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幼兒園是兒童早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保育和教育質量對兒童身心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有效提升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和效率,國家出臺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相關教育機構開展工作指明了大方向。文章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背景和師幼互動概述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視域下高質量師幼互動的重要價值和現狀,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高質量;師幼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9—0049—04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發(fā)布體現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意味著對未來人才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的提高。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重視師幼互動,能有效促進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其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但就目前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幼兒園師幼互動過程中存在著互動不深入、缺乏公平性、互動內容局限性等問題,幼兒教育并未達到預期效果。而依據現存問題,結合發(fā)展需求制訂具體實踐改進策略,現已成為許多一線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背景和師幼互動概述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我國教育部依據《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政策文件,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發(fā)布的一份文件,旨在通過確立一系列關鍵的評估指標,達到指導和規(guī)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目的,這是社會變革與教育發(fā)展、幼兒全面成長、教育改革深入的產物[1]。師幼互動是在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同幼兒建立起的一種積極、平等、有益的互動關系,其具有尊重與理解、溝通有效性、啟發(fā)式教育、互動多元化等顯著特點。在實際的師幼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僅需要從幼兒的發(fā)展特點、成長節(jié)奏、進步需求為出發(fā)點,制訂并優(yōu)化教育教學策略,還需通過與幼兒建立起有效的溝通體系,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指南》視域下,幼兒園建立起高質量的師幼互動體系具有重要價值。第一,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在良好的師幼互動中,幼兒的認知水平能在教師提問、啟發(fā)、引導發(fā)現等活動中得到提升。教師對幼兒的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做出回應,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情感與社會能力。第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需通過觀察、回應、引導、評價等方式,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第三,優(yōu)化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起良好關系和互動模式,有助于為幼兒成長營造更加積極的環(huán)境。教師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與成長需要,可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安全、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而教師以平等、耐心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流,可引導幼兒積極表達自我,營造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2]。
二、師幼互動現狀分析
以酒泉市三所幼兒園中隨機抽取的三個班級,共366名幼兒、32名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師幼互動模式展開分析,統(tǒng)計師幼互動主體發(fā)起互動的次數,得出以下結果(見表1)。
由表可見,在互動總體分布上,教師發(fā)起互動的次數要遠高于幼兒,這與教師對幼兒主體性認知或者幼兒自身學習主體認知不深入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在大多數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是主動者,幼兒的主體性并未得到足夠的體現。長此以往,幼兒難以真正感知自身是互動的主體,也難以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研究過程中師幼互動的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豐富性,在教師發(fā)起的817次互動中,問答、討論和指導的方式占據前三位,分別為179、147和130;幼兒的反饋和參與相對較少,這種單向的互動模式限制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很難從真正意義上參與到互動中來,這不利于師幼互動。此外,一些幼兒教師過于關注幼兒知識體系的建立,而忽視了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導致幼兒參與度不高,對學習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
家園共育參與度不高問題屬于研究中幼兒園的共性問題,據調查顯示,32名教師均認為家長應該參與到幼兒教育過程中,只有90%的家長認為幼兒健康成長需要家校合作,但實際上只有51%的家長能真正到班級中觀摩活動。有些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在師幼互動中參與度不高,而一些幼兒教師過于注重自身的專業(yè)地位,未能正確認識到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均為幼兒發(fā)展問題埋下了隱患[3]。
在實際調查和案例分析中發(fā)現,一些幼兒園存在教師隊伍建設不穩(wěn)定的問題,導致師幼互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部分幼兒園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每位教師需要照顧的幼兒數量多,導致難以分出足夠的精力與每個幼兒深入互動;另一方面,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部分教師缺乏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難以有效地進行師幼互動,更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滿足幼兒成長需求,這也對師幼互動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4]。
三、《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視域下的師幼互動實踐策略
1.提高師幼互動頻率和質量。《指南》視域下,提高師幼互動的頻率和質量是基本要求。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采用觀察、與家長溝通等方式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發(fā)展階段、興趣和需求,然后制訂具體且個性化的互動目標和互動計劃,明確互動主題、時間安排、預期結果以及所需的資源等,為具體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做鋪墊,為更好地滿足師幼互動活動打基礎。
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進其與教師、與其他幼兒的積極互動,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為幼兒營造安全的、開放性的探索空間,以此提升互動質量[5]。如,為提升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的探索能力,某幼兒園舉辦了“我是小小探險家”的戶外活動。該活動共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活動準備環(huán)節(jié)、探索環(huán)節(jié)、分享環(huán)節(jié)和延伸活動環(huán)節(jié)。活動場地為幼兒園附近的公園草坪區(qū),教師需與幼兒共同準備放大鏡、指南針、記錄本、小型植物標本盒等工具;教師采用具體的故事引入探險主題,帶領幼兒在場地上自由探索和發(fā)現。教師全程參與到幼兒探險活動中,引導幼兒完成探險任務,極大地提高了師幼互動質量。
2.豐富互動內容與方式。在《指南》視域下,豐富師幼互動的內容與方式是提升互動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幼兒教師可依據幼兒的實際學習需求選用季節(jié)變化、節(jié)日文化、動植物生長等多樣化的互動內容,與幼兒共同探索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而采用多樣化的互動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創(chuàng)新型互動。可運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戶外探險等多種形式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促進其主動表達和思考。第二,情境化互動。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方式,引導幼兒融入情境中進行互動,同步提升幼兒實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三,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導互動。除了傳統(tǒng)的互動方式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豐富互動形式,即引入多媒體課件、教育軟件、在線交流平臺等學習工具,向幼兒展示互動圖片、視頻或音頻資料,帶給幼兒更加直觀且深入的互動體驗,增強幼兒互動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6]。以某地幼兒園舉辦的“我心中的未來城市”主題活動為例,教師在活動之前為幼兒準備了彩色卡紙、畫筆、黏土、小型建筑玩具、白紙、記號筆等工具,幼兒需要與教師共同觀看未來城市的動畫視頻,交流分享各自心中未來城市的模樣,然后用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未來城市,或者動手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未來城市模型,同時思考城市規(guī)劃方面的問題,如交通、環(huán)保、建筑風格等,提高表達和思考能力。
3.提開家長參與度。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需積極同幼兒家長建立起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可通過定期組織家長會為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同時搭建微信群、QQ群或者釘釘群等線上溝通平臺,為家長實時了解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互動便捷性;也可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同幼兒一起完成手工藝品、烘焙等,并充分發(fā)揮媒介作用,增進幼兒與教師的深入互動。最后,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可為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與家長就某一教育問題展開分析,幫助其更好地教育和培養(yǎng)幼兒。這樣也能加強教師對幼兒的了解,為改善互動環(huán)節(jié)和方法積累經驗,促進家園之間緊密合作。
例如,某地幼兒園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建立起了家校共育體系,為增強家長對高質量師幼互動的認識和參與設計了一個以“共筑成長橋梁:高質量師幼互動與家校共育”為主題的活動,旨在為幼兒成長營造一個更佳的環(huán)境。在實際活動中,該幼兒園邀請了教育專家為家長講解師幼互動的內涵和實踐方法,并以展示墻的形式向家長展示,隨后由家長和部分幼師分享具體的經驗,最后家長與幼兒完成親子互動游戲。這個活動在積累教育經驗的同時,增進了家長與幼兒、教師與幼兒的關系。
4.加強幼師隊伍建設力度。教師是《指南》視域下高質量師幼互動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幼兒發(fā)展的指導者,因此,幼兒園加強自身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首先,要提高幼師入職門檻。實行更加嚴格的教師招聘制度,確保新入職教師具備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并強化幼師學歷、資質和經驗的審核,從源頭上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其次,加強幼師隊伍培訓力度。建立起包含崗前培訓、在職進修、專題講座等在內的培訓體系,確保教師通過培訓獲得持續(xù)性的專業(yè)發(fā)展,建立起涵蓋教育教學理論、實踐技能、教育心理學等各個方面在內的知識體系。例如,為有效加強自身教師隊伍建設,某幼兒園在《指南》的指導下,引入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師培訓方案,一方面教師需在網絡平臺上學習師幼互動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兒童心理學等內容;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參與幼兒園組織的線下培訓會,對具體的師幼互動案例深入研究,以此形成互補優(yōu)勢,促進教師進步。最后,搭建幼師交流平臺。通過組織教研活動、觀摩教學、集體備課等方式,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鼓勵教師分享教學經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助力師幼互動質量的提高。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幼兒園可依據教師的發(fā)展需求定期邀請教育專家、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園舉行專業(yè)講座,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以此激發(fā)教師的學習興趣和熱情[7]。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視域下,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提高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優(yōu)化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幼兒教師需依據幼兒的實際成長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制訂具體的互動計劃,提高互動頻率和效果,同時豐富互動內容與方式,提高家園共育參與度,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與幼兒的互動能力,以此為幼兒的成長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助推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行走在以兒童為本的質量提升之路上——關于《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踐行與思考[J].上海托幼,2022(Z3):04-05.
[2]何咪咪,方嬌.在積木游戲中實現高質量的師幼互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4):08.
[3]呂萍.導向高質量師幼互動的追問策略[J].早期教育,2023(18):04-06.
[4]季琴,楊茜蕓,孫元.教師高水平提問:促進幼兒深度學習[J].動漫界,2022(24):13-15.
[5]李泉,王晶,柳寶朔.角色混齡游戲中師幼互動行為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26-27.
[6]原晉霞,曾曉瀅.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策略——基于持續(xù)共享思維理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3(02):61-68.
[7]侯佳,馬小清.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高質量師幼互動的路徑探析——基于幼兒園名師示范教學活動的分析[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03):22-27.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