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義紅
縣委書記(包括曾經當過縣委書記的廳局級干部)中箭落馬的新聞常見于報端。前不久有人統計,某市8個區、縣,近幾年竟有6個縣委書記因腐敗栽進泥淖,受到人們的唾棄和法律的懲罰。有人感嘆:縣委書記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其實,風險高不高,不在于你干過什么職業,或者當過什么官,關鍵是否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謀幸福。谷文昌和焦裕祿,同樣都擔任過縣委書記,但他們在任上時,切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群眾做了大量的好事善事,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領導干部的堅強黨性、遠大理想、博大胸懷、高尚情操。他們在任上不僅廣受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重,即使去世后,依然受到人民群眾懷念和紀念。每年清明時節,老百姓有祭祖的習俗,在福建省東山縣任過縣委書記的谷文昌,當地群眾總是“先拜谷公,再祭祖宗”。至于焦裕祿,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在中國可說是家喻戶曉,他的紀念館,每天幾乎都是門庭若市,前來參觀和吊唁的人絡繹不絕,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縣委書記是一個縣的“大當家”,肩上的擔子很重。從經濟發展到民生改善,從社會穩定到環境保護等,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縣委書記的精心策劃和周密部署。當然,縣委書記的權力也較大,在一縣之內有很大的話語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聲喊到底”,如果工作有實績,提升的機會也較多。有人沖著這些,都想到區、縣去當個縣委書記,或者從縣長當起,再過渡到縣委書記。
不過話得說回來,縣委書記雖然權多權大,但面臨的誘惑也多,就像俗語說的,“權力多,路就滑”,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眼睛盯著縣委書記手中的權力,要用縣委書記的公權為他們的私利服務,為他們的利益集團服務。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進行“圍獵”,制造滑路,讓你跌倒,再進行掌控。這些人也沒啥大能耐,最信奉的就是唐人張繼《題嚴陵釣臺》中的一句詩“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禮品開路,銀子搭橋”。后來,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科學技術的投入,這些人的“圍獵”也與時俱進,不斷地隱形變異,諸如“期權交易”、“隔空行賄”、讓對方“委托理財”等等,縣委書記們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這些“圍獵”者的圈套陷阱,成了他們的“獵物”,讓你在他們設計的“黃金大道”上出軌翻車。
要在縣委書記這個“滑道”上不被滑倒,站穩腳跟,從根本上來說是要給自己的欲望減肥,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群眾謀利益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意大利學者阿爾貝蒂說:“心靈被貪婪占據,它就受到了奴役。”明代思想家王陽明也曾說過:“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只有精減欲望,對外物不渴求,不占有,才能活得愜意自在。其次要心中有“戒”,這個“戒”就是黨紀和法律,戒尺在手,方能抵擋“圍獵”,讓人民群眾放心,讓“圍獵”者傷心。
(作者系江蘇省紀委退休干部)
責任編輯:李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