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



作為人民群眾開展多樣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平臺,文化館在傳播先進文化、宣傳理論思想、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文化館的主要功能有文藝創作與培訓、組織活動、基層教育輔導等。隨著群眾精神層次需求的不斷擴大,為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文化館需要履行各項職能,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文化活動。依托文化館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應具備充足活動空間,群眾能夠享受較高水平的資源與指導,有效促進群眾文化活動良性發展進步。
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主要職能
宣傳教育的職能。由于文化館是公立性質的公益機構,因此其首要職能在于宣傳教育。文化館以國家和法律為意志建立,故而應承擔一定的社會教育功能,有義務傳播先進文化思想,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館舉辦由政府牽頭、文化館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藝術節、文化節活動,為群眾提供積極向上的指引,提升群眾文化素質。文化館作為區域內的文化地標,其作用不止局限于傳播文學藝術知識,在文化宣傳領域,文化館肩負著傳遞黨的先進思想與實踐總結的任務。文化館通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途徑,宣傳普及科學知識,為群眾文化活動注入新活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政府也可通過文化館的渠道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遞最新的方針政策,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時代新風。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來看,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各地的文化館還承擔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宣傳工作。
提高人民群眾文藝素養的職能。不同于工會服務于職工、少年宮服務青少年等特定群體,文化館作為公益性單位,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為所有公民服務。文化館的服務對象和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是一致的,都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逐漸擴大,促進文化館對自身傳播文化、宣傳黨政等工作內容形成較深認識。文化館遍布全國各地,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與群眾文化水平,開展促進人民群眾提升文化素質的活動,如觀看公益電影、參與文化沙龍等,幫助群眾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內化,同時,便于群眾了解最新的先進思想,實現文化宣傳工作效果的最優化。各地依托文化館現有設施,結合當地特色,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思想,加深群眾對先進文化、道德素質的理解和感悟。
培訓基層文化組織的職能。作為文化館的重要職能之一,輔導培訓是文化館向群眾構成的基層文化組織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理論知識以及先進思想的渠道之一。文化館的輔導通常是義務、不進行收費的,設有專業人員為基層文化組織及人民群眾普及藝術、科學、人文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為豐富基層文化組織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組織形式,文化館開設基礎音樂、劇本創作、詩歌寫作、舞蹈表演、聲樂等課程,便于基層文化組織學習后向當地社區、村屯的群眾展示和傳授。同時,文化館的專業人員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及中小學,對基層群眾、職工、學生進行專業的文藝輔導,傳授專業的科學技巧方法;相關人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精神層面引領和指導基層文化組織創作出優秀作品,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
輔導群眾文化活動的職能。群眾文化活動是強調群眾自我滿足的社會性文化活動,文化館作為公立的群眾性文化機構,需要引導、幫助群眾實現文化體驗最優化。文化館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輔導、培訓職能主要是組織管理輔導、理論思想輔導、文化藝術輔導、宣傳最新思想、文化藝術人才培訓等。文化館依托館內藏品與設施,選擇專業人員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和培訓幫扶,發揮文化館在培訓文化藝術人才方面的職能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外良莠不齊的思想傳入國內,對群眾思想造成沖擊。文化館遵循國家的政策方針,發揮自身輔導群眾文化活動的職能,做好及時開展科學性、規范化的文化內容培訓工作,提升群眾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意識和能力,為群眾文化建設保駕護航。例如,文化館工作人員走進社區,深入一線基層,投入時間和人力成本,積極開展如文藝演出、文化輔導班、公益性質的活動,營造文化氛圍。此外,文化館組織群眾進行組織管理輔導,幫助群眾建設業余文化愛好者隊伍。同時,在基層中尋找文藝能人進行授課,指導本社區群眾的文化工作,為社區輸送優秀、高質量的文化人員服務。
整理傳播民間文藝遺產的職能。優秀的民間文藝遺產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積累,目前,融合多民族、多思想的民間文藝遺產在繼承發展和創新方面造成較大挑戰。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搜集整理民間文藝遺產,保護和發展優秀的民間藝術是重要的職能之一。文化館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深入基層群眾組織,開展普查調研活動,搜集民間文藝遺產。具備收集整理信息與音視頻等能力的文化館館員,及時對整理的材料進行歸檔處理。文化館推進民間文藝遺產資源的數字化工程,利用影印、投屏等現代技術,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普及民間文藝遺產知識,滿足群眾文化活動的需要。
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創作的職能。文化館是群眾進行基層文化藝術作品創作活動的重要場所,組織群眾自由創作是文化館的重要工作。文化館需要擺正態度,樹立“百花齊放”的意識,以豐富新時代文藝創作內容為組織目標,創作出符合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文藝作品。文化館收集整理有關創作方面的書籍、報刊、云平臺數據,為群眾創作通過借鑒和參考。此外,由于我國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和寫作風格有所區別,文化館根據實際情況,在組織活動時能夠結合地域特點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給予人民群眾充足的創作空間和時間。文化館工作人員鼓勵、引導群眾創作自編歌舞、曲藝、雜劇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
統籌聯絡社會的職能。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事業,通過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和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中來。在上級支持和相應制度的規劃下,文化館承擔起聯絡社會的責任,由相關人員與各企事業單位、中小學、社區機構溝通,積極聯系社會各界力量。文化館以單位名義向社會募捐資金、尋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場地等物質支持。此舉能夠較好地發揮社會在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針對社會各界資源的多樣性特點,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需要仔細甄別,選擇有利于文化館履行職能的好書、好物,應用于后續各類群眾活動中。
培養群眾審美能力的職能。文化館的受眾人群職業、年齡及地區各有不同,全民性的服務對象決定文化館應具備培養群眾審美能力的職能。學校開設的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適合專業性較強的學生學習;家庭進行的審美教育往往講求實用性;而文化館對群眾進行審美教育的活動,從性質上來看偏向于社會教育,具有普及性、通識性的特點。文化館培養群眾審美能力文化活動,需要研究群眾文化特點,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群眾發現和體驗日常生活中的美,嘗試創造美的事物,進而理解藝術本質,思想得到升華。文化館對群眾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引導群眾觀看經典藝術影片、欣賞藝術作品、感受文字美感、普及生活美學等,幫助群眾利用直覺感受美感,開闊眼界。
保障文化館職能穩定的優化措施
加強文化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館設施情況影響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實踐效果。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參與感和積極性,也影響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因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是必要的。加大投入資金力度。為有效緩解文化館資金不足的實際情況,政府應加大投入資金力度,支持文化館完善館內設施配置,為文化館正常運行提供資金保障。自助機器技術廣泛應用于公共場所,文化館應優化資源配置,引入新設備,選聘專業人員進行日常的智能設備機器維護,在開館日為群眾講解智能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為加快更新基礎設施,實現文化館的職能,文化館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向社會、社區等第三方機構尋求幫助,獲得資金支持,用于添置新型基礎設施,進而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職能,發揮文化館在群眾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文化館需要從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在中國傳統節日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例如,文化館在元宵節開展“喜迎元宵”活動,借助多元化的民俗習慣,通過群眾文藝作品展覽、館內猜燈謎、花燈制作評選等活動,調動人民群眾的參與性,向群眾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此舉能夠有效激發群眾的認同心理,也有助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基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文化館應保持與群眾步調相一致的原則,扎根一線基層,為群眾提供文化活動。文化館派遣專業人員實地調查,了解該地區的民俗文化和文化藝術可設計“探尋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的主題活動,鼓勵群眾分享所見的文化藝術品,在專業人員的講解下,進一步提升群眾對文化藝術遺產的認知程度。
注重培養專業文化館館員。文化館是組織實施群眾文化活動的重點場所,日常運營和組織文化活動需要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把控。為切實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提升群眾在文化館的體驗感和滿意度,較好實現文化館對群眾文化活動的促進功能,文化館需要注重對文化館館員進行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文化館組織文化宣傳活動,目的在于建立文化紐帶,向群眾傳遞優秀文化內涵及科學文化思想,全過程需要館員協調來實現。培養專業文化館館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選拔聘用本專業人才,為文化館注入新鮮血液;一種是制定全面、科學合理的館員培訓制度,對在職館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進而促進優質館員培養目標的達成。
優化文化館管理體系。在政府有關部門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文化館自身也應完善、優化管理體系,爭取管理規范化、內容科學化,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活動。文化宮設置科學、合理的開館和閉館時間,保障了文化館及館員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館員需要利用閉館時間整理群眾文化活動所需道具、設備,以及民俗文藝遺產的歸檔工作。定期送文藝下鄉。文化館館員精心準備各類活動,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走入基層。文化館將不同名目的文化活動進行分類,提高文化館館員的工作效率。加強對文化館設施及環境的管理。館員及時上報設施損耗情況,通過不斷巡視和清潔,保持文化館內環境衛生達到相關標準,提升群眾的來館幸福感,進而能夠有效激發群眾創編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確保宣傳教育落實到位。為進一步加強文化館的職能作用,文化館應以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工作為切入點,堅持將宣傳教育落實到位。文化館充分營造群眾文化活動的現場氛圍,組織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運用群眾理解的、易懂的語言宣傳新時代的新發展理論,幫助群眾及時了解最新的時政方針。文化館應合理運用網絡資源為宣傳教育服務。在信息化時代,數字文化館應運而生,極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因此,利用數字文化館發布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有利于群眾便捷觀看,在創作、演出文化活動中體現文化素養,進而能夠有效助力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文化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場所,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高質量思路來源、紙質和電子版資料、創作空間以及專業指導,宣傳思想應貫穿于全過程之中。
注重整合文化資源。基層文化館為有效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應注重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文化館總結自身存在的人才不足、設施有限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及時、主動地圍繞群眾文化問題尋求第三方的支持。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整合社會各方面的文化資源,廣泛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中,壯大群眾文化建設的隊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群眾文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能夠有效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豐富、穩步發展。
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豐富群眾活動、搜集民間文化遺產、統籌聯絡社會等職能。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多樣化,提升文化館的社會價值,文化館負責人可以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文化館管理活動、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等途徑,幫助廣大群眾學習先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進而為提升群眾文化活動質量貢獻應有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