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江蘇省倡導創新智慧助老服務,健全老年社會信息無障礙建設,助推老年人破解“數字鴻溝”。伴隨互聯網、云計算、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養老業得到深度應用,極大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但老年人就醫、辦事、旅行、購物、文娛等日常生活也帶來諸多不便。本文基于無錫市數字城市建設,分析無錫市智慧助老模式和效果,探討“互聯網+”助老服務,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智慧助老產業發展,打造居家助老、社區助老、政府機構助老三位一體的智慧助老體系,完善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形成信息資源共享互通、責權利關系明確、產業和服務無縫銜接的智慧助老服務體系,持續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關鍵詞:“互聯網+”助老服務;智慧助老;智慧醫療;信息技術
引言
為切實解決在智能技術應用時老年人遇到的困難,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全國老齡辦關于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的通知》[1],提出“使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讓更多的老年人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術,充分保障在全社會智能化飛速發展過程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推動實現老齡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無錫市數字化城市建設中,精心打造新型智慧助老服務體系,對現代智慧助老相關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智慧助老是指老年人借助智能設備,不受時間、空間和地理環境制約,在熟悉的環境里享受優質老年生活,是區別于傳統養老體系的全智能化老年系統[2]。在國內智慧助老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無線網絡、智能傳感設備[3],實現供需資源的互聯互通,為老人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助老服務,將居家助老與智慧助老有機結合,引領居家助老新方向[4]。智慧助老系統為解決老齡化社會養老難題拓寬了視野,是有效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新路徑。
1. 智慧助老的內涵與理論發展
1.1 智慧助老的內涵
智慧助老實現養老服務智能化、交互化、即時化、便捷化、人文化、全時段化[5]。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社會培訓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志愿組織、社區服務人員的作用,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通過互助幫扶培訓、學習體驗、應用嘗試等,使老年人感受信息科技的好處,主動融入數字社會[6]。幫助老年人樂享智慧生活、心享親情陪護、安享健康晚年,助力老年人順利跨越數字鴻溝。
1.2 智慧助老和智慧養老的關系
智慧養老包括智慧助老、智慧孝老、智慧用老三大領域。智慧養老除助老外,還具有用老、孝老的含義,即用好老年的經驗和智慧[7]。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智慧助老是養老最基本的要求,滿足了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智慧孝老是陪伴老人,給老年人帶來精神慰藉和情感歸屬,滿足了老年人被尊重的社會需要。智慧用老體現了老年人的社會價值,體現了頂層自我實現需要。三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撐,建立起完整的智慧養老體系。如圖1所示。
1.2.1 智慧助老
智慧助老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幫助老年人。通過植入智能化、人性化設計模塊,對老舊社區傳統居家養老的居住環境進行更新[8]。智慧助老的核心任務是推動老齡社會數字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更新觀念,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信息社會[9]。
1.2.2 智慧用老
智慧用老是智慧養老的價值擴展。老年人對于自身所從事行業的業務知識技術熟練,經驗豐富。充分利用好老人的經驗和智慧,發揮老年人的余熱,實現其自我價值,能使老年人獲得更高的精神寄托,使生活變得充實,有利于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1.2.3 智慧孝老
智慧孝老是智慧養老的高級需求。智慧孝老的核心是供養、照料、陪伴、孝順、孝敬老人,這是中國人對孝道最普遍的理解,智慧孝老是傳統孝老的升級,具有鮮明時代特征。
1.3 互聯網智慧助老模式
互聯網智慧助老打造“高效+精準+安全+健康+便捷”助老服務體系,旨在為老人提供更好的健康與安全保障。將“1”個線上助老平臺、“1”個AI智能設備、“1”個線下APP終端等智慧元素整合起來,通過人際驅動個性化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多種智能化服務,智慧助老模式如圖2所示。
1.3.1 線上助老平臺系統
線上助老平臺是智慧助老的“大腦”,通過融合互聯網與物聯網、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廣泛適用于政府監管部門、養老服務機構的智慧養老管理,對已接入平臺的老年人提供安全監測、健康管理與個性化服務。
1.3.2 AI智能設備
AI智能助老設備包括三大類:一是公益性智能助老設備,由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大型醫養康養系統裝備;二是由企業研制生產的個人可穿戴智能設備,如智能手環、心電監測、居家環境監測類等;三是智能護理設備,如新型護理智能機器人系統通過自學完成推、拉、揉、捏等按摩動作,為失能老年人提供按摩護理等。
1.3.3 線下APP終端
智慧助老系統通過線下APP終端,為居家老人、養老機構等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提供訂單式、個性化服務,服務人員從APP終端接收機構的工作安排,了解服務內容,方便服務人員對老人進行跟蹤服務。
2. 無錫市智慧助老的形式與效果
無錫市構建多層次智慧助老服務體系,將多元智慧養老服務導入智慧助老平臺,提供“一鍵式”便捷搜索服務。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運營為支撐,縱向承接政府行政部門的政令,橫向聯結養老院、衛生服務機構等,整合智慧養老資源嵌入萬千家庭中,實現傳統養老和智慧養老的協調融合。
2.1 無錫智能助老形式
無錫市“11311”智慧養老工程,是國內率先落地的智慧助老平臺,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數據庫、云服務平臺,制定了養老服務標準,建成機構、社區、居家三大養老服務應用系統,提供一系列助老服務,主要包括智慧助老監管系統、醫養融合智慧助老、“靈錫”智慧助老APP。
2.1.1 智慧助老監管系統
無錫市智慧助老監管系統采用多層次監管形式,監管部門對智慧養老機構和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有效監管,為政府部門制定補貼政策提供客觀依據。該監管系統提供運營方針指導、合規性監管、網絡數據安全監管、政府補貼監管、服務質量監管等服務。
2.1.2 醫養融合智慧助老
整合各級醫療及養老服務資源,打造醫養融合系統,實現老人健康信息同步、移動醫生護士工作站、健康指導、雙向轉診、在線掛號等。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開展簽約服務,提供簽約家庭醫生等??祻拖到y基于醫療信息系統,對人員、醫囑、康復師執行康復等方面的信息及業務實現資源整合,制定康復計劃及執行、康復效果評估等。
2.1.3 “靈錫”智慧助老APP
“靈錫”APP整合城市服務資源,打造數據智能閉環,包含無憂辦事、全城預約、暢享出行、互助社區、城事生活、民生資訊、民生服務和生活小書、生態小程序技術服務,老年人足不出戶,可辦理各種政府事項、咨詢、繳費、醫療預約等服務。
2.2 無錫智慧助老的效果
無錫市屬企業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獲得“中國智慧養老十大品牌”[10-11],政企多方努力讓130多萬無錫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2.2.1 無錫智慧適老化改造效果
無錫市推進普惠兜底助老服務與醫養結合助老,引導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利用煙霧探測器、燃氣泄漏檢測設備進行消防安全改造,安裝智能呼叫器、防跌倒探測器,重點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和安全需求,政府補貼家庭照護床位改造,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1萬戶,家庭護理型床位達70%,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助餐助潔、上門照護等助老服務。
2.2.2 無錫智慧醫療的效果
智慧醫療助老是無錫智慧助老的重要篇章。醫療信息不連通,是老年人看病難的一個重要原因。無錫智慧醫療遠程PACS系統上線后,在社區醫院就醫的患者,到上級大醫院就診時,影像科醫生隨時可調閱醫聯網單位的影像學報告,患者不需要重復進行同樣的檢查。除了“向下”連通,還有“向上”連通功能,例如,與上海華山醫院影像科等建立影像會診平臺,提供疑難病例的專家診斷等。
2.2.3 無錫社區醫療健康檔案
無錫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共享平臺已注冊居民727余萬,建立健康檔案650余萬份,動態儲存住院電子病歷300余萬份,門診電子病歷3000余萬份[12]。該系統已經覆蓋梁溪區、新吳區和惠山區的8個街道9個社區約100萬居民,為3000名慢性病老人提供重點健康監測服務,參加檢測的3000位老人的高血壓、糖尿病有效控制率分別從52%和43%,提升至65%和51%[13]。
3. 智慧助老的問題和對策
無錫市在發展智慧助老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各類助老服務平臺缺少有效整合,高層次人才短缺,護工培養管理缺乏政策支持和有效監管,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受限于戶籍信息不暢通,以及宣傳效果欠佳。針對智慧助老存在的問題,本文嘗試提出以下對策。
3.1 制定醫養助老平臺標準
一方面,在醫養康復中心醫療軟硬件建設上,建議達到“二乙”醫院醫療水平,制定相應的醫療設備配置標準,明確床位數量,招聘專業醫護人員,設立全科醫療科、醫學影像科、中醫科、腫瘤科、內科、康復科等老年病科室,滿足老年人常規病種的醫療需求。另一方面,建設統一規范,對達到標準的醫養康復機構,開放醫療保險服務功能,形成覆蓋醫療救治、護理服務、心理疏導、文化娛樂、安全保障等各個方面的醫療養老網絡,真正提升醫養助老服務的精準度。
3.2 完善智慧助老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
智慧助老產業集合了信息、硬件、醫療、服務、金融、教育等多個領域,復合型人才嚴重短缺。建議從三方面應對,首先,智慧助老理念培養應從小開始,將智慧助老、智慧醫療、健康教育等編入中、小學課本,從小培養健康和智慧養老的科學理念。其次,在高等院校設置智慧助老專業,培養智慧助老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在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醫康養護專業人員的培訓。最后,在老年大學、社區養老機構等舉辦針對老年人的智慧助老培訓,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指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3.3 完善護工培養和管理機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約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失能失智人數約為4500萬。西方發達國家研究認為,對失能失智老人按照護理人員最低3比1配置計算,專業護理員需求量將達到1500萬。2020年我國僅有50余萬名養老護理員,缺口超千萬[14]。建議從兩個途徑解決。一是通過制定政策法規,引導和規范專業護理人才培訓途徑,政府培訓和商業化培訓模式共存。通過將臨時工變成專業技術人員,推動養老護理行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積極推進智能護理機器人行業發展,應用范圍逐步擴大至醫院、養老院、家庭護理等眾多應用領域。
結語
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將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三大服務功能高效融合,需要滿足信息互動、資源共享、動態親民,以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生活照料、活動安排、信息推送,讓客戶體驗更多的精神關愛和個性化康養服務。實現智慧助老軟硬件同步協調的閉環解決方案,是未來智慧助老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智慧助老服務,信息技術是基礎、醫療服務是保障、康復護理是支撐,完善健康居家助老的理念,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康復能力,實現對老人高效的照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才是其根本。本文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智慧助老的實踐和思考,希望能為智慧助老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老齡健康司.全國老齡辦關于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的通知[EB/OL].(2020-12-01)[2024-03-11].http://www.nhc.gov.cn/lljks/pqt/202012/3e8b6ac9653f4d2193ba09cba8ea8116.shtml.
[2]孫瑩.北京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0.
[3]鐘仁耀,王懷月.城市社區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討[J].理論探索,2023(3):90-97.
[4]紀春艷.居家智慧養老的實踐困境與優化路徑[J].東岳論叢,2022,43(7):182-190.
[5]崔開昌,劉純燕.人工智能+養老服務: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8):2037-2044.
[6]左美云,張承蒙.數智化時代的智慧養老:概念、發展及前瞻——對智慧養老探索者左美云教授的訪談[J].智能社會研究,2023,2(2):203-216.
[7]左美云.老年友好型社會導向的智慧技術適老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2):32-39.
[8]李成濤,鄭凱,高婷,等.基于智能化的適老化公寓設計研究[J].工業建筑,2023,53(S2):85-88.
[9]盧婷,成志剛.以人為中心:智慧養老的價值遵循[J].老齡科學研究,2023,11(7):44-55.
[10]搜狐網.2019中國國際養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EB/OL].(2019-04-02)[2024-03-11].https://www.sohu.com/a/305498825_120059213.
[11]蔣融.2020中國養老十大品牌,您熟悉的品牌上榜了嗎?[EB/OL].(2023-01-12)[2024-03-20].http://life.china.com.cn/kyzg/ylpp/detail2_2023_01/06/3778992.html.
[12]無錫日報.以人為中心,“智慧醫療”建設加速[EB/OL].(2020-12-09)[2024-03-11].https://www.wuxi.gov.cn/doc/2020/12/09/3133990.shtml.
[13]中國金融信息網.無錫市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推動區域醫療服務增效[EB/OL].(2017-09-13)[2024-03-11].https://www.cnfin.com/news-xh08/a/20170913/1726064.shtml.
[14]秦子惠.養老護理員缺口超1000萬,護理機器人距離規模化應用還有多遠?[EB/OL].(2022-05-30)[2024-03-11].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335198.
作者簡介:孫未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養老與社會保障。
基金項目:2022年度無錫老齡委科學研究課題資助項目——無錫市智慧助老形式與效果研究(編號:22WXLN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