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志
摘 要:“體育強國”是一個包含體育發展和體育價值兩個基本問題的理論范疇,體育的發展是其中先在性的、也是首要的問題。現代化構成了現代體育發展的基本境遇,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境遇和現實境遇中去闡釋何為體育的發展、體育的發展何以可能和體育的發展如何呈現等構成了體育強國理論敘事的基本內容,闡明了其“現實狀態”——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的合理性和真實性,由此形成的中華民族現代體育文明當然具有必然性。
關鍵詞:體育強國; 體育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4)02 — 0005 — 05
“體育強國”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核心范疇,是新時代中國體育改革發展的核心理念,蘊含著獨特的敘事方式、深邃的敘事內容和嚴密的敘事機理,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理論敘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文獻中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科學而系統地闡釋,又賦予“體育強國”的理論敘事以全新的現實境遇和理論境遇,全面提升了其理論品格和理論境界。該怎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域中理解和把握“體育強國”的理論敘事,怎樣闡釋和論析其蘊涵的基本內容、內在機理和本質特征,這是全面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理論延展性問題,也是“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理論預設性問題,需要從解讀“體育強國”的基本范疇入手,重新審視其所表達的理論敘事之現實內容和基本邏輯,在對其進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反思和追問中達到對“體育強國”之“理”、之“真”、之“實”的解悟。
一、 解讀“體育強國”范疇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枷胪ㄟ^詞的形式具有自己本身的內容”[1]“思想也只有通過語言以感性形式展現出來,才能被人們所理解”[2]?!绑w育強國”是極具中國語言特色的語言表達,其“詞的形式”兼具“體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等兩種構成樣式,使得其展現的“直接現實”兼有體育“強”和體育使國“強”等雙層敘事內容,其隱含的“思想”集中于體育的發展和體育的價值等兩個基本問題。從這個意義來說,“體育強國”是一個以體育為元點、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論范疇:既包含著對體育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目的性與功能性、主體性與客觀性等理論內容的敘述和構建,也隱含著對理論內容什么是、何以是、如何是等問題敘事機理的反思和追問,還包括對理論內容的同源共通、因果聯動、互相建構等問題合理性的闡釋和論證??梢姡绑w育強國”范疇集中表達了新時代的全新體育觀,是“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哲學智慧在體育領域的集中體現。
“體育強國”所隱含的兩個基本問題有著各自的敘事內容和理論范式:體育的發展主要強調的是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客觀性結果,關注的焦點是體育自身的實力,此時“強”所指向的是體育自身的整體實力在“現實”中的呈現,這是對體育發展的“事實”判斷,是基于必然性的科學式構建;而體育的價值主要強調的則是體育事業作用于“現實生活”的過程,關注的焦點在體育力量所發揮的效能,此時“強”所指向的不是體育自身,而是體育力量對“外”發揮作用的程度,這是對體育發展的價值判斷,是基于合理性的哲學式反思。所以,盡管體育的發展和體育的價值熔鑄于“體育強國”一個范疇之中,但二者之間還是保持著必然的張力,共同構成了體育強國理論敘事的基本圖景。其中,體育的發展相對于體育的價值而言又具有邏輯上的先在性,因為體育的發展水平、狀態和程度是客觀的、歷史的,是不以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意識為轉移的,決定著體育價值實現的不同樣式和價值量的大??;體育價值關系的形成和發展是以體育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對其合理性的認識和評判是主體在體育發展“事實”之科學性的基礎上完成的;體育發展的本質是人的身心發展,體育的價值關系內置于人的身心發展并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凸顯。所以,體育的發展是“體育強國”理論敘事的首要問題和主要論域,闡明何為體育的發展、體育的發展何以可能和體育的發展如何呈現等問題是進一步研究體育價值的基本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體育的發展是“事實”性的存在,其敘事內容也必須在體育的發展實踐中去“理論”。因為“無論思想或語言都不能獨自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們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3],而“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4],只有“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5]。所以,論析體育的發展問題必須要把其放在整體的“社會生活”和體育的“現實生活”中去考量,只有在“現實性”的實踐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其內在的合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準確把握體育發展致“強”的必然性和“真實”性,才能真正進入到體育的內在本質。當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偉大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最重要的“社會生活”,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體育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是中國體育的發展進程中最直接的“現實生活”,它們不僅構成了體育發展的現實基礎,為闡釋和論析體育發展的三個問題提供了現實依據和現實支撐;也規制了這些問題的“現實性”邏輯元點和基本理路,錨定了對闡釋和論析的展開方式和基本維度;還決定了這些問題的現實架構,明確了其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證空間和新現代性的理論指向。所以,體育的發展以至于“強”與中國式現代化在內在旨蘊上是一致的,“體育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篇章,其“現實”形態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其根本追求是建立中華民族現代體育文明。
二、 何為體育的發展
體育最直接指向的是人的身體,以人自身的自然機體為對象達到身心的二元統一來實現人的發展是體育區別于其它事物的獨有特質。而以挑戰、超越人的身心極限為指向的競技體育和以追求、實現人的身心健悅為指向的群眾體育等關于人自身身心發展的領域,則構成了體育的核心領域。但人不僅是一種自然有機體,也不只是具有“類特性”[6]的生命體,而是“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的“類存在物”[7],其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8]在人身心運動的實踐過程中不僅形成了人與自己的關系,也必然或直接或通過某種中介而間接的形成了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種種關系,在此基礎上體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國家和社會有機體的各組成部分逐漸形成了滲透和融合關系,體育產業和體育服務、體育治理和體育外交、體育精神和體育科技等多個體育相關領域的出現也就成為體育發展的必然,形成了以體育為主題的“體育社會”??梢姡w育是一個以人的身體運動為邏輯起點、以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為根本指向,由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關于人自身的核心領域和體育經濟、體育治理、體育文化等“體育社會”的相關領域構成的結構系統。因此,體育的發展就是指這個結構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不僅只是其構成領域在“規?!鄙系摹皵U大”,更是整個系統發生“結構性合理變革” [9],使得體育的本質之于人的身心發展真正實現。
三、 體育的發展何以可能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體育的發展不僅在于體育所處的國家和社會有機體等外因的作用,更在于體育內部構成之“體育社會”和人的身心發展及其關系發生了變化。而不管是外因的作用還是內部自身的變化,共同之處就在于人類社會開啟的現代化進程。
一方面,體育發展的關鍵“在于找到一種機制使原有結構發生合理性轉變”[10]。體育是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有機體的基本運行“機制”對體育的發展方式、基本路徑和根本指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從社會的整體層面賦予體育結構系統的“合理性轉變”以外在張力。以資本為核心、以私有制—資本—科學技術為內在機理的“現代”機制開啟了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并建立起發達的西方現代化國家,為體育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現實”的社會基礎,也為現代性體育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現代化的社會條件。古代體育的自然性結構系統正是在西方社會的現代化“現實”和現代性的境遇中發生了重大變革: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像古代社會那樣追求對人身的占有和對神的依附,使得人的身心發展有了“自由”和“公平”的基本條件;科學技術領域的新發現和新突破又使得人對自然有了嶄新的認識,與自然的關系愈加緊密,人的身心發展有了合“理”的支持和保障;以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為內容的體育經濟在“體育社會”中異軍突起,成為體育發展的新生力量;資本與體育不斷融合形成的體育資本在整體結構系統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成為驅動體育發展的“新”引擎;體育資源的開發和體育服務的擴大使得體育成為整個社會有機體中的新興行業……“現代”社會的“現代”機制使得古代體育的自然性結構系統在增“容”的同時也完成了合乎“現代”之“理”的巨大變革,構建起現代體育結構系統,不僅開啟了體育的現代化進程,還形成了高度發達的現代性體育文明,體育綜合實力強大的現代化國家即體育強國的出現當然也就順“理”成章。
另一方面,體育發展的根本動因在于體育自身結構系統的“重組和創新”[11]。現代體育的合“理”之處就在于資本與體育、科技與體育的融合不僅改變了古代自然性“體育社會”內部的運行方式、處事規則和社會關系,決定了“體育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和現代性品質;還使得人在現代化“體育社會”的“現實”中具備了人身自由、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持,主導了人的現代性發展。這種以體育資本為核心的西方現代體育結構系統是對自然性“體育社會”內部關系及其與人的身心發展之間關系的“重組和創新”,解決了古代體育內在的基本矛盾,從根本上推動了古代體育向現代體育的轉型并最終建立起現代性體育文明。但體育資本的本質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體育科技的迅猛發展又為其賦予巨大的動能,這就使得資本主義私有制境遇下的“體育社會”逐漸變成了體育資本主導的“物化世界”,人剛剛擺脫“對人的依賴”又不得不開始“對物的依賴”而出現嚴重“異化”。人在體育資本的控制和技術理性的裹挾下并沒有獲得真正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人的身心發展也不過是在“現代”空間里的“現代性”發展,嚴重背離了體育的本質追求?,F代體育結構系統的內在矛盾不僅形成了對抗性的矛盾,而且不斷激化且不能自已,這樣的困境亟需其結構系統內部再次“合理”的“重組和創新”才能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體育正是鑒于此開始了對體育結構系統進行了合乎人之“理”的“重組和創新”?!鞍l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中國體育發展的基本方針,“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主要標識,“人民”在體育的整體結構系統中始終居于核心地位;而且“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12]“具體的人”的身心發展成為整體結構系統中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問題。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條件下,體育資本逐利的本性受到根本規制,無序的狀態得到有效遏制,但其在體育市場、體育產業等“體育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體育科技也不再是體育資本的“御用”工具,而是推動整個體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偉大的歷史杠桿”[13],成為“第一推動力”;體育資源和體育服務不再是少數精英才有資格享有的“貴族”權利,而走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國“體育社會”內部的基本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體育資本、體育科技等歸“正”、顯“能”,成為服從和服務于“體育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現代化要素,使得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社會”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更為“具體的人”的身心發展創造了合乎“人”之“理”的社會條件,“在現實性上”保證了“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和必然。而最重要的是體育的本質得到了充分體現,實現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歷史突破,人逐漸擺脫了對“物的依賴”獲取了真正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整個體育結構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人的身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社會”中不僅有“現實性”的根本保證,還呈現出“真”“實”的根本特征,體育呈現著螺旋式的上升式發展態勢。由此,人的身心發展與“體育社會”的“現代性”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而人對身心發展質量的需要與“體育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現實性矛盾成為是中國體育的內在主要矛盾,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矛盾成為中國體育進一步向前發展的主要問題,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建設的根本動力??梢姡袊w育的整個結構系統在體育發展史上再次發生了“合理”但卻是根本性的“重組和創新”,形成了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結構系統。
四 、體育的發展如何呈現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兩種形式或兩種狀態。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的現實結果直接呈現為體育領域的整體實力在“質”和“量”上都有顯著的提升,“量”上達之于“強”是數量判斷,“質”達之于“強”是性質判斷。
一方面,體育的整體實力在“量”上達之于“強”,即達到了現代化的程度和水平,這是科學意義上客觀性的現實結果。從體育的核心領域來看,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實力達到了現代化的程度和水平。不僅在體育發展進程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輝煌成就,“競技體育強、群眾體育弱和‘夏強冬弱、‘冰強雪弱”[14]等中國體育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而且達到和超越西方發達國家體育實力的同期水平,“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于世界前列”[15];競技運動水平在與世界各國的體育項目競爭中處于優先地位,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取得更多優異成績,中國人挑戰人類生命體的極限能力和作出的重大貢獻得以充分體現;全民的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達到中華民族歷史最佳狀態,并在與西方現代化發達國家國民的比照中居于領先地位,全民樹立大健康理念、掌握科學健身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參與體育人口數量和參與體育活動質量等顯著提升,全民健身成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國人身心發展的現代化程度及其真實性和現實性得到充分體現。從體育社會領域來看,體育治理、體育經濟、體育文化等領域的實力達到了現代化的程度和水平。其中,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體育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形成“政府主導有力、社會規范有序、市場充滿活力、人民積極參與、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公共服務完善、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格局”[16]是其主要標志;體育經濟是體育社會實現現代化的現實基礎,完善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充滿活力的體育市場主體、擴大的體育消費模式、強有力的體育市場監管是其主要標志;體育文化是體育社會實現現代化的精神動力,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先進體育科技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中華體育精神及其豐富的文化產品是其主要標志;體育外交是體育社會實現現代化的空間容量,形成體育對外交往的新格局,與重點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的體育人文交流與合作繁榮興盛,中國體育在國際體育事務中具有示范性的國際影響力和強有力的話語權是其主要標志。
另一方面,體育領域的整體實力在“質”上達之于“強”,即形成了新現代性的體育文明新形態,這是在概括和總結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感性”現實的基礎上,對其“合理”性的理論思考和反思。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的結果在“感性”現實中表現為體育領域的整體實力達到并超越西方的體育實力,而在其“現實性”上則意味著一條全新的體育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成功實踐,映射出一種全新的人類社會體育文明形態的歷史在場。如前所述,隨著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開啟,資本、科學技術等“現代”要素對體育領域的滲入、融合和掌控也不斷加強,體育社會的發展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快車道,人的身心發展也隨著體育社會關系的轉換而成為可能和必然,現代化就成為體育世界的共同追求。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在“現代”要素方面的絕對優勢率先實現了體育現代化、建立起體育實力強大的現代化體育強國,拓展出一條經濟+科技的體育現代化發展之路,形成了資本+理性的現代性體育文明。但實際上資本的本性與體育的本質從元點開始就是異“質”的,“理性至上”的理念與體育“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根本追求也是背道而馳的,這就導致了在西方體育社會中“現代”要素逐漸遮蔽了體育的本質,資本收益最大化取代人的身心發展而占據了體育結構系統的核心地位,本應服務和促進人身心發展的“技術理性”轉而成為資本收益最大化的專屬工具,由此所帶來的體育過度商業化、體育日益政治化、體育倫理日漸堪憂、體育科技的泛濫使用等現象的頻繁涌現便是其現實表征。西方體育現代化由此走上了資本控制下人的物化——異化之歧途,隨著人與“現代”要素之間形成的現代性矛盾、沖突和危機愈演愈烈,經西方體育現代化道路所成就的西方現代性體育文明之“合理”性在體育發展的“真實”性要求面前愈顯失“理”。盡管后現代主義者看到了“理性至上”的消極效應并對其展開了對“工具理性”的“觀念論”批判,但他們卻未能進一步深入到揭示其社會歷史的存在論基礎,沒有找到產生現代性危機的真正病根——資本,更沒有也無法對這個現代性的本質展開“救贖”,更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西方體育世界的現代性危機。資本依然是西方現代性體育文明的核心,資本邏輯依然是其內在不可更改的“現代”之“理”。而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并未忽視,也不否認資本、科學技術等“現代”要素在體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占據的關鍵地位,更不排斥和抗拒其在實現體育終極追求和根本目標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因為這些都是在體育的現代化發展實踐中被證明了的規律性的“事實”,是現實的、歷史的當然也是客觀的,是體育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規定和應然樣式,構成了現代化體育的一般特征和重要標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石和重要支撐。與西方的體育現代化發展道路根本不同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17],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體育發展之路,其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其內在屬性是社會主義。而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與體育的根本追求在邏輯起點、核心理念、邏輯主線和目標指向等方面是同“質”的,“人”的發展使得三者不僅可以同頻共振,而且必然同向聚合,這不僅從根本上規制了中國體育結構系統及其發展的“合理性”,也在內在機理上規約了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的“真實”性。而且此時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是“現實”的人,其“現實性”突出表現在資本、科學技術等“現代”要素在中國體育的現代化發展實踐中“物”盡其用,在物質基礎和條件支撐等方面保證了人的身心發展從可能變為現實。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體育現代化發展的實踐中不僅要求“以遮蔽、壓制資本邏輯的‘邪惡性為前提”[18],成功駕馭了資本在體育社會發展的有序運行,而且解弊了技術理性對人之本質的困頓和纏繞,切實把科技創新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現代”要素“非常革命”和“偉大的文明作用”方面,體育產業、體育事業和體育文化等體育社會各領域由此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加速了中國體育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建立起全新的體育社會的社會關系?!叭恕钡谋举|在全新的體育社會的社會關系總和中得以升華,“人”不再是資本“奴役”的實體,更不是技術理性裹挾的客體,而是身心全面自由發展的主體,“人”獲得了“合理”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體育回歸到其本真的應然樣式。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道路不僅極大提升了體育領域的整體實力,實現了體育的“現實”發展,成就了體育世界的現代化追求,而且規避了西方體育社會的現代性矛盾和危機,破除了對資本萬能的迷信和理性至上的迷失,實現了對西方現代性體育文明的超越。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的發展道路上形成一種以“人”為核心的人類社會體育文明新形態,既有體育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有鮮明的中國體育特色;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內含“人”的現代化;既體現體育結構系統發展的“合理”性,也彰顯體育本質追求的“真實”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的“現實性”表征,是基于中國力量實現的體育現代化。所以,西方體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并不是實現體育現代化的唯一路徑,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道路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體育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西方現代性體育文明也并不是體育發展“歷史的終結”,中華民族現代體育文明的形成和在場為人類追求身心的全面自由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綜上所述,體育的發展是“體育強國”理論敘事的首要問題也是核心問題,體育發展至現代化程度、形成現代性體育文明是體育“強”的根本標識。而不管是“體育社會”的發展還是人的身心發展,整個體育領域的現代化進程是在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現實基礎上實現的。所以,現代化構成了體育強國的基本敘事空間和主要邏輯導引,只有在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基本“理”遇中才能切實把握什么是“體育強國”和“體育強國”是什么這兩個基本的理論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與西方現代化既有根本性差異又有共同表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保證了體育社會各方面的高質量發展、建立起全新的體育社會關系,也保證了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體現了體育的本質屬性,突顯出中國的現代化體育之“真”、之“實”,中華民族現代體育文明由此形成。它是社會主義現代性體育文明,是人類社會體育文明的新形態。
〔參 考 文 獻〕
[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2]李秀林,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69.
[4]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5] [6]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9]劉森林.發展哲學引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37.
[10]劉森林.歷史唯物主義:現代性的多層反思[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86.
[11]豐子義.發展的呼喚與回應:哲學視野中的社會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7.
[1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92.
[14]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20-11-04(02).
[15][16]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EB/OL]. 2019-09-0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
5426485.htm
[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18]張三元.中國道路對西方現代性的超越[J].山東社會科學,2017(06).
〔責任編輯:秋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