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每年大學生參軍入伍人數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的資助工作也被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文章指出,當前高職院校在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信息孤島”、資助工作隊伍薄弱、對資助工作片面理解以及資助與育人缺乏精準融合的問題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探索高職院校精準做好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的優化路徑。建議通過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加強資助政策宣傳解讀和加強協同育人等措施精準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的資助育人工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征集大學生參軍入伍,既是建設鞏固國家強大軍隊的迫切需要,也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客觀要求[1]。
據報道,2017—2022年連續6年我國大學生報名參軍的人數都突破百萬,且報名人數逐年攀升。2017年大學生應征報名人數為107.8萬,2021年上升至122萬。從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2018—2022年學生入伍情況來看,入伍大學生人數總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且畢業生入伍人數的征集比例也從2018年的7.5%增長到2022年的71.6%(見圖1),畢業生征集比例在逐年增長且增速較快。學生資助工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精準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的資助育人工作,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參軍入伍比例、優化兵員結構、提高兵源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目前大學生士兵的資助類型及政策
本文中的大學生士兵主要指以下4種類型:應征入伍大學生士兵、退伍復學大學生士兵、退役入學大學生士兵和直招士官學生。針對這4類學生國家都出臺了相應的資助政策[2],隨著國家資助體系的不斷完善,針對大學生士兵的資助政策也在發生變化,圖2為當前的資助政策。
1.1對應征入伍大學生士兵的資助政策
應征入伍大學生士兵是指入伍前在高校就讀的在校生或畢業生,這類學生入伍前就取得高校的學籍,在入伍時對其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實行一次性補償或用于學費的國家助學貸款實行代償。
1.2對退役復學大學生士兵的資助政策
退役復學大學生士兵是指大學新生或在校生,學生在入伍前已取得高校學籍并保留了學籍或入學資格,退伍后再到高校復學。針對這類學生復學后在校期間實行學費減免,并享受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
1.3對退役入學大學生士兵的資助政策
退役入學大學生士兵則是學生退役后再考入高校,獲得學籍。這類學生在符合自主就業,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或高職分類招考方式的前提下,在校期間實行學費減免,并享受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
1.4對直招士官學生的資助政策
直招士官學生一般為本專科應屆畢業生,在入伍時對其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實行一次性補償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實行代償。
2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高職院校一般都由教務處負責學生的學籍管理,財務處負責學生的學費管理,學校武裝部負責應征入伍學生的管理,校級資助部門負責對服兵役學生及退役士兵學生進行各類資助的申報。這些職能部門負責管理各自業務,大多有各自的一套業務系統,但各部門的系統缺乏互通橋梁,導致不同平臺下產生的數據不能實時更新和共享,最終導致“信息孤島”現象的出現。例如:復學后的退役士兵學生申請休學或退學,在教務系統中對該生進行了學籍處理,因不同業務系統間數據不能互通,資助部門的業務系統中可能仍然顯示該生是“在校生”狀態;又如,某退役復學學生已經在資助部門申請了學費減免,因資助和財務系統間數據不互通,財務系統的未繳納學費學生名單中可能仍存在該生姓名。此類“信息孤島”現象往往會造成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不精準甚至被動。
2.2存在資助工作隊伍薄弱現象
據調研,江蘇省156個本專科院校資助機構基本設在學工部(處),本專科校均專職在崗工作人員為2.41人,但有1/3的高職專職資助人員數量為1人及以下,高職院校存在專職資助工作人員配備數量偏少、資助工作隊伍薄弱的現狀。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工部(處)全面負責全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推進、協調與管理,而學校武裝部則具體負責全校大學生士兵的各類資助的申報、審核及發放工作。一些高職院校保衛處和武裝部合并,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需同時兼顧辦公事務、保衛事務和武裝事務,隨著每年大學生士兵人數的增加以及各種類型大學生士兵資助政策的不斷變化,存在工作頭緒繁多、工作量超額等情況。精準、高效做好大學生士兵的資助育人工作,僅僅依靠武裝部配備的工作人員肯定是不夠的,亟須加強資助人員配備,完善高職院校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
2.3存在對資助政策片面理解的現象
隨著資助政策線上線下的廣泛宣傳,高職院校廣大師生對大學生士兵的國家資助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實際的資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對大學生士兵資助政策片面理解的現象。例如:大學生士兵退役復學后,按照國家資助政策應該享受學費減免,但存在個別學生錯誤地認為學費減免就是不需要交學費。實際上,雖然學生本人不需要繳納學費,但應該到學校資助部門提交退役士兵學費減免的相關申請材料,經審核通過后學校資助部門為其辦理學費減免手續;又如,對于退役士兵享受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工作中發現存在退役學生既申報退役士兵國家助學金又申報普通學生國家助學金的現象,二級學院輔導員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實際上,退役士兵國家助學金和普通學生國家助學金是同一種資助項目,不能重復享受,存在個別學生及老師片面理解的現象。
2.4存在資助與育人缺乏精準融合的現象
退伍大學生士兵返校面臨身份的轉換,且由于軍隊生活和大學校園生活存在巨大反差,該群體返校后必然會產生不適應。由于長時間不接觸專業知識,退伍大學生士兵復學后在學業方面一定程度上會存在聽不懂、學不進等困難;另外,他們的年齡普遍比同班同學大,閱歷更加豐富,交流及融入班集體時可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前,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士兵的資助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育人導向偏弱、局限于經費發放等情況,即對符合資助的對象發放各類款項,讓資助工作在“錢”的方面落實到位,而在“人”的教育和指導上缺乏細化措施[3]。高職院校在資助退役大學生士兵的同時,缺乏對這個群體學生針對性的學業指導、心理幫扶、素養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等,導致有退役士兵學生因學業跟不上或不適應校園生活而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有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后又出現休學或退學的現象,這些問題不能僅依靠物質幫扶來加以解決。
3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工作的優化路徑
3.1加強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
提高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精準化水平,就必須把高校資助工作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技術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升資助工作的動態化評估和決策科學化水平[4]。《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要減弱甚至消除“信息孤島”問題,加強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迫在眉睫。
智慧校園的建設,高職院校首先需要加大學校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經費支持、人力物力保障,優化校園網絡,更新計算機設備,不斷完善信息化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學校要做好信息化頂層設計,構建跨部門的“大數據中心”,將各部門業務平臺的數據與大數據中心對接,使資助、教務、財務、學工等不同部門業務平臺的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及時更新,隨時共享,打通信息壁壘,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
建設應用智慧校園平臺,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資助申報時,學校資助人員可以從一個“大數據中心”同時調取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學籍信息、學費繳納信息等數據,將會有效避免“信息孤島”現象,既能減輕資助工作人員負擔,也將大大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資助育人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可以打通學校資助平臺與其他管理平臺的數據壁壘,也將促使學生資助工作達到信息化、標準化要求,提升資助數據管理效能,提高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的服務水平。
3.2加強高職院校資助工作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加強對資助工作和資助隊伍建設的關注,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充實和加強資助管理隊伍。學校應根據學生資助人數規模配備足額的專職資助工作人員,選拔有愛心、有耐心的輔導員作為兼職資助工作人員,且兼職資助人員應盡量穩定。在學校資助工作管理部門的牽頭下,建立一支由專職資助工作人員、二級學院兼職資助輔導員老師、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的多元化資助工作隊伍。圖3為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資助工作隊伍,學生處和武裝部分別由專人承擔全校資助工作的協調和管理,武裝部資助工作人員專項負責全校大學生士兵的資助工作;各二級學院各選派兩名輔導員承擔資助工作,其中一名輔導員專項負責大學生士兵具體資助業務;在全校選聘語言表達能力強、責任心強、樂于奉獻的學生作為資助宣傳大使,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方式宣傳國家、省、學校各級各類資助政策。
高職院校需不斷健全資助制度,建立資助管理規范,明確資助主體部門責任,厘清3支資助工作隊伍的崗位職責和任務,協同做好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同時,要加強資助工作隊伍的業務培訓,通過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學習交流、考評促優等形式促使資助專兼職工作人員熟悉資助業務流程及內容,不斷提升資助育人能力和實際工作水平。
3.3加強高職院校資助政策的宣傳解讀
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更是資助育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學生資助傳播能力建設,講好資助故事、傳播資助好聲音,切實提高資助育人實效。大學生士兵的資助政策在不斷完善,國家財政投入也在不斷加大,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士兵資助政策的宣傳,促使政策落實落地。
學生資助宣傳工作是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專兼職資助工作人員應掌握并熟悉最新的資助政策,精準把握資助的各項業務內容和流程,通過制作資助宣傳頁、動畫、視頻或開設資助專題講座等線上線下方式宣傳大學生士兵資助政策。目前,各高校都在建設并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將育人力量下沉到學生社區,依托在學生社區設立資助咨詢角開展資助育人工作,使學生能及時了解和咨詢資助政策,深入推進大學生士兵資助政策的宣傳解讀。
對于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學校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宣講培訓、試講及考核,使他們正確、清晰地掌握各級各類資助政策,了解學院優秀大學生士兵的事跡,才能更好地開展資助政策、先進典型、資助活動等宣講工作。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在新生入學時、入學后及畢業時不同階段對大學生士兵相關資助政策進行宣講,不斷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將資助宣傳工作貫穿高職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3.4加強高職院校協同育人工作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不僅要從物質層面給予退役士兵大學生幫助,還要從思想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為促進退伍大學生士兵更好地融入班級和校園,學院武裝部在及時發放大學生士兵各類資助的同時,積極協同學生工作處、團委等相關部門組建退伍大學生士兵社團,讓退伍大學生士兵從部隊到社團、再從社團到學校有個適應期。通過社團讓退伍大學生士兵能夠快速融入校園生活,高職院校相關部門和二級學院針對這個群體學生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退伍大學生士兵社團由專人進行管理,通過對社團成員建檔及溝通,了解每個成員的情況,特別是要掌握學生思想上、學業上及生活上的困難和需要幫扶的方面。針對收集到的困難及問題,社團不定期邀請專家或老師做學業、心理、就業、創新創業等方面的講座或咨詢,為社團成員答疑解惑,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幫助學生規劃正確的人生發展方向,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關注學業困難需要幫扶的退伍大學生士兵,社團負責人將信息反饋至相關二級學院,聯動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齊抓共管關心關愛學生學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業輔導,直至幫扶學生適應大學課程學習的節奏。
高職院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學生在部隊經過了嚴格的愛國主義教育、軍人職業教育和軍事訓練,具有政治素養好、思想積極、行為自律、紀律性強等特點[5]。通過退伍大學生士兵社團讓該群體在各類活動中發揮獨有的優勢,在學校征兵宣傳、國防教育、新生軍訓、志愿服務等方面展現風采,增強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同時也在參與各類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4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近年來這個群體在不斷壯大,如何精準做好該群體的資助育人工作需要高職院校不斷探索和實踐。針對目前在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孤島”、資助工作隊伍薄弱、對資助工作片面理解以及資助與育人缺乏精準融合的問題和不足,建議通過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加強資助政策宣傳解讀和加強協同育人工作等措施精準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士兵的資助育人工作。
參考文獻
[1]魏薇,劉璇,王靜怡,等.上海市大學生征兵情況調查及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8(14):63-6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退役軍人部 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關于印發《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21-12-30)[2024-02-2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308/t20230807_1072786.html.
[3]蘇揚婧,李波.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精準化工作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3(9):157-159.
[4]秦治國.提升高校資助政策育人成效的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23(20):124-126.
[5]文婷.高職院校退役士兵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11-14.
(編輯李春燕編輯)
Research on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and educating college student soldi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Yinjue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joined the army every year, the fund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soldi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put in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fund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soldi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information island”, weak funding work force,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funding work,and lack of accurate integration of funding and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fund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soldi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unding work force,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interpretation of funding policies,and 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llege student soldier; subsidize; educate; optimized path
作者簡介:王寅玨(1985— ),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