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提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中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實際教學中存在重技能訓練、輕素養提升的問題,綜合實訓課程缺乏活力。因此,需要立足中職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探索中職國際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理念和實施策略,探索全方位的綜合實訓課程育人模式,以期提高中職國際商務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標準;綜合實訓;育人模式
(一)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外貿崗位綜合實訓作為中職國際商務專業一門專業技能綜合實訓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訓報告撰寫規范,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同時該門課程往往借助單一的外貿實習平臺或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提升技能的形式較為單一且不夠深入。
(二)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不夠完整
近幾年,中職專任教師注重專業技能課的課程思政教育,“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外貿崗位綜合實訓教學過程會融入嚴謹仔細、團隊協作等職業素養,沒有深入挖掘該門課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政元素,缺乏完整系統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無法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教學組織形式缺乏創新
教學組織形式一般為圍繞實訓平臺開展教學,以熟悉外貿實務的具體操作流程為重心,教學內容固守于無形的操作平臺,只是教師講解學生操練,教學方法陳舊,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文專融合的教學理念
《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提出,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從事外貿單證、外貿跟單、國際貨代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培養目標放在首位,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自然融入、深度契合,實現傳授知識與思政教育的雙重功能。
(二)課崗銜接的教學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設置專業崗前實訓?;趪H貿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開展教學,通過小組分組、角色扮演體驗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等崗位,完成交易準備、交易磋商、合同簽訂及履行、貨物運輸、商品檢驗、單據制作、報關結匯等工作任務,熟悉整個進出口貿易的具體操作流程,實現課程向崗位的延伸,為專業崗前實訓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項目化教學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設置校內綜合實訓?;趯嵱柶脚_某個產品進出口業務的任務驅動實施項目教學,指導學生實現從“無形的平臺實踐到有形的業務卷宗,再到創新的匯報展示”項目成果的遞進式輸出。提升學生平臺操作、卷宗撰寫、信息檢索、匯報課件制作、答辯演說等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會做、會寫、會講、會創造的綜合能力。
通過深耕課堂發現問題,基于課程標準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制定教學策略,構建“一平臺、三融合、四抓手”的育人模式。
(一)“一平臺”
《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學標準》提出,應注重實際操作練習,充分利用商務模擬運作實訓軟件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能力。外貿崗位綜合實訓選擇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其特點是訓練學生熟練把握外貿進出口業務流程,例如,該平臺上某位用戶經營著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包括出口業務和進口業務,涵蓋51大類共200多個產品,模擬10個不同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趣味性較強。
(二)“三融合”
1.思政+專業,開展融入式教學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結合我國外貿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國際貿易慣例和崗位要求,充分挖掘外貿崗位綜合實訓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提煉課程思政元素,構建“一主線三主題八元素”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即堅持“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主線,圍繞“厚植家國情懷、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的主題,開展“外貿強國、使命意識、精益求精、團隊協作、守法意識、責任意識、敬業精神、誠信品質”的思政教育。
2.課程+崗位,開展延伸式教學
課程融合崗位。外貿崗位綜合實訓以整個貿易流程操作為媒介開展教學實踐,將國際貿易知識、外貿函電、外貿單證、外貿跟單和報關報檢等職業技能融入整個進出口業務的各個職業崗位。分組扮演角色,將全班分為強國組、使命組、擔當組、奮發組、工匠組5個小組,分別處理5組不同貿易背景下的進出口業務,每組業務由7名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崗位工作共同完成,分別為2名外貿業務員、1名外貿跟單員、2名外貿制單員、2名進口商。
3.項目+任務,開展遞進式教學
通過任務發布、平臺操作、業務卷宗、匯報展示的四環一體,實施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教師發布任務,即以組為單位,模擬實際業務操作,設計一筆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首先,基于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分角色操作各業務環節,熟悉貿易流程和鍛煉專業技能;然后將平臺操作的整個業務設計為業務卷宗,將無形的平臺操作轉化為有形的業務卷宗,培養文字錄入、辦公軟件應用能力;最后將整個業務卷宗以答辯形式進行創意匯報展示。
(三)“四抓手”
1.動手
具體指在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角色扮演完成包括交易準備、報價核算、交易磋商及合同訂立、結算方式選擇、備貨與訂艙、出口通關、付匯結匯與退稅、進口通關與提貨環節的整個貿易流程操作。
2.動眼
具體指將以上平臺操作的各個環節整理成冊,設計成業務卷宗,包括卷宗封面、目錄、實訓內容和實訓總結,以大眾審美角度,要求卷宗版面設計規范、文本內容呈現美觀,鼓勵使用二維碼呈現視頻信息等創新設計元素。
3.動口
具體指選題匯報和結題匯報。以PPT展示、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形式,每組匯報選題環節的選題意義、選題原因、研究內容和方法、進度安排,結題環節的業務流程、業務內容和業務總結,提升學生的匯報演說和答辯能力。
4.動情
在業務背景設計、產品選擇、單據制作各環節融入思政元素,比如小組選擇出口安吉白茶,教師則以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產品自信和文化自信,積極推廣茶產品走向國際舞臺。又比如在單據制作環節,教師以樹立零差錯、高效率、求極致的精益求精單證觀貫穿所有單據制作,引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弘揚工匠精神。
基于“四抓手”,實現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學生學習方式多元化、學習成果內容立體化,使小組內人人有事做、擅長做、全面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個過程實施多元化評價,包括平臺查分、卷宗設計評分、匯報答辯教師提問點評以及學生互評。
(一)課堂思政點亮育人明燈
思想引領行動,課堂思政點亮教學的明燈。教師通過課堂思政教學,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敬業精神、誠信品質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樹立零差錯、高效率、求極致的精益求精單證觀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外貿強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二)“四動”學習煥發課堂生機
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教與學,而是教師發布任務、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學生進行“四動”探索式學習。不設限具體實訓產品內容,讓學生自主發揮,設計進出口業務環節信息、創新設計卷宗文本和匯報展示成果,充分激發其學習自主性、創造性和多樣性,從多個層面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豐富學習成果表現形式,讓學生從各個感官層面自我體驗,增強綜合實訓課教學效果。
(三)資源整合激發教學活力
綜合實訓學習成果的輸出大大提高了學習成就感。實訓課整合所有專業技能和信息技術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他們看到、聽到自己的所學成果,體驗崗位角色、升華思想境界。同時,教師對標課程標準,基于外貿崗位綜合實訓教學實踐,編撰《外貿崗位綜合實訓》校本教材,使學生的學習從此有章可循。教學相長,資源整合,使綜合實訓課教學充滿活力。
中職國際商務綜合實訓課教學回歸課程標準,基于“一平臺、三融合、四抓手”育人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對于外貿崗位綜合實訓以及其他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葉碧瓊.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國際商務專業“四立”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教育,2018(17).
[2]嚴久官.基于課程標準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J].職業,2022(8).
(作者:錢燕燕,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