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出版商正在采用人工智能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人工智能正成為出版商越來越重要的工具,但是出版商卻不愿公開談論公司的人工智能策略和具體做法,原因是作者反對出版社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擔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會奪去他們的飯碗。從美國出版業老總在媒體采訪和書展演講中,人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網絡銷售、亞馬遜、電子書、有聲書、自費出版,美國出版業遭受一個又一個變革和挑戰,現在,出版業又面臨一場新的顛覆,即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場顛覆的范圍更為廣大,挑戰更加嚴峻。
美國數字出版專家、《出版商周刊》專欄作者泰德·麥克羅伊(Thad McIlroy)斬釘截鐵地聲稱:“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改變了游戲規則。這不是一種溫和的、漸進式的改變。這種人工智能快速地改變一切,速度快得嚇人。筆者相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當今大眾圖書出版業的每項功能都可以實現自動化。如果這是真的,那么我們所知道的大眾圖書出版業很快就會被淘汰。我們要接受現實,另起爐灶。”[1]
自然,作家們不愿看到泰德·麥克羅伊的預言成真。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未雨綢繆,在其大眾圖書合同范本(Model Trade Book Contract)和文學翻譯合同范本(Model Literary Translation Contract)中增加了4個有關人工智能的新條款,鼓勵作者在他們與出版商簽訂的出版合同中采用這些條款。這些條款規定,未經作者明確的許可,出版商不能將作者的圖書用于訓練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且,出版商不能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翻譯圖書、主播有聲讀物或在圖書封面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的藝術作品,除非獲得作者的書面同意。
美國作家協會承認:“出版商可能迫于節省成本的競爭壓力而轉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比人類勞動力更便宜。”但是美國作家協會強烈認為,抵制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人類作者、藝術家和有聲書主播,對整個行業都有好處。[2]
由于作者敵視生成式人工智能,美國大型出版商都不愿詳細討論或報告他們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擔心禍從口出,損害他們與作者和經紀人的關系。但是,在媒體訪談、書展研討會上,出版商老總們無法回避人工智能這個熱門話題,盡管往往只能籠統地討論,有心人仍然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看出一些端倪。
一、企鵝蘭登書屋前全球CEO杜樂盟
2023年9月27日,《出版商周刊》舉行了一場網絡會議,名為“人工智能:大眾出版業的革命與機遇”(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volution and Opportunity in Trade Publishing),企鵝蘭登書屋前全球CEO杜樂盟做開幕主題演講,闡明了他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
杜樂盟指出,迄今為止,圖書出版業比大多數其他媒體行業能更好地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雖然紙質圖書仍然是全球出版市場的基石,而可下載音頻等數字創新產品為大眾出版增色不少,可下載音頻已發展成為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業務。
杜樂盟認為,迄今為止,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工具使大眾出版業極大地受益。由于數字技術,圖書出版業變得更加高效。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善出版商所提供的兩個主要服務:一是創造能力,二是營銷能力。在創造能力方面,出版商通過人工智能發現和培養寫作人才,完善故事,并在將故事推向市場之前對其進行包裝;在營銷能力方面,出版商通過人工智能鎖定圖書的目標受眾,努力實現讀者數量最大化,從而完成內容變現。
杜樂盟說:“很明顯,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進一步改造、提升和優化出版業的營銷服務和后臺功能。”杜樂盟對人工智能幫助出版商創建復雜的圖書推薦引擎寄予厚望。他預測說:“尋找下一個最佳讀物仍然是讀者最關心的問題,而人工智能將有助于其以更好、更個性化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杜樂盟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對出版業的創意部分以及其他內容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首次能夠獨立創作出復雜的藝術設計、插圖和長篇敘事。他說,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敘事作品可能很難甚至無法與人類創作區分開來。杜樂盟說:“當然,我們需要認真把握和規范,以保護我們的作者和他們的作品,以及整個人類的創造力。版權保護以及作者報酬是我們行業的命脈,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一點,我們就失去了一切!”
杜樂盟相信,出版業將建立必要的法律框架和管理標準,以便“一,在未來支持和公平補償長篇小說的人類創造力;二,讓出版業從信息技術發展的下一次迭代中獲益,這將顯著改善我們作為出版商提供的服務并提高效率”[3]。
二、企鵝蘭登書屋前美國CEO馬德琳·麥金托什
在2023年法蘭克福書展上,企鵝蘭登書屋前美國CEO馬德琳·麥金托什(Madeline McIntosh)討論了人工智能對出版業的影響。她指出,在版權問題上,人工智能可能會對幾個關鍵領域產生影響,例如協助打擊盜版(不過也有可能會加劇盜版),跟蹤合同,包括監督合同條款和標記過期合同以及幫助書探搜索圖書的工作。
麥金托什主張將人工智能視為幫助作家和出版商的工具,而不是用人工智能取代他們。麥金托什補充說,人工智能還將協助制作營銷材料、在未開發的市場尋找新讀者、翻譯圖書和制作有聲讀物。
“出版業的每個人都嚴重超負荷工作。我想我們都承認這一點。因此,我這里所說的提高效率,并不是說應該削減員工,而是說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人類能夠將日常工作中不值得花費時間的部分自動化,以便更有效地集中精力,發揮我們的最大創造力”[4]。
麥金托什還指出,行業對人工智能及其對圖書業務的影響的談論都是各說各話,作者不清楚出版商的立場;出版商對作者的立場心存戒備;許多業內人士盡可能輕描淡寫地吹著口哨從硅谷走過,而不參與彼此的辯論。
她說:“我真的希望出版業能夠團結起來,互相交流想法、關注點和可能的實驗領域,而不是讓出版商互相竊竊私語。”談到技術公司使用圖書內容訓練人工智能的問題,麥金托什說:“我們的興趣在于如何增長銷量。如果人工智能會蠶食我們業務的某些領域,那么應對這種風險的最佳策略就是確保我們也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努力發展我們的業務。與其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小說家,不如把人工智能簡單地看成人類作家的代駕。”
麥金托什說:“任何從事大眾出版的人都知道,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并不是如何出版更多的圖書和內容。相反,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出版的每一本書在數以百萬計的其他內容(無論是圖書還是流媒體電影或其他內容)中被發現。因此,我不知道最終誰能想出辦法,但可以肯定,總會有企業家想出辦法,讓我們能夠利用人工智能來加快流程,使其更有效地找到那些最有可能對最新的熱門小說做出良好反應的消費者。并讓他們的發現過程變得更容易。”
麥金托什強調,必須將人工智能視為可以幫助作家和出版商的工具,而不是會取代他們的一個威脅。因此,業界需要團結起來,以便在利用其潛在優勢的同時降低風險。[5]
三、企鵝蘭登書屋CEO尼哈爾·馬拉維亞
企鵝蘭登書屋CEO尼哈爾·馬拉維亞(Nihar Malaviya)2023年10月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接受采訪時,談到了他擔任首席執行官的第一年、整個圖書行業特別是企鵝蘭登書屋的現狀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風險。他被問到:“你本人是數據科學的專家。你如何評估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給圖書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馬拉維亞回答:“在這個問題上,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方面首先是保護知識產權和作者及藝術作品的完整性。目前有一些針對人工智能公司的訴訟,這些訴訟的目的是要確保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內容時的版權保護。另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創建的內容是否也能獲得版權。在美國,版權局暫時認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創建的內容不能獲得版權。目前還不清楚人類與人工智能合作創作的內容是否能夠獲得版權。這些問題可能會在5年后得到解決。我們認為,歸根結底,這不是人類智能或人工智能的問題,而是人類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的問題,無論是創造性工作還是操作性工作。”
馬拉維亞說,企鵝蘭登書屋使用人工智能已經有十多年了,主要是利用機器學習來確定電子書的銷售價格或決定紙質圖書的起印量。根據企鵝蘭登書屋的經驗,凡是將人類活動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工作流程,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馬拉維亞認為,人工智能將繼續存在,并可能具有各國的法律特點。現在重要的是,我們要安全地進行試驗,找出如何最好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改進出版工作。[6]
四、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CEO布賴恩·默里
在2023年倫敦書展上,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CEO布賴恩·默里(Brian Murray)談到出版行業如何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默里稱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可怕的”“迷人的”,最終是不可預測的。默里說:“我不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意味著什么。我不知道誰在控制它。你不知道從這些機器中產生的內容出處是什么。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現在還為時尚早,我無法預測它將對我們的業務產生怎樣的影響。但我們知道人工智能將非常重要,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對我們的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們很多人都在想辦法,確保我們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它,幫助我們為作者服務,為作者提供專業服務,而不是與講故事的作者競爭。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也許對在座的出版商來說,這不算什么,但我知道,世界各地有很多技術團隊對我們的業務虎視眈眈。他們不是出版商,不是編輯。他們是技術專家,他們看到了機會。”[7]
五、新聞集團首席財務官蘇珊·帕努西奧
2024年3月11日,在德意志銀行媒體、互聯網和電信大會(Deutsche Bank Media, Internet and Telecom Conference)上,新聞集團首席財務官蘇珊·帕努西奧(Susan Panuccio)談到哈珀-柯林斯2024財年第二季度的良好業績,她表示,有聲讀物刺激了哈珀-柯林斯的增長;母公司新聞集團將成為培訓人工智能的“核心內容提供商”(core content provider)。
與去年同期相比,哈珀-柯林斯的銷售額增長了4%,達到5.5億美元,利潤增長了67%,達到8500萬美元。總體而言,數字產品(電子書和有聲讀物)占總銷售額的21%,有聲讀物銷售額增長了29%。哈珀-柯林斯預計2024財政年度的利潤率將超過10%,而2023年的利潤率為8.3%。
帕努西奧說,在整個新聞集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削減成本和增加收入的機會很多。在盈利方面,她提出的一個可能性是哈珀-柯林斯在未來使用人工智能語音來主播有聲讀物。
帕努西奧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需要最高質量的即時內容,以確保其產品的相關性和準確性。新聞集團希望與這些科技公司合作,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的核心內容提供商,既實現人工智能貨幣化,又保護新聞集團的內容,尤其是新聞媒體的內容。“我們能做好嗎?未來的合作將如何體現?我們真的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告訴大家,目前我們與其中一些公司的對話進展順利。”[8]
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社長芭芭拉·克萊恩·波普
人工智能對出版業的未來意味著什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社長芭芭拉·克萊恩·波普(Barbara Kline Pope)認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誕生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人工智能有可能徹底改變出版業的方方面面,從內容創作到營銷,從圖書生產到數據分析。”克萊恩·波普認為,人工智能在出版業的地位是幫助人們提高創造力,而不是取代員工。目前最容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版流程是圖書營銷。她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讓我們從平凡走向富有創意。“我們在出版社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營銷方面。你無法將每一個營銷想法都付諸實施,但如果人工智能能夠幫助處理日常事務,我們就可以更具創造性。”[9]
七、西蒙&舒斯特全球CEO喬納森·卡普
在2024年倫敦書展,人工智能是熱門話題。西蒙&舒斯特全球CEO喬納森·卡普(Jonathan Karp)在開幕主題討論中告訴聽眾,西蒙&舒斯特將人工智能“主要視為一種工具”,計劃“非常謹慎地”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卡普說,西蒙&舒斯特的營銷和宣傳部門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加快文案撰寫并提高其他工作流程的效率,西蒙&舒斯特還計劃嘗試使用人工智能的翻譯和語音來制作有聲讀物,這些有聲讀物可能會在公司擁有版權但沒有有聲讀物的地區銷售。在這些地區,由于成本原因,作者的作品永遠沒有機會被制作成有聲書。卡普強調,西蒙&舒斯特“將遵守合同,尊重作者的意愿”來做這件事。[10]
(作者單位系美國紐約佩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