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楚
[摘 要] 影視照明是指在影視制作中利用燈光照明技術塑造場景、人物和氛圍,以達到藝術效果和劇情需要的過程。這種照明技術不僅涉及燈光的選擇、布置和調控,還需要與攝影機、場景和人物等元素密切配合。在影視作品中,照明已成為一種藝術語言,照明藝術的使用在營造氛圍、塑造人物、表達情感和推動劇情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為例,分析照明藝術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特點以及運用。
[關 鍵 詞] 影視照明;燈光;影視作品
在影視作品中,照明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元素。影視照明是一種運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線來塑造角色形態的手段,它不僅是影視畫面空間藝術造型的照明手段,也是展示影視劇、大型文藝晚會以及各種電視節目的視覺心理和照明語言的手段。照明是表達情緒、營造畫面氣氛的重要手段,它作為攝影藝術的組成部分,也是影視表達的重要工具。通過控制光的強度、方向、受光面積,導演能夠傳達出不同場景的氣氛和情緒,也能夠創造出更多人物形象和戲劇效果。
本文將以陳凱歌導演的影視作品為例,分析照明藝術的作用、特點以及對光線的處理和照明藝術的運用。
一、光線在影視藝術中的作用
光線是影視畫面造型語言的重要元素,是塑造和改變有形物體和人物的核心。光線可以促使被攝體形態在感光介質上留下影像,影視攝影對于光線的處理需要圍繞敘事和任務,同時又緊緊依托于場景環境,從視覺畫面效果上進行輔助敘事。光線是靈魂,運動是生命,光線之所以能成為電影的靈魂,主要原因在于光線造型的手段。光線是產生一切視覺活動的基石,人們若是想要清楚地看到一個物體,就必須在一定的光線條件下才有可能得以實現。[1]
(一)光影的藝術表現作用
1.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切敘事藝術的中心都是人,人物形象也是影視作品的核心。光線能夠決定人物的靈魂,光線除了能滿足基本的顯像要求,更多的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更深入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光線不僅可以刻畫出人物獨特的氣質、性格和心理,還能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矛盾與沖突,這些因素也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內在動力。在對人物造型方面,使用主光、副光、背光、輪廓光等基本造型光可以勾勒出畫面中被攝對象的輪廓感以及立體感,展現其外在形象特征,并通過改變主光與副光之間的光比展現出不同人物的精神氣質和心理狀態。在攝影用光技術中,“倫勃朗式用光”是經典的用光方式之一,它是利用聚光燈來形成畫面的高明暗反差,展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以及矛盾沖突等方面發揮了重大意義。[2]
在電影《黃土地》中,表現少女翠巧時運用柔和的自然光,采用散射光照明,影調淡雅,顯示少女甜美的一面。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小石頭邊給小豆子包扎傷口,邊告誡小豆子把自己當成個女的時,二人在窗邊的炕上,橘黃色的光線透過兩人身后紙糊的窗投射到他們的側身,形成兩人同框的剪影效果。在這種剪影下,觀眾無法看到演員的面部情緒和表情,甚至無法分辨兩人的性別,只能看到一大一小的兩個人,頭對著頭緊緊挨在一起,結合曖昧的暖光,能夠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使他倆看起來就像一對心心相印、相互偎依的夫妻。剪影給觀眾帶來一定的心理錯覺,也為下文蝶衣迷戀小樓埋下了伏筆。
2.營造烘托畫面氛圍
在不同的光線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氣氛,并使氣氛更具有感染力,運用光線能夠在影視作品中營造出期望的氣氛,可能是恐怖,也可能是溫暖,讓觀眾產生聯想。在影片《末代皇帝》中,為了更生動地展現溥儀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在溥儀出場的時候幾乎都用了自然光,并結合了側光、逆光或者側逆光,他的臉部總是被光線的明暗分成兩面,這是為了暗示溥儀被束縛不自由的狀態,暗調的陰影營造了壓抑和陰暗的感受,不僅給人壓抑難以喘息之感,還似乎預示著他后來可能遭受的悲劇性命運。[3]
除此之外,通過巧妙地處理光線,我們可以創造出各種色調的光線,這有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情感和時空背景,從而為電影營造出獨特的敘事環境,使其更好地滿足特定場景下的人物塑造需求和時代背景。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導演巧妙地融合了時代背景與觀眾情感,針對不同的歷史時期和角色心境,選用了各種獨特的光線和色調。
影片倒敘故事的開始是程蝶衣的母親帶他進戲班子,整個畫面都是黑白為主的色調,營造出壓抑沉悶的氛圍,這黑白的色調也為他悲劇性的命運埋下伏筆。接著小豆子慢慢適應了戲園子里的生活,畫面的整體色調從黑白變成陽光普照。導演將原本處在陽光普照背景下的整個戲園,設計成一個看似開放、實則密閉的空間:練功棚背景是陽光明媚的空曠庭院,而少年練功的棚子卻處在被各種遮擋的陰影里,偶爾有強烈的陽光透過縫隙斜射到棚內,棚內煙霧繚繞。這種強烈對比與氛圍營造真實還原了那個時代練功棚的環境,給人帶來一種亦真亦假的縹緲與模糊,且與片尾程蝶衣對于記憶的自嘲與戲謔而自刎相呼應。
3.表情達意的手段
光線不僅直接構成畫面造型,而且具有表意功能,使得影視作品能夠更好地表情達意,彰顯電影的詩意感。照明設計更注重情緒的傳達,將細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妖貓傳》中美輪美奐的盛景,讓觀眾忍不住贊嘆此部影片在視覺效果上的完美,電影中主角人物也是在這奇幻背景下熠熠生輝,而這都離不開影片的魔幻光影,把每個場景以及情感氛圍渲染得極其到位。
(二)光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光在影視攝影中的最原始作用是曝光作用,沒有光就無法拍攝到影像。通過照明使電影的底片獲得準確的曝光量,確保在沖洗之后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從而增強膠片的感光效果。電視攝像則是用攝像機的CCD把對象形色結構的光影圖像變為可以轉換為屏幕視像的電信號。兩者都有容納景物亮度范圍的極限量——寬容度,兩者都必須在足夠光亮的照明條件下才能結成影像。
2.造型作用
光是攝影師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影視中觀眾只有通過視覺來判斷從而想象原來物體的形態、色彩和質地等。攝影的造型任務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就是要表現對象的形、質、色、動、空間與時間。和其他藝術不同的是:影視造型不僅僅用線條和色彩,還要利用光線,光線在影視中的造型作用為影視所獨有。影視還要表現在一定光線照明條件下的對象運動占有的空間和時間。[4]
二、影視照明的特點
(一)照明具有實效性和紀實性
影視照明具有實效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照明的設計和布光,要快速、準確地設置和調整,以保證攝像機對照度的要求,捕捉演員的情感變化,并營造場景的氛圍。
此外,影視照明還具有紀實性,在拍攝過程中不僅要提供足夠的光線,還要盡可能地保持真實的光線和色彩。在影視照明中有時候會追求自然光線的效果,或是采用模擬自然光等方式來實現,這樣可以使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場景的氣氛和情感。
(二)照明具有可塑性和體現性
影視照明的可塑性是指照明設備在拍攝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和需求進行靈活地調整和改變。在影視拍攝中,不同的場景和情感氛圍需要不同的燈光效果和光線角度。因此,照明設備需要具備高度的可塑性,以便根據拍攝需求進行靈活地調整和改變。照明設備的可塑性包括多個方面,例如燈光的亮度、色溫、顏色、角度、分布等都可以進行靈活的調整和改變。這些調整和改變可以使照明設備更加符合場景的需求,進而提供更加自然、生動的光線效果。
此外,在影視照明設置中要注重對劇情、主題、情節、思想等外在形式的體現。影視照明通過不同的光影效果和色彩渲染,能夠讓觀眾更深入地理解劇情。在合理的照明布置下,可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在光線的作用下使人物更生動、立體,還能夠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引導觀眾的視線。
(三)影視照明的光比較小
光比是照明環境下被攝物暗面與亮面的受光比例,光比小意味著亮面和暗面的受光量差別不大,畫面照明平均,層次豐富,立體感弱,反差小。這種照明效果可以讓畫面更加柔和,也可以更好地展現出被攝體的細節和紋理,讓畫面更加細膩、豐富。
三、影視作品中對光線的處理以及照明藝術的運用
影視作品中的照明藝術是一種重要的視覺語言,它可以通過光影的變化來傳達信息、表達情感、塑造人物和推動劇情。在影視照明中,常見的燈光類型包括主光、補光、輪廓光、背景光等。主光通常用于照亮主要場景或人物,補光則用于補充主光的陰影部分,輪廓光則用于勾畫人物或物體的輪廓,而背景光則用于照亮背景以營造氛圍,對于這些光的恰當運用是極為重要的。
(一)對自然光線的運用
太陽和天光是自然光的主要來源,這些光的亮度很高,覆蓋范圍廣泛且均勻,而且它們的色溫也相對統一。隨著時間和天氣的變化,自然的光效也會有所不同。太陽在早晨和傍晚的位置相對較低,因此光線比較柔和;而到了中午,太陽的位置則相對較高,強度也更大,因此畫面更加尖銳,明暗對比度也更高。晴天以直射光為主,陰天、雨雪天則以散射光為主。
在影片《黃土地》中大量運用了自然光線,由于黃土高原在刺目的陽光下呈現出接近白色的效果,考慮到充分體現泥土的沉穩本色及溫暖的氣氛,影片的光線處理以柔和為主。在外景多用早晨、傍晚的自然光效,向觀眾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內景用大量的散射光和柔光照明,更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黃土地人們的生活環境,這種自然光的運用使得影片更樸實。不同于柔和的光線,影片兩處運用了跳躍光線,腰鼓、求雨使用的是刺目明亮的太陽光線,深刻地展現了翻身農民縱情的歌唱,象征著新生,生動表現了精神扭曲的農民悲愴的吶喊。
(二)對人工光線的運用
所謂的人工光主要是指通過燈光進行照明,而由于所選擇的燈類型的差異,產生的色溫也會有所不同。人工光源為創作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對角色的形象和場景的氛圍進行特殊的造型處理,以實現所期望的戲劇效果。影片《梅蘭芳》中的“紙枷鎖”戲,幼年梅蘭芳在屋里讀大伯留給自己的信時,光源是梅蘭芳擺在桌上的煤油燈,這種燈光的光線無比柔和,讓梅蘭芳看起來顯得更神圣。
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要基調是金黃色,照明的光源主要有煤油燈、燭光、舞臺上的大燈等,運用的是戲劇式光線,人物和場景看起來頗有夢幻唯美氣質。而后半部分使用的光線多是冷光,基調主要是冷色調,特別是抗日拒演那場戲里,監獄的大燈照出一片慘白,使氣氛比較陰郁,也能夠深深觸動觀眾的內心。
(三)利用光線構圖
《霸王別姬》中逆光穿插于影片始終,營造了特定的情緒氛圍,同時與光線的構圖疊合更深程度地造成視覺的沖力。影片有多處使用了人工光模擬構造了一些具有寓示性的形狀,揭示了深刻的主題。全片冷色調始然,無論是陽光還是白雪都采用逆光拍攝,并把色調調到偏艷偏暗,烘托出悲慘、壓抑的氛圍。
在電影中段,程蝶衣因為為日本人唱了一場戲而被關起來,此時菊仙走進牢房與蝶衣商討法庭開罪之言。在這場商討中,兩個人各坐一邊,畫面中他們的全身正好被頭頂兩扇窗投射下的光罩住,其他都是灰暗的空間。整個畫面像是被平均分成兩部分,程蝶衣和菊仙像是畫地為牢,被灰暗緊緊地禁錮,他們之間遠遠地隔著一片黑暗,像是永遠的隔閡,不會有交集。這種光線構圖具有隱喻意義,揭示出了兩人關系的對立,他們都愛同一個男人、爭奪著同一個男人,所以不可能妥協。[5]
(四)夸張的光效運用
影視作品中對于照明的夸張運用,在特定的時候能夠帶給觀眾更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情感基調,在《霸王別姬》中,光效的夸張運用多次出現。影片通過對場地、場景及人物動作進行合理設置與安排來營造獨特的氛圍。在故事的開始部分,段小樓和程蝶衣步入體育館時,一束明亮的藍色光線從門口射入,營造出一種舞臺光的視覺效果,在這一段,觀眾看到了一抹耀眼的藍色。隨著大門逐漸關閉,藍色的光芒逐漸消散,然后從屏幕上方射出更加強烈的藍光,隨后整個畫面被光線所充滿。這種光效的產生與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過度的光線效果為這部電影的戲劇風格和大寫意印象主義風格設定了基調。
四、結束語
以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為例,探討了影視作品中燈光的作用,照明藝術的運用能夠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并充分發揮其曝光作用和造型作用。影視從業者要從照明的特點著手,將照明藝術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黃土地》《霸王別姬》等影片為例,淺析了影視作品中對光線的處理以及照明藝術的運用,不斷學習并把握好照明藝術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苗曉然.光線造型在電影創作中的實踐應用及效果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3.
[2]林韜著.電影攝影應用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
[3]臧金英.探析影視照明的價值和魅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239-240.
[4]陳想.淺析影視拍攝中的用光技巧[J].藝術科技,2016,29(9):126.
[5]卿詩蕊.電影《霸王別姬》中光線的作用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131.
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