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三個方面論述了深度學習的意義,在優化與創新策略方面,提出了明確地理教學目標、繪制地理思維導圖、創設地理學習情境以及改革地理教學評價的策略,旨在通過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地理教學更加具體、結構化、貼近實際,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教育教學創新,培養更具創造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地理;地理教學;教學優化
作者簡介:尹志懿(1993—),女,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
深度學習強調基于興趣和需求,深入學習知識。這一學習模式注重對知識的深度加工,探究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和構建知識體系,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遷移并應用于真實情境中,從而有效解決復雜的問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常常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批判性思考。而深度學習提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理解和掌握知識,還要培養深度思考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本文深入探討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優化與創新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主動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有機的學習體系,使學生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學習中的挑戰,同時為高中地理教學注入創新活力。
一、深度學習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邏輯思維能力
將深度學習策略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采用深度學習策略,學生能夠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科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路徑,而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此外,深度學習策略還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并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而是參與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過程的主動學習者,這有助于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
(二)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地理學科素養
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需要采用創新的策略,如虛擬現實或模擬實驗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學科學習。深度學習還強調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比如,創設案例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發展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深入的學科探討和實際案例分析,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改變地理教學的方式,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地理教學有別于傳統地理教學模式,更有創新性和高效性。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虛擬實驗和模擬工具,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開展個性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科素養。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不僅關注知識的傳遞,還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在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深度學習策略的運用,注重優化和創新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靈活且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策略
(一)明確地理教學目標,保證目標具體化
深度學習強調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跳出傳統模式,使目標更加具體。具體而清晰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明確學生應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應明確學生應具備的素養。例如,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應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估不同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簡單地記憶地理知識。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科學習的方向,從而有目的地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熱力環流”一課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能夠解釋與之相關的現象。基于這一要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
1.通過熱力環流示意圖,描述導致地表冷熱不均勻的自然要素。
2.繪制熱力環流示意圖,并詳細說明形成熱力環流的具體原理。
3.利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與山谷風白天和夜間的風向發生變化的具體原因。
4.分析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過程及影響,識別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相互影響的方法與結果。
這樣的教學目標不僅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注重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夠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究欲望。通過積極參與地理問題的深度探究,學生才能夠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培養思維能力,深刻理解熱力環流及相關現象。
(二)繪制地理思維導圖,促進學習內容結構化
繪制地理思維導圖,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習內容的結構化。地理思維導圖不僅僅是一種圖形表示工具,還是學生整合零散地理知識的有效方式。通過繪制地理思維導圖,學生能夠理清知識體系,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形成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繪制思維導圖不僅僅是記憶地理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過程。思維導圖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能夠為學生提供清晰而有序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區域環境整體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舊知,思考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使學生在思考中明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影響。為了更系統地整理這些信息,教師可以采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以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為切入點,對黃土高原基本概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如圖1)。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關系。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當某一地理要素發生改變,其他地理要素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所謂的“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一個區域整體環境的改變,也會影響其他地區。如此可以加深學生對區域環境整體性的理解,明白區域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和關聯學過的知識,為他們提供一個分析區域環境整體性的全面視角,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總之,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的框架。通過深度學習,學生可以全面地理解區域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創設地理學習情境,促進學習素材情境化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而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創設豐富的情境,將地理學科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實地考察、模擬活動、研學活動、地理實驗等方式,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地理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例如,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可以直觀感知地理現象,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比如,在教學“荒漠化治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通過制作模擬沙盤的方式講解知識。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一個沙盤,使用實物模型模擬河流、荒漠、樹木、草地等要素,以展示荒漠化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一現象。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經驗,用語言描述他們見過的荒漠化現象。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也可以為荒漠化的治理提出建議。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出問題,激發他們對荒漠化治理的探索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實踐和思考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
(四)改革地理教學評價,實現評價多元化
在改革地理教學評價方面,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堂要求教師轉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提倡對學生的思維結構進行評價,強調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估,而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置項目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或者開展實地調查等活動,同時要求學生以口頭或者書面報告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在活動完成后,教師要及時開展評價,以多種評價形式全面反映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情況。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解決真實問題的任務,而后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評價。如此,教師不僅能夠通過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來分析他們的地理知識水平,還能夠評估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人口增長模式”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式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口增長速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人口負增長,又是什么導致了人口正增長。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究,而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研究結果,之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價,如小組自評、組間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在評價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合作探究的成果,也要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態度,評估學生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應當做到客觀、積極、公正、科學,以激勵式評價為主,同時結合運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地理知識的深度探究活動。在教師的激勵式評價下,學生會更有動力投入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基于深度學習的思維結構分析量表、評價量規,以真實數據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從而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學情況,以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采取對應措施解決問題。
三、總結
本文探討了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策略,旨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探索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策略不僅是對傳統地理教學方式的改進,還是推動教師對高中地理學科本質進行深度思考的方式,這能啟發教師,使其為學生提供更富有啟發性、實際性和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培養出更具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1]潘炎炎.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思路探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
(11):37-38.
[2]趙娟.深度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
(11):91-93.
[3]侯勝.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J].中小學班主任,2023(20):41-43.
[4]尹志懿.基于綜合思維的高中區域地理案例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3.
[5]袁傳海.基于深度學習開展地理大單元教學的研究[J].教育界,2023(29):23-25.
[6]閆臘艷.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單元整體備課策略[J].甘肅教育,2023(1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