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玲 黃立冬
摘要: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為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圖書館可利用大數據精確洞察用戶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品質。區塊鏈技術為數字資源管理提供透明、高效、安全的基礎。文章旨在探索圖書館如何借助這兩大技術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能,助推學生發展。通過梳理國內外研究成果和實證研究,為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路徑與策略,為同行提供有價值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區塊鏈;高校圖書館;“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A文獻標志碼
0引言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如同璀璨的明星,引領著社會各領域和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殿堂和文化的傳承者,在這場變革中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巧妙運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成為高校圖書館創新實踐的關鍵一環[1]。大數據技術的崛起,使得圖書館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洞察用戶需求,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進而提升服務品質,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為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版權保護、數據追溯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為構建透明、高效、安全的管理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立足于這一時代背景,旨在深入探索高校圖書館如何借助這兩大技術巨擘,更好地履行其教育職能,助推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系統性地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實證研究的方法論,本文旨在為高校圖書館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與策略,為同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1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
1.1大數據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已然成為各行業的核心焦點。對于圖書館而言,大數據技術的引入不僅極大地增強了其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還為服務模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2]。
首先,大數據技術賦予了圖書館對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和深度分析能力,從而提供了更為豐富、精確的數據資源。通過挖掘和分析用戶的借閱記錄、檢索歷史、瀏覽行為等數據,圖書館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用戶需求和偏好,進而提供更為個性化、精準的信息服務。例如,基于用戶的借閱記錄,圖書館可以精準地推薦與其興趣高度匹配的圖書資源,從而極大地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和滿意度。
其次,大數據技術助力圖書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共享。通過對館藏資源的數字化處理和分析,圖書館能夠全面掌握資源分布和狀況,進而制定更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共享策略。例如,借助大數據分析,圖書館能夠準確識別哪些資源深受用戶喜愛,哪些資源處于閑置狀態,從而及時調整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
最后,大數據技術還為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借閱記錄、閱讀數據等進行分析和預測,進而提供更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例如,開發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化借閱系統,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借閱建議和推薦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行為軌跡,優化圖書館的布局和服務流程,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適度。
1.2區塊鏈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在各領域均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對于圖書館而言,區塊鏈技術的引入為其管理和服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及挑戰。
首先,區塊鏈技術在保障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版權和知識產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數字化時代,版權和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是圖書館面臨的難題之一。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圖書館可以為數字資源創建不可篡改的數字版權證明和交易記錄,確保數字資源的版權和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區塊鏈技術還能夠為數字資源的傳播和使用提供更透明、可追溯的監管機制,有效遏制非法復制和傳播行為。
其次,區塊鏈技術有助于提高圖書館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等問題。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特性,圖書館可以構建一個透明、高效的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所有管理信息和操作記錄都可以被實時記錄并存儲在區塊鏈上,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此外,區塊鏈技術還能夠為圖書館的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提供自動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
最后,區塊鏈技術還能夠為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提供更為安全、便捷的體驗。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加密和身份驗證特性,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借閱和還書服務。例如,實現自助借還書、在線續借等功能;同時,讀者的個人信息和借閱記錄也可以被加密存儲在區塊鏈上,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1.3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與創新
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作為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的兩大熱點技術,各自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點。然而,將這兩種技術融合應用于圖書館領域時,卻能夠產生出更加驚人的創新效果。
首先,大數據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可以為圖書館的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和分析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而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當這兩種技術融合在一起時,圖書館可以獲得更加全面、準確的數據視圖,從而為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數據支持[3]。
其次,大數據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可以為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案。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借閱數據,為用戶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信息推送服務;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當這兩種技術融合在一起時,圖書館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最后,大數據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可以為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和協作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館藏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處理和分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而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資源共享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當這兩種技術融合在一起時,圖書館可以構建一個高效、安全的資源共享和協作平臺,促進館藏資源的流通和利用,提高資源的整體效益。
2高校圖書館參與“三全育人”的創新路徑
2.1高校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新定位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圖書館的角色和功能得到了新的詮釋和擴展[4]。它不僅是知識的倉庫,還是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科研創新、校園文化繁榮的重要推動者。首先,高校圖書館應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貼心伙伴。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學術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圖書館助力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提升綜合能力,實現全面而均衡的發展。其次,高校圖書館應成為科研工作的堅強后盾。它為教師和研究人員提供前沿的學術信息和專業的數據分析服務,支持他們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最后,高校圖書館還是校園文化的積極塑造者和傳播者。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圖書館促進校園文化的多元化和繁榮發展,為師生營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術氛圍。
2.2基于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的個性化學習支持體系構建
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共同助力下,高校圖書館能夠構建更加精準、高效的個性化學習支持體系。大數據技術使得圖書館能夠深度挖掘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閱讀習慣和興趣愛好等多維度信息。通過這些數據洞察,圖書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貼合其需求的學習資源推薦、學習計劃制定以及學習進度跟蹤等個性化服務。同時,基于大數據的學習評估與反饋機制還能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學習短板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而區塊鏈技術則為保障學生學習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提供了有力武器[5]。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圖書館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此外,區塊鏈還能為學習數據的追溯和驗證提供便捷途徑,進一步增強數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構建個性化學習支持體系的過程中,圖書館始終將學生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放在首位。通過制定嚴格的數據收集、處理和使用規范,采用先進的數據加密和脫敏技術,圖書館確保學生的個人信息和學習數據得到全面保護。
2.3多元化文化交流與學術活動的創新實踐
為了更好地踐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高校圖書館還致力于組織和開展多元化、創新性的文化交流與學術活動。學術講座方面,圖書館不僅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分享前沿學術動態和研究成果,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互動,激發他們的學術熱情和創新思維。文化展覽方面,圖書館通過舉辦各類主題展覽來展示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底蘊。這些展覽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還增強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讀書沙龍、藝術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交流思想的平臺。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得到了全面提升。
總之,高校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正通過不斷創新實踐和服務模式轉型來更好地滿足師生的多元化需求并推動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6]。
3案例分析與實踐探索
3.1國內外高校圖書館踐行“三全育人”的杰出范例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入實踐中,國內外眾多高校圖書館已經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形成了值得借鑒的范例。
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走在了前列,其為館員構建了一套精細化培訓體系,旨在夯實基礎知識與提升專業技能。這套體系成功培育出一批復合型館員,他們既掌握了圖書情報領域的最新發展,又具備了多元化的服務能力,為師生提供了更精準、高效的服務。此外,該館還注重引進具有專業知識和學科背景的館員,打造了一支學術與服務并重的團隊[7]。
中國民航大學圖書館則巧妙地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館舍建設之中,設立了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黨史學習教育專區。這種環境育人的創新舉措為師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了解黨的輝煌歷史和偉大成就中深受啟發,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和歷史文化認同感[4]。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結合重要節日舉辦了系列主題圖書閱讀推廣活動,如五四青年節和端午節的特色閱讀活動。這些活動有效激發了大學生的閱讀熱情,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厚植了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8]。
石河子大學圖書館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兵團文化融入“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的教學之中,實現了服務育人的目標。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則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三服一推”活動,通過微信平臺將服務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這一舉措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傳播優勢,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更加貼近用戶、高效便捷[9]。
3.2基于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入探索
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有力支持下,高校圖書館正深入探索“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創新發展路徑。
借助大數據技術,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進而構建個性化的信息推薦系統。該系統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計劃,還能實時監控和評估學習過程,提供及時有效的學習輔導和指導服務。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為學生的學習數據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圖書館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數據在收集、存儲和使用過程中不被泄露或濫用。這不僅為學生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增強了學習數據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此外,基于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實踐探索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與創新。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與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教育創新項目。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可以推動高校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實現更大的創新與發展。
3.3實踐成效評估與持續優化機制
為了確保基于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實踐探索取得實效并持續改進,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和優化機制至關重要。
首先,應構建多維度的實踐成效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學生學習成績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等多個方面。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全面評估,可以準確反映實踐探索的效果和影響。其次,定期開展實踐成效評估工作,組織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相關人員共同參與。通過評估結果的分析比較,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這將有助于推動實踐探索的持續改進和發展。最后,建立持續優化機制是關鍵所在。根據實踐成效評估的結果和分析反饋的問題與不足,高校圖書館應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和計劃并付諸實施,同時積極關注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動態,不斷將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引入實踐探索中,推動高校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的優化機制。
4結語
本文深入研究了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及其創新路徑,明確指出,圖書館的角色遠超過單純的知識中心,它更是推動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引擎。借助大數據和區塊鏈的先進技術,圖書館能夠為學生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同時確保學生學習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此外,圖書館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有力地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拓寬了他們的學術視野。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續更新,高校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方面的創新將更加深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尖端技術的引入,將進一步提升學習支持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程度,使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圖書館應加強與校內外各方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基于先進技術的教育創新。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與創新模式,將有助于圖書館在“三全育人”方面取得更顯著的成果。最后,高校圖書館應始終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這一核心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通過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圖書館將有力地推動高等教育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一鳴,蔣欣羽,段驛智.區塊鏈技術助推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0(6):15-22.
[2]鮑志彥,趙乃瑄.大數據視閾下的高校專利信息服務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0(3):111-115.
[3]單軫,邵波.基于新一代服務平臺的高校圖書館業務流程重組設計與評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1(6):27-35.
[4]陰晴.高校圖書館構建“三全育人”服務模式的實踐及路徑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5):58-60.
[5]程羅德.利用區塊鏈技術驅動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7):50-54.
[6]馬迪倩.高校圖書館參與第一代大學生支持服務的經驗及啟示:基于美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調查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6):107-116.
[7]江蕓.以服務創新為導向的圖書館空間再造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3):44-50.
[8]崔江.高校圖書館“思政課”閱讀推廣實踐與創新:以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19(4):47-51.
[9]孫昕,王哲,丁媛.“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新媒體建設研究:以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10):85-90.
(編輯姚鑫編輯)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Chen ?Minling, Huang ?Lidong*
(Library,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br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Libraries can use big data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user needs,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Blockchain technology provides a transparent, efficient, and secure foundation for digit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libraries can better fulfill their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promote student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se two technologies. By review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empirical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provides path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peers.
Key words: big data; blockchain; university library;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基金項目:2023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項目名稱:元宇宙賦能智慧圖書館科研創新工作研究;項目編號:XSP2023GLC109。2022年湖南省高校圖工委科研課題;項目名稱:大數據及區塊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參與“三全育人”的創新性研究;項目編號:2021L028。
作者簡介:陳敏玲(1985— ),女,助理館員,碩士;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通信作者:黃立冬(1981— ),男,副研究館員,學士;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與智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