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平 宋添力 孫永章 劉立安 李海霞
摘要: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系統常見疾病,高原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上升,李海霞教授認為高原高血壓形成的機理是由于氣虛、氣滯、痰濁、血瘀等各種原因導致腦供氧不足,扶陽可以增加氣血動力,改善腦部氣血瘀滯,使腦部氧氣供應充足,血壓自然就降為正常。李海霞擅長運用六經扶陽次第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首先開太陽,其次疏通少陽達到溫太陰,最后溫補少陰,補腎填精,同時重用引經藥通竅活血,疏通頭頸部能量,改善腦部供氧,腦部氣血充足,則血壓自降,為保障高原人群心血管健康,防治高血壓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
關鍵詞高原高血壓;六經扶陽次第療法;李海霞;心血管疾病;診療經驗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6.038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成為全球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我國居民中不健康飲食、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負擔下降拐點尚未出現。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撰《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指出,我國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2020年分別占農村、城市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現患病人數為3.3億人,其中高血壓有2.45億人,高血壓仍然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并且成為造成全球巨大疾病負擔的原因[3]。
1高原高血壓的特征及患病率
在全球范圍內,約有4億人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上的陸地地區,超過1.4億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約占世界人口的2%[4]。來自長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群的流行病學數據強烈表明[5],環境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影響因海拔高度而異,長期暴露在高海拔環境中還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疾病發展。全身性高血壓通常定義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西藏位于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拉薩的藏族原住民中,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1.2%,遠高于我國的平均患病率[6]。Cuo等[7]在對8項橫斷面研究,涉及16913名受試者的系統評價發現,海拔高度與西藏居民全身性高血壓患病率之間直接相關,海拔3000m以上,海拔每升高100m,高血壓發病率增加2%。另一項針對居住在海拔≥2400m和18歲或以上的40854名藏族人的薈萃分析報告顯示,海拔每升高1000m,平均收縮壓增加17mmHg,舒張壓增加9.5mmHg[8]。西藏高海拔地區高血壓患病率與海拔高度之間呈正相關,即海拔越高,高血壓的患病率就越高。
由于高原地區氧含量較少,以低壓、低氧、氣溫低為特點,高原高血壓病人多半會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氣短、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持續升高的癥狀[9]。高原高血壓的形成與高原地區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高原地區氣壓低、氧氣稀薄,長期生活在此環境下的人群,由于缺氧等原因,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引發高血壓。這種高血壓與平原地區的高血壓在成因上有著顯著的差異。其次,高原高血壓的癥狀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除了常見的高血壓癥狀,如頭暈、頭痛、心悸等,高原高血壓病人還可能出現一些與高原環境相關的特殊癥狀,如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這些癥狀可能與高原缺氧導致的腦供氧不足有關[10]。李海霞臨床上治療高原高血壓以六經扶陽次第療法,首先開太陽驅趕外寒,其次疏通少陽,溫太陰,疏通少陽可以有效解決肝木克脾土,保持三焦暢通,最后補少陰,溫腎填精,培元固本,最后配引經藥引陽氣至病所,六經通暢,腦部血氧充足,脈道通利則血壓自然恢復正常,臨床用此方法治療高原高血壓病人500余例,80%以上的病人完全治愈。現將李海霞教授六經扶陽次第療法治療高原高血壓的經驗總結如下。
2六經扶陽次第療法的淵藪
人與自然界溝通途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呼吸與皮毛,即無形之氣;二是通過人的消化系統與食物接觸,即有形之物。而人出生之后,同時打開的后天之門戶,就是肺與胃腸道,人體與天地交通的途徑,就是呼吸與消化兩個系統。呼吸系統就是中醫學上的太陽,消化系統就是中醫學的太陰與陽明。六經扶陽次第療法的立足點,就是站在中宮脾胃功能的基石之上,上開皮毛祛表邪,讓邪氣從太陽而出,緊緊守住太陰重地,即重點放在太陽與少陰關,且太陽與少陰互為表里關系,即太陽與少陰交通的焦點,就是中宮脾升胃降這個樞紐。故切脈表癥陽虛應用桂枝法,就是解決了太陽病的問題;切脈里癥陽虛應用附子法,解決少陰陽虛精虧的問題;而所用藥物慎用苦寒之品,就是立足于中宮之上,防止敗胃傷中之弊端。也就是說,六經之中,以太陽為表,以少陰為里,以中宮脾胃為樞紐,解決了六經辨證體系中最為關鍵的問題。那么,六經之中少陽病與厥陰病,隨著中宮脾胃樞紐功能的協調,使其順勢而達到邪出之目的。因此,就形成了治病次第之六字真言:祛邪、建中、填精。這六字次第真言濃縮了張仲景“病脈癥并治”真實的涵義。
李海霞在臨床擅用六經扶陽次第治療心血管疾病,講究三法治萬病,始終堅持有邪祛邪、無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腎填精次第,濃縮為六字真言:祛邪、建中、填精,對恢復人體自然元氣、陽氣助力。六經扶陽次第療法順應了疾病的發展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輕到重,善治者,從輕淺而治,不僅能防微杜漸,并且事半功倍;張仲景的六經辨證體系的建立,正是構建于這樣的理論基礎之上。扶陽醫學治病次第學,正是認識到病的順應人體的六經途徑逆向而走,使其邪氣從何而來就從原道而出,從而達到順勢而為的治療目標,符合道的自然規律而行事。
3六經扶陽次第療法治療高原高血壓經驗
3.1抵御外邪
鄭欽安在《傷寒恒論》[11]中所說:“夫太陽者,即坎中真陽也;少陰者,即坎水也。陽居二陰之中,陰含一陽之內。人身中一水一火,即在此處攸分。故太陽為人身綱領,主皮膚,統營衛者是也。太陽之氣上升,則水精之陰,即從太陽而上行,從皮膚而出水氣。太陽為外邪干犯,必由毛竅而入,仲景所以著《傷寒》,皆是從根底上來也”。離為火,屬陽,氣也,在臟為心。而中一爻來自坤元,真陰寄在其中。水上交于心,心中真陰能使火下交于腎,水火既濟,周流不息,則臟腑平和,氣血調和,陰平陽秘。六經以太陽為首,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陽,以太陽為寒水之區,主皮膚,統營衛,為一身綱領。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12]中記載:“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疾病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輕到重,而非一蹴而就;善治者,因明了疾病的發展過程,故從輕淺而治,不僅能防微杜漸,并且事半功倍;指出疾病是由表入里。因此,若病人有外邪,則應以太陽為表,上開皮毛祛表邪,讓邪氣從太陽而出。
3.2扶陽建中
《脾胃論》[13]:“脾胃衰弱,則飲食不消,運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職,嗜臥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臟之根本;飲食者,性命之大原。調理脾胃,為醫中之王道,誠有旨哉。所謂脾胃健,則諸病悉安;脾胃弱,則諸疾蜂起”。李海霞認為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輸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氣血的作用。脾胃居于中焦,為氣機升降的樞紐。中陽即脾胃之陽,中陽充足,則可通過其回旋運轉、變化于中的作用,而使其他臟腑之氣、陰陽水火維持其上下升降、內外出入的正常運動;若中陽虛衰,脾陽不運,則寒濕不化,升降不利,容易形成太陰病,導致納少腹脹,面色萎黃,身疲肢倦,故應溫中暖寒、扶陽建中。此外,《素問·評熱病論》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人體驅邪是通過正氣來運藥以驅邪外出,若中氣虛弱無力,則不能鼓邪外出,因此,必須先溫補后發汗,即“虛人傷寒建其中”,即先溫補里虛,后方行解表。
3.3溫補腎精
《傷寒恒論》記載:“太陽之底(面)是少陰,少陰之底面即是太陽,所以太陽發汗有亡陽之虞,即此是也”。太陽經與少陰腎經,相為表里也。若太陽病過發汗,則傷少陰腎中真陽,就會有亡陽的危險。又因“萬病不離傷寒”,故要抓住少陰,溫填腎精。精能化氣,氣能化陽,精足則人身之氣得以充盛,從而布達全身。通過溫補的方法來滋養少陰,以充實腎精。腎精充足后,能夠轉化為人體所需的氣(生命力),氣又能進一步轉化為陽(身體的溫暖和活動能力)。當腎精充足時,人體內的氣也會充盛,能夠順暢地輸布到全身各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這一過程體現了中醫理論中精、氣、陽之間的相互轉化和密切關系。以八卦方位論言,先天者,乾居正南,坤居正北,故乾坤二卦是先天八卦;后天者,坎居正北,離居正南,故坎離二卦是后天八卦,《易》卦以先天為體,后天為用。乾坤二卦是其他卦象的“父母”,通過二卦的結合,化生出其余六卦,鄭欽安尤為重視坎離二卦的作用。鄭欽安認為,“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為心,一點真陰,藏于二陽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也”,“坎中真陽,肇自干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兩者相輔相成,互根互用。在人體中,坎卦代表的腎臟,離卦對應的是心臟,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其根。
4六經扶陽次第療法治療高原高血壓用藥三法
4.1開太陽以桂枝法
方藥組成:桂枝、白術、生姜、炙甘草、小茴香、陳皮、法半夏、厚樸、鹿角霜。
用藥點評:鄭欽安在《醫法圓通》中的“太陽經用藥圖”中稱桂枝湯是“調和陰陽第一法”,在“桂枝湯圓通應用法”中講到:“按桂枝湯一方,乃調和陰陽,徹上徹下,能內能外之方”。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用桂枝達76次之多,其中《傷寒論》有41方,《金匱要略》有35方。扶陽醫學對桂枝為君藥的法理中,稱之為桂枝法,具有散寒解表、調合營衛、溫通經脈、溫助營氣、利肝肺氣、平沖降逆等諸多功效。方劑中的桂枝、白術、生姜、炙甘草有溫陽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具有溫煦、推動、氣化、防御等功能。當人體陽氣不足時,就會出現畏寒肢冷、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癥狀,因此,以上四藥藥物可以扶助陽氣,改善上述癥狀。另外,方劑中的小茴香、陳皮、法半夏、厚樸等藥物具有行氣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氣滯、食積、痰濕等是常見的病理產物,會阻礙陽氣的運行和布散,導致各種癥狀的出現。因此,這些藥物可以行氣消食、化痰止咳,為陽氣的運行和布散掃清障礙。最后,方劑中的鹿角霜是一味溫補腎陽的藥物,可以增強扶陽開太陽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對人體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的影響。當腎陽不足時,就會導致各種陽虛癥狀的出現,因此,用鹿角霜溫補腎陽。
4.2通少陽達溫中以健脾
方藥組成:柴胡、香附、枳實、郁金、青皮、小茴香、炒山楂、炒麥芽、炒雞內金。
用藥點評:柴胡、香附、枳實和郁金是疏肝理氣的藥物,能夠調暢氣機,舒緩肝臟的疏泄功能。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若肝失疏泄,則氣機不暢,可出現脅肋脹痛、情緒煩躁等癥狀。因此,這些藥物配伍在一起,可以發揮疏肝理氣的作用,改善上述癥狀。此外,青皮能夠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對于肝氣郁結、食積不化等癥狀有較好療效。小茴香則能夠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于脾胃虛寒、氣滯疼痛等癥狀有緩解作用。炒山楂、炒麥芽和炒雞內金則是健脾消食的藥物,能夠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幫助消化食物,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綜合這些藥物的作用,可以看出這個方劑主要是通過疏肝理氣和健脾消食兩個方面來改善人體的生理功能。在中醫理論中,肝脾兩臟密切相關,肝主疏泄,脾主運化,兩者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則可出現脅肋脹痛、情緒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此方劑通過疏肝理氣以通少陽,達溫中健脾以消食的作用,能夠改善上述癥狀,促進人體的健康。
4.3溫少陰達腎陽以填精
方藥組成:制附片、桂枝、生白術、小茴香、炙甘草、淫羊藿、生姜、益智仁、上安桂、巴戟天。
用藥點評:扶陽醫學附子法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主要運用附子來扶助人體的陽氣。附子辛熱,能夠溫補陽氣、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療陽虛寒凝引起的各種病癥。在扶陽醫學中,附子法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陽虛證,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大便溏泄等癥狀。通過使用附子,可以溫補腎陽、散寒通絡,從而改善病人的陽虛癥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桂枝則是一味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中藥,能夠發散表寒,溫通經脈,對于風寒感冒、寒凝血滯的病癥有很好的療效。桂枝的作用是協助附子溫陽散寒,同時助陽化氣,使陽氣得以流通。生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能夠補益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對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病癥有很好的療效。生白術的作用是健脾益氣,為腎陽的溫補提供后天之本的支持。小茴香能夠溫腎暖肝、散寒止痛,對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的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協助附子、桂枝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炙甘草則能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能夠補益脾胃之氣,調和藥性,使整個方劑的藥性更加平和。淫羊藿和巴戟天都是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藥物,能夠溫補腎陽,增強腎臟的功能,對于腎陽虛衰、陽痿遺精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在此方劑中的作用是加強附子的溫補腎陽作用。生姜則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能夠發散表寒、溫中散寒,對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在此方劑中,生姜的作用是協助桂枝發散表寒,同時溫中散寒。益智仁能夠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對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在此方劑中,益智仁的作用是加強整個方劑的溫腎固精作用。上安桂則能引火歸元、溫陽散寒,對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在此方劑中,上安桂的作用是引導陽氣歸于腎元,加強整個方劑的溫補腎陽作用。綜合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作用,可以此方劑主要是通過溫補少陰、達腎陽以填精的方式來治療腎陽虛衰、陰寒內盛的病癥。在中醫理論中,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腎陽虛衰則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生殖功能減退、畏寒肢冷等癥狀。因此,此方劑通過溫補腎陽來增強腎臟的功能,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的恢復。
5驗案舉隅
病人,男,42歲,2022年2月9日初診,主訴:間斷頭暈胸悶半年余,加重5d。現病史:病人2021年6月因右側胸悶伴右上肢沉重乏力就診于拉薩市人民醫院,超聲心動圖結果顯示:二三尖瓣輕度反流;心電圖顯示:非特異性T波異常。后服用當地藏藥(具體不詳),1個月后癥狀有所緩解。2022年1月因頭暈胸悶加重,監測血壓,波動在(142~150)/(96~125)mmHg,最高血壓160/122mmHg。現為求系統治療前來我科就診。刻下癥:間斷頭暈胸悶,偶有胸痛心慌,伴有氣短乏力,雙下肢畏寒,納可便調,眠淺易醒多夢。舌淡,苔白膩,邊有瘀點、齒痕,脈沉細弱。西醫診斷: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中醫診斷:眩暈,心腎陽虛、痰濕內阻證。
本病病屬眩暈,辨證為陽氣虧虛。治法當以溫陽驅寒,化痰通絡為主。處方:桂枝30g,生白術30g,蜜甘草15g,生姜20g,大棗30g,柴胡15g,郁金20g,生檳榔20g,醋香附20g,制川烏20g,黑順片20g,當歸20g,醋雞內金30g,法半夏30g,人參10g。14劑,早中飯后分服。囑病人調整飲食方式,不宜過飽,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雞蛋,不食水果、冷飲等生冷之品及過于油膩之物等。并囑病人適當運動,但不能過于勞累。
2周后復診時頭暈緩解,胸悶氣短改善,乏力心慌稍有好轉,納可,仍有眠差易醒,難再睡。二便調。血壓波動在(122~135)/(90~117)mmHg。處方:制川烏50g(先煎1h),黑順片60g(先煎1h),桂枝50g,人參15g,干姜30g,生白術40g,三七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15g,醋香附15g,生艾葉30g,醋雞內金30g,炒王不留行30g。囑病人調整飲食方式,不宜過飽,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雞蛋,不食水果、冷飲等生冷之品及過于油膩之物等。并囑病人適當運動,但不能過于勞累。
1個月后復診:服藥后頭暈大減,胸悶乏力消失,偶感心慌,眠差易醒,難再入睡,納可,小便偏黃。余無明顯不適。現血壓118/80mmHg。處方:制川烏50g(先煎1h),黑順片70g(先煎1h),桂枝50g,人參15g,干姜30g,生白術40g,三七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15g,醋香附15g,生艾葉30g,醋雞內金30g,炒王不留行30g,茯苓30g。囑病人調整飲食方式,不宜過飽,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牛奶雞蛋,不食水果、冷飲等生冷之品及過于油膩之物等。并囑病人適當運動,但不能過于勞累。
2個月后復診:血壓波動在(100~120)/(70~77)mmHg,心慌次數減少,服藥后乏力改善,精神狀況改善,眠安,二便調,腰疼,余無明顯不適。處方:制川烏50g(先煎1h),黑順片75g(先煎1h),桂枝50g,人參20g,干姜30g,生白術40g,炒枳實12g,肉桂20g,法半夏30g,柴胡30g,醋香附30g,生艾葉30g,醋雞內金30g,炒王不留行30g,茯苓30g。
此后3個月復診:血壓控制在120/80mmHg,偶有心慌,納可眠安,余無明顯不適。上方繼續加減。此后隨診月余,均好轉,暫時停服中藥。半年后復診:頭暈、胸悶、心慌消失,無其他不適,血壓平穩,納可,眠安,二便調。
按:高血壓病位在心,涉及脾、腎等臟。病人久居寒濕之地,心氣不足,心陽虧虛,若心陽虛則溫煦推動無力,致寒凝血脈。脾陽居中焦,將胃陽腐熟之水谷精微輸送周身,以灌四旁。水谷精微奉心陽化赤,變生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循環周身。桂枝辛溫,助人體圓運動的陽氣東升。桂枝使腎中之精化為太陽生氣,有利于厥陰風木的升發,使不化為郁火,使脾土得木而達,再選生姜東方太陽之氣,大棗的中央脾土之氣,炙甘草的南方少陽火氣,使人的圓運動復歸周流。生姜、大棗、炙甘草入脾經,建中固土,如車輪之軸,作為圓運動之中軸;生姜可溫中化濕,順脾之喜好;大棗、炙甘草能補其虛,一化一補,可建中氣;去掉寒涼的白芍,改為白術健脾利水。組方中,制川烏溫陽通絡,黑附片溫補脾腎,提供能量,人參大補元氣,生津養血。一則補充人體虧空之氣血,二則大補元氣助力川烏疏通經絡。附子、川烏、人參三藥同用,補火助陽、扶陽固本;干姜性溫,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附子配干姜相守,助附子溫陽之力更甚;桂枝溫通三焦陽氣,助陽氣化;炙黃芪甘溫益氣,升陽益損,助血脈運行;加之柴胡升陽舉陷;生白術健脾補中益氣;法半夏祛濕和胃、燥濕化痰。麩炒枳實理氣寬中,助生清陽,防止諸補藥壅中,以上諸藥合用,使心臟搏動有力,血脈充盛,氣血生化源源不絕。
6小結
《傷寒雜病論》以風寒傷寒為立論之本,其所創立的六經辨證,以陽氣之虛實來定立六經之傳變,用藥多以桂枝、附子、干姜、吳茱萸等辛溫之品為主,如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吳茱萸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四逆湯等,其方藥以扶陽立法,故其精髓則是以顧護陽氣為主,扶陽法則是貫穿的主要治病大法之一[14]。宋添力等[15]以扶陽思想以及運用附子的理論為入口,采用“病在陰者,用陽化陰”的治療方法,診療上使用姜、附、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病人,治療當以扶陽救逆為要,以破格救心湯加減化裁,益氣固陰,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等危急重癥具有一定的優勢。
關于國內外高原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上升,然而由于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全世界對高原性高血壓的定義尚無統一的共識或指南,故其知曉率、控制率及達標率明顯偏低,因此,高原高血壓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難題。李海霞教授深入探討了高原高血壓的形成機制,認為高原高血壓是由于氣虛、氣滯、痰濁、血瘀等多重因素導致的腦供氧不足。擅長運用“六經扶陽次第療法”。這一獨特療法的實施步驟嚴謹而有序:首先開太陽,以啟動身體的陽氣;接著疏通少陽,以調和氣血;然后溫太陰,以滋養陰液;最后溫補少陰,補腎填精,以強化腎氣的根本。在此過程中,李海霞教授特別重視引經藥的使用,她認為通過引經藥可以通竅活血,有效疏通頭頸部的能量通道,從而顯著改善腦部供氧狀況。當腦部氣血充盈時,血壓自然會下降。李海霞教授的這一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不僅深化了對高原高血壓的認識,為高原地區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高血壓的防治工作貢獻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
參考文獻:
[1]MohammedAbdElFattahMohammedDarweshBadawy,NAINGL,JOHARS,etal.Evalua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sriskcalculatorsforCVDspreventionandmanagement:scopingreview[J].BMCPublicHealth,2022,22(1):1742.
[2]《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編寫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要點解讀[J].中國心血管雜志,2023,28(4):297312.
[3]宣風琦,王祖祿.《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解讀[J].臨床軍醫雜志,2022,50(6):3.
[4]HURTADOA,ESCUDEROE,PANDOJ,etal.Cardiovascularandrenaleffectsofchronicexposuretohighaltitude[J].NephrologyDialysisTransplantation,2012,27(suppl_4):iv11iv16.
[5]EZZATIM,MURRAYHORWITZME,THOMASDS,etal.Altitude,lifeexpectancyandmortalityfromischaemicheartdisease,stroke,COPDandcancers:nationalpopulationbasedanalysisofUScounties[J].JournalofEpidemiologyandCommunityHealth,2012,66(7):e17.
[6]WANGJ,ZHANGL,WANGF,et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controlofhypertensioninChina:resultsfromanationalsurvey[J].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2014,27(11):13551361.
[7]MINGJICM,ONAKPOYAIJ,PERERAR,etal.RelationshipbetweenaltitudeandtheprevalenceofhypertensioninTibet:asystematicreview[J].Heart,2015,101(13):10541060.
[8]ARYALN,WEATHERALLM,BHATTAYKD,etal.Bloodpressureandhypertensioninadultspermanentlylivingathighaltitud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HighAltitudeMedicine&Biology,2016,17(3):185193.
[9]高鈺琪,黃緘.炎癥反應與高原病[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3):215219.
[10]林瑩,張宇清.高原性高血壓的患病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0,28(1):8286.
[11]鄭欽安.傷寒恒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15.
[12]黃帝內經·素問[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15.
[13]李杲.脾胃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15.
[14]宋添力,孫永章,李奇,等.扶陽學派學術思想評述[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4,39(1):449452.
[15]宋添力,孫永章,劉立安,等.基于“火生土,土伏火”的扶陽學術思想探討破格救心湯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4,52(2):241243.
(收稿日期:20240210)
(本文編輯郭懷印)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97368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No.21VJXG037);中央高水平中醫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提升項目(No.HLCMHPP202304581973790)
作者單位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2.湖北民族大學;3.中華中醫藥學會;4.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100053)
通訊作者李海霞,Email:2272236055@qq.com
引用信息傅建平,宋添力,孫永章,等.李海霞教授從六經扶陽次第療法論治高原高血壓[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6):114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