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
[摘 要] 《碧雞漫志》作為南宋詞學評論的瑰寶,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思想,更在當代社會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藝術創作領域,它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將南宋文化的精髓與現代藝術手法相融合,創作出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藝術教育領域,它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南宋文化,提升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在文化產業領域,它的文化思想也為文創產品開發、旅游線路規劃以及影視動漫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意源泉,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可以說,《碧雞漫志》中的文化思想在當代社會具有廣泛的轉化與應用價值,為文化創新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 鍵 詞] 《碧雞漫志》;文化思想;當代轉化;創新應用
基金項目: 2020年西南音樂研究中心立項項目“成都古代音樂文學作品《碧雞漫志》藝術審美考究”(項目編號:xnyy2020039)階段性成果;四川音樂學院一般課題“《碧雞漫志》音樂美學思想研究”階段性成果。
立足于當前的文化語境,中國各類優秀的民族文化不僅需要在當代得以更好地賡續與傳承,而且要通過更好的方式來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由此才能凸顯更深厚的文化情感、傳承的文化自覺與堅定的文化自信,并在更多社會場域中發揮積極價值。
《碧雞漫志》作為中國音樂文學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其中所涵蓋的文化思想是對前朝詞學、曲學、聲律學的繼承發揚,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后世音樂文學理論的進步與發展。對《碧雞漫志》中的文化思想予以轉化與應用,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應用價值,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產生積極價值,還能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一、《碧雞漫志》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轉化與應用
作為中國音樂文學重要著作的《碧雞漫志》,其所涵有的文化思想對各代的藝術創作發揮著重要的鏡鑒作用,其中對于藝術創作品格、創作方法、創作標準等多方面的見解,仍然是當代許多藝術創作所能夠參照、轉化與應用的。在當代藝術創作中,我們要更好地轉化《碧雞漫志》的文化思想,拓展應用場域,助力當前的藝術創作創新。
《碧雞漫志》蘊含了中國古代音樂學與文學中的文化思想與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藝術創作理念,其中包括獨特的審美觀念、社會風情、民俗生活及重要的歷史典故等,當代藝術家可以從中萃取文化思想與重要的藝術元素,并結合當前的時代審美與大眾審美、融合現代審美意識,借由豐富的藝術創作形式進行創意再生,并通過當代跨媒體創作進行探索與實踐,催生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作者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特別強調“韻”這一審美范疇,體現了他對詞作藝術韻味和內涵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在王灼看來,優秀的詞作不僅要有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更要有深刻的教化意義,能夠引導人們向善、提升品德,這種藝術創作觀念體現了王灼對于文學與社會、文化、道德之間緊密聯系的深刻認識;此外,王灼受到理學者“尚統”思想的影響,在詞學觀念上注重“文統”的延續和傳承,強調藝術創作需要承載教化功能及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這對于我們當前挖掘傳統文化精華、實現文化元素的萃取與創新再生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此外,《碧雞漫志》中的審美理念可以通過當代藝術創作予以傳承與拓展,實現更多當代價值。作品中所展現的南宋詞學審美理念尤為強調情感的真摯表達、意境的深遠創造以及辭藻的精致修飾,而這些正是中國古代藝術中重要的審美理念。當代許多藝術家可以傳承這些審美理念,并結合現代藝術手法進行拓展:譬如在文學創作中,可以借鑒其情感表達方式,創作出既具有深厚情感底蘊又符合現代讀者審美的文學作品;在音樂中,可以借鑒《碧雞漫志》的創作理念創作出更符合中國古典藝術的作品;在舞蹈藝術中,可以運用意境創造的手法,通過舞蹈動作和肢體語言展現現代情感與古典意境的交融;在其他綜合藝術類型中(如戲劇、戲曲、電影等),藝術家可以借鑒《碧雞漫志》所強調的藝術創作理念,創作出具有中國古代審美特征的全新作品,進而通過不同藝術傳播媒介予以展現與傳達。我們還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創作互動的藝術裝置或虛擬現實作品等,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碧雞漫志》的文化浸染,并深切地感受其中的審美意味。
在當代藝術創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碧雞漫志》的價值,權衡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既不能一味崇古守舊、僵化地轉化應用,也不能為追求過度創新而破壞其中的文化意涵,而是要通過更為恰當的藝術創作,由此來實現《碧雞漫志》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融合與創新。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如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創新是一個重要課題,《碧雞漫志》為這種融合與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藝術家可以在深入研究其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審美觀念和創作手法,創作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這種融合與創新不僅有助于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能為當代藝術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
由此可見,《碧雞漫志》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可以選擇適宜的發展路徑來實現更好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為當前的藝術家與藝術創作活動提供更多維度的應用價值。通過萃取《碧雞漫志》中的文化思想、傳承審美理念、探索跨媒體創作以及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創新等路徑,藝術家可以創作出更多具有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的藝術作品,并以深厚的文化思想與審美內涵為當代藝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推動藝術創作的發展與創新。
二、《碧雞漫志》在當代藝術教育中的轉化與應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可以與藝術教育相結合,以更活態的方式在教學活動中予以當代應用。《碧雞漫志》作為中國音樂文學史上的重要經典,亦可以在當代藝術教育中展現出獨特的轉化與應用價值。
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形成對《碧雞漫志》這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合理利用,并在更多教育受眾群體之中更好地傳播與應用。《碧雞漫志》蘊含豐富的文化精髓和歷史底蘊,以其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審美價值與實踐智慧,可以作為當前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材料并為藝術教學提供豐富的應用素材。在當前藝術課堂教育中,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和利用《碧雞漫志》中的文化思想,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和研討作品中的詞作理論,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并選擇典型的詞作進行深入解讀,嘗試結合其中的理論開展作品分析、理論闡釋、創作等實踐,由此深入地體驗其中所蘊含的諸多審美觀念。《碧雞漫志》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音樂、中國藝術史等多個學科領域,這樣豐富的內容與文化思想為當前跨學科的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將《碧雞漫志》作為人文通識學科之間的聯結橋梁,并通過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在藝術教育中積極引導學生將《碧雞漫志》中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手法應用到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重點從《碧雞漫志》中汲取更多的藝術靈感和文化啟示,由此探索更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和豐富的創作風格。例如,我們可以結合《碧雞漫志》的文化思想組織文學與音樂的跨學科創作項目,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交融與碰撞,以跨學科教學資源的整合拓展來提高他們的藝術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此外,我們借由《碧雞漫志》的教學應用可以實現藝術教育資源的創新開發與運用,將其轉化為當代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寶貴資源,進而讓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拓展,由此,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獲得更堅定的文化自信。
《碧雞漫志》在當代藝術教育中具有廣泛的轉化與應用價值,這得益于當前新文科所提倡的多維度、復合型、實踐性藝術教育發展趨向,也是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應用需求密切關聯的。在當前,我們通過深度挖掘文化教育資源、創新開發藝術教學材料、整合跨學科教學資源以及指導藝術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水平,這樣的方式也能夠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碧雞漫志》在當代文化產業中的轉化與應用
在當代文化產業中,除了流行文化與數字藝術等多種新興文化業態,諸多優秀傳統文化亦能夠在當前予以更好的轉化與應用。《碧雞漫志》作為一部珍貴的南宋詞學評論著作,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音樂文學的獨特視角,更為當今不同地區的文旅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應用資源。
在當前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碧雞漫志》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得以廣泛轉化與應用,為創意產品開發、價值拓展以及文化沉浸式體驗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碧雞漫志》中所描繪的南宋文化風情和地域特色,為地方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地方政府與學界、商界合作,通過深入挖掘《碧雞漫志》中的文化元素可以打造出具有音樂文學特色主題的旅游線路和體驗項目,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碧雞漫志》中的詞作、評論等元素為藝術家提供了許多靈感,我們不僅可以開發文創系列產品,還可以組織專題音樂劇、音樂沙龍、學術講座等活動,形成忠實受眾帶動潛在受眾的觀眾拓展模式。以良好的旅游體驗與消費來滿足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由此為地區的文旅產業帶來可觀的商業價值。除此之外,拓展周邊價值、形成可持續消費黏性也能促進《碧雞漫志》價值的當代轉化。在數字文化產品開發方面,《碧雞漫志》同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通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將《碧雞漫志》的內容進行電子書、有聲讀物等形式的轉化,方便不同地區的讀者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和學習;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打造中國古代音樂文學文化主題的虛擬展覽、互動體驗等,讓游客在數字世界中感受《碧雞漫志》的文化魅力;開展《碧雞漫志》的主題文化研學/游學,推動文化教育與文化產業之間的有效互動,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的受眾群體;與其他地區相似景區形成文化互動,以南宋文化、音樂文學、中國古代音樂等為核心,探索更好的產業聯動方式;在產業渠道拓展文化傳播路徑,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碧雞漫志》的文化思想等。
當然,文化產業所帶來的業緣介入與負面影響也需要我們予以審思,尤其是要考慮到如何挖掘《碧雞漫志》中的文化思想并與當前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還要思考怎樣避免陷入竭澤而漁式的被動開發。通過深入挖掘和傳承《碧雞漫志》文化的精髓,結合現代產業發展中可用的科技手段,我們可以為不同地區的文旅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還可以由此形成對《碧雞漫志》等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科學轉化與合理應用。
四、總結
在當前中國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碧雞漫志》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價值與應用潛力愈發顯現,其當代轉化與創新應用不僅順應了當前中國文化事業的長遠發展趨勢,更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實現其獨特價值。這部作品作為南宋詞學評論的瑰寶,其獨特的審美視角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無盡的靈感之源,讓他們能夠從中汲取養分,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
此外,《碧雞漫志》中文化思想的當代轉化與創新應用是與當前建設時代新文明、推動文明互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應繼續加強對《碧雞漫志》的研究與利用,充分挖掘其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轉化與應用價值,在激發廣大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進而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最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發揮其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田璐.《碧雞漫志》音樂史料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 2019.
[2]張自橫.王灼《碧雞漫志》音樂觀研究[D].北京:中國戲曲學院, 2017.
[3]張瑞君.《碧雞漫志》的文學思想[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39 (2): 20-24.
[4]朱艷波.試論《碧雞漫志》的批評方法[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1):158,176.
[5]郭中華.《碧雞漫志》詞學批評的理學痕跡[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4(5):137-139.
[6]張丹卉.王灼《碧雞漫志》詞學批評理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12.
[7]顏翔林.論《碧雞漫志》的詞學思想[J].文學遺產, 2003(4):85-93,143-144.
[8]謝桃坊.唐宋燕樂歌辭的歷史考察:論《碧雞漫志》的主旨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02(1): 134-139.
[9]宋偉,王慶全.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藝術精神的創造性轉化[J].民族藝術研究,2024,37(1): 21-28.
[10]李贈華.創造性轉化:古詩詞教學的新時代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2024(6):51-52.
[11]單世聯.論中華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4,53(1):1-12.
[12]鞠忠美.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作者單位:四川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