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姍姍

固定資產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保障國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然而,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國有企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分析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國有企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固定資產概述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且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可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和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二)固定資產管理概述
固定資產管理是指企業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登記、領用、使用、維修、報廢等進行全面、系統、規范的管理。同時,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包括資產標識和標簽管理、資產調撥和調整管理、資產維護和保養管理、資產盤點和檢查管理、資產處置和報廢管理以及資產保險管理等多個方面。其目的在于確保企業固定資產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完整,降低企業資產損失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一)保障國有資產規范管理
通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國有企業可以確保資產在采購、使用、調撥、報廢處置等環節中得到規范有序的管理,從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優化國有企業資產結構
通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國有企業不僅可以合理規劃資產配置,精簡冗余資產,還可以調整生產性資產和非生產性資產的比例,盤活存量資產,從而充分發揮各類資產的效益。
(三)推進國有企業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國有企業可以建立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各類資產采購、使用和處置流程,有效防范國有資產流失,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沒有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既未明確劃分各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職責與權限,也未制定詳細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和標準,導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同時,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定期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或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墨守成規,難以提高自身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二)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完善
第一,部分國有企業未將固定資產采購系統與預算系統對接,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也沒有根據預算進行固定資產采購,導致固定資產采購成本失控。
第二,部分國有企業未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對接,導致企業固定資產的驗收、調撥、處置等相關數據無法及時同步至財務系統。因此,國有企業不得不采用人工方式完成數據導入工作,這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可能會提高錯誤的發生概率。
第三,部分國有企業未建立閑置資產共享信息平臺,導致企業閑置資產無法得到有效盤活和利用。這不僅會降低企業資產使用效率,還可能會引發資產重復配置、資產浪費等問題。
(三)固定資產預算編制不合理
部分國有企業在編制固定資產預算時,沒有綜合考慮國家經濟環境變化及企業經營戰略調整等因素,也沒有對企業存量資產折舊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僅僅以往年的數據為依據,導致預算編制脫離實際,固定資產投入不足或者過度,從而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
(四)固定資產采購流程不規范
第一,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與審批流程,導致一些不必要或超出預算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獲批,從而增加企業的采購成本。
第二,部分國有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時一味追求產品的功能款式和數量,而沒有合理評估產品的適配性,導致采購的固定資產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符,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第三,少數國有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供應商時,未依法按照招標比價程序進行,從而影響固定資產采購的公開性與透明度,導致采購過程中可能存在腐敗和違規行為。這不僅會損害國有企業的形象和聲譽,還可能會使國有企業面臨法律風險。
(五)固定資產信息缺失
部分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驗收入賬后未及時將相關資產信息錄入數據庫,或錄入的資產信息標準不一致,導致資產數據庫內的固定資產信息量過少或缺失,從而影響后續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和清查盤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維修保養機制不合理
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不重視固定資產的日常維修保養,未建立合理的維修保養機制,導致固定資產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保養。
另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未明確規定具體部門或個人的固定資產維修保養責任,導致固定資產維修保養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從而縮短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七)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
國有企業資產數量大、種類多。部分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松懈,缺乏明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流程,導致其無法及時發現丟失、損壞或過期的固定資產。同時,部分國有企業未及時建立或調整實物賬,導致賬外資產脫管。此外,部分國有企業在清查盤點固定資產時未能詳盡反映實際資產變化,導致最終盤點結果與實際資產狀況存在偏差。
(八)固定資產報廢處置不合規
部分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處置環節缺乏全程監督和管控,導致固定資產處置未能按照規范要求嚴格進行。這可能會造成固定資產評估不合理,進而以遠低于市場價格出租或轉讓,給國有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一)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并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提前規劃重大資產布局,將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國有企業業績考核標準內,壓實國有資產管理責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應高度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培訓工作,不斷轉變員工“重購置、輕管理”的管理觀念,從而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固定資產培訓機制,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為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提供業務實操機會,以提高其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引導員工主動學習固定資產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以形成全員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的良好氛圍;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監督和激勵機制,設定關鍵業績指標,并將其與員工績效掛鉤,以激發員工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優化固定資產結構
第一,國有企業應不斷優化現有的固定資產結構,降低非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比重,提高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比重,以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經濟價值。
第二,國有企業應在重大固定資產購置前,充分做好需求性分析和市場調研,對固定資產購置方案進行分析和論證,并加強對固定資產采購全過程的管控。
第三,國有企業應在編制固定資產采購預算時,明確羅列擬報廢和擬新增的固定資產,并結合存量資產,編制出合理的固定資產采購預算。
第四,國有企業可以通過租賃出售、土地開發、資產共享等方式盤活閑置固定資產。盤活閑置固定資產不僅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能提高國有企業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社會、環境與企業三方共贏。
(四)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預算系統、財務系統等進行對接,從而實現管理融合與數據共享。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增設固定資產信息存儲模塊,以確保固定資產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掃描這些固定資產的電子信息標簽,管理人員可以快速獲取該資產的準確信息,從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實時跟蹤和管理。
(五)細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資產管理文件,并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進一步細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和管理責任,如設置專職部門或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維護工作,從而實現固定資產的規范化管理。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細化、完善固定資產的申請購置、驗收入庫、登記發放、使用維護、保養維修、報廢處置等各環節的報備程序,并規范簽字審核流程,以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全過程合法合規。
(六)強化固定資產清點盤查
一方面,國有企業應按照相關規定將產權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產納入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以實現固定資產集中統一管理。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點盤查,加強固定資產日常動態管理,分區進行固定資產季度盤點或重要節點盤點,從而快速掌握固定資產的增減及使用情況,及時將盤盈的固定資產登記入賬。同時,國有企業應對盤虧的固定資產進行追蹤溯源,以確保賬實相符。
(七)確保固定資產處置程序合法合規
第一,在面對重大固定資產變動時,國有企業應向上級主管部門或國有資產分區盤點管理部門報告,積極履行審批手續,并嚴格按照“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處置重大固定資產。
第二,國有企業在處置固定資產時應做到公平、公正,確保交易過程公開透明,依法評估即將出售、轉讓的固定資產,不得隨意定價、低估賤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國有企業應確保固定資產報廢滿足規定條件,并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進行申報審批。被損壞的固定資產只有經專業人員評估后,符合報廢標準才可申請報廢。
第四,國有企業應將處置固定資產(如資產有償調撥、閑置多余資產變賣等)所得收入,全部上交財務部門,并由其進行統一管理。
(八)加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力度
國有企業應建立固定資產監督機制,將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審計、紀檢等重要檢查工作中,定期檢查和評估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以確保國有資產管理質量。同時,國有企業應重點監督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報廢處置等環節,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綜上所述,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國有企業的穩健運營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其不僅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還是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國有企業應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高度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斷調整和創新固定資產管理機制,引導和鼓勵全體員工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細化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從而提高自身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保證固定資產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
(作者單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