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音樂是一種借助音樂符號表達人類情感和思想的抽象藝術,具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音樂的感染力及其較強的共情力使得其成為現代社會抒發內心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形式。情感培養是音樂表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下高中音樂表演中情感的培養十分關鍵,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激發創造力。因此,本文主要以高中音樂表演中的情感培養作為切入點,闡述了現階段高中音樂表演中情感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有效策略,具體從講解作品創作背景、詮釋作品底蘊、創設特定情境等途徑來加強學生的情感培養,旨在為促進學生情感培養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表演;情感培養;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9-0-03
音樂是一門藝術形式,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音樂表演是音樂的再創造活動,是通過樂器演奏、人聲歌唱等多種藝術手段,將作品傳達給觀眾。每一種藝術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都以其特有的形式強烈地反映生活,并通過特定的形式表現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可以說,情感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音樂表演的靈魂。古語曰“詩言志,歌詠言”,這足以彰顯出情感在音樂藝術中的地位與價值。
近些年,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一些學校已經逐步開始注重音樂表演情感方面的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活動設計,逐步提升了學生的表演情感水平。但在實踐教學中,仍然有一些教師過于注重技巧訓練,對情感培養方面的認識不足,也未將情感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忽視了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和培養,使得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缺乏真切的情感表達,容易陷入機械的技巧演練中,導致表演缺乏靈魂,難以打動觀眾,影響了音樂作品的傳達。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中音樂表演情感培養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將對我國高中音樂表演情感培養的現狀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為高中音樂表演教育教學的改進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1]。
一、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重要意義
音樂是一門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精神享受的藝術形式,能夠深刻、細膩地抒發表演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進而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它在作品的傳達、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情感的表達能夠賦予作品藝術性和感染力。相比單純追求技術上的完美,將情感融入音樂表演中會讓整個作品更具個性和獨特性。對于不同的作品和不同形式的音樂表演,應賦予不同的情感氛圍,進而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同時也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2)情感的表達也是音樂交流的橋梁。通過情感的共鳴,表演者能夠與觀眾建立起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使演出變得更加生動和真誠。觀眾會感受到表演者真誠的情感表達,進而沉浸到音樂的世界中,打動觀眾的內心,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與表演者共同體驗音樂帶來的美好。
二、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情感培養的實踐要求
(一)主體性
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應遵循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音樂表演中不僅僅是接受者,更是表達者和創作者。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表演中能夠自由地展示個性和情感,引導他們真實地體驗和表達情感,同時要注重細節處理,使表演更加精彩動人。通過自主選擇曲目、塑造角色和表達方式等方式,培養學生在音樂表演中展現獨特的藝術品位和情感表達能力。
(二)藝術性
音樂表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應將音樂藝術信息蘊含其中,發揮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效能,進而培養學生音樂表演藝術性與情感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音樂表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藝術教育為目標,培養學生的情感,立足于音樂表演作品,以情感為導向,讓學生在音樂情感的熏陶下完成表演,進而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2]。
(三)人文性
教師應當注重選曲的人文性,選擇那些具有深刻內涵和情感表達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音樂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而將這些情感融入自己的表演中。此外,通過分析音樂背后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從而更好地表達其中蘊含的情感。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過程,讓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三、高中音樂表演中情感培養的現狀分析
對于高中音樂教學而言,將音樂表演融入音樂教學中,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讓學生通過借助音樂表演過程來完成情感體驗,深刻領悟音樂作品中蘊含的內涵,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熱愛。情感是音樂表演的重要部分內容,是任何藝術中都不可或缺的成分。對于音樂表演而言,如果表演者只有激情,沒有扎實的技術,那么表演者對作品形式所包含的情感體會得再深也難以充分表現出來,相反,如果表演者盡管掌握了技巧,但只是機械地表達作品,那么這樣的表演也是索然無味的,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然而,在目前高中音樂表演中,關于情感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觀念陳舊
音樂表演是一門藝術性學科,具有一定的教育特性,在音樂表演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教育教學特性為基準點,設計開發音樂表演教學活動,將情感、藝術、人文的信息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音樂表演學習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思想和藝術信息。但從目前高中音樂表演教學現狀來看,在學生情感培養方面力度不夠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學觀念較為陳舊,一些教師沒有結合音樂表演教學的教育特征來設計教學活動。比如,一些教師僅僅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不注重對情感方面的引導,導致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領悟能力不夠高,對作品的認知和理解成效不佳,不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3]。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音樂表演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應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引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實踐,進而培養學生的情感。但現階段,從高中音樂表演教學活動設計方面來看,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一些教師還是注重側重于技術訓練和樂理知識傳授,忽視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在表演時過于注重技術細節,而忽略了作品的情感內涵。
(三)教學缺乏情感性
在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通過將情感信息融入其中,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但從目前教學效果來看,還普遍缺乏情感信息的融入,影響了音樂表演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未能進行良好的示范,缺乏針對特定作品的情感指導,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涵。其次,課程中往往只注重技巧的訓練,忽略了對情感的引導與培養,使得學生容易變得“機械化”,失去了音樂表演的靈魂。最后,教學活動缺乏情感因素,導致學生對一些情感信息獲取力度不足[4]。
四、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的情感培養實踐策略
在音樂表演教學中,情感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能夠使表演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發展和情感體驗的關鍵時期,音樂表演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情感表達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樹立音樂教育教學新理念,營造音樂情感教育教學氛圍,注重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內容底蘊,并采取特定的情景氛圍來加強情感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樹立音樂教育教學新理念
1.提升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視度。高中音樂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音樂知識和技巧,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審美情感。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支持力度,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和教學資源,使他們能夠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體驗音樂的美。
2.樹立人本化音樂教育教學理念。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情感是人的基本屬性之一。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我們應當將培養學生的情感能力置于教學目標的重要位置。教師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情感需求,通過差異化教學的方式,引導他們在音樂表演中發揮自己獨特的情感特質。
3.樹立藝術性音樂教育教學理念。音樂是一門藝術,其目的不僅在于傳遞信息,更在于觸動人心。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我們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音樂表演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到音樂的魅力,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創造力。這也將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成為有情感、有藝術、有創造力的人才。
(二)營造音樂情感教育教學氛圍
1.通過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內容底蘊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通過深入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內容底蘊,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表演過程中能夠更加真切地表達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通過深入剖析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內在情感,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貼近作品的創作初衷,使他們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將這些情感傳遞給觀眾[5]。
(1)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背景故事。例如,某一首交響樂可能是作曲家在某段特殊經歷后所創作的,或者受到了特定文化背景的啟發。通過向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料、歷史背景介紹等方式,將學生帶入作曲家的時代和思想氛圍中,讓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或小組分享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分享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讓每個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探究作品的內容底蘊。作品的內容底蘊包含了作品的旋律、和聲、節奏等音樂要素,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核。例如,在一首激昂奔放的交響樂中,可能包含著作者的豪情壯志,或者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通過分析這些要素,我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情感核心,并在表演時將其準確地傳達出去。
2.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表演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
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的情感培養策略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鳴,使他們能夠在表演中真情流露,將音樂的內涵傳達給觀眾。其中,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表演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從而在表演中展現出更加真摯和生動的情感。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和榜樣,他們的表演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展示,更是情感上的傳遞。當教師用心表演時,他們的情感會自然地融入音樂中,這種真摯的情感會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
教師的表演要具有情感表達的多樣性,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有著各自獨特的情感色彩,教師在表演時應該針對不同的作品,靈活運用情感表達的技巧,使之恰到好處地展現出音樂作品的內涵。同時,教師的表演也需要具備與學生進行情感共鳴的能力。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建立眼神交流、共同體驗音樂的情感起伏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并在心靈深處引起共鳴。這種共鳴不僅僅是情感上的共鳴,更是對音樂表達方式的理解和吸收。
3.通過特定的情感氛圍來強化學生的情感
(1)利用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進行教學。每一首音樂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解讀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音樂元素的運用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內涵。例如,通過讓學生研究某首敘事性強的曲目,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其中的情節和情感變化,從而使學生更加貼近音樂的情感世界。
(2)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感互動的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音樂表演,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比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中所描繪的場景和情感,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加生動地表達出作品的情感內涵。
(3)鼓勵學生進行情感反饋和分享。在學生進行表演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分享自己在表演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表演中所傳遞的情感,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情感的思考和表達,也能夠增強他們的情感共鳴能力。
五、結束語
在高中音樂表演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情感培養,能夠賦予音樂教學以生命力和活力。在實踐教學中,要進一步明確情感培養在教學中的地位,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的培養,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逐步改善我國高中音樂表演情感培養的現狀,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我國音樂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曄.試論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創新教學模式[J].當代音樂,2018(07):72-73.
[2]張力杰.論情感元素在音樂藝術表演中的有效運用[J].藝術品鑒,2022(35):143-146.
[3]楊洋.淺談音樂表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6,38(20):103.
[4]侯樹德.高中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表演活動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2018(10):35.
[5]李淵.“新課標”視域下普通高中音樂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