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工業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對機電一體化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需求,而職業院校應及時關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融合專業理論、工程實踐于一體,為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新時代技能人才支撐。基于此,提出基于“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以行業企業標準與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為依托,建立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的課程體系,構建賽企教人才培養評價模式,搭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訓賽對接、賽教融通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以企業、學校、世賽三方面相融合的“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的工匠型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機電一體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職業院校;賽企教;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7067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Sai Qi Jiao”
Li Tianxiang,Yang Li,Liu, Haijun,Zhou Huangwei
(Chengd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rade, Chengdu 611743, China)
Abstract:The industrial The Internet Age has created a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a timely manner, integrate professional theori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provide a new era of skilled talent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Sai qi jiao” three integr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and relies on the industry enterprise standards and the WorldSkill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ject,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petition,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three integr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to build a talent training evaluation model of competition,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education,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o form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 schools The “Sai qi jiao” program, which integrat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world competition and vertically integrates the three aspects of craftsmanship talent cultivation,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tronics integr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Sai Qi Jiao;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0 引言
2020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指定中國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等免試入學政策,探索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人才”[1]。《關于舉辦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的通知》強調,“要完善制度體系,深化體制改革,創新運行機制,基本形成‘賽教融合’‘賽訓融合’的大賽格局,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2]。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是孕育工匠型人才的土壤,培養更多工匠型人才是時代賦予職業教育的使命[3]。技能競賽以促進和檢驗青年學子的技術技能為目標,同時注重激發學子們的職業素養。世界技能大賽,被稱為職業技能競賽的“奧林匹克”,具有“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技術技能培養模式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4]。因而,對接產業、校企協同、賽教融通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徑,進而推動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如何才能有效對接區域企業、產業,融合“世賽”資源應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上,構建一套完整而科學的“賽企教”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賽企教”融合的思路與意義
1.1 “賽企教”融合基本思路
在新時代的職業教學實踐中,將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融為一體,創新“產業聯動、校企協作、賽教融合”模式,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將世界技能大賽、行業項目的項目內容、要求和經驗轉化為教學活動的課程內容和訓練模式,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用賽教融合規范人才培養,注重技術規范和競賽教學訓練內容,才能較好地為教學服務,進而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加強人才培養,推動優秀學生向適應專業崗位需求的方向發展。
1.2 “賽企教”融合的意義
在職業院校學情差異化的背景下,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兩級分化現象嚴重。企事業單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而傳統教學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弱化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5]。“賽企教”三融合是讓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并全程參與教學過程,既強化了學生的理論基礎,又以競賽的形式考驗了學生的動手能力[6]。
2 基于“賽企教”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職業教育與行業、產業、企業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行校企的緊密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良性發展必然的選擇[7]。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人才培養,一定要把專業建設在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上,將教學有效融入企業的工作內容。在實踐中,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訓練與競賽相銜接、競賽與教學融為一體,實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賽企教”三融合。
2.1 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設計
對成渝地區行業企業機電一體化專業對應崗位、崗位技能及職業晉升通道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學校牽頭成立了專業群建設委員會,成員包括校內外專家。通過組織開展多場人才培養研討和研討并征求意見,根據企業實際專業崗位的技術技能要求,結合世界技能大賽“技能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學院確定了這一重要的“競賽、企業、教學”三融合縱向貫穿的人才育人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基礎知識,熟悉安裝調試流程和機電裝備技術,具備機電設備維護、非標件設計等適應智能制造發展的能力,在生產線現場設備安裝與調試、現場控制系統搭建與改造等領域,從事電氣設備安裝、工業控制設備編程與調試等工作的“高素質、強技能、能遷移、敢創造”的技術技能人才。
2.2 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要緊跟裝備制造應用前沿技術的發展,滿足裝備制造業專業崗位的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目前,裝備制造業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一是電氣設備安裝人才,二是機械零部件測量加工人才,三是工控設備編程與調試人才,四是裝備制造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人才。高職院校設置機電一體化專業崗位時,可以根據學院所在地區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專業招生情況,選擇市場需求良好的專業崗位作為專業崗位的主要培養方向。
2.3 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職業發展路徑
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不僅需要滿足學校所在地區的產業需求,還需要滿足專業崗位的就業標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以及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根據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職業晉升通道的調查分析,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從崗位角度看,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機械零部件測量加工、工控編程與調試設備、機電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從職位級別來看,有初級工程師的初始職位、中級工程師的晉升職位、高級工程師的發展職位。職業院校機電專業培養的技術人才主要面向企業專業崗位:機電設備技改技術人員、機電工程師、機械工程師、自動化生產線運維工程師、售后服務工程師等。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如下圖1所示。
3 重構“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根據裝備制造業專業崗位能力標準和專業崗位對應的崗位能力要求,通過走訪西門子、成都國華電氣有限公司等制造領域龍頭企業,對知識、技能的考核要求以及崗位和技能競賽的專業性,根據高級工和預備技師的水平,將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原有課程體系重構優化為智能產線控制與運維、生產線數字化虛擬仿真應用等高級模塊。以企業真實工業產業項目和機電一體化賽項競賽項目為載體,改革專業教學項目案例內容,制定和設計機電一體化課程體系,如下圖2所示。
4 搭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訓賽對接、賽教融通”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訓賽對接、賽教融通”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我們主要圍繞以下3個方面進行:第一,緊緊圍繞成渝地區智能制造產業,滿足成渝地區智能制造產業快速增長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服務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必須提前做好人才培養準備智能制造行業高技能人才;二是建設機電一體化創新實訓基地,引入機電一體化職業培訓(競賽)體系,積極探索與龍頭企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進或融合科學性、實用性、綜合性的實踐教學理念,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項目操作過程中,通過真實的工業產業項目實戰體驗,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工業產業項目實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所學的內容可以與無縫銜接行業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與我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密切配合;第三,籌建“勞模工匠創新實踐”工作室,遴選培養職業技能競賽機電一體化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定期選拔優秀專業學生進入工作室進行培訓學習,為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做好準備,搭建機電一體化綜合平臺化工專業人才培養將競賽與訓練融為一體,充分發揮育人、實訓平臺功能,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達到以賽促學和以賽促教的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目標[7]。
我院與西門子、成都國華電氣有限公司、費斯托等制造領域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機制,建立了校企師資團隊,建立了機電一體化培訓(賽)體系,與世界職業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比賽接軌,邀請合作企業的工程師參與技能大賽線上賽指導,有計劃地、有針對性開展項目實踐訓練,進一步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練賽銜接、賽教融合”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一體化賽訓平臺。學生代表隊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比賽并獲得省級比賽一等獎,并兩次進入全國比賽獲獎。學生成功進入國家集訓隊伍,促進了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訓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5 構建“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人才培養評價模式
借鑒行業企業職業崗位技能考核和技能競賽考核評價的方法,細化本專業的教學考核和評價標準[8]。將企業崗位技能評價考核、技能競賽的發展形式、評價體系與機電一體化的教學形式、考核評價充分相結合,通過教學與實踐、實踐與測試、測試與競賽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考核評價模式,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育教學形式。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按照競賽的學習分法,對學生逐步進行分類分層,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學生特點的技術技能。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企業真實產業項目,與企業深度融合,建立教學實踐梯隊伍、集訓梯隊、預科精英梯隊和第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9],如圖3。
積分符合企業崗位要求、技能過硬的學生進入企業教學實踐梯隊學習,積分不滿足企業崗位要求、技能較強的學生進入學校集訓團隊進行訓練學習[10]。企業學習梯隊和校訓團隊的學生通過校級PK比賽,優勝者進入預備精英梯隊,與教師一起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培養學生成為懂技術、客戶對接、需求方案修改、方案論證、方案實施、產品客戶交付、實際應用過程問題解決等全過程的具有可遷移能力的工匠。綜合能力強的學生進入學校第二課堂,參與創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6 結語
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安置必須精準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結合區域經濟產業供需鏈發展的實際情況,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建立校企協同教育共同體,在培養模式、專業建設、項目資源轉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更加滿足行業需求,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11]。
基于行業企業標準、專業教學改革,提出教學標準與競賽技術標準對接、教學項目與競賽項目對接、教學評價與評價方式對接、基地建設與競賽基礎設施對接等教學改革方案。以行業企業標準、工業產業項目、世界技能大賽賽事項目為依托,從人才培養目標與規范、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構建“賽企教”三方面融合縱向貫通的工匠型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 金鑫.“書,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析——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 2023, 36(2):156-159.
[2] 李曉延.論工匠型教師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J].寧夏教育, 2021(7):49-51.
[3] 王洪平.基于“產賽教”融合的高職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實施困境與發展路徑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 2023(4):29-32.
[4] 郭達,何欣.近十年我國世界技能大賽研究綜述[J].當代職業教育,2020(5):31-37.
[5] 韓曉育.基于“賽教融合”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81-84.
[6] 凌旭,戴俊良,張冠勇,等.基于“課,崗,證,賽”深度融合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3(2):104-106.
[7] 夏希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創新研究——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 2020, 33(5):104-107.
[8] 毛可洪.基于“產,教,賽三融合”的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1,17(11):115-117.
[9] 夏希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創新研究——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 2020, 33(5):104-107.
[10] 肖剛,胡海勝,鄒勇文.財經院校旅游管理專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 2023, 36(2):152-155.
[11] 王庚.高職院校“賽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內涵,困境與破解對策[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1(4):89-94.
(責任編輯:宋勇剛)
基金項目:全國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電子信息分指委2024年度教學研究科研課題“職技融通背景下融入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DZ24122);四川省電子學會研究課題“職業院校‘賽企教’三融合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SIE20220872)
作者簡介:李天祥(1983-),男,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業互聯網應用、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