大部分科目使用的教科書皆已通過評審,但課本評審機制只接受出版社送審教科書,并不接受與教科書配套的作業、練習簿和教師自行編制的校本教材送審,因此除教科書之外的其他學與教材料長期欠缺評審機制,主要依靠教師的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進行甄選。直到2020年,香港教育局方要求學校“須為選擇學與教材料確立清晰的校本準則及制定審評機制,以評估和更新校內學與教資源,包括校本教材”[13]。
四、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的選用
(一)香港基礎教育教材選用的主體
香港教育局給予了學校及教師較大的自由,使學校和教師享有教材選擇自主權。香港教育局只規定了選書流程,并發布《教育局通函——學校選用優質課本和學與教資源》《優質課本基本原則》《適用書目表》作為選書參照,并不直接干涉學校的最終選書結果。此外,香港廉政公署會對學校選書進行監督,防止利益輸送。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選用的流程與標準
香港教育局規定,中小學選書的一般流程為:設立選書委員會—制定校本選書原則—檢討現行采用的課本/學與教資源—進行選書—把檢討/選書結果呈交學校管理層審批—郵寄或發送電子書單至教育局。根據規定,選書委員會一般由科目主任/學習領域主任統籌,由校內所有任教相關科目的教師組成。除任教該科目的教師外,學校也可以按照運作需要,任命其他學校人員擔任委員會成員,從不同方面給予選書意見。選書委員會需參考香港教育局發布的《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制定科目教材的評審準則。選書程序方面,學校可以按照校本需要考慮是否邀請或邀請多少間出版社到校介紹課本,但必須采用公平、公正、公開及透明的機制。出版社在推廣教科書時,不可以向學校提供任何捐贈或免費服務,不能向教師提供任何利益。根據香港教育局的調查,約56%的校長和教師選書時會評審4套及以上的課本,約39%會評審3套課本[14]。
選書標準方面,香港教育局要求學校參考《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制定校本選書原則,所選教材應符合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課程指引。除課本和學與教資源的質量外,香港教育局還提醒學校必須考慮課本的價格及家長的經濟負擔、課本的紙質及重量等,并要求學校不應選用操練式的補充練習或應試練習。一般而言,各校的選書委員會都會參考教育局發布的《適用書目表》,挑選適合的書籍。《適用書目表》提供課本的出版社、編著者、通過評審日期、版次、價格和重量、評語等重要信息,為選書提供了參考。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教師專業自主與能力,選用由教師自行開發的校本教材。在選書完畢后,選書委員會需將結果呈交學校管理層(即校長和校董會/法團校董會)審批,同時制定書單通知家長選書結果,方便家長購書。學校書單必須載有書名、版次、編著者、課本出版社、價格等項目,以及注明課本是否選取自教育局《適用書目表》等資料。學校應在學期結束前及新生入學時向家長和學生派發下學年的學校書單,并將各級書單上傳至學校網頁,供家長參考。此外,學校還需將新學年的書單郵寄或發送電子郵件至香港教育局,以便教育局掌握學校選用課本的整體情況。
至于校本教材,雖然在香港中小學中運用廣泛,但選用程序較為寬松,通常由教師或科主任做主。特區教育局鼓勵“教師從中央課程的執行者,轉而為校本課程的主人翁”[15],并給予了教師以專業地判斷、選取與調適教材的自由。因此,不少香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教科書中選取適合的內容、練習及課業的同時,亦會選用由香港教育局整理和制作的網上資源、由出版社配套教科書提供的教學資源,以及其他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公共圖書館、媒體平臺等的多媒體或網上教學素材作為校本教材,以豐富學與教、提供最新素材。簡而言之,校本教材的選用在具有適切性的同時也具有隨意性。近年來,由于少數校本教材出現較大紕漏,香港教育局提醒學校管理層有責任確保不同科目的教材均應符合相關課程的宗旨和目標,內容客觀持平和切合時宜、資料及數據適切準確,以保障學生福祉[16]。校本教材應存檔不少于兩個學年,方便辦學團體或教育局等有需要時查閱。
五、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的監察
(一)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監察的主體
在香港,出版社所出版的教科書由香港教育局進行監督,各大出版社亦須持續優化教科書內容,而校本教材則屬于學校的職權范圍,由學校管理層自行負責。公眾如發現教科書和校本教材存在不恰當的情況,可以向香港教育局提出投訴,同時也可向相關學校作出投訴。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監察的流程
在接獲有關教科書的投訴后,香港教育局會審視有關課本內容,并聯絡相關出版商進行跟進,必要時出版社應以勘誤表的方式作出修訂,但無需召回書籍。如投訴涉及校本教材,香港教育局會根據個案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主動調查或要求有關學校跟進。若學校管理層無所作為,香港教育局將通過委任督學、視學等方式進行落實。如果教師確實存在使用不恰當教材的問題,香港教育局可作出勸喻、警告或譴責,事態嚴重時可考慮取消涉事教師的注冊。此外,香港消費者委員每年都會調查課本的價格和改版情況,發揮監察教科書價格、關注教科書改版情況的作用。
六、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管理的優化路徑
在自由市場機制下,香港教育局針對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監察等設計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徘徊于自由與控制之間[17],總體呈現出市場化、機制化的特點。自由是指香港課本屬于商品,出版社和學校在編寫和選用教材方面具有主體地位,從教科書編寫階段的市場化競爭一直到售賣階段的自主選擇都在凸顯市場化這一特點;控制是指教育局以法律、認證或發布指南等方式對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監察等環節加以規范,處于主導地位,有一系列機制保障教材的質量。經過多年發展、數次檢討和持續改進,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制度總體來說是較為先進的,被認為是世界罕見的獨一無二的制度[18],但由于香港教育局將教科書完全放置于自由的市場競爭之中,加之實行問責力較弱的校本管理制度,過于依賴教師的專業判斷及學校管理層的管治質素,導致基礎教育教材制度在編寫取向引導、監督管理落實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此,本研究基于對香港基礎教育教材管理現狀的深入剖析,提出以下優化路徑。
(一)健全基礎教育教材的編寫制度
第一,審查編寫者資格。教科書是供教學使用的學生用圖書,是知識合法化的文本,絕不應由政治立場極端且具煽動性的編寫者編纂。對此,香港教育局可參照內地實行教材編寫人員資格審核制度,建立相關審查部門,列明教材編寫者的資格標準,欲參與教材編寫者應向該部門遞交資格審查申請,審核通過后方能參與編寫教材。第二,增訂《優質課本基本原則》,重視教科書的價值觀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我國教材體系建設的根本邏輯[19]。教材作為下一代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基本載體[20],首先承擔著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與態度,引導學生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的職責,但香港的部分教材并沒有達到這一必要前提。對此,香港教育局應在《優質課本基本原則》上增加“價值導向”這一準則,確立愛國愛港的教育宗旨,敦促教科書出版社落實課程指引中的育人目標,尤其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人文科、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內的各個科目。如圖1所示,《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在教科書及校本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相當于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制度的基石,香港教育局應善用其指導作用。第三,邀請內地專業人員參與編寫。長期以來,內地教材編寫一直將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培養作為核心教育目標,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此,香港出版社在組織編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人文科、歷史科、地理科及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內的各個科目教科書時,可考慮與內地出版社或教材編寫人員合作,吸取內地經驗。
(二)優化基礎教育教材的評審制度
第一,審查評審者資格,加強評審培訓。建立評審人員的資格審查制度,確保其學科水平、專業經驗和政治立場,不得由非中國公民及立場偏頗者擔任評審。評審小組成員還應遵循回避原則,不得與出版社具有利益關系。在進行評審工作前,評審員需參加有關成員責任與行為規范、教科書評審標準及操作流程、教科書錯誤檢視的課程培訓,保證高效率高水平完成教科書評審工作。第二,增加評審小組人員,建立多重審核機制。由于需審定的教材較多,香港特區政府一般只委任約5名評審員進行評審,相較于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評審員過少,易出現評審疏忽、不夠全面的情況。對此,課本委員會應增加評審小組人員,一本送審教科書至少應由10名評審員(包括局外評審員)進行評審。此外,還可仿照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多重審核機制。先由科目評審小組對教科書進行詳細的審核,呈交評審報告,對于歷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等涉及價值觀引導的學科可再由專家審議會就教科書的內容做出進一步審核判斷,并就是否適合學生學習、是否能納入《適用書目表》向課本委員會提出建議。
(三)完善基礎教育教材的選用制度
香港教育局應完善選書的標準,制定量化的教科書選用評分表。目前,學校選書委員會通常會比較和分析若干本教科書的內容、價格,通過討論和綜合判斷作出選擇。在此過程中,科主任和教師的主觀因素對選書結果影響較大,出版社所提供的教學輔助材料多寡成為影響選書的重要因素。對此,香港教育局應根據《優質課本基本原則》、課程指引等制定量化的教科書選用評分表,按比例分配各項指標所占得分,綜合評估教科書的科學性、教育性、規范性及其價格,并要求學校據此制定校本版的教科書選用評分表,選書委員會以此對教科書進行甄選,實施更為客觀的選書程序。
(四)構建基礎教育教材的監察制度
第一,建立由教育局引導、學校實施的校本教材監察機制,規定校董會及校長對校本教材的監察責任。香港教育局應通過通告、會議等形式向學校管理層(特別是校長及科主任)提供清晰的指引,說明他們在監察校本教材方面的角色和責任。學校管理人員應為如何編訂、選用校本教材訂立校本準則,并制訂評核機制,以評估及監察相關教材在學校的使用情況。在使用之前,科主任應對所轄科目任課教師的教案、講義、影片等教學材料進行審閱,確保所引用的資料正確、內容完整、符合國家課程宗旨和目標,同時建立存檔制度保留所用教學材料及評審結果,以備教育局視學和家長查閱。第二,建立教材投訴機制,搭建意見反饋平臺。香港教育局可考慮在課本委員會成立兩個專門負責處理投訴的小組,分別負責處理出版社教科書投訴及校本教材投訴。在接獲投訴后,教育局視情況通知出版社或學校。若投訴涉及出版社教科書,教育局須全程跟進,若投訴涉及校本教材,教育局可決定是否由教育局跟進有關投訴,或委任校長、其他學校管理層進行調查,但教育局必須確保校方已采取妥善的跟進行動處理投訴。若針對不當教材的投訴成立,教育局應要求有關出版社或學校進行勘誤或召回教材,并及時向家長及媒體發出通告聲明。
(五)增訂有關基礎教育教材的教育法例
目前,香港特區有關教材的教育法規只有《教育規例》第50條以及第91條,并不完備。其中第50條規定:“學校采用的教科書的印刷字體,須以不易使學生的眼睛疲勞的類型及大小為準。”第91條規定:“(1)所有學校均須設備足夠的儀器、設備、教材及一般設施。(2)常任秘書長可向提供幼兒教育、幼稚園教育、小學、中學或專上教育或其他教育課程的任何學校的管理當局給予書面指示,指示該學校須按常任秘書長在該指示中所指明者而為該學校設置儀器、設備、教材或一般設施。”這兩條法例早已無法滿足當前香港中小學教材規范管理的需要,有必要進行重新修訂,將教科書區別于一般出版物,規范教育局及學校對教科書的監察角色,為提高教科書質量、堅持教科書正確導向提供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余宏亮.建設教材強國:時代使命、主要標志與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3):95-103.
[2]郝志軍.教材建設作為國家事權的政策意蘊[J].教育研究,2020,41(03):22-25.
[3]香港教育局課本委員會. 課本送審指引[R].香港:教育局,2007.
[4]霍秉坤,葉慧虹,黃顯華.香港課本編選機制:教育局的角色[J].教科書研究,2010(2):27-62.
[5]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中小學平均購書費上升2.9%及5.7% 升幅高于通脹[EB/OL].(2022-09)[2024-01-12].https://www.consumer.org.hk/tc/article/551-textbook-expenditure-survey/551-textbook-expenditure-survey-expenditure-primary.
[6]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科書出版行業現況及發展前景研究[EB/OL].(2023-03-22)[2024-01-12].file:///Users/wacaiwa/Downloads/%E9%A6%99%E6%B8%AF%E6%95%99%E7%A7%91%E6%9B%B8%E5%87%BA%E7%89%88%E8%A1%8C%E6%A5%AD%E7%8F%BE%E6%B3%81%E5%8F%8A%E7%99%BC%E5%B1%95%E5%89%8D%E6%99%AF%E7%A0%94%E7%A9%B6%E7%99%BC%E5%B8%83_%E7%B0%A1%E5%A0%B1.pdf.
[7]香港教育局.優質課本基本原則[EB/OL].(2023-03)[2024-01-12].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textbook-info/Guiding%20Principles%20for%20Quality%20Textbooks_2023%20tc.pdf.
[8]課程發展議會課本質素專責委員會.優質課本基本原則的具體準則[EB/OL].(2003)[2024-01-12].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2842&langno=2.
[9]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報告[EB/OL].(2009-10)[2024-01-12].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textbook-info/wg%20final%20report_c.pdf.
[10]香港特區立法會. 課本評審[EB/OL].(2018-5-2)[2024-1-12].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5/02/P2018050200631.htm.
[11]香港教育局課本委員會秘書處.課本評審程序簡介[EB/OL].(2023-02-24)[2024-01-12].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textbook-info/Briefing%20on%20Procedures%20of%20Submitting%20Textbooks%20for%20Review%202023.pdf.
[12]林智中.香港教科書政策的理念與實踐[J].教科書研究(臺灣),2008(2):29-44.
[13]香港教育局.教育局通函第 26/2020 號[EB/OL].(2020-03-13)[2024-01-12].https://ls.edb.hkedcity.net/file/circular/2020/EDBCM20026C.pdf.
[14]香港教育局.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報告[R].香港:教育局.2009:67.
[15]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學會學習:中國語文教育(咨詢文件)[M].香港:政府印務局.2000:27.
[16]香港教育局.學校選用優質課本(印刷和電子)和課程資源問與答[EB/OL].(2023-04)[2024-01-12]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textbook-info/Selection_of_Quality_TB_and_CR_ for_Use_in_Sch-Q&A_upload.pdf.
[17]霍秉坤.香港教科書編審和選用機制:徘徊于控制與自由之間[J].教育學報(香港),2019(01):71-93.
[18]李家駒.回眸為前行——香港教科書出版六十年[J].中國出版史研究,2016(04):12-21.
[19]張振.新時代教材體系建設的三重邏輯:價值、理論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04):34-41.
[20]趙長林,孫海生.教科書與意識形態再生產——對1949—2018年相關研究的回顧與省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1):34-39.
Textbook Mangement 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ompilation, Approval,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CAI Jingting1? ?LI Zhitian1? ?MA Zaoming2
(1.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
2.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extbook Integrated Research Base,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overall standard of education. The HKSAR has a systematic design for the compilation, approval,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and unique experi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As far a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concerned, publishers organise professional staff to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issued by the HKSAR Education Bureau. In respect of textbook review, the HKSAR Education Bureau has set up the Textbook Committe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reviewing textbooks of subjects submitted for review. As far a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concerned, schools and teachers enjoy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in selecting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teaching. As far as monitor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concerned,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ublishers are monitored by the HKSAR Education Bureau, while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under the purview of schools. In general, under the free market mechanism,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in the HKSAR hovers between control and freedom, with publishers and schools having a dominant role and the HKSAR Education Bureau in a leading position. The HKSAR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system still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upgraded and improved.
Keywords: Hong Kong;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s; Teaching materials management; Teaching materials system
(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
作者簡介:蔡靜婷、李志甜,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范大學港澳臺教材綜合研究基地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廣州,510631);馬早明,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范大學港澳臺教材綜合研究基地執行主任,華南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廣州,51063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22年度教育學青年課題“‘一國兩制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教育協調機制建設研究”(編號:CDA2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