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最近,因采寫西部縣域經濟選題,筆者再赴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雙江縣”),聚焦當地特色產業,訪問茶農、茶企、黨政干部和專家學者等,記錄當地發展茶產業富民的故事,理清其壯大縣域經濟的脈絡。
3天的采訪,大部分時間在茶山或去茶山的路上,尋找不同年齡段的茶農,聆聽他們的講述。因為家境、經歷不一樣,他們心態可能迥異,但普遍認為,發展茶產業讓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鄉村也因此走向振興,且變化日新月異。他們也有個樸素的想法,希望產業能長遠健康發展,不要大起大落。
相比茶農,投入巨大的茶企更是如此。隨著產業的發展,那些注重品質、善于管理、洞悉市場的企業隨之成長起來。當然,市場的風吹草動,也會快速傳導并深刻影響企業,受訪的多位企業負責人表達了對行業良性發展的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作為當地產業規劃者和引領者,雙江縣委、縣政府多年來圍繞茶產業做文章,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行業發展,成效顯著。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茶產業也面臨新的難題,雙江直面挑戰,把握機遇,正努力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這篇大文章。
筆者在過去數年的調研采訪中發現,類似這樣的案例,在廣闊的西部有一長串,每一個都閃閃發光。曾經的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并不斷延伸產業鏈,做好供應鏈,富了老鄉,強了縣城,地方政府用于民生事業的資金日趨充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撰文指出,特色優勢產業,是指某一地區獨有的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這種性質來自獨特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文化習俗、先進技術甚或獨門絕技等。
二是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成長性比較好。
三是在一個區域范圍內形成產業集聚,縱向形成較長的產業鏈條,橫向形成同類產業的集聚,各個企業之間形成競爭合作關系,從而顯著降低交易成本。
西部地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優勢產業,包括新能源、農副產品、精細化工和新材料、航空航天裝備、汽車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旅游等,很多縣域有了主導產業,特別是跟農業、旅游等相關的產業,覆蓋面廣,聯農帶農強,是典型的富民產業。
2024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進程。
站在新的起點,與縣域經濟關聯度極高的縣域特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深入調查研究,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既要有只爭朝夕的干勁,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歷史耐心,要謹防畢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大干快上的盲目。
西部地區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只要堅持因地制宜、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定能不斷取得新突破,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