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瑞碧
【摘要】當前,中學生的閱讀呈現淺層化的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和閱讀時間。閱讀淺層化對中學生當下的學習及未來的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改變現狀,大力推動深度閱讀。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質量是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力:家庭需要家長改變觀念,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并通過父母的示范和鼓勵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學校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并給予足夠的閱讀時間;社會則需要發揮社會環境、政策法規、服務創新的作用,助力中學生走進深度閱讀的行列,激活他們身上的閱讀力量。
【關鍵詞】深度閱讀 ?中學生 ?家庭 ?學校 ?社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00-03
現代社會,雖然信息獲取的方式多種多樣,但閱讀仍是主要途徑。對于正處在思維成長關鍵時期的中學生們而言,閱讀既能給予他們知識的積累,又能有效地磨練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然而,目前許多中學生的閱讀卻停滯在淺層的狀態,這給他們的學習成長之旅造成了一些難以忽視的阻礙。因此,我們要積極推動中學生投身于深度閱讀的行列,激活他們身上的閱讀力量。
一、當前中學生的閱讀狀況及影響
(一)當前中學生的閱讀狀況
從調查情況看,中學生的閱讀素養良莠不齊,差異巨大,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的學生不多,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狀況不能令人滿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閱讀形式化,重量不重質。80%左右的中學生閱讀的內容只限于教科書和老師指定的閱讀內容,閱讀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和老師的檢查,超過一半的中學生對經典著作的閱讀興趣并不濃厚。對于老師們布置的閱讀任務,多數學生會放在書面作業之后去完成,有時間就看,沒時間就忽略。即便是閱讀了,由于閱讀時間有限,也時常表現為“快餐式閱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閱讀娛樂化,思想性不足。相當多的學生只關注閱讀過程中的娛樂性或表面打動力,追求即時的滿足感,自主閱讀傾向選擇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的書籍或雜志。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是相當一部分中學生的最愛,這類小說大多文字淺白、內容庸俗、橋段套路化、極度缺乏思想性,對學生的閱讀素養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3.閱讀碎片化,專注力不夠。多數學生缺乏耐心和毅力專注完成一部較長或較復雜作品的閱讀,即便面對好作品也往往匆忙瀏覽,碰到難的則自動跳過,很少進行深度的研讀。部分學生喜愛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這些設備進行閱讀,容易陷入“沖浪式閱讀”,無法深入持久。
(二)中學生淺閱讀帶來的影響
長時間的淺閱讀導致學生閱讀素養不高,對他們當下的學習及未來的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1.閱題解題出現偏差。閱讀的過程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過程。閱讀者不僅需要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還需要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翱觳褪健遍喿x著重于信息的快速瀏覽而不是深入研讀,這種閱讀方式必然導致學生理解力的缺乏。在各個學科命題呈現“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景不成題”的典型特征的情況下,試題閱讀量變大、干擾項變多、思維含量高,許多學生看不懂題目或者沒有耐心把題目看完,在解題時對題目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其影響的是所有學科,而絕不僅僅是語文學科。
2.思考力表達力欠缺。學習和應用的過程就是“讀 —思—達”三個字,閱讀、思考、表達三者之間是密切關聯的?!八肌笔菑拈喿x到表達的中間環節,“達”是讀與思的結果呈現。缺乏閱讀素養的學生很難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表達直白缺乏文采,存在錯別字、語法錯誤、詞不達意等問題。
3.難以獲得精神滋養。閱讀在傳播思想文化、提升國民素養、傳承民族精神、涵育文明風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當孩子們習慣于碎片化、淺層次閱讀時,他們很難從作品中感受到文字之美、文學之妙、文化之博大精深,更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難以從作品中獲得精神的升華和道德的滋養。
基于淺閱讀對中學生的當下和未來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改變現狀,大力推動深度閱讀。
二、深度閱讀的定義及重要性
(一)深度閱讀的定義
深度閱讀是一個在閱讀研究和教育制度中廣泛引用的術語。它是相對于淺層閱讀而言的,是一種教學機制,也是一種教學方式和學習理念。深度閱讀并非指單純的閱讀數量或者速度,而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掌握作者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反思性的思考,以及將新信息與自身既有知識連接整合,從而達到深入理解和高效記憶的目的。梅培軍認為其“深度”更多側重于閱讀過程的沉浸完整性、閱讀體驗的真實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和關聯性、閱讀方法的自我建構性。[1]
(二)深度閱讀的重要性
原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認為,閱讀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乃至人生視野。在中學階段實施深度閱讀對學生個人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提升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深度閱讀不僅能讓中學生拓寬知識視野,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時能增強其語言表達技巧。閱讀與思考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很多人寫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講,主要就是因為缺乏深度閱讀,缺乏積累。
2.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對于中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自我表達以及與人交換意見,可以銳化他們的頭腦,幫助他們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同時,也能夠客觀分析、理解和評價不同的觀點和想法。
3.加強知識的內化和應用。深度閱讀通過內省、反思和批判,將知識從書本轉移到大腦,讓知識內化并積累下來,便于學生應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起閱讀與生活的之間的橋梁。
4.塑造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格。朱永新老師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焙米髌返纳疃妊凶x,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來說,能讓他們獲得情感撫慰和道德引領,使其在精神層面上得到滋養,有利于促進個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深度閱讀強調閱讀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直至找到答案,這種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是中學生在今后成長道路上所必需的重要品質。
三、如何推動中學生深度閱讀
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質量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青少年容易受外界影響,推動深度閱讀,激活中學生閱讀的力量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力。
(一)家庭環境的營造
家庭是形成閱讀習慣的最初場所,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促進者。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在孩子的閱讀上要有三“正”:
1.正確的觀念。閱讀力是學習力的一種表現,這是國際教育學界公認的結論,遺憾的是目前還是有許多家長未能充分認識到深度閱讀的價值。我們可以發揮家長學校、婦聯等組織的作用,通過宣講、培訓,向家長傳達正確的閱讀觀念,提升家長對于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明白深度閱讀、深入思考不僅是學科學習的重要能力,更是孩子面向未來時的寶貴財富,對其成長和終身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2.正面的示范。孩子自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如果父母向孩子展現的是一個喜歡閱讀、勤于思考的形象,孩子的身上也會有家長的影子。調查發現,父母每周花在閱讀上的時間越長(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認為一般每周應該在6個小時以上),與孩子在家庭中有親子共讀習慣,孩子的閱讀表現就會越好。家長要有效控制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3.正向的支持。家長對孩子閱讀的支持包含硬件和軟件,硬件上只要有條件就應該盡可能為孩子多買些好書,添置上合適的書桌、椅子,為他們創設安靜溫馨的讀書氛圍。軟件上主要是給予孩子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家長對孩子的深度閱讀要保持耐心,持續鼓勵他們的閱讀過程,不要給他們施加過大的學習壓力,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倍感愉悅的一件事。
(二)學校教育的變革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從管理層到任課教師要在激發興趣、方法指導、時間保障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動學生深度閱讀:
1.在“激趣”上出新招。閱讀與否,閱讀質量如何,起重要作用的是學生個人的內在驅動力,因此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明白閱讀的價值,是推動深度閱讀的關鍵。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環境,創設積極的讀書氛圍。學校圖書館布置溫馨,環境宜人,讀物豐富健康,校園時常開展新書推介、圖書義賣、名家講座,年級、班級“讀書角”報刊、圖書隨手可拿,課前五分鐘的“美文推薦”交流等,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要根據青少年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合青少年的閱讀內容和閱讀形式。只有閱讀內容讓他們覺得有趣有益,深度閱讀才可能真正發生??梢岳脭底置襟w和電子書等信息化工具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豐富閱讀的手段和渠道,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體驗。最后,創設讓學生展示深度閱讀成果的機會,如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舉辦作文比賽、演講活動等,學生也會為了有好的表現而積極投入時間精力。只有讓孩子們真正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收獲,才能真正激活他們的閱讀力量。
2.在“指導”上下功夫。要推動學生深度閱讀,還要給予他們科學的指導。一是方向要正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傾向,積極干預學生的閱讀狀態,定期推薦名家名作,引導學生學會品讀經典,學會欣賞其中的美學價值,領悟其中所傳達的深刻思想與人生哲理。二是方法要得當。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深度閱讀的技巧和策略,鼓勵他們不斷閱讀,持續思考,并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看完書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復盤,通過與他人的交流碰撞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還可以在各年級、班級培育一批閱讀領銜人,讓他們帶動更多的人開展深度閱讀。
3.在“加減”上有作為。一是做減法,減去純粹的機械閱讀內容,減去只求量不求質的閱讀任務,減去統一要求的閱讀作業。初中還要嚴格落實“雙減”政策,科學合理設計校本作業,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的總量,減少無意義的作業。二是做加法,增加閱讀時間和空間,每個年級每周都要排出至少1節閱讀課,圖書館、班級圖書角逐步增加一些高質量的刊物和書籍,增加符合學生需求的個性化閱讀材料,并且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閱讀的機會,讓學生有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三)社會層面的助力
對于中學生來說,推動其深度閱讀除了家庭和學校的努力,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1.社會環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汪惠仁談道:“推動青少年閱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把可以憑借的社會性力量都發動起來?!挥屑彝?、學校、社會協同,才能更好地推動青少年閱讀走深走實?!盵2]教育部門、文化主管部門共同重視閱讀的推廣,學校與社區共同舉辦深度閱讀分享會之類的活動,出版發行方面就適合深度閱讀的經典作品進行推廣,都是創設良好社會環境的好辦法。
2.政策法規。政策制定者通過設置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政策、法規和標準,也能對中學生的閱讀行為產生影響。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同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啟動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這些都對推進中學生深度閱讀產生重大影響。
3.服務創新。科技的發展改變著服務的方式和質量,閱讀服務創新能夠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盡可能提供適合讀者進行深度閱讀的便利條件是推廣深度閱讀的一個有效方法?!盵3]對于中學生而言,時間非常寶貴,隨處可見的自動借閱點,能夠為讀者適時進行閱讀匹配和推薦的圖書館、書店,有品質的數字化閱讀媒介,都有助于他們的深度閱讀。因為“閱讀服務若能嵌入讀者的生活世界, 使得讀者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讀物, 即便是始于碎片化閱讀也易于被引向‘深的思考”。[4]
總之,我們應視深度閱讀為一種點燃學生內心探索知識欲望的鑰匙。推動中學生深度閱讀,不僅需要學校教育以科學方法照亮其前行之路,而且離不開家庭環境溫暖而又富有智慧的熏陶,更需社會各方開拓創新積極作為。我們要細水長流地推進深度閱讀的教育實踐,全力激活學生身上的“閱讀力量”,助推他們邁向更為開放、多元,充滿創新火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梅培軍.深度閱讀的實踐原則與教學策略——共生理論的視角[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6):71-75.
[2]彭詩韻.汪惠仁委員:推動青少年高質量深度閱讀[N].中國教育新聞網,2023-03-08
[3]王會珍.新媒體時代深度閱讀推廣的優化進路[J].中國出版,2020(3):41-45.
[4]李桂華.深閱讀:概念構建與路徑探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6):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