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承載著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蘊含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書法藝術亦面臨著傳承與創新的雙重挑戰。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使書法藝術得以在當代社會廣泛傳播和持續發展,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基于此,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用多種方式推動書法藝術在當代社會廣泛傳播和高質量發展十分必要,可以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新時代綻放絢麗芳華。
一、中國書法藝術簡述
(一)書法藝術的文化內涵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以書寫漢字為主要形式的視覺藝術,包括筆畫的運用、結構的造型、布局的安排等諸多要素,通過線條的運筆、結構的布白,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更反映了書法家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追求。因此,書法藝術不僅體現在字體的美感上,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書法藝術追求的是“以形傳神”的境界。書者不僅要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意境。因此,一幅佳作除了線條優美、結構穩健之外,更要彰顯書家獨特的個性氣質和思想情操。[1]
(二)書法藝術的發展
書法藝術源遠流長,貫穿于中國文明史的發展進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先秦時期。中國先民進行最初的書寫實踐,促進了書法藝術的萌芽,如甲骨文、金文等都是最早的書寫形式。(2)兩漢時期。楷書體系逐步形成,漢人對書法藝術有了系統性的理論探討,開啟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輝煌時代。(3)魏晉南北朝時期。草書獲得極大發展,出現了書圣王羲之、書仙王獻之等著名書法家,奠定了書法藝術在史上的地位。(4)隋唐五代時期。楷書進一步成熟,行書、草書也持續發展。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懷素等大大推進了書法藝術的流傳。(5)兩宋時期。書法理論進一步完善,出現了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大家,為書法藝術的興盛做出了巨大貢獻。(6)元代以后。書法藝術進入低迷期,但仍有一些后起之秀,如趙孟頫等,延續了書法高雅的藝術品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當代書法藝術的傳播也隨之發生極大的改變,表現出了顯著的生活化特征,從以往只是極少數人擅長,到如今已經逐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許多對書法藝術感興趣的人有更多與其接觸的機會,從而真正參與到藝術創作中。[2]而書法藝術要想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更好地傳播和發展下去,就必須在傳播的途徑上進行大膽革新,讓書法的傳承能夠與時俱進,這也是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傳播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書法藝術在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淡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文化受到一定的沖擊,導致部分年輕一代忽視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傳統文化逐漸被邊緣化,失去了應有的地位和影響力。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書法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同時,科技的日新月異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之前相比差異甚大。人們更多依賴于便捷的打字方式,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注重書法方面的學習,致使書法藝術無法得到有效傳播。進而使年輕人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和興趣受限,難以真正領會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3]
(二)現代教育體系中書法教育的不足
教育是傳承和發展書法藝術的基石,然而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書法教育卻并未獲得應有的重視,存在明顯的不足。這無疑是制約書法藝術在當代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學校的書法課程往往只作為一種選修或者興趣課程而開設,不屬于必修范疇。這使很多學生缺少系統學習和接觸書法藝術的機會,進而難以全面領會書法藝術的內涵和審美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4]
(三)傳播渠道的限制
目前,盡管技術進步為書法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但其社會傳播渠道仍存在明顯的限制。這一局限性不僅減少了大眾接觸和了解書法藝術的機會,而且也影響了書法藝術的普及和發展。在傳統傳播渠道中,書法藝術的傳播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展覽、比賽以及專業書法培訓機構中,這些活動雖然對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們通常是短期的,且受眾范圍有限,普通大眾很少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到書法藝術,這種狀況不利于培養大眾對書法的興趣。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盡管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書法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新平臺,但相比于流行文化和娛樂內容,書法藝術在這些新興媒體中的影響力仍顯薄弱。究其原因,新興媒體更傾向于推廣那些能夠迅速吸引眼球、產生高點擊率的內容,而書法藝術作為一種需要時間和耐心欣賞的藝術形式,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引發大眾的廣泛關注和持久興趣。[5]
三、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
(一)加強書法藝術普及教育,夯實發展根基
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推動,為了增強書法在現代社會的文化活力,必須從基礎教育著手,強化書法藝術的普及和教育。
首先,應將書法教學納入小學教育階段的課程當中,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青少年對書法學習的興趣。例如,組織書法趣味小組、舉辦校園書法展覽和比賽,給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和體驗書法藝術的機會。同時,教材的編排應當注重書法藝術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讓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6]此外,學校可以邀請書法家進校園,開展講座和實地演示,使學生得以近距離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并從中得到技術上的指導和靈感的激發。其次,對于中學及以上教育階段,應開設更為系統和全面的書法課外培訓,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審美鑒賞力。讓學生不僅能掌握書法的基本技巧,還能學會如何將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跨學科的創新探索。最后,除了學校教育,社區和家庭也是普及書法藝術的重要平臺。相關文化機構可通過舉辦面向公眾的書法活動、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書法工具和教程,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從而在社會各個層面推廣書法藝術。總之,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普及教育,為書法藝術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才能確保這門藝術形式的繁榮發展。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學習和熱愛書法,書法藝術才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二)創新傳播形式和內容,吸引現代受眾群體
新媒體時代,書法藝術應當順應潮流,積極拓展傳播渠道和方式,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書法之美,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興平臺,為書法藝術搭建展示窗口,比如制作精彩的書法教學視頻,分享名家名作賞析;借助短視頻等流行媒介,如抖音、快手等開設書法直播間,進行實時互動答疑,或拍攝一些詼諧幽默的短劇,融入書法元素,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書法藝術的魅力、傳播書法知識。此外,為了讓書法藝術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還可以探索創作與當代熱點話題相關的書法作品,使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例如,利用書法作品描繪時代精神,傳達正能量的社會信息,或者結合傳統節日和現代慶典活動,創作具有紀念意義的書法作品。這樣既能夠體現書法藝術的時代感,同時也能夠加深公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7]
(三)加大對書法藝術的理論研究力度
新時期,就現代書法藝術的傳播而言,其傳播內容主要包括書法的書寫方式及其所傳遞的思想觀念等。但如果只是讓公眾單純地了解書法的書寫技巧和賞析名家作品,就會讓書法藝術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內涵,其自身具有的發展和傳承意義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出來。因此,從事書法相關工作的人員,應在書法的傳播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書法相關理論的研究力度,讓更多人對書法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有深刻的了解,進一步明確傳承書法藝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如此才能促進我國書法藝術的持續健康發展,讓書法藝術的傳播更具有現實意義。[8]
(四)推動書法書寫創新,展現時代魅力
發展當代書法藝術,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具體而言,一方面要鼓勵書法家汲取民族藝術的精華,將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理念與現代藝術手法有機融合,創造出既具傳統內涵又有時尚特點的新書寫形式。比如一些書法家開始嘗試將書法與西方抽象藝術、立體主義、非造型藝術等現代流派相結合,以求突破傳統的平面表現方式,賦予書法作品更多的立體空間感。又如一些書法以文字與聲音、動態影像相結合的方式,為書法藝術注入全新的時代氣息。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書法家大膽探索具有時代特征的全新書寫形式。例如有的書法家嘗試將新媒體技術與書法相結合,運用數字化、虛擬化手段打造視覺沖擊力極強的作品;有的書法家則將素材的應用范圍由傳統的筆墨紙硯擴展到當代物件,在金屬、玻璃、木材等特殊材質上施展書法的魅力。這些獨樹一幟的書寫實踐創新,必將讓中國書法藝術不斷展現出新的面貌,煥發獨特的時代魅力。[9]
(五)跨界融合其他行業,拓寬應用場景
書法藝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藝術價值。然而,要讓書法藝術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其他行業領域的跨界融合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通過與不同行業的合作,書法藝術可以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從而增加其在大眾生活中的滲透力,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身體驗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其一,與服裝設計領域的融合,可以為書法藝術帶來全新的表現形式。將優秀的書法作品巧妙地融入服裝設計之中,不僅可以賦予服裝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體現書法藝術的時尚魅力。設計師可以借鑒書法線條的流暢性,將其融入服裝版型的勾勒之中;也可以將具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圖案化,印制于服裝面料之上。這種融合不僅能夠吸引熱愛時尚的年輕人群,也有助于推廣書法藝術,讓其走入普通大眾的生活。
其二,與家居裝飾領域的結合,能為人們的居家生活增添一抹文化韻味。將優秀的書法作品制作成裝飾畫掛于客廳,或將書法字體印刷于家居用品之上,都是將書法藝術融入家居生活的有效方式。這不僅能夠豐富家居環境的文化氣息,也能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近距離地欣賞書法藝術的魅力。[10]
其三,與產品包裝設計的融合,為書法藝術提供新的展示舞臺。將精美的書法字體應用于產品包裝之上,不僅能夠增強產品的視覺吸引力,同時也能夠體現出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這種融合能夠讓書法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除此之外,書法藝術還可以與數字媒體、動畫設計等新興領域結合,開拓全新的表現形式。將書法作品數字化并與動畫相結合,可以創造出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動漫作品;將書法融入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中,也能為網絡世界增添別樣的藝術韻味。[11]總之,書法藝術與其他行業領域的跨界融合,不僅能夠拓寬其應用場景,也能夠讓書法藝術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大眾面前,為現代生活增添藝術色彩,還能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到這門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借此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欣賞,使書法藝術得到長期穩定的良性發展。
四、結語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寶藏,在新時期弘揚和傳承書法藝術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來說十分必要。為此,基于當前書法藝術的具體發展困境,應通過加強書法藝術普及教育、創新傳播形式和內容等多種方式,推動書法藝術在當代社會廣泛傳播和高質量發展,讓書法藝術傳播更快速、便捷、長遠,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崔希亮.獨特的藝術魅力 深厚的文化內涵 淺談中國書法[J].中國民族,2024(01):77-79.
[2][8]孫紅紅.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分析[J].參花(下),2022(02):89-91.
[3]何媛.傳統中國書法在當代藝術體系中的價值與傳承[J].收藏,2023(10):79-81.
[4]王宏偉.書法傳播與大眾的藝術史認知建構——由《中國書法大會》引發的一點臆想[J].書法,2023(10):82-83.
[5]朱培英.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J].今古文創,2021(06):101-102.
[6]李佳璇.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及其發展路徑探索[J].美與時代(中),2021(01):100-101.
[7]衛震來.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分析[J].名作欣賞,2020(33):183-184.
[9]馬如飛.新時代背景下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探析[J].大觀(論壇),2022(01):6-8.
[10]王桂花.當代藝術傳播變遷研究——以書法藝術為例[J].名作欣賞,2022(20):101-103.
[11]張梓真.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及其發展路徑[J].中外企業家,2020(10):228.
(作者簡介:丁彥平,男,本科,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美術館,三級美術師,研究方向:書法創作與理論)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