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率、人口老齡化、從事生產的勞動人口比率減少、本國人不愿到首都圈以外的地區中小企業制造行業從事藍領工作、勞動力短缺乃至出現用工荒……這是多年來擺在韓國政府面前的難題,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進外國勞工。
自2004年始,韓國政府實行雇用許可制,即招工難的企業得到政府許可雇傭外籍勞工的制度。政府向外籍勞工簽發E-9簽證(非專職就業簽證)。截至2022年,每年獲E-9簽證的外籍勞工雇傭限額為5萬至6萬人,尹錫悅政府上臺后E-9簽證急劇增加,2023年為12萬人,2024年達到了16.5萬人。
2024年增加的16.5萬名外籍勞工,按行業分類,制造業9.5萬人,造船業5000人,農牧業1.6萬人,漁業1萬人,建筑業6000人,服務業1.3萬人,彈性分配2萬人。韓國還決定從2024年開始允許餐飲業、林業、礦業等3個行業雇傭外籍人力。持有E-9簽證的外籍勞工可以在韓國工作最長5年,期滿后可以續簽或申請其他簽證類型。
除引進E-9簽證的外籍勞工外,韓國政府還計劃大幅擴大E-7-4簽證發放數量,即發給適合在韓國從事技術、科學、高科技等領域工作的外籍專業人士、外籍熟練技術工的簽證。E-7-4簽證準入配額在2020 年為一千人,2024年增至3萬人以上。大幅擴大E-7-4簽證發放的一個背景是,韓國面臨來自同樣引進高素質外勞的日本和中國臺灣的競爭。

詹小洪
未支付給外籍勞工的工資拖欠額去年已超過1200億韓元。
以獲韓國E-7-4簽證的主要來源國之一的越南為例,2023年越南向日本和中國臺灣省輸送的優質人力分別為67295人和58598人,而來到韓國的E7簽證者僅為9968人。出現這種差距主要是韓國給外籍勞工E-7-4簽證配額太少。
據韓國統計廳的數據,至2023年底,韓國境內的外籍就業人員累計總數為84.3萬人。此外,在韓國還有40萬名左右的非法滯留者,有不少中小企業雇主更偏好錄用處于勞動法死角地帶的未登記的非法滯留者。
據韓國統計廳和法務部聯合發布的“2018年移民雇傭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在韓國的外籍就業者中,月薪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2200元)以上的外籍勞工比率為62.1%,月薪不足200萬韓元的低薪就業者比率為37.9%。韓國79.2%的外籍勞工回答稱“對在韓生活很滿意”。對收入(59.3%)、職業(69.0%)和居住環境(77.6%)等方面,回答稱“很滿意”的外籍勞工比率較高。
自2004年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雇傭許可制已經過去了20年。最近各地甚至都出現了外國人和韓國人之間“工資逆轉”的現象。即很難錄用到韓國工人的中小企業為外國勞工支付同等的工資,而外國勞動者不拒絕加班或休息日工作等,所以實際收入往往比韓國本地人還高。據韓國中小企業中央會2024年4月12日透露,去年E9(非熟練)外國勞動者的人均薪資為每月264.7萬韓元(人民幣約13844元),相當于韓國勞動者(279.2萬韓元,人民幣約14602元)的94.8%。但考慮到企業往往還要為外國勞動者追加提供居住費(月均20萬韓元,人民幣約1046元),外國勞動力的薪資已經超過了韓國人。
針對韓政府的上述引進外勞政策,韓國工會總聯盟頗有微詞。他們認為,韓國政府沒有努力提高待遇惡劣的工作崗位的質量,而只是急于引進外籍勞工來填補“空崗位”,由此產生的副作用正在累積。未支付給外籍勞工的工資拖欠額去年已超過1200億韓元,在所有拖欠工資事件受害者中外籍勞工所占比重也達到12%。企業規模越小,住宿問題和語言文化差異導致的人權侵害可能性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